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变更及锻炼用协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6480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体位变更及锻炼用协助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康复训练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体位变更及锻炼用协助器。



背景技术:

病人在大病初愈以后,身体的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对长期卧床病人来说更是如此。长期卧床容易使身体的肌肉萎缩,因此身体的锻炼恢复对身体机能的恢复至关重要。同时,在病人长时间卧床的情况下,也容易引起褥疮等问题,而为了防止褥疮,则需要适当变更卧床病人的体位。由于很多长期卧床病人缺乏自主锻炼的能力或者说仅部分肢体具备自主性,导致该类病人的日常锻炼及体位变更都依靠医护人员或病人家属来人工帮助完成,这给医护人员及病人家属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尤其是为防止褥疮而作的体位变更操作,需要医护人员及病人家属不分昼夜每隔1到2小时进行,这显然对护理者来说会成为巨大的负担。此外,由于医护人员及病人家属不可能24小时都寸步不离的陪护病人,这就导致当医护人员及病人家属因有事暂时离开,而病人临时又迫切希望进行更为舒适的体位变更乃至希望由卧姿改为坐姿时,显然只能等待上述人员重新返回方可,从而导致病人的卧床舒适度变差,并易于引发病人焦躁心理,影响病人的身体康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针对具备上肢自主动作能力的卧床病人的体位变更及锻炼用协助器,其使用便捷而可靠,从而有效的确保对卧床病人的自主体位变更及适时锻炼效果,最终有效确保病人身体康复过程的顺利进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体位变更及锻炼用协助器,其特征在于:本协助器包括供卧床病人手部握持的手柄,由手柄处沿床体长度方向向床尾处延伸有拉绳,拉绳以固定卡口固定于床尾处的钢架上;本协助器还包括用于固定手柄位置的钩锁部,所述钩锁部固定于卧床病人仰卧病床时的手部位置旁侧处的病床护栏或床侧钢架上。

本协助器还包括绳盒,绳盒的外侧盒壁处设置所述固定卡口,绳盒盒腔构成用于容纳拉绳的容纳腔;绳盒盒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弹性回转轴,弹性回转轴上缠绕所述拉绳且弹性回转轴的弹性回复力方向与拉绳的牵引拉出方向彼此反向;绳盒盒壁处贯穿开设有供拉绳牵引而出的开口,该开口处布置用于随时锁紧拉绳的锁紧组件。

所述开口外形呈长方口状;开口的一侧长边构成托撑拉绳的托撑面而另一侧长边构成压柄的安装面,开口的两侧短边内凹有导向槽且该导向槽槽长方向平行其短边方向;锁紧组件包括压块,压块嵌设于上述导向槽内并与之构成滑轨导向配合;由安装面处垂直安装面并贯穿绳盒盒壁而设置有螺纹孔,压柄螺纹配合于该螺纹孔处,压柄端部延伸至压块上的相对朝向托撑面的另一面处,且压柄与压块间构成回转配合关系。

压柄的位于绳盒盒壁外的一端布置有便于操作压柄转动的手轮。

所述固定卡口外形呈“C”字状,固定卡口的背面固定于绳盒的外侧盒壁处;贯穿固定卡口而设置有第一紧定螺钉孔,第一紧定螺钉穿过第一紧定螺钉孔并与床尾处的钢架间构成紧定螺钉式固接配合。

所述手柄外形呈套环状;钩锁部包括用于便于手柄钩住的弯钩状的钩体;钩体的钩柄处设置“C”字状的卡扣,贯穿卡扣而设置有第二紧定螺钉孔,第二紧定螺钉穿过第二紧定螺钉孔并与病床护栏或床侧钢架处的钢架间构成紧定螺钉式固接配合。

手柄上的供卧床病人手部握持的一侧环面布置用于增加摩擦力的防滑凸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利用拉绳尾端固定于床位钢架处从而获得紧固点,通过将钩锁部固定于床侧钢架或护栏处从而使得手柄始终位于卧床病人随时能够得到的位置。在病人需要时,通过移动上肢就能很方便的握持手柄并将手柄从钩锁部摘下来,此时即使无医护人员或病人家属协助也可进行简单的体位变更及锻炼操作。本实用新型针对具备上肢自主动作能力的卧床病人,其使用便捷而可靠,从而有效的确保对卧床病人的自主体位变更及适时锻炼效果,最终有效确保病人身体康复过程的顺利进行。

2)、实际上,钩锁部的布置位置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换言之,不同病人之间身高、臂长甚至性别的差异,都会导致拉绳的长度需要作调整性变化,以便于与拉绳系着的手柄能够处于卧床病人随时伸手即可方便拿到的位置。本实用新型采用绳盒搭配弹性回转轴的构造,使之形成类似弹性卷尺的操作结构。在需要指定长度的拉绳时,只需医护人员事先从绳盒内拉出对应长度的拉绳即可。为防止拉绳在失去外力时产生缩回状况,可在供拉绳引出的开口处布置锁紧组件,如设置定位销以便插接于拉绳上预留的定位孔处,或设置钳口结构从而实现相对拉绳的上下向咬合等等。

3)、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优选采用压块和压柄的回转配合方式,配合压块与开口间的滑轨导向配合,最终实现压块相对拉绳的压合固定操作目的。具体而言,每当拉绳牵引至指定长度时,拧动压柄,从而使得压柄带动压块产生向下动作,此时压块下表面与开口的托撑面间间距减小,直至压紧拉绳。当需要调整拉绳长度时,反向操作压柄即可。由于在上述操作过程中,压柄螺纹配合于绳盒外壁处而回转配合于压块处,因此压柄的螺纹拧转不会影响压块产生相应转动,同时压块沿导向槽的往复动作也不会影响压板的回转动作。

4)、绳盒相对床尾钢架的配合方式,可以是直接彼此弹性咬合,也可如本实用新型所言,在采用C型固定卡口进行初步卡接后再通过紧定螺钉进行彼此紧固。上述C型体配合紧定螺钉的好处在于,无论何时需要进行绳盒相对床尾钢架的拆装或滑移调节,都能很方便的通过拧松相应紧定螺钉即可实现,其操作便捷度极高。钩锁部相对床侧钢架或床侧护栏的紧固方式同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I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3为绳盒的结构剖视图;

图4为图3的A向端面结构剖视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各标号与部件名称的实际对应关系如下:

10-手柄 20-拉绳

30-钩锁部 31-卡扣 32-钩体 33-第二紧定螺钉

40-绳盒 41-固定卡口 42-弹性回转轴 43-开口 43a-导向槽

51-压柄 52-压块 53-手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方式作以下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结构参照图1-4所示,其主要由绳盒40以及钩锁部30两部分组成。其中:钩锁部30包括C型的卡扣31,如图1-2所示,卡扣31处贯穿配合第二紧定螺钉33从而与相应的床侧钢架或床侧护栏间构成紧固配合。由卡扣31的外壁处向外凸设有弯钩状的钩体32,以便于实现环状的手柄10的位置固定目的。而绳盒40则参照图3-4所示的,绳盒40外壁通过类似卡扣31的固定卡口41从而与床尾钢架间构成固接配合。在绳盒40盒腔内回转配合弹性回转轴42,具体为弹性回转轴42的两轴端均与绳盒40盒壁间构成轴承配合或光轴回转配合。弹性回转轴42的轴身用于缠绕拉绳20,且拉绳20向外的拉力应当与弹性回转轴42的弹性回复力彼此反向,从而一旦失去外拉力,可保证拉绳20能快速回收,进而提升本实用新型的回收效率。而正常使用时,通过锁紧组件,可保证拉绳20指定长度的恒定设置目的。

锁紧组件设置在绳盒40的开口43处,通过以绳盒40的开口43处的底面为托撑面,而以绳盒40的开口43处的顶面为布置螺纹孔的一面,如图3-4所示的通过带有压柄51的压块52,即可实现相对开口43处托撑面的相向及相离操作目的。实际使用时可考虑在压块52的压合面处布置防滑纹路乃至橡胶防滑层等,以提升压块52相对拉绳20绳体的压合固定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先将绳盒40通过固定卡口41固定于待锻炼病人的床尾钢架处。通过当前病人的臂长判断或者比对,在合适位置的床侧钢架或床侧护栏处安置钩锁部30。固定钩锁部30时应当注意钩体32朝向病床内侧且勾尖朝上。在钩锁部30和绳盒40均确认固定完毕后,如图3所示的操作压柄51来拧松压块52,拉出拉绳20至手柄10能轻松挂在钩锁部30的钩体32处;此时由于弹性回转轴42的回复力,拉绳20被绷直于床侧,具体参照图1所示。通过重新操作压柄51而拧紧压块52,压块52即可重新压紧拉绳20从而固定拉绳20位置,可参照图4所示。在病人希望进行自主锻炼、体位变更乃至希望由卧姿改为坐姿时,通过手部握持手柄10部并施力,即可产生相应动作。当然,本实用新型可设计为床体两侧均固定一组,以便对于卧槽病人的双手而实现其锻炼及体位变更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