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17447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轮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轮椅。



背景技术:

传统的轮椅踏板均采用一块板或两块板构成,踏板的边缘没有遮挡物,且需要坐轮椅的病人,一般身体都比较虚弱,尤其是腿部受伤或瘫痪病人,无力控制脚的位置,推行中病人的双脚极易滑落受伤,鞋子很容易丢失。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轮椅踏板,解决以上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轮椅,病人坐在轮椅上,可以防止病人的双脚滑落受伤及鞋子丢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轮椅,病人坐在轮椅上,可以防止病人的双脚滑落受伤及鞋子丢失。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轮椅,包括本体、与所述本体相连接的踏板、连接杆以及用于控制所述踏板与所述本体之间间距的伸缩杆,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本体和所述踏板,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本体之间可转动连接,所述伸缩杆一端与所述连接杆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本体相连接,所述踏板包括脚踏部以及遮挡部,所述脚踏部与所述遮挡部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脚踏部呈矩形,其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杆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脚踏部上设置有凹槽。

优选地,所述脚踏部上设置有软性材料。

优选地,所述遮挡部设置于所述脚踏部的前端,所述遮挡部与所述脚踏部呈一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遮挡部设置于所述脚踏部的前端,所述遮挡部与所述脚踏部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遮挡部的截面呈勾状。

优选地,所述伸缩杆包括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上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二伸缩杆上设置有卡件,所述卡槽与所述卡件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卡件为弹性卡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轮椅,踏板上设置有遮挡部,防止病人的双脚滑落受伤及鞋子丢失,所述踏板与所述本体之间采用了伸缩杆连接,病人上下轮椅时,放下所述踏板,病人坐上轮椅时,撑起踏板即可将脚放上去,病人上下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轮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轮椅的踏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和2所示,一种轮椅,包括本体1、与所述本体1相连接的踏板2、连接杆3以及用于控制所述踏板2与所述本体1之间间距的伸缩杆4,所述连接杆3连接所述本体1和所述踏板2,所述连接杆3与所述本体1之间可转动连接,所述伸缩杆4一端与所述连接杆3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本体1相连接,所述踏板2包括脚踏部21以及与所述脚踏部21相连接的遮挡部22。

所述本体1包括座椅11和轮子12,为本领域常规技术特征,此处不再赘述。

所述踏板2通过连接杆3与所述本体1相连接,设置于所述座椅11和所述轮子12的前下方,便于病人放置脚,所述踏板2包括脚踏部21以及与所述脚踏部21相连接的遮挡部22,所述脚踏部21呈矩形,其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杆3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脚踏部21上还设置有凹槽211,便于将病人脚底的沙子等物质漏掉,其它实施例中,所述脚踏部21上还设置有软性材料,如海绵等,病人将脚放在所述脚踏部时,提高病人的舒适度。

所述遮挡部22设置于所述脚踏部21的前端,并与所述脚踏部21相连接,所述遮挡部22与所述脚踏部21之间可以呈一体结构,也可以可拆卸连接,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不同的连接关系。所述遮挡部22的截面呈勾状,病人坐轮椅时,将脚伸入呈勾状的所述遮挡部22的内部,用于防止病人的双脚滑落受伤及鞋子从轮椅上掉下来。

所述连接杆3的一端与所述本体1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脚踏部2相连接,所述连接杆3与所述本体1之间可转动连接。

所述伸缩杆4用于实现所述踏板的撑起及放下的动作,其包括第一伸缩杆41和第二伸缩杆42,所述第一伸缩杆上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二伸缩杆上设置有卡件,其中所述卡件为弹性卡件,所述卡槽与所述卡件相匹配。需要撑起所述踏板时,直接将所述踏板拉起,所述卡件卡住所述卡槽,实现了所述踏板的固定;需要放下所述踏板时,将所述踏板拉起后放下,所述踏板即可放下,位于所述座椅前端的正下方,便于病人上下所述轮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轮椅,踏板上设置有遮挡部,防止病人的双脚滑落受伤及鞋子掉下来,所述踏板与所述本体之间采用了伸缩杆连接,病人上下轮椅时,放下所述踏板,病人坐上轮椅时,撑起踏板即可将脚放上去,病人上下方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轮椅,踏板上设置有遮挡部,防止病人的双脚滑落受伤及鞋子掉下来,所述踏板与所述本体之间采用了伸缩杆连接,病人上下轮椅时,放下所述踏板,病人坐上轮椅时,撑起踏板即可将脚放上去,病人上下方便。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