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练椎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5723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人体练椎床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体练椎床。



背景技术:

长时间固定的工作或者生活姿态,会造成颈椎、脊椎和腰椎等变形,危及人体健康。通过按摩店的定期按摩能起到一定的修正恢复作用。

现有市场上,按摩店进行按摩时采用的为指压床,指压床在其对应人体脸部的位置设有人脸洞,起到呼吸和趴势舒适的作用,指压床的其他位置和正常平板床一样无异。该种指压床本身对人体腰椎和颈椎的修复发挥不到任何作用,因此通常需要按摩技师通过专业手法技巧来对人体腰椎、脊椎和颈椎等进行按摩修正。

因此,一种能够对腰椎、颈椎等进行全面修复、并且使用简便的练椎床亟待开发。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对人体腰椎、颈椎等进行修复的人体练椎床,该人体练椎床具有使用简便的优点,在进一步的优化开发中,提供的人体练椎床还可方便的实现单人控制并调整合适角度,并且可用于居家生活,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腰椎、颈椎等的修复。

本实用新型的人体练椎床包括依次铰接的左床板、中床板和右床板,所述中床板的下方固定连接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左端转动连接设置有第一伸缩装置,所述支撑架的右端转动连接设置有第二伸缩装置,所述第一伸缩装置的伸缩端与所述左床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伸缩装置的伸缩端与所述右床板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体练椎床具体使用时,人体的胸腹腰部位于中床板上,头部位于左床板上,腿部位于右床板上。通过第一伸缩装置的伸缩端的伸缩,带动左床板围绕中床板进行转动,进而将左床板和中床板之间调整成一个合适的角度,在该预设角度下,对人体的颈椎进行修正。同时,在该角度下,再通过第二伸缩装置的角度调整,人体的身体也相应进行一定程度的弯曲,即对人体的腰椎也产生一定的修复作用。人体躺在练椎床上时,第二伸缩装置的伸缩端的收缩,进而带动右床板向下翻转,人体下半身也随着右床板向下移动,通过与常规人体的腰部弯曲方向相反的姿态进行对人体腰椎的进一步强化修复;同理,人体趴伏在练椎床上时,第二伸缩装置的伸缩端的伸长,进而带动右床板向上翻转,人体下半身也随着右床板向上移动,再次形成与常规人体腰部弯曲方向相反的姿态,通过与常规人体的腰部弯曲方向相反的姿态进行对人体腰椎的进一步强化修复。本实用新型人体练椎床在通过第一伸缩装置和第二伸缩装置对所需角度进行预设之后,将该人体练椎床作为日常休息睡觉用床即可在不知不觉中实现对颈椎和腰椎的修复,并且可以居家长期使用,适于推广。

出于对人体脊椎和/或腰椎的进一步强化修复需求,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左床板上设置有脸部孔,所述中床板上设置有胸腰孔;在所述胸腰孔所在的竖直线上,还设置有与所述胸腰孔相配合的胸腰床。本实用新型增设的胸腰床可以按需调整至距离胸腰孔的不同位置,既可以调整至高于胸腰孔位置,也可以调整至低于胸腰孔位置,当然也可以恰好位于胸腰孔内部。人体躺卧在中床板上时,可以调整胸腰床位于高于胸腰孔位置,此时,胸腰床对人体的腰部向上适度顶起,进而对人体变形的腰椎脊椎进行强化修正修复。当人体趴在中床板上时,脸部恰好位于左床板上的脸部孔内,保证人体可以舒适的正常呼吸,并且此时调整胸腰床位于低于胸腰孔位置,人体的腹部可以穿过胸腰孔置于胸腰床之上,进而消除腹部的压迫感,提升腹部的趴伏舒适度。

出于对胸腰床上下调整的便捷性考虑,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胸腰床包括床体、左伸缩机构和右伸缩机构,所述左伸缩机构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左伸缩机构上端的伸缩端与所述床体的左端连接,所述右伸缩机构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右伸缩机构上端的伸缩端与所述床体的右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增设的左伸缩机构和右伸缩机构的伸缩端的上下伸缩,可以便捷的实现胸腰床的上下调整,以应对不同的躺或趴状态情况,使用更为方便。为了方便拆卸,本实用新型中的左伸缩机构和右伸缩机构的下端优选的可以通过胸腰床撑架再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例如具体的:左伸缩机构和右伸缩机构的下端固定设置在胸腰床撑架上,胸腰床撑架与所述支撑架通过螺栓可拆卸的固定连接。

因为要长期使用,为了提升胸腰床的体感舒适性,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床体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设置的布层、海绵层和合成板,所述床体的上表面为两端向上凸起中间向下凹陷的波浪状。布层可以给人体肌肤带来舒适触感,海绵层可以提供适当缓冲,合成板为硬质板用作床体的基本支撑。波浪状的床体形状贴合人体趴伏时候的形态曲线,能够进一步提升人体体验舒适度。同床体的结构类似,为了进一步提升练椎床的体感舒适度,左床板、中床板和右床板也分别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设置布层、海绵层和合成板,合成板作为作为基本支撑结构,布层提供舒适触感,海绵层提供缓冲进一步提升身体体验。

进一步优化,所述床体还包括设置于其左端的左固定件和设置于其右端的右固定件,所述左伸缩机构的伸缩端与所述左固定件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右伸缩机构的伸缩端与所述右固定件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左床板还包括固定设置于其下表面的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伸缩装置的伸缩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右床板还包括固定设置于其下表面的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伸缩装置与所述第二固定块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伸缩装置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架的左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伸缩装置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架的右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通过增设销轴的转动连接形式,使得两个伸缩装置带动左床板和右床板的转动更为顺畅。销轴的转动连接方式也更为简洁。同时,通过增设销轴的转动连接形式,使得两个伸缩机构的顶端在顶起床板过程中,可以通过围绕销轴的转动消除一定的角度偏差(角度偏差有可能是多方面原因带来的,比如两个伸缩装置启动时间有偏差等等),以便于床板的顺利顶起或拉下,同样还可便于通过调整左、右伸缩机构的不同伸缩高度实现对床体倾斜角度的调整。

两个伸缩机构和两个伸缩装置可以采用行业内具有伸缩功能的多种设备,比较优选的是所述左伸缩机构、右伸缩机构、第一伸缩装置和第二伸缩装置为电动推杆、气缸或液压缸。电动推杆、气缸和液压缸的伸缩均较为稳定,并且三者均可以通过电气进行控制,进而进一步方便本实用新型的人体练椎床的使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人体练椎床的调节控制的简便性。所述左伸缩机构、右伸缩机构、第一伸缩装置和第二伸缩装置均为电动推杆,所述人体练椎床还包括相互信号连接的遥控装置和信号接收盒,所述信号接收盒包括第一信号接收盒、第二信号接收盒、第三信号接收盒和第四信号接收盒,所述第一信号接收盒与所述第一伸缩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二信号接收盒与所述第二伸缩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三信号接收盒与左伸缩机构电连接,所述第四信号接收盒与所述右伸缩机构电连接,所述遥控装置上设置有控制所述第一伸缩装置的第一控制按钮、控制所述第二伸缩装置的第二控制按钮、控制所述左伸缩机构的第三控制按钮以及控制所述右伸缩机构的第四控制按钮。本实用新型中信号接收盒的具体安装位置可以按需调整,出于节约空间的角度考虑,信号接收盒优选固定设置在中床板下方的支撑架上。本实用新型中可以在支撑架上固设电池并通过所述电池向左伸缩机构、右伸缩机构、第一伸缩装置、第二伸缩装置以及下文中的信号接收盒供给电源;当然还可选的在支撑架上固定设置变压器,通过变压器将外界电源降压后再给所述左伸缩机构、右伸缩机构、第一伸缩装置、第二伸缩装置以及下文中的信号接收盒供给电源。

通过增设的遥控装置以及其相关部件,可以实现对左床板与中床板之间夹角、中床板与右床板之间夹角的便捷调整,还可以实现床体的上下高度快捷调整,一个人躺在床上即可遥控进行控制调节,使用非常简便。具体的:通过遥控装置的第一控制按钮向第一信号接收盒发出信号,进而控制所述第一伸缩装置的伸缩端的伸出与缩进,进而控制调整左床板与中床板之间的合适角度;通过遥控装置的第二控制按钮向第二信号接收盒发出信号,进而控制所述第二伸缩装置的伸缩端的伸出与缩进,进而控制调整中床板与右床板之间的合适角度;通过遥控装置的第三控制按钮向第三信号接收盒发出信号,进而控制所述左伸缩机构的伸缩端的伸出与缩进,进而控制调整所述床体的合适高度;通过遥控装置的第四控制按钮向第四信号接收盒发出信号,进而控制所述右伸缩机构的伸缩端的伸出与缩进,进而控制调整所述床体的合适高度;通过第三控制按钮和第四控制按钮的相互配合,还可实现对床体的倾斜角度调整。当人面部朝下趴伏时,可以将左床板往上调节5cm-10cm,使颈椎往后部修正;当人体平躺时,将左床板往下调节5cm-10cm,继续将颈椎往后修正。人体面朝下趴下时,床体向下移动,方便人体肚皮的舒适性;当平躺时,根据各人需求,将床体向上适当移动,调节胸椎和腰椎的适度,也可以根据自身要求,调节单个左伸缩机构或右伸缩机构的高度,来练习胸椎或腰椎的弧度。并且坚持训练,从而达到修正大椎的目的。

所述左床板与所述中床板之间通过两个以上的第一铰接机构铰接,所述中床板和所述右床板之间通过两个以上的第二铰接机构铰接。相邻的床板之间通过两个以上的铰接机构进行铰接,使得相邻床板的连接更为稳固,一般情况下,相邻的床板之间设计两个同等规格的铰接机构即可满足所需。

所述第一铰接机构和所述第二铰接机构均为铰链。铰链又称合页,通过铰链进行铰接,连接简单而稳固可靠。优选所述铰链均为180°铰链,通过铰链的规格将相邻床板之间的转动限定在合适角度范围内,具体的:将左床板最大上翻位置限定在与所述中床板垂直的位置,将左床板最大下翻位置也限定在与所述中床板垂直的位置,即左床板最大上翻位置与左床板最大下翻位置之间的左侧区域即为左床板的翻转区域范围,恰好为180°;同理,将将右床板最大上翻位置限定在与所述中床板垂直的位置,将右床板最大下翻位置也限定在与所述中床板垂直的位置,即右床板最大上翻位置与右床板最大下翻位置之间的右侧区域即为右床板的翻转区域范围,也恰好为180°。

基于以上论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总结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体练椎床可以实现对人体颈椎、腰椎等的全面修复调整,调整修复效果更好。通过增设的电控系统,还能够实现各调整角度以及高度的遥控控制,一个人不下练椎床即可实现对所有参数的快速调节,使用非常简便。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人体练椎床还可以通过床体的倾斜角度调整等实现对不同大椎变形程度的人体的个性化调整方案,适用对象更为广泛。在保证练椎效果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的人体练椎床还兼顾了人体的体验舒适度,使人们在日常睡觉休息的不知不觉中完整大椎的康复修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人体练椎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人体练椎床中的胸腰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人体练椎床中的左床板、中床板和右床板的俯视图。

图中:1为左床板;1-1为脸部孔;2为中床板;2-1为胸腰孔;3为右床板;4为第一铰接机构;5为第二铰接机构;6为胸腰床;61为布层;62为海绵层;63为合成板;64为左固定件;65为左伸缩机构;66为右固定件;67为右伸缩机构;68为胸腰床撑架;7为第一固定块;8为第一伸缩装置;9为第二固定块;10为第二伸缩装置;11为支撑架;12为信号接收盒;13为变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本实用新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概念均分别依次以附图1中左右上下等方位为准。本实用新型中的其他术语也遵从行业一般通用表述习惯。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人体练椎床,包括依次铰接的左床板1、中床板2和右床板3,所述中床板2的下方固定连接设置有支撑架11,所述支撑架11的左端转动连接设置有第一伸缩装置8,所述支撑架11的右端转动连接设置有第二伸缩装置10,所述第一伸缩装置8的伸缩端与所述左床板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伸缩装置10的伸缩端与所述右床板3转动连接。通过第一、第二伸缩装置的伸缩来实现左床板1和右床板3的上下摆动,进而实现不同颈椎或腰椎修正角度的调整,以获得更好康复修正效果。

如图1和图3所示,为了进一步强化本实施例的人体练椎床对于腰椎的康复修正效果,进一步的改进中,所述左床板1上设置有脸部孔1-1,所述中床板2上设置有胸腰孔2-1;在所述胸腰孔2-1所在的竖直线上,还设置有与所述胸腰孔2-1相配合的胸腰床6。

为了便于胸腰床6的调节,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改进的具体的胸腰床6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胸腰床6包括床体、左伸缩机构65、右伸缩机构67以及胸腰床撑架68,所述左伸缩机构65的下端固定设置与所述胸腰床撑架68上,所述左伸缩机构65上端的伸缩端与所述床体的左端连接,所述右伸缩机构67的下端也固定设置在所述胸腰床撑架68上,所述胸腰床撑架68与所述支撑架11通过螺栓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也即左伸缩机构65的下端与右伸缩机构67的下端均分别通过所述胸腰床撑架68间接的与所述支撑架11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所述右伸缩机构67上端的伸缩端与所述床体的右端连接。在该改进胸腰床6之中,出于提升练椎体验舒适度的角度考虑,所述床体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设置的布层61、海绵层62和合成板63,所述床体的上表面为两端向上凸起中间向下凹陷的波浪状。进一步的改进之中,出于进一步提升练椎体验舒适度的角度考虑,所述左床板1、中床板2和右床板3也均分别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设置的布层、海绵层和合成板。

为了进一步提升本实施例的人体练椎床的结构稳定性,方便各项角度和高度的顺利稳定调节。在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床体还包括设置于其左端的左固定件64和设置于其右端的右固定件66,所述左伸缩机构65的伸缩端与所述左固定件64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右伸缩机构67的伸缩端与所述右固定件66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左床板1还包括固定设置于其下表面的第一固定块7,所述第一伸缩装置8的伸缩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7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右床板3还包括固定设置于其下表面的第二固定块9,所述第二伸缩装置10与所述第二固定块9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伸缩装置8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架11的左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伸缩装置10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架11的右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

如图1所示,为了实现电气化简便控制,所述左伸缩机构65、右伸缩机构67、第一伸缩装置8和第二伸缩装置10为电动推杆、气缸或液压缸。更进一步,所述左伸缩机构65、右伸缩机构67、第一伸缩装置8和第二伸缩装置10均为电动推杆,所述人体练椎床还包括相互信号连接的遥控装置和信号接收盒12,所述信号接收盒12包括第一信号接收盒、第二信号接收盒、第三信号接收盒和第四信号接收盒,所述第一信号接收盒与所述第一伸缩装置8电连接,所述第二信号接收盒与所述第二伸缩装置10电连接,所述第三信号接收盒与左伸缩机构65电连接,所述第四信号接收盒与所述右伸缩机构67电连接,所述遥控装置上设置有控制所述第一伸缩装置8的第一控制按钮、控制所述第二伸缩装置10的第二控制按钮、控制所述左伸缩机构65的第三控制按钮以及控制所述右伸缩机构67的第四控制按钮。在本段方案的基础上,可以实现本实施例的练椎床的电动遥控控制,一个人躺在或趴在练椎床上即可实现对练椎床角度和高度等参数的全方位调节,使用更为简便。进一步的改进中,本实施例的支撑架上还固定设置有变压器13,本实施例中通过变压器13向左伸缩机构65、右伸缩机构67、第一伸缩装置8、第二伸缩装置10以及信号接收盒供电。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具体的更为稳固简洁的铰接固定连接形式,所述左床板1与所述中床板2之间通过两个第一铰接机构4铰接,所述中床板2和所述右床板3之间通过两个第二铰接机构5铰接。所述第一铰接机构4和所述第二铰接机构5均为铰链。所述铰链均为180°铰链。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