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假牙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5612阅读:69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具体是一种电子假牙设备。



背景技术:

牙齿是指人和动物嘴中具有一定形态的高度钙化的组织,有咀嚼、帮助发音和保持面部外形的功能,也是人体中最坚硬的器官,分为牙冠、牙颈和牙根三部分,牙齿不仅能咀嚼食物、帮助发音,而且对面容的美有很大影响,所以人们常把牙齿作为衡量健美的重要标志之一。当前社会食品安全和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年轻人因不当饮食和口腔卫生导致牙齿虫蛀拔牙,老年人因身体机能衰弱牙齿松动脱落,具有上述问题的人不得不安上假牙。而传统的假牙只有简单的辅助咀嚼和个人形象美化功能,对于用户的口腔和饮食习惯都不能得到有效的改善,也不能检测食品安全,这就为人们的使用带来了不便,微电子器件的集成化、各种传感器的出现以及移动通信设备的智能化,为实现各种智能电子设备提供了基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假牙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假牙设备,包括外壳、传感器、无线通讯设备和电池,所述传感器、无线通讯设备和电池均安装在外壳内部,传感器包括骨导声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传感器分别与无线通讯设备和电池之间电连接,无线通讯设备和电池之间电连接,无线通讯设备与移动终端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电池采用大容量锂离子充电电池。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外壳采用生物医用材料制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故障率低,使用安全性和运行稳定性好;该装置采用无线通讯设备、骨导声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检测用户口腔环境,可以通过传感器主动和用户进行交互,可以实时提醒用户, 以引导改善用户口腔卫生和饮食习惯,辅助维持用户安全和健康,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电子假牙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外壳,2-传感器,3-无线通讯设备,4-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一种电子假牙设备,包括外壳1、传感器2、无线通讯设备3和电池4,所述传感器2、无线通讯设备3和电池4均安装在外壳1内部,传感器2包括骨导声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传感器2分别与无线通讯设备3和电池4之间电连接,无线通讯设备3和电池4之间电连接,无线通讯设备3与移动终端相连。电池4采用大容量锂离子充电电池。外壳1采用生物医用材料制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将该装置植入于用户牙槽里,电池4为装置提供电能,用户通过移动终端(智能手机、平板和电脑)与该装置进行无线通信交互。用户在移动终端上可以看到当前装置检测到的数据和状态,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和无线通信方式设置装置的工作状态。装置中的温度传感器检测用户口腔的温度,当用户摄入过冷过热食物后,装置中的温度传感器会检测到并进行记录。装置中的骨导声传感器会主动提醒用户当前摄入食物的状态。装置中的压力传感器可以检测用户当前咀嚼食物的硬度,同时通过压力的检测来判断用户的咀嚼次数,并将相关数据记录,当食物硬度过硬时,会告知用户咀嚼到的食物可能是不安全物质,通过骨导声传感器或者通过与之通信的移动终端告知用户,辅助保护用户身体安全。通过对用户输入食物的温度、硬度、化学酸碱度、压力检测数据、用户口腔温度、酸碱度、口气程度等检测数据,将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可以引导和改善用户的饮食习惯,辅助维持用户的安全和健康。实际使用时,无线通讯设备3与骨导声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之一可以采用一体化结构,从而减少装置的体积,也可以分别做成单独的结构。无线通讯设备3采用蓝牙、WIFI、4G、3G等方式与移动终端相连。传感器2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自由选择,不限于骨导声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压力 传感器。

该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故障率低,使用安全性和运行稳定性好;该装置采用无线通讯设备3、骨导声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检测用户口腔环境,可以通过传感器2主动和用户进行交互,可以实时提醒用户,以引导改善用户口腔卫生和饮食习惯,辅助维持用户安全和健康,使用效果好。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