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救援背负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4905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救援背负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援背负系统,属于救援设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山区、森林、泥石流灾区等处的野外救援一直是救援工作比较重视的问题,由于山区、森林、灾区等处地形复杂、路况艰险,往往无法通车,救援队只能徒步前往探寻受伤、失踪、受灾群众。救援人员往往通过背包背负着必备的食物、水、急救包等物品,同时携带着救援用的担架,担架的经典结构为两根梁加一块布,这种担架无法折叠携带困难,而现有的升降、走轮、卷式担架体积庞大,收缩折叠的能力有限,给救援队的携带带来了诸多不便,不利于救援人员的携带和背负,给救援队带来了许多不便。此外现有的救援产品中,背包和担架往往是分开的,担架所占空间普遍较大,很难将其收纳到背包中,势必导致救援人员的双肩在背负救援背包的同时不得不再额外背负一个体积较大的担架,或者由专人进行担架的携带,这对野外救援工作造成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担架折叠方便快捷,体积小便于装入背包内进行携带的救援背负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救援背负系统,包括背包及担架,所述担架包括两个U型梁架及担架布,两个所述U型梁架的开口端通过连接板铰接构成矩形框架,所述担架布铺展在所述矩形框架内,并连接在所述矩形框架上,所述U型梁架包括2条L型梁、1条横梁及2条纵梁,所述L型梁包括纵向长边和横向短边,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L型梁的横向短边上,所述纵梁一端与所述L型梁的纵向长边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U型梁架的对应端通过所述连接板铰接;

所述背包包括包体,所述包体内设有用于容纳折叠后担架的背囊空间,所述背囊空间的开口处设有袋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两U型梁架以铰接位置为支点进行转动折叠达到担架的折叠效果,折叠后的担架体积减小为展开后担架面积的一半,每个U型梁架横梁、L型梁及纵梁的设计实现了矩形框架的折叠伸缩,进一步缩小担架的体积,担架折叠收缩后体积小,占据空间小,可直接放入到背包内的背囊空间进行携带,救援人员只需要双肩背负救援背包就可以,无需额外背负体积较大的担架,便携性大大提高,也进一步确保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的,所述L型梁呈空心管状,所述横梁插接在所述L型梁的横向短边,所述纵梁可伸缩的插接在所述L型梁的纵向长边内。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L型梁采用空心管状,插接方便快捷,便于伸缩。

进一步的,所述横梁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横向短边长度的1/2。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证横梁的两端可以完全伸入与其连接的相应的横梁短边内,以便于将担架伸缩到最小便于携带。

进一步的,所述纵梁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纵向长边长度的1/2。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证纵梁的两端可以完全伸入到两个U型梁架的L型梁的纵向长边内,以便于将担架伸缩到最小便于携带。

进一步的,所述背囊空间的开口位于所述包体的底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背囊空间的开口在包体的底部,与背包的盛装救援物品的主袋腔的开口上、下区别,取放担架更快捷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背囊空间设置在所述包体的前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背囊空间设置在包体的前部,包体盛装救援物品的主袋腔在靠近双肩背带位置,背囊空间远离救援者的后背,即便是材质较硬的担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确保背包舒适感。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所述U型梁架上的提手。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握取舒适,抓取方便,便于工作人员搬运担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担架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担架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担架纵梁收缩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担架横梁收缩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背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折叠担架装入背包状态的机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袋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L型梁;1-1、纵向长边;1-2、横向短边;2、横梁;3、纵梁;4、连接板;5、担架布;6、提手;7、包体;8、背囊空间;9、袋盖;10、折叠后担架;11、主袋腔;12、双肩背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7所示,一种救援背负系统,包括背包及担架,所述担架包括两个U型梁架及担架布5,两个所述U型梁架的开口端通过连接板4铰接构成矩形框架,所述担架布铺展在所述矩形框架内,并连接在所述矩形框架上,所述U型梁架包括2条L型梁1、1条横梁2及2条纵梁3,所述L型梁包括纵向长边1-1和横向短边1-2,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L型梁的横向短边上,所述纵梁一端与所述L型梁的纵向长边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U型梁架的对应端通过所述连接板铰接;

所述背包包括包体7,所述包体内设有用于容纳折叠后担架10的背囊空间8,所述背囊空间的开口处设有袋盖9。折叠后担架为折叠收缩后的担架,担架折叠收缩后可收纳到背囊空间8中。

所述L型梁呈空心管状,所述横梁插接在所述L型梁的横向短边,所述纵梁可伸缩的插接在所述L型梁的纵向长边内。L型梁采用空心管状,插接方便快捷,便于伸缩。

所述横梁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横向短边长度的1/2。保证横梁的两端可以完全伸入与其连接的相应的横梁短边内,伸缩到最小便于携带。

所述纵梁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纵向长边长度的1/2。保证纵梁的两端可以完全伸入到两个U型梁架的L型梁的纵向长边内,以便于将担架伸缩到最小便于携带。

所述背囊空间8的开口位于所述包体7的底部。背囊空间的开口在包体的底部,与背包的盛装救援物品的主袋腔11的开口上、下区别。

所述背囊空间8设置在所述包体7的前部。背囊空间设置在包体的前部,包体盛装救援物品的主袋腔在靠近双肩背带12位置,背囊空间远离救援者的后背,即便是材质较硬的担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确保背包舒适感。

还包括设于所述U型梁架上的提手6。握取舒适,抓取方便,便于搬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