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灌洗装置及肺灌洗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7399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肺灌洗装置及肺灌洗系统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肺灌洗装置及肺灌洗系统。



背景技术:

全肺大容量灌洗术是治疗尘肺病、肺泡蛋白沉积、吸入性肺炎、重症或难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慢性哮喘持续状态等的有效疗法。现如今临床上使用的肺灌洗装置,主要利用虹吸原理吸引出患者肺部灌洗液,灌洗液排出难、排出速度慢,延长了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手术风险较大,同时也很难排净,对疗效产生了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肺灌洗装置,该肺灌洗装置在灌洗液回收部添加一个负压吸引装置,使得液体排出更为顺畅、快速,缩短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减轻病人痛苦,降低手术风险,液体排出也更为干净,疗效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肺灌洗系统,该肺灌洗系统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肺灌洗装置,还包括呼吸机,具有上述肺灌洗装置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肺灌洗装置,包括医用三通阀、用于提供灌洗液的灌洗液提供部、用于回收灌洗液的灌洗液回收部以及用于与人体连接并实现双侧肺分隔的人体连接部;医用三通阀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第一端与灌洗液提供部连通,第二端与灌洗液回收部连通,第三端与人体连接部连通;灌洗液回收部包括灌洗液回收瓶以及与灌洗液回收瓶相连的用于调节灌洗液回收瓶内气压大小的负压吸引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人体连接部包括用于双侧肺分隔的双腔支气管导管,双腔支气管导管包括第一支气管导管和第二支气管导管,第一支气管导管一端用于与供氧装置连通,第一支气管导管另一端用于与人体一侧肺连通;第二支气管导管一端与医用三通阀第三端连通,第二支气管导管另一端与人体另一侧肺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二支气管导管靠近医用三通阀的一端设置有一用于与供氧装置相连的支管,支管上设置有控制支管开闭的第一阀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双腔支气管导管还包括包覆第一支气管导管和第二支气管导管的胶套,胶套靠近人体肺部的一端设置有一充气后用于堵塞气道余隙的第一充气套囊,第一支气管导管远离医用三通阀的一端设置有充气后用于堵塞一侧肺部主支气管余隙的第二充气套囊。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灌洗液提供部包括进水管、灌洗液瓶,进水管一端与医用三通阀第一端连通,进水管另一端与灌洗液瓶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灌洗液回收部还包括引流管,引流管一端与医用三通阀第二端连通,引流管另一端与灌洗液回收瓶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负压吸引装置包括负压吸引瓶与设置于负压吸引瓶上用于提供负压的负压吸引机,灌洗液回收瓶与负压吸引瓶之间设置有用于连通两者的连通管。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负压吸引装置还包括可调整与负压吸引瓶相对位置高度的负压调整管,负压调整管一端与负压吸引瓶连通并置于负压吸引瓶内,负压调整管另一端与大气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医用三通阀的第一端设置有用于控制进水管通断的第二阀门,第二端设置有用于控制进水管通断的第三阀门,第三端设置有用于控制进水管通断的第四阀门。

一种肺灌洗系统,包括上述肺灌洗装置,还包括与第一支气管导管和第二支气管导管连通的呼吸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肺灌洗装置及肺灌洗系统。肺灌洗装置包括医用三通阀、用于提供灌洗液的灌洗液提供部、用于回收灌洗液的灌洗液回收部以及用于与人体连接并实现双侧肺分隔的人体连接部。医用三通阀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第一端与灌洗液提供部连通,第二端与灌洗液回收部连通,第三端与人体连接部连通。灌洗液回收部包括灌洗液回收瓶以及与灌洗液回收瓶相连并可调节灌洗液回收瓶内气压大小的负压吸引装置。负压吸引装置的设置可使得灌洗液的排出速度更快,缩短手术和麻醉时间,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手术风险;同时,灌洗液排出更干净,手术疗效更好。提供的肺灌洗系统包括上述肺灌洗装置,具有肺灌洗装置的优点,还包括一个为肺部供氧的呼吸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肺灌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I处的医用三通阀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Ⅱ处的双腔支气管导管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双腔支气管导管与肺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肺灌洗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肺灌洗装置;200-灌洗液提供部;300-灌洗液回收部;400-人体连接部;500-医用三通阀;600-肺灌洗系统;201-灌洗液瓶;203-进水管;301-灌洗液回收瓶;303-引流管;305-连通管;320-负压吸引装置;321-负压吸引瓶;323-负压吸引机;325-负压调整管;403-第二支气管导管;405-支管;407-第一支气管导管;411-第一阀门;415-胶套;417-第一充气套囊;419-第二充气套囊;420-双腔支气管导管;520-第一端;521-第二阀门;530-第二端;531-第三阀门;540-第三端;541-第四阀门;601-呼吸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中心”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垂悬”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肺灌洗装置100,包括医用三通阀500、灌洗液提供部200、灌洗液回收部300以及人体连接部400。

医用三通阀500具有三个端口,分别为第一端520、第二端530以及第三端540。第一端520设置有第二阀门521,第二端530设置有第三阀门531,第三端540设置有第四阀门541。

需要说明,医用三通阀500为一种常见的医疗器材,由对人体无毒性作用的聚丙烯或其他高分子材料制成,它具有三个端口,且三个端口均设置有能控制开关的阀门。

医用三通阀500的第一端520与灌洗液提供部200连通。

灌洗液提供部200包括灌洗液瓶201和进水管203。进水管203一端与医用三通阀500的第一端520连通,进水管203另一端与灌洗液瓶201连通。由第二阀门521控制进水管203的通断。

医用三通阀500的第二端530与灌洗液回收部300连通。

灌洗液回收部300包括引流管303、灌洗液回收瓶301、连通管305和负压吸引装置320。灌洗液引流管303一端与医用三通阀500的第二端530连通,引流管303另一端与灌洗液回收瓶301连通。负压吸引装置320与灌洗液回收瓶301通过连通管305连通。

负压吸引装置320包括负压吸引瓶321、负压吸引机323以及负压调整管325。负压吸引机323与负压吸引瓶321连通,减小负压吸引瓶321内部气压;负压调整管325也与负压吸引瓶321连通,负压调整管325的一端与大气相通,负压调整管325的另一端伸入负压吸引瓶321中。

灌洗液回收瓶301为密封状态,即除了与引流管303和连通管305相连处外,其余部分均与外界隔离;负压吸引瓶321为密封状态,即除了与连通管305、负压调整管325以及负压吸引机323连通外,其余部分均与外界隔离。

医用三通阀500的第三端540与人体连接部400连通。

人体连接部400包括双腔支气管导管420,双腔支气管导管420包括第一支气管导管407和第二支气管导管403。

第一支气管导管407一端通氧气,另一端与人体的一侧肺连通。

第二支气管导管403一端与医用三通阀500的第三端540连通,该端设置有一个支管405,该支管405用于通氧气。此外,该支管405上设置有第一阀门411,用于控制氧气的通断。第二支气管导管403另一端与人体的另一侧肺连通。第一阀门411可为止血钳等结构。

第一支气管导管407和第二支气管导管403外包裹有胶套415,在将双腔支气管导管420插入肺部时更加方便。

双腔支气管导管420远离三通阀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充气套囊417,第一支气管靠近肺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充气套囊419。

以上介绍了肺灌洗装置100的基本结构及各组件间的连接关系,下面将介绍在实际使用中肺灌洗装置100各部件间位置关系及作用。

在实际使用时,灌洗液瓶201中盛装有灌洗液,灌洗液为无菌生理盐水,其温度应与人体体温相同,以免在灌洗过程中对人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负压吸引瓶321中盛装有无毒无菌液体,如纯净水、生理盐水等,负压调整管325位于负压吸引瓶321内的一端位于液面以下8-10cm,且负压调整管325可相对负压吸引瓶321高度方向上下移动。负压吸引瓶321内气压小于大气压,当负压调整管325位于负压吸引瓶321内的一端距离液面越远,即插入液面越深时,负压吸引瓶321内气压越小,与大气压压差越大,产生的负压也就越大。相应的,当负压调整管325位于负压吸引瓶321内的一端距离液面越近,即插入液面越浅时,负压吸引瓶321内气压越大,与大气压压差越小,产生的负压也就越小。

在进行全肺灌洗手术时,人体呈侧卧位,靠近地面的一侧肺为灌洗肺,远离地面的一侧肺为通气肺。手术过程中,灌洗肺与通气肺分隔开,一次只冲洗单侧灌洗肺,另一侧通气肺保障人体呼吸。

首先给患者实行麻醉。置入双腔支气管导管420,第一支气管导管407前端插入通气肺主支气管,第二支气管导管403前端置于气管内,分别将气管内的第一充气套囊417和主支气管内的第二充气套囊419充气,实现双侧肺分隔。

打开第一阀门411,在供氧装置的辅助下,给双侧肺通100%氧气10-15分钟,尽可能排出肺内氮气。后关闭第一阀门411,灌洗肺停止通气,通气肺维持通气,等待约五分钟后灌洗肺内氧气吸收。为降低手术复杂度,灌洗肺通氧的过程在实际医疗过程中可以省略。

为达到更好的灌洗效果,灌洗液瓶201位于人体气管隆突上方30-40cm处,灌洗液回收瓶301位于气管隆突下方50-60cm处。

待灌洗肺内氧气吸收后,开始灌洗,关闭第一阀门411、第三阀门531,打开第二阀门521、第四阀门541,通过进水管203、第二支气管导管403向灌洗肺灌入灌洗液,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初始灌入400-800ml灌洗液,约5分钟后,关闭第二阀门521,打开第三阀门531,排出灌洗肺内灌洗液到灌洗液回收瓶301。

此外,医用三通阀500也可由普通的三通玻璃管及其类似物替代,并在进水管203靠近三通玻璃管处设置一个可控制进水管203通断的装置,如止血钳、夹子等,在引流管303靠近三通玻璃管处也需要设置一个可控制引流管303通断的装置,如止血钳、夹子等。也可以达到较优的实施效果。

在灌洗过程中,需要实时检测患者心率、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及机械通气等各项参数,有必要时需要做动脉血气分析检查,以保障手术安全。

观察患者生理指标,若无明显不良变化,即可开始反复冲洗。

每次灌洗500-1500ml灌洗液,后排出废液,详细记录每次出入量,每次回收量的流失不应超出150-200ml,灌洗过程反复进行,直至排出的液体清亮。单侧肺灌洗量可达10-12L,并可配合拍击胸壁增强灌洗效果。

由于虹吸原理、通气肺的舒张和收缩带来的压力,灌洗肺内灌洗液会向灌洗液回收瓶301排放,但这种传统的方式灌洗液难以排尽且排放较为缓慢,本实施例提供的负压吸引装置320使得灌洗液回收瓶301内气压小于大气压,也小于灌洗肺内气压,产生一个负压,使得灌洗肺内液体向灌洗液回收瓶301排放。排放更易、更快,缩短了手术时间,减轻了病人痛苦,降低了手术风险,且排出更彻底,手术疗效较好。

第二实施例

请参考图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肺灌洗系统600,包括第一实施例中的肺灌洗装置100,还包括与肺灌洗装置100的第一支气管导管407和第二支气管相通的呼吸机601,呼吸机601与第一支气管导管407远离肺部的一端连通,与第二支气管导管403的支管405连通。

该肺灌洗系统600具有肺灌洗装置100的全部特性,呼吸机601在手术前为双侧肺部供氧,排出灌洗肺内氮气;手术前,呼吸机601帮助排出灌洗肺内氮气并未人体供氧;在手术过程中,呼吸机601为通气肺单侧供氧,保障人体呼吸需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肺灌洗装置100,还提供一种包括该肺灌洗装置100的肺灌洗系统600。该肺灌洗装置100在灌洗液回收部300设置一个负压吸引装置320,降低了灌洗液回收瓶301的气压,与肺部产生压差,使得肺部液体更快、更易排入灌洗液回收瓶301。这样缩短了手术时间,减轻了患者痛苦,也降低了手术风险;同时废液的排出也更为彻底,使得疗效更好。肺灌洗系统600包括上述肺灌洗装置100,还提供了为肺部供氧的呼吸机601,具有肺灌洗装置100的所有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