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周围血管疾病热像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5276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周围血管疾病热像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周围血管疾病热像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周围血管疾病是外周血管病的通称,主要包括静脉曲张、精索静脉曲张、血栓性静脉炎、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布加氏综合症、雷诺氏综合症等等,对于此类疾病常规的检查手段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血管造影检查、CT和MRI检查、皮肤温度测试仪。

其中除了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和皮肤温度测试仪外,其余都会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伤害,而且检查效率低,检查费用相对较高,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虽然对人体没有伤害,但在临床应用中存在局限性,如对较小的动脉血管以及微小的栓子很难发现,其要求操作者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大的耐心以及丰富的临床检验,而皮肤温度测试仪检查时,需要接触紧贴检测部位的皮肤,操作相对繁琐,检查过程耗时较长,检查结果无直观的图像,因此以上两种方法均不适合较大规模的人群筛查及健康体检人群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周围血管疾病热像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周围血管疾病热像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台、检测装置、底座、中央处理器、预处理器和主控台,所述检测台的内部安装有金属网板,金属网板的一端安装有制冷装置,金属网板的另一端安装有PT100温度传感器,所述PT100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安装在底座上的主控台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检测台的一侧设有底座,底座上固定有立柱,立柱的顶端通过支撑杆安装有横杆,所述横杆的底部安装有滑轨,所述滑轨的下方通过滑动吊杆安装有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的内部安装有中央处理器、CMOS图像传感器、预处理器和控制器,所述检测装置的底部设有第一开孔、第二开孔以及第三开孔,所述第一开孔和第三开孔处的检测装置内部均安装有脉冲加热灯,所述脉冲加热灯的输入端通过控制器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开孔处的检测装置内部安装有红外热像仪,所述红外热像仪的输出端与预处理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预处理器的输出端与CMOS图像传感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CMOS图像传感器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通过导线与主控台电性连接,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安装在立柱上的显示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且万向轮上设有制动装置。

优选的,所述显示器通过支架固定在立柱靠近横杆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主控台的输出端与制冷装置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横杆的两端均安装有限位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意效果是:该周围血管疾病热像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可通过滑动吊杆在滑轨内移动,可对人体全身各处做细致的检查,通过红外热像仪可检测人体体表的温度分布情况,并将画面传递到显示器上,便于医生诊断,检测装置上安装有脉冲加热灯,当红外热像仪因人体自身某部位因温度不够导致画面不清晰时,脉冲加热灯可对该部位进行加热,确保成像清晰,检测台内安装的PT100温度传感器,能够使检测台保持在恒定的温度值,有效的避免了检测时因检测台的温度变化导致成像不清晰,从而影响医生的诊断,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检查时无需和人体接触,检查过程无损伤,且检查效率高,适合对较大规模人群进行疾病预警筛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滑轨、2-横杆、3-显示器、4-检测装置、5-金属网板、6-PT100温度传感器、7-制动装置、8-万向轮、9-立柱、10-底座、11-检测台、12-制冷装置、13-主控台、14-限位块、15-支撑杆、16-滑动吊杆、17-支架、18-中央处理器、19-CMOS图像传感器、20-控制器、21-脉冲加热灯、22-第一开孔、23-第二开孔、24-第三开孔、25-红外热像仪、26-预处理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周围血管疾病热像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台11、检测装置4、底座10、中央处理器18、预处理器26和主控台13,检测台11的内部安装有金属网板5,金属网板5的一端安装有制冷装置12,制冷装置12对金属网板5进行降温处理,金属网板5的另一端安装有PT100温度传感器6,PT100温度传感器6的输出端与安装在底座10上的主控台1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PT100温度传感器6及时将金属网板5的温度信号传递给主控台13,便于医生了解检测台11的温度,检测台11的一侧设有底座10,底座10上固定有立柱9,立柱9的顶端通过支撑杆15安装有横杆2,横杆2的底部安装有滑轨1,滑轨1的下方通过滑动吊杆16安装有检测装置4,检测装置4可通过滑动吊杆16在滑轨1内自由移动,检测装置4的内部安装有中央处理器18、CMOS图像传感器19、预处理器26和控制器20,检测装置4的底部设有第一开孔22、第二开孔23以及第三开孔24,第一开孔22和第三开孔24处的检测装置4内部均安装有脉冲加热灯21,脉冲加热灯21的输入端通过控制器20与中央处理器18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二开孔23处的检测装置4内部安装有红外热像仪25,红外热像仪25的输出端与预处理器2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预处理器26的输出端与CMOS图像传感器19的输入端电性连接,CMOS图像传感器19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18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中央处理器18通过导线与主控台13电性连接,中央处理器18的输出端与安装在立柱9上的显示器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当被检测者躺在检测台11上后,通过主控台13控制红外热像仪25开始工作,红外热像仪25将人体体表温度变化的画面传递给预处理器26,在经过预处理器26处理后,通过CMOS图像传感器19传递给中央处理器18,然后中央处理器18将画面传递到显示器3上,便于医生诊断,在红外热像仪25测量人体体表温度变化画面时,若因某部位体温不够而造成画面不清晰时,由主控台13控制中央处理器18发送打开脉冲加热灯21的信号,控制器20将开灯信号传递给脉冲加热灯21,脉冲加热灯21可用于对造成画面不清晰的部位加热处理,便于成像的清晰,底座10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8,且万向轮8上设有制动装置7,可通过万向轮8移动仪器,使得仪器移动变得方便,当仪器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后,可通过制动装置7进行固定位置,显示器3通过支架17固定在立柱9靠近横杆2的一侧,便于医生观看,从而做出诊断,主控台13的输出端与制冷装置1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通过主控台13可控制制冷装置12制造的温度,横杆2的两端均安装有限位块14,避免检测装置4从滑轨1内脱落而造成损坏。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