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膜微创针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6320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硬膜微创针刀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神经外科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是涉及一种硬膜微创针刀。



背景技术:

神经外科常规剪开硬膜的方式是,先用小圆针一号线,轻柔的缝在硬膜上,然后一手牵拉缝线,将硬膜稍微吊起来一些,然后再用尖刀,在吊起来的硬膜上划开一个小口,然后才用剪刀在该缺口剪开硬膜,很多时候需要两个人配合才把硬膜打开,还有损伤脑组织的可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硬膜微创针刀;本实用新型不需要缝线,用持针器夹住针刀主体的针尾部,轻柔的钩住要剪开的硬膜,然后旋转手腕,带动针刀主体旋转,则针刀主体中间三分之一处的针刀部就会直接将要钩住的硬膜从里向外切开,安全且省时高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硬膜微创针刀,包括针刀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刀主体呈圆弧形,所述的针刀主体被均分成三部分,三部分分别为前三分之一处的针尖部、中间三分之一处的针刀部、后三分之一处的针尾部;所述的针刀部设置在针尖部与针尾部之间,所述的针尖部呈锥形,所述针尖部包括一端的尖端与另一端的基底圆面,所述针尖部的基底圆面连接针刀部的一端,所述针刀部的另一端连接针尾部的基底圆面;所述针刀部的刀刃朝向针刀主体的外侧,所述的刀刃与针尖部、针尾部形成平滑弧线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针刀主体为由针尖部、针刀部、针尾部所组成的一体成形式圆弧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针刀主体为圆的三分之一,所述的针刀主体的圆心角度为120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针刀主体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针刀主体总长度为18mm,所述的针尖部、针刀部、针尾部的长度均为6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针尖部另一端的基底圆面与针尾部的基底圆面的直径均为1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针刀部从针刀部顶端到刀刃的距离与针尖部另一端基底圆面的直径相同即1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刀刃的角度为50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针尾部从针尾部基底圆面至针尾部末端渐变成椭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硬膜微创针刀,不需要缝线,用持针器夹住针刀主体的针尾部,轻柔的钩住要剪开的硬膜,然后旋转手腕,带动针刀主体旋转,则针刀主体中间三分之一处的针刀部就会直接将要钩住的硬膜从里向外切开,安全且省时高效。

2、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易于加工;临床上易于应用,且微创、省时、高效,只需要一个动作,对深部硬脑(脊)膜切开的优势更为明显。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硬膜微创针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硬膜微创针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硬膜微创针刀的针刀部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为尖端、2为针尖部、3为针刀部、4为刀刃、5为针尾部、6为针刀主体、7为基底圆面。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硬膜微创针刀,包括针刀主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刀主体6呈圆弧形,所述的针刀主体6被均分成三部分,三部分分别为前三分之一处的针尖部2、中间三分之一处的针刀部3、后三分之一处的针尾部5;所述的针刀部3设置在针尖部2与针尾部5之间,所述的针尖部2呈锥形,所述针尖部2包括一端的尖端与另一端的基底圆面7,所述针尖部2的基底圆面7连接针刀部3的一端,所述针刀部3的另一端连接针尾部5的基底圆面;所述针刀部3的刀刃4朝向针刀主体6的外侧,所述的刀刃4与针尖部2、针尾部5形成平滑弧线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针刀主体6为由针尖部2、针刀部3、针尾部5所组成的一体成形式圆弧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所述的针刀主体6为圆的三分之一,所述的针刀主体6的圆心角度为120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所述的针刀主体6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所述的针刀主体6总长度为18mm,所述的针尖部2、针刀部3、针尾部5的长度均为6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所述的针尖部2另一端的基底圆面7与针尾部5的基底圆面7的直径均为1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所述的针刀部3从针刀部3顶端到刀刃4的距离与针尖部2另一端基底圆面7的直径相同即1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所述的刀刃4的角度为50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所述的针尾部5从针尾部5基底圆面7至针尾部5末端渐变成椭圆形;这样便于用持针器夹住针刀主体的针尾部5。

结合附图与技术方案阐述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用持针器夹住针刀主体6的针尾部5,轻柔的钩住要剪开的硬膜,然后旋转手腕,带动针刀主体6旋转,则针刀主体6中间三分之一处的针刀部3就会直接将要钩住的硬膜从里向外切开,安全且省时高效。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