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骶、尾椎钛合金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46844阅读:69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固定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骶、尾椎钛合金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交通事故和高处坠落伤的不断增加,骶、尾骨骨折或(和)脱位在临床上日益多见,尤其是引起骨盆后环垂直不稳定和出现神经卡压症状的骶骨骨折及直肠受压刺激征的尾骨向前滑脱,目前多主张早期积极的手术治疗,以利于骶、尾椎骨折解剖复位,解除骨折块对骶神经的卡压及对直肠的压迫刺激,防止骶神经根长时间牵拉而产生的后遗症。由于目前没有专门针对骶、尾椎骨折、脱位的复位、内固定材料,并且骶骨毗邻结构复杂,如对骶骨前、后解剖结构认识不足,在植入骶骨螺钉时可能会损伤血管、神经,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许多此类手术均被外科医师放弃或单纯行尾椎脱位手法复位或直接切除,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及人体的正常解剖、生理结构。后路横置钢板可固定骶骨纵形或斜行骨折,但不能由于骶尾骨横行骨折及滑脱固定、复位;采用颈椎侧块螺钉及颅骨连接片行此类手术复位固定,前者复位、固定好,但由于骶尾部软组织较薄,术后容易导致皮肤破损;后者因螺钉较小、较短,把持力不够导致复位、固定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固定和复位骶尾骨横行骨折及滑脱、把持固定力度强、不易导致皮肤破损的骶、尾椎钛合金固定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骶、尾椎钛合金固定装置,其包括覆盖整个骶尾椎后方的钛合金固定板和平头螺钉,所述的钛合金固定板依据骶后孔间距避开骶后孔设置由栅板构成上大下小的梯形网板,所述的钛合金固定板包括自上而下的五条水平栅板和自左向右的五条纵向栅板,中间的纵向栅板覆盖骶锥并延长至尾椎,第一至第四条水平栅板上均设置四个进钉孔S1-4,靠近中间纵向栅板两侧的为内侧进钉孔,靠近钛合金固定板边缘的为外侧进钉孔,S1内侧进钉孔设置于骶骨上关节突最低点与S1骶后孔连线的中点,外侧进钉孔为内侧进钉孔水平线与骶外侧嵴外侧缘交点;S2内侧进钉孔为S1和S2骶后孔连线的中点,外侧进钉孔为内侧进钉孔水平线与骶外侧嵴外侧缘交点;S3、S4内侧进钉孔为相邻骶后孔连线的中点,外侧进钉孔为内侧进钉孔的水平线与骶外侧嵴的交点,第五条水平栅板靠近中间的纵向栅板两侧设置进钉孔,所述的平头螺钉为直径3.5-10mm、长10-38mm钛合金螺钉。

上述的一种骶、尾椎钛合金固定装置,其所述用于内侧进钉孔的平头螺钉直径为6.14-10.91mm。

上述的一种骶、尾椎钛合金固定装置,其所述用于外侧进钉孔的平头螺钉直径为3.5-9.0mm。

上述的一种骶、尾椎钛合金固定装置,其所述进钉孔为可调整的长方形孔。

上述的一种骶、尾椎钛合金固定装置,其所述中间纵向栅板的延长端设置长方形的进钉孔。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根据骶后孔间距位置,避开骶后孔构成由水平、纵向栅板构成的网板,通过在合适的位置设置进钉孔,用平头螺钉进行固定,既可固定和复位骶尾骨纵形或斜行骨折,还能固定和复位横行骨折及滑脱、把持固定力度强,且不易导致皮肤破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覆盖整个骶尾椎后方的钛合金固定板1和平头螺钉2,所述的钛合金固定板1依据骶后孔间距避开骶后孔设置由栅板构成上大下小的梯形网板,所述的钛合金固定板1包括自上而下的五条水平栅板3和自左向右的五条纵向栅板4,中间的纵向栅板4覆盖骶锥并延长至尾椎,中间纵向栅板4的延长端设置长方形的进钉孔5。第一至第四条水平栅板上均设置四个进钉孔S1-4,进钉孔为可调整的长方形孔,靠近中间纵向栅板两侧的为内侧进钉孔,靠近钛合金固定板1边缘的为外侧进钉孔。如图中,进钉孔6、7、8、9位于第一条水平栅板S1上,其中,进钉孔7、8为内侧进钉孔,进钉孔6、9为外侧进钉孔。以此类推,进钉孔10、11、12分别位于第二、三、四水平栅板S2、S3、S4上。内侧进钉孔设置于骶骨上关节突最低点与S1骶后孔连线的中点,外侧进钉孔为内侧进钉孔水平线与骶外侧嵴外侧缘交点;S2内侧进钉孔为S1和S2骶后孔连线的中点,外侧进钉孔为内侧进钉孔水平线与骶外侧嵴外侧缘交点;S3、S4内侧进钉孔为相邻骶后孔连线的中点,外侧进钉孔为内侧进钉孔的水平线与骶外侧嵴的交点,第五条水平栅板S513靠近中间的纵向栅板4两侧设置进钉孔,所述的平头螺钉为直径3.5-10mm、长10-38mm钛合金螺钉。用于内侧进钉孔的平头螺钉直径为6.14-10.91mm;用于外侧进钉孔的平头螺钉直径为3.5-9.0mm。

术前根据骶尾椎骨折的3D打印,按需要裁剪大小、折弯塑形好骶尾椎钛合金网板,选择好置钉点、方向及钉子长度,采用颈椎侧块螺钉的皮质开口器、 开路器、测深器、内六角螺丝刀拧入螺钉。对骶尾椎横行、斜形、纵行骨折或脱位等类型可以达到解剖复位及牢固固定,由于螺钉固定钛板后为一个整体,较平整、相对较薄、有一定强度,此设计为骶尾椎骨折、脱位内固定提供了理想的内固定材料,手术失败的可能性更小、不会导致骶尾部皮肤破溃。

S1-4每个骶椎都确定四个进钉孔,左、右侧各有内外2个可左右移动的进钉孔,S5左右各1个进钉孔及尾椎一个可上下运动的进钉孔的设计不同形状的材料如:骶椎内外侧置钉网板、单纯内侧置钉网板及骶尾交界处网板(分成年人及青少年两类),能满足骶尾椎各种骨折或脱位的要求。植入螺钉的角度、深度和直径,各个节段骶椎不同,男女也不相同,在手术时应该注意。

男性内侧钉道长度S1为(32.78±2.10)mm、S2为(28.54±2.67)mm、S3为(18.54±1.86)mm、S4为(12.58±1.18)mm;女性内侧钉道长度S1为(31.18±2.52)mm、S2为(26.00±2.49)mm、S3为(16.79±2.09)mm、S4为(11.19±1.53)mm;男性外侧钉道长度S1为(35.78±1.88)mm、S2为(29.99±2.48)mm、S3为(22.53±2.21)mm、S4为(13.62±1.58)mm;女性外侧钉道长度S1为(33.03±2.23)mm、S2为(29.34±3.87)mm、S3为(21.00±2.12)mm、S4为(12.72±1.83)mm。为避免骶骨螺钉穿入到骶后孔和骶管内,内侧螺钉最大直径S1为(9.23±1.17)mm、S2为(7.03±0.89)mm、S3为(9.63±1.28)mm、S4为(8.99±1.09)mm;外侧没有骶后孔和骶管存在,置钉的安全性较高,可选择直径3.5~9.0mm的螺钉固定而不会进入骶髂关节。

可以让骶骨螺钉穿出骶骨盆面骨皮质1~2mm,或将骶骨螺钉钉头改为钝圆形,也是避免损伤骶前重要结构的一个方法。在临床应用时,应拍骶骨正、侧位片及CT扫描及3D打印,观察骶管及骶后孔有无异常扩大,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术前对骶尾采用3D打印,能更好地对骶尾钛板进行塑形及选择合适的螺钉的长短、置钉的部位与角度,使用颈椎侧块螺钉置钉的工具可完成骶尾椎钛合金板的固定。

用3-Matic测量工具在模拟置钉骶骨模型上对以下指标进行测量:骶椎外侧缘间距(AA);相邻骶后孔纵距(AB);内、外侧钉道长度(D);内侧置钉最大直径MD);骶管外侧缘至骶正中嵴间距(AC);内侧进钉点至骶正中嵴间距(AD);内、外侧进、出钉点骨皮质厚度(T);内、外侧钉道与水平面夹角(α)、冠状面夹角(β)及矢状面夹角(γ)如下。

表1相关径线的测量结果

Tab.1Measured results of pathline with the dorsal transverse reconstruction plate fixation for sacral fractures (Mean±SD,n=120)

表2钉道长度测量结果

Tab.2Measured results of length of the screw trajectory with the dorsal transverse reconstruction plate fixation for sacral fractures(Mean±SD,n=120)

表3内侧置钉角度测量结果

Tab.3Measured results of medial angle with the dorsal transverse reconstruction plate fixation for sacral fractures(Mean±SD,n=120)

表4外侧置钉角度测量结果

Tab.4Measured results of lateral angle with the dorsal transverse reconstruction plate fixation for sacral fractures(Mean±SD,n=120)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