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按式导联线按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9551阅读:649来源:国知局
侧按式导联线按扣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子母按扣,具体涉及一种侧按式导联线按扣。



背景技术:

子母按扣是小型化心电图机、心电图仪导联线的必需组成部件,现有的导联线按扣多采用母扣内侧双卡簧活动式结构,此种结构的按扣,主要依靠人手从母扣顶部按下,将子扣与母扣的卡簧锁定,这种结构易于厂家生产制造,使用者在按下时相对容易,但在解扣取下时困难,主要问题是:

1)锁定后的扣子需要解开时非常困难,往往需要用力拉拽母扣导线方能将子扣从母扣卡簧中拉脱解开,如果遇到卡簧太硬、卡簧变形或者子扣变形,经常会出现将母扣导联线内芯线拉断而无法解锁的情形出现。

2)母扣卡簧长期使用和被强力拉拽,容易导致卡簧变软或变形,导致无法锁定子扣,设备在检测时极易出现导联线脱落而造成检测终断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侧按式导联线按扣,其将卡簧从被动式受力改为主动式受力,通过结构和功能优化,可以有效地避免母扣卡簧因过分受力变形导致的失效发生,大大降低导联线损坏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侧按式导联线按扣,包括母扣和子扣,还包括卡簧按钮,所述母扣内部为环形腔体结构,在母扣的环形腔体内设有卡簧,该卡簧具有呈“二”字形的用于夹紧所述子扣的夹紧部,所述卡簧按钮设于所述母扣侧部,其一端延伸至母扣的环形腔体内,另一端延伸至母扣外侧,所述卡簧按钮位于母扣的环形腔体内的部位为内八字形,且延伸至卡簧夹紧部内,夹紧部的端部与卡簧按钮的内八字端面贴合,所述母扣对应夹紧部的位置设有与子扣相配合的夹紧孔。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于:在原有母扣卡簧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卡簧按钮,当需要将母扣与子扣锁定时将卡簧按钮按下,卡簧按钮末端将卡簧分开以便于子扣进入,当松开卡簧按钮后卡簧自动复位锁定子扣;当需要将子扣从母扣解锁时,按下卡簧按钮,卡簧自动分开,子扣从卡簧中自动脱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簧由第一受力部、第一夹紧部、第二受力部、第二夹紧部和环形部一体成型制成,其中,所述夹紧部由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构成,所述第一夹紧部与第二夹紧部平行且对称,所述环形部为一优弧结构,且贴合于所述母扣的环形腔体内壁上,所述环形部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受力部的一端和第二受力部的一端,且连接处为U形;第一受力部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夹紧部的一端,且连接处为U形;第二受力部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夹紧部的一端,且连接处为U形。

优选的,所述夹紧部贴合所述卡簧按钮的端部为外八字形,使卡簧按钮的按入更加顺滑,提升使用质感。

优选的,所述母扣外包覆有塑料外壳,在母扣外包覆塑料外壳,防止母扣受环境腐蚀或生锈,同时也可以使按扣更加美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增加的卡簧按钮,在使用导联线时可以按压卡簧按钮,可以有效规避卡簧被拉拽而过分受力导致变形的情况,大大提高了导联线按扣寿命,同时还能改善使用的便捷性。

2、卡簧各部分一体成型,可使卡簧各部分弹力受力均匀,使得母扣内卡簧受力方向一致、强度一致,卡簧夹紧力稳定,卡簧持久耐用。

3、所述夹紧部贴合所述卡簧按钮的端部为外八字形,使卡簧按钮的按入更加顺滑,提升使用质感。

4、在母扣外包覆塑料外壳,防止母扣受环境腐蚀或生锈,同时也可以使按扣更加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侧按式导联线按扣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侧按式导联线按扣中卡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母扣,101、环形腔体,200、卡簧,201a、第一夹紧部,201b、第二夹紧部,202a、第一受力部,202b、第二受力部,203、环形部,300、卡簧按钮,400、塑料外壳,500、夹紧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侧按式导联线按扣,包括母扣100和子扣,还包括卡簧按钮300,所述母扣100内部为环形腔体结构,在母扣100的环形腔体101内设有卡簧200,该卡簧200具有呈“二”字形的用于夹紧所述子扣的夹紧部,所述卡簧按钮300设于所述母扣100侧部,其一端延伸至母扣100的环形腔体101内,另一端延伸至母扣100外侧,所述卡簧按钮300位于母扣100的环形腔体101内的部位为内八字形,且延伸至卡簧200夹紧部内,夹紧部的端部与卡簧按钮300的内八字端面贴合,所述母扣100对应夹紧部的位置设有与子扣相配合的夹紧孔500。

在原有母扣卡簧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卡簧按钮300,当需要将母扣100与子扣锁定时将卡簧按钮300按下,卡簧按钮300末端将卡簧200分开以便于子扣进入,当松开卡簧按钮300后卡簧200自动复位锁定子扣;当需要将子扣从母扣100解锁时,按下卡簧按钮300,卡簧200自动分开,子扣从卡簧200中自动脱落,通过增加的卡簧按钮300,在使用导联线时可以按压卡簧按钮300,可以有效规避卡簧200被拉拽而过分受力到时变形的情况,大大提高了导联线按扣寿命,同时还能改善使用的便捷性。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侧按式导联线按扣,包括母扣100和子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簧按钮300,所述母扣100内部为环形腔体结构,在母扣100的环形腔体101内设有卡簧200,该卡簧200具有呈“二”字形的用于夹紧所述子扣的夹紧部,所述卡簧按钮300设于所述母扣100侧部,其一端延伸至母扣100的环形腔体101内,另一端延伸至母扣100外侧,所述卡簧按钮300位于母扣100的环形腔体101内的部位为内八字形,且延伸至卡簧200夹紧部内,夹紧部的端部与卡簧按钮300的内八字端面贴合,所述母扣100对应夹紧部的位置设有与子扣相配合的夹紧孔500。

所述卡簧200由第一受力部202a、第一夹紧部201a、第二受力部202b、第二夹紧部201b和环形部203一体成型制成,其中,所述夹紧部由第一夹紧部201a和第二夹紧部201b构成,所述第一夹紧部201a与第二夹紧部201b平行且对称,所述环形部203为一优弧结构,且贴合于所述母扣100的环形腔体101内壁上,所述环形部20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受力部202a的一端和第二受力部202b的一端,且连接处为U形;第一受力部202a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夹紧部201a的一端,且连接处为U形;第二受力部202a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夹紧部201b的一端,且连接处为U形。

实施例3: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侧按式导联线按扣,包括母扣100和子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簧按钮300,所述母扣100内部为环形腔体结构,在母扣100的环形腔体101内设有卡簧200,该卡簧200具有呈“二”字形的用于夹紧所述子扣的夹紧部,所述卡簧按钮300设于所述母扣100侧部,其一端延伸至母扣100的环形腔体101内,另一端延伸至母扣100外侧,所述卡簧按钮300位于母扣100的环形腔体101内的部位为内八字形,且延伸至卡簧200夹紧部内,夹紧部的端部与卡簧按钮300的内八字端面贴合,所述母扣100对应夹紧部的位置设有与子扣相配合的夹紧孔500。

所述卡簧200由第一受力部202a、第一夹紧部201a、第二受力部202b、第二夹紧部201b和环形部203一体成型制成,其中,所述夹紧部由第一夹紧部201a和第二夹紧部201b构成,所述第一夹紧部201a与第二夹紧部201b平行且对称,所述环形部203为一优弧结构,且贴合于所述母扣100的环形腔体101内壁上,所述环形部20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受力部202a的一端和第二受力部202b的一端,且连接处为U形;第一受力部202a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夹紧部201a的一端,且连接处为U形;第二受力部202a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夹紧部201b的一端,且连接处为U形。

所述母扣100外包覆有塑料外壳400。

实施例4: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侧按式导联线按扣,包括母扣100和子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簧按钮300,所述母扣100内部为环形腔体结构,在母扣100的环形腔体101内设有卡簧200,该卡簧200具有呈“二”字形的用于夹紧所述子扣的夹紧部,所述卡簧按钮300设于所述母扣100侧部,其一端延伸至母扣100的环形腔体101内,另一端延伸至母扣100外侧,所述卡簧按钮300位于母扣100的环形腔体101内的部位为内八字形,且延伸至卡簧200夹紧部内,夹紧部的端部与卡簧按钮300的内八字端面贴合,所述母扣100对应夹紧部的位置设有与子扣相配合的夹紧孔500。

所述卡簧200由第一受力部202a、第一夹紧部201a、第二受力部202b、第二夹紧部201b和环形部203一体成型制成,其中,所述夹紧部由第一夹紧部201a和第二夹紧部201b构成,所述第一夹紧部201a与第二夹紧部201b平行且对称,所述环形部203为一优弧结构,且贴合于所述母扣100的环形腔体101内壁上,所述环形部20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受力部202a的一端和第二受力部202b的一端,且连接处为U形;第一受力部202a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夹紧部201a的一端,且连接处为U形;第二受力部202a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夹紧部201b的一端,且连接处为U形。

所述母扣100外包覆有塑料外壳400。

所述夹紧部贴合所述卡簧按钮300的端部为外八字形。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