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脚趾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4943阅读:2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脚趾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理用品,特别的,涉及一种脚趾环。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不管是什么材质的袜子,穿戴久了都会有导致脚气的真菌,很难彻底杀灭,因此市面上出现了各种用于防止脚趾真菌繁殖的脚趾套,现有的脚趾套一般为五趾连在一起的连体式,一方面容易给脚趾带来约束感,穿戴起来不舒服,另一方面穿脱麻烦,戴在脚上脚趾臃肿,穿鞋容易挤脚,且大部分时候,也有部分脚趾套是单个趾套的结构形式,但是这种脚趾套套固定效果不好,戴在脚趾上容易移位,最终从脚趾头一端脱出而失去其护理作用,因此需要一种不会带来约束感、穿脱方便且又不易移位的脚趾套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脚趾环,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脚趾环,包括用于套在所需护理的脚趾上的趾圈,趾圈外表面设有用于固定趾圈的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的设置位置沿脚趾横向方向与脚趾腹区域对应且固定部件的固定点不超过趾圈对应脚趾腹与脚趾头的分界位置处。由于脚趾头比脚趾腹粗,将固定部件的固定点设置在脚趾腹区域,可有效的防止趾圈从脚趾头脱出。

所述固定部件由设置在趾圈上对应脚背那一面的拉链构成,其中拉链的拉合方向为从脚趾头指向脚趾根,拉链的合并块位于脚趾腹与脚趾头的分界位置处,拉链的防脱块位于脚趾根一端。由于拉链的拉合方向为从脚趾头指向脚趾根,当趾圈要从脚趾头端脱出时,会对拉链产生横向拉力,而靠近脚趾头的一端为拉链的合并块,因此拉链不会松开。

或者,所述固定部件包括分别设置在趾圈上对应脚背那一面的连接块及至少两粒扣子,连接块上设有与各粒扣子一一匹配的扣眼,且所述至少两粒扣子中,有一粒位于脚趾腹与脚趾头的分界位置处,其余均位于与脚趾腹对应的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至少两粒扣子中,各粒扣子分别与连接块上的扣眼扣合后,其松紧程度均不一致,使得可根据不同的脚趾粗细,通过更换不同的扣子组合来调节趾圈的松紧程度。

或者,所述固定部件由设置在趾圈上对应脚背那一面对应脚趾腹区域的日字扣及与日字扣匹配的织物带构成,且日字扣表面设有防止织物带滑动的防滑凸起,织物带的扣拉方向与脚趾腹长度方向垂直。

或者,所述趾圈对应脚趾腹的区域设置有至少两个通缝,所述固定装置由穿过各通缝的带条构成,带条的两个末端设置有魔术贴,带条穿过各通缝并朝趾圈上对应脚背那一面方向拉紧后通过其末端的魔术贴粘接而实现对趾圈的固定。

或者,所述固定部件由横向缝制在趾圈整个外围的松紧带构成,松紧带一端为剩余端,松紧带另一端带穿线孔,松紧带绑紧脚趾腹后通过其剩余端穿过穿线孔并打结而使趾圈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脚趾环还包括固连在趾圈一侧或两侧的辅助趾圈,辅助趾圈用于套在与所需护理脚趾相邻的脚趾上。辅助趾圈除了有对相邻的脚趾起保护作用,还能防止趾圈上对应脚背那一面的固定部件随趾圈发生横向转动而移至脚趾下方贴近脚趾腹的位置,防止固定部件扎脚而产生的不适。

进一步的,所述趾圈沿长度方向分为两段,一段为对应脚趾腹区域的趾腹段,另一段为对应趾头区域的趾头段,趾腹段与趾头段之间设有接缝,趾腹段的厚度大于趾头段的厚度,所述固定部件设置在趾腹段。由于真菌一般更靠近趾根,趾腹段的厚度大于趾头段的厚度一则使增强趾腹段的吸湿效果,二则防止趾头段的趾圈过厚而造成不适,再则减轻趾头段的重量,对防止趾圈脱出有一定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趾腹段的厚度大于趾头段的厚度,所述趾腹段为带夹层的结构,其内层与外层之间用于夹设药剂芯层或高分子吸水树脂芯层。

进一步的,所述趾圈的趾头段为带开口的不封闭式结构,趾头段的开口位于趾圈上对应脚背那一面并沿脚趾长度方向与固定部件对齐。趾头段的趾圈上对应脚背那一面设置成开口式结构,可增强脚趾的透气性。所述趾圈内外层材质采用吸汗透气性好的棉布、纱布或竹纤维布料。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脚趾环穿戴舒适、穿脱方便,且可以有效防止趾圈从脚趾脱出,紧固可靠,趾腹段设置药剂芯层时,可以在脚趾感到瘙痒难耐时救急治疗,趾腹段设置吸水性能良好的高分子吸水树脂夹芯层,可保持脚趾干燥,破坏真菌的生长环境,长期穿戴,对防止脚气复发有很好的疗效,在勤更换夹芯层的情况下也可以较长时间穿戴,而且长期穿戴可以一定程度上治疗脚气,本实用新型已经制作样品进行试验,效果良好。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一的一种结构视图;

图1-a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一的另一种结构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二的一种结构视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二的另一种结构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三的一种结构视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三的另一种结构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四的一种结构视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四的另一种结构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五的一种结构视图;

图5-a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五的另一种结构视图。

图中:1-拉链,11-合并块,12-防脱块,13-拉头,2-连接块,21-扣子,22-扣眼,3-日字扣,31-织物带,4-通缝,41-带条,42-魔术贴,5-松紧带,51-剩余端,52-穿线孔,6- 趾圈,61-趾腹段,62-趾头段,63-接缝,64-开口,7-辅助趾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一种脚趾环,包括用于套在所需护理的脚趾上的趾圈6,趾圈外表面设有用于固定趾圈的固定部件,固定部件的设置位置沿脚趾横向方向与脚趾腹区域对应且固定部件的固定点不超过趾圈对应脚趾腹与脚趾头的分界位置处。

趾圈沿长度方向分为两段,一段为对应脚趾腹区域的趾腹段61,另一段为对应趾头区域的趾头段62,趾腹段与趾头段之间设有接缝63,趾腹段的厚度大于趾头段的厚度,固定部件设置在趾腹段,实际使用时,趾腹段可以制成带夹层的结构,内层与外层之间可以夹设药剂芯层。

参见图1的实施例一,固定部件由设置在趾圈6上对应脚背那一面的拉链1构成,其中拉链的拉合方向为从脚趾头指向脚趾根,拉链的合并块11位于脚趾腹与脚趾头的分界位置处,拉链的防脱块12位于脚趾根一端,拉链的拉头13不带手柄。实施例一中,趾圈的趾头段62为带开口64的不封闭式结构,趾头段的开口位于趾圈上对应脚背那一面并沿脚趾长度方向对准拉链,在趾头段设置开口一方面增强脚趾的透气性,另一面防止趾头段拉扯趾腹段而使趾圈从脚趾头一端脱出。

图1-a为实施例一的另一种结构,在图1所示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左右两个辅助趾圈 7,有效的防止趾圈转动。

参见图2的实施例二,固定部件包括分别设置在趾圈上对应脚背那一面的连接块2及三粒扣子21,连接块上设有与各粒扣子一一匹配的扣眼22,且三粒扣子中,有一粒位于脚趾腹与脚趾头的分界位置处,其余两粒均位于与脚趾腹对应的区域。

实施例二中,三粒扣子分别与连接块上的扣眼扣合后,其松紧程度均不一致,使得可根据不同的脚趾部位粗细或根据不同的脚趾粗细,通过更换不同的扣子组合来调节趾圈的松紧程度,使得趾圈穿戴更舒适。

图2-a为实施例二的另一种结构,在图2所示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左右两个辅助趾圈 7,有效的防止趾圈转动。

参见图3的实施例三,固定部件由设置在趾圈上对应脚背那一面对应脚趾腹区域的日字扣3及与日字扣匹配的织物带31构成,且日字扣表面设有防止织物带滑动的防滑凸起 (图中未示出),织物带的扣拉方向与脚趾腹长度方向垂直。

图3-a为实施例三的另一种结构,在图3所示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左右两个辅助趾圈 7,有效的防止趾圈转动。

参见图4的实施例四,趾圈对应脚趾腹的区域设置有两个通缝4,通缝的长度方向沿脚趾长度方向设置,固定装置由穿过各通缝的带条41构成,带条的两个末端设置有魔术贴42,带条穿过各通缝并朝趾圈上对应脚背那一面方向拉紧后通过其末端的魔术贴粘接而实现对趾圈的固定。

图4-a为实施例四的另一种结构,在图4所示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左右两个辅助趾圈 7,有效的防止趾圈转动。

参见图5的实施例五,固定部件由横向缝制在趾圈整个外围的松紧带5构成,松紧带一端为剩余端51,松紧带另一端带穿线孔52,松紧带绑紧脚趾腹后通过其剩余端穿过穿线孔并打结而使趾圈固定。

图5-a为实施例四的另一种结构,在图5所示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左右两个辅助趾圈 7,有效的防止趾圈转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