肛管及设置该肛管的灌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3057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肛管及设置该肛管的灌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肛管及设置该肛管的灌肠装置。



背景技术:

大便结燥型便秘是一种常见病,排便不畅时会给病人带来较大痛苦。一般的处治方法是用开塞露插入肛门内挤出药液,靠药液软化粪便,最终将粪便排出体外。但是,有的病人病情较重,粪便堵塞较深,药液在肛肠内保留时间短,不能充分软化粪便,治疗效果不佳。目前,临床上只能采用一些其它的办法来进行处理。如:采用注射器灌肠时,需要寻找一次性导尿管、吸痰管、吸氧管、输液器管道等,做相应处理后与其连接配合使用,不但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其使用效果也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肛管,其结构简单,使用便捷,且能够使药液与粪便充分反应,防止药液返流,不需重复插管持续加药液,减轻患者痛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灌肠装置,其能够有效灌肠,减轻患者痛苦。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肛管,其包括第一肛管、阀门以及第二肛管,第二肛管的外壁设置有刻度,阀门的一端连通第二肛管,另一端连通第一肛管,第一肛管远离阀门的一端连接有连接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连接部与第一肛管远离阀门的一端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连接部与第一肛管过盈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肛管远离阀门的一端设置有收缩部,收缩部的外径沿其靠近阀门的一端至其远离阀门的一端逐渐变小。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肛管远离阀门的一端设置有多个出药孔。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阀门为三通道旋阀,三通道旋阀包括阀门本体、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和挡板,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通过阀门本体相互连通,挡板转动连接于阀门本体用于选择性开闭第一通道、第二通道或第三通道,第一通道远离阀门本体的一端与第二肛管连通,第二通道远离阀门本体的一端与第一肛管连通,第三通道远离阀门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密封盖。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阀门为单向阀,单向阀包括进药端与出药端,进药端与第一肛管连通,出药端与第二肛管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单向阀还包括单向阀主体、弹性部件和与单向阀主体匹配的单向阀外壳,进药端与出药端分别位于单向阀外壳的两端,弹性部件驱动单向阀主体伸缩并控制进药端和出药端连通或阻断。

一种灌肠装置,其包括上述肛管,还包括出药装置,出药装置包括出药管以及弹性药囊,弹性药囊内设置有空腔,出药管与弹性药囊连接并与空腔连通,出药管远离弹性药囊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于连接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出药管远离弹性药囊的一端与连接部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或不同体质的人,通过第二肛管的外壁设置的刻度调节第二肛管插入直肠的深度,防止插入过深损伤直肠,并且便于准确记录插入肛管的深度,后续精准操作。阀门的设置,可以防止输入药液的过程中药液回流,造成污染,连接部用于与出药装置的出药管可拆卸连接,从而不需重复插入肛管便可以持续添加药液,减轻患者插入肛管的痛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灌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Ⅲ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灌肠装置;110-出药装置;111-弹性药囊;112-出药管;120-肛管;121-连接部;122-第一肛管;123-阀门;123a-进药端;123b-出药端;124-单向阀外壳;125-第一凸起;126-第二凸起;127-单向阀主体;128-阀杆;129-阀头;130-弹性部件;131-第二肛管;132-第一端;133-第二端;134-收缩部;135-辅助出药部;136-出药孔;138-固定装置;139-固定板;140-凹槽;141-安装孔;142-固定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灌肠装置100,其包括出药装置110和肛管120。

请继续参阅图1,出药装置110包括弹性药囊111和出药管112。

弹性药囊111内设置有用于放药的空腔(图未示),该空腔的形状与弹性药囊111的形状相似,能够最大限度增大空腔的容量。

出药管112的一端与弹性药囊111连接,并且与空腔连通,用于将空腔内的药液输出,优选出药管112与弹性药囊111一体成型设置,密封性能更佳的同时节省制作成本。出药管112远离弹性药囊11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于肛管120并与肛管120连通,该可拆卸连接方式有多种,例如卡接、螺纹连接等,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该连接方式密封性能佳,制作成本低,易于在工业上推广实施。

请继续参阅图1,肛管120包括连接部121、第一肛管122、阀门123和第二肛管131。

本实施例中,连接部121为管状,其包括固定管层(图未示)和弹性橡胶层(图未示),弹性橡胶层套设于固定管层的外壁,连接部121的两端的固定管层和弹性橡胶层未粘连在一起,连接部121的远离其两端的固定管层与弹性橡胶层粘连在一起。连接部121与出药管112远离弹性药囊111的一端过盈配合。

第一肛管122靠近出药管112的一端与连接部121远离弹性药囊11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方式优选采用过盈配合,其中,第一肛管122的内壁直径与连接部121的固定管层的外壁直径相等,该设置方式的密封性能更好,防止漏药。具体地,固定管层套设于第一肛管122内,固定管层的外壁与第一肛管122的内壁紧密接触,橡胶管层套设于第一肛管122外,橡胶管层的内壁与第一肛管122的外壁紧密接触。

请参阅图2,阀门123用于控制药液输出至患处以及防止药液回流。本实施例中,阀门123优选为单向阀,其包括进药端123a、出药端123b、单向阀主体127、弹性部件130和单向阀外壳124。

具体地,进药端123a与第一肛管122远离连接部121的一端连通,药液从进药端123a输入,从出药端123b输出。

单向阀外壳124为中空的管状,其内壁环设有第一凸起125,单向阀外壳124靠近进药端123a的一侧的内壁设有第二凸起126。

单向阀主体127包括阀杆128与阀头129,所述阀杆128靠近进药端123a的一侧与阀头129连接,阀头129与第二凸起126配合,用于密封进药端123a的入口,阀头129靠近出药端123b的端面面积大于阀头129靠近进药端123a的端面面积。单向阀主体127穿设于单向阀外壳124内。

弹性部件130驱动单向阀主体127伸缩并控制进药端123a和出药端123b连通或阻断,具体地,弹性部件130螺旋围设于阀杆128的表面,弹性部件130远离阀杆128的一侧距离阀杆128的表面的距离大于第一凸起125靠近阀杆128的一侧与阀杆128的表面之间的距离,用于限位阀杆128向远离进药端123a的一侧运动,并且保证液体可以从进药端123a输出至出药端123b。

当药液从进药端123a进入时,药液推动阀头129并且带动阀杆128向出药端123b运动,且第一凸起125通过对弹性部件130限位,从而对单向阀主体127向出药端123b的进一步运动进行限位,从而保证药液的流通。而经出药端123b流出的药液回流时,会推动弹性部件130以及阀杆128向进药端123a运动,从而带动阀头129与第二凸起126配合,用于密封进药端123a的入口,防止经出药端123b流出的药液回流至弹性药囊111内,污染弹性药囊111内的药液。

在本实用新型其它的实施例中,阀门123还可以设置为三通旋阀(图未示),该三通旋阀包括阀门本体、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以及挡板,其中,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通过阀门本体相互连通,挡板转动连接于阀门本体用于选择性的密封第一通道、第二通道或第三通道,第一通道远离阀门本体的一端与第二肛管131连通,第二通道远离阀门本体的一端与第一肛管122连通,第三通道远离阀门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密封盖,当挡板密封第三通道时,药液从第一肛管122进入第二通道,接着进入第一通道并输出。当挡板密封第一通道或第二通道时,药液无法经由阀门123输出至患者体内,同样,已输出至患者体内的药液也无法回流,保证了弹性药囊111内的药液不被污染。

请一并继续参阅图1以及图3,第二肛管131包括第一端132、第二端133、收缩部134、辅助出药部135、固定装置138以及刻度(图未示)。

第一端132为第二肛管131靠近阀门123的一端,第一端132与出药端123b连通。第二端133为第二肛管131远离阀门123的一端。优选地,第二肛管131的长度大于或等于10cm,即第一端132至第二端133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0cm,此长度范围内,药液注入后可达到直肠深部,刺激直肠引起排便反射,缩短患者排便时间。本实施例中,优选为第二肛管131的长度为15cm,其解决了部分脊髓损伤患者因肛门括约肌松弛,而现有技术中开塞露注入管较短,使药液距离肛门太近而易流出体外的问题,并且,该改良后的灌肠装置100在减少患者药液,例如开塞露的使用量的情况下,改善患者排便困难的问题。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3,收缩部134设置于第二肛管131的第二端133,优选收缩部134的长度为1-2cm,此处所述的收缩部134的长度是指第二端133的端面沿第二肛管131的轴线向第一端132延伸的距离。其中,收缩部134的外径沿其靠近阀门123的一端至其远离阀门123的一端逐渐变小,便于第一肛管122插入患者直肠,减缓插入过程中患者疼痛不适的情况。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3,辅助出药部135的周壁开设有多个出药孔136,多个出药孔136沿辅助出药部135的周壁呈多个圆形阵列组均匀分布,该设置方式的辅助出药效果更好,进一步增大药液与粪便的接触面积。辅助出药部135设置于第二肛管131的第二端133,优选地,辅助出药部135从第二端133的端面开始向远离第二端133的位置延伸,也即是说,本实施例中,辅助出药部135与收缩部134至少部分重叠。优选收缩部134的长度为1-4cm,此处所述的辅助出药部135的长度是指第二端133的端面沿第二肛管131的轴线向第一端132延伸的距离。

请参阅图4,固定装置138包括两个固定板139以及两个固定带142。

两个固定板139设置方式及结构相同,其中一个固定板139的一端与另外一个固定板139的对应的一端铰接,使两个固定板139可以相对转动。两个固定板139的远离二者铰接的一端设置有双面胶。固定板139远离其两端的中部设置有凹槽140,当两个固定板139合并时,两个凹槽140正好拼接形成用于第二肛管131或第一肛管122通过的通孔。优选地,两个固定板139相对的一面均设置有双面胶,使用时,只需要撕除双面胶的保护膜,便可使固定板139牢固的固定于第二肛管131或第一肛管122,且凹槽140的设置不会影响药液的输入和输出。优选地,固定板139远离凹槽140的两端的横截面为弧面,更贴合人体构造,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两个固定带142分别设置于固定板139的两端,用于将灌肠装置100固定,防止输药过程中,第二肛管131从病患身体脱落。优选地,固定板139的两端设置有安装孔141,两个固定带142分别穿射于各自对应的安装孔141内,且固定带142为弹性固定带。

刻度设置于第二肛管131的外壁,从第二端133开始沿第二肛管131的轴线方向延伸,便于准确记录插入肛管120的深度,后续精准操作。

第二肛管131与第一肛管122均为弹性软管,优选为PVC弹性软管,其质地柔软,对人体肠道粘膜损伤小,具有安全性,使用过程无不安全因素存在。出药管112质地也为PVC弹性软管,但其质地较第二肛管131与第一肛管122较硬,便于药液的输出。

灌肠装置100的工作原理是,将药液装于弹性药囊111中,出药管112远离弹性药囊111的一端通过连接部121与肛管120的第一肛管122连通,将组装完成后的灌肠装置100中的药液通过第二肛管131远离弹性药囊111的一端注入直肠深部。临床应用时,优选方式为,患者取左侧卧位,将第二肛管131第二端133润滑后沿肛门插入直肠,至插入10-15cm时注入全部药液,例如开塞露药液,并关闭单向阀防止药液回流。同时撕去两个固定板139的双面胶的保护膜,取适当位置,例如第二肛管131靠近第一端132的位置,并通过固定带142将灌肠装置100固定,防止第二肛管131从肛门处脱落。无需拔出第二肛管131,保留5-10分钟后,若患者无便意,可续加药液直到患者有便意,有便意即可拔出导管。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肛管120及设置该肛管120的灌肠装置100,其结构简单,使用简便,该肛管120质地柔软,对人体肠道粘膜损伤小,具有安全性,使用过程无不安全因素存在。该肛管120及设置该肛管120的灌肠装置100,不仅适用于临床患者,也适合患者回归家庭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