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创性心衰冠心病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31464阅读:5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创性心衰冠心病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按心动周期规律原理,序贯式按压或提拉胸部、腹部和挤压四肢的心力衰竭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或全身性疾病危重期都会导致心力衰竭,如冠心病、高血压病、风湿性心脏病、休克以及重症肺炎等,因此,心力衰竭是心血管和全身性疾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重危和临终的原因之一,是导致致残率和死亡率上升的推手。虽然,科学的发展对治疗各种原因心力衰竭有很大提高,但仍是医学领域必须面临艰巨挑战,尤其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除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和心脏移植外,可供临床医师选择的治疗方式很少,或许本心力衰竭治疗仪的发明将为临床医师延长病人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提供机会。传统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三腔起搏器的再同步化治疗以及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和心脏移植等方法都不是心力衰竭的理想的治疗措施,都有其局限性,均不能很好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而本心力衰竭治疗仪的发明将为临床医师延长此种疾病的病人的生命以及此种病人提高自身生活质量提供新的途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设计的一种无创性心衰冠心病治疗仪。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创性心衰冠心病治疗仪,包括胸部组件、腹部组件、四肢组件、调 控器和预警系统;预警系统通过数据接口与血压、脉搏、呼吸、需氧饱和度以及心电图测量设备相连,将获取的数据传输给调控器,调控器通过对数据的计算、分析和处理从而分别控制胸部组件、腹部组件和四肢组件的工作状态、工作时序、工作频率和按压提拉幅度;胸部组件包括底盘、支承架、支架底盘联结环、电机系统、按压杆和按压吸盘,其中电机系统与调控器的胸部组件控制输出口相连;腹部组件包括底盘、支承架、支架底盘联结环、电机系统、按压杆、按压吸盘和电源线,其中电机系统与调控器的腹部组件控制输出口相连;四肢组件包括小挤压袋下部、小挤压袋上部、大挤压袋下部、大挤压袋上部和电机系统,其中电机系统与调控器的四肢组件控制输出口相连。

所述一种无创性心衰冠心病治疗仪,其胸部组件按压和提拉幅度最佳范围为2-4cm,以心电R波触发,在收缩期按压0.20-0.30秒后,在舒张期提拉胸部至原有位置。

所述一种无创性心衰冠心病治疗仪,其腹部组件按压和提拉幅度最佳范围为3-6cm,腹部在胸部收缩期按压0.10秒后提拉,而在胸部提拉0.20秒后按压0.10-0.20秒。

所述一种无创性心衰冠心病治疗仪,其四肢组压在心脏舒张期按小挤压袋下部(51)、小挤压袋上部(52)、大挤压袋下部(53)和大挤压袋上部(54)序贯挤压,其时机为收缩期末0.01秒开始序贯式挤压,在舒张期末结束,即在收缩期前终止。

本发明心力衰竭治疗仪主要是依据本人发明专利“胸腹交替按压心肺复苏装置”(发明专利号:ZL201410014702.5)为基础,并参考加强型体外反搏装置,两者有机结合,把胸腹部按压和提拉以及躯干四肢序贯式挤压并按心动周期原理操作,从而增加心输血量和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缓解和治疗心力衰竭, 减少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而设计出一种适用于不同人群的,质量轻、易操作的心力衰竭治疗仪,该装置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随意组合——即胸部组件、腹部组件合和四肢组件三部件任意组合,或单独使用,可单纯应用于冠心病治疗,也就是应用于不存在心衰的冠心病患者治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无创性心衰冠心病治疗仪可根据病人实际心脏血液动力状态,按心动周期特点按压、提拉或挤压操作,从而增加回心血量和射血量,减少心肌做功,改善病人心功能,延长病人生命;且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和操作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无创性心衰冠心病治疗仪工作原理框图。

图2为本发明无创性心衰冠心病治疗仪胸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无创性心衰冠心病治疗仪腹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无创性心衰冠心病治疗仪四肢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一种胸腹交替按压心肺复苏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无创性心衰冠心病治疗仪,包括胸部组件、腹部组件、四肢组件、调控器和预警系统;预警系统通过数据接口与血压、脉搏、呼吸、需氧饱和度以及心电图测量设备相连,将获取的数据传输给调控器,调控器通过对数据的计算、分析和处理从而分别控制胸部组件、腹部组件和四肢组件的工作状态、工作时序、工作频率和按压提拉幅度;胸部组件包括底盘21、支承架22、支架底盘联结环23、电机系统24、按压杆25和按压吸盘26,其中电机系统24与调控器的胸部组件控制输出口相连;腹部组件包括底盘31、支 承架32、支架底盘联结环33、电机系统34、按压杆35、按压吸盘36和电源线37,其中电机系统34与调控器的腹部组件控制输出口相连;四肢组件包括小挤压袋下部51、小挤压袋上部52、大挤压袋下部53、大挤压袋上部54和电机系统55,其中电机系统55与调控器的四肢组件控制输出口相连。

所述无创性心衰冠心病治疗仪,其胸部组件按压和提拉幅度最佳范围为2-4cm,以心电R波触发,在收缩期按压0.20-0.30秒后,在舒张期提拉胸部至原有位置。

所述无创性心衰冠心病治疗仪,其腹部组件按压和提拉幅度最佳范围为3-6cm,腹部在胸部收缩期按压0.10秒后提拉,而在胸部提拉0.20秒后按压0.10-0.20秒。

所述无创性心衰冠心病治疗仪,其四肢组压在心脏舒张期按小挤压袋下部(51)、小挤压袋上部(52)、大挤压袋下部(53)和大挤压袋上部(54)序贯挤压,其时机为收缩期末0.01秒开始序贯式挤压,在舒张期末结束,即在收缩期前终止。

如图5所示,介绍了现有技术一种胸腹交替按压心肺复苏装置,其结构图中包括背板1、支承架2、左右支架3、按压器4、铰链5、卡扣结构6、伸缩套管7、把手孔11和吸盘44。

工作原理:

无创性心衰冠心病治疗仪的胸部组件、腹部组件和四肢组件可根据病人实际情况任意组合,并根据病人实际心脏血液动力状态,按心动周期特点按压、提拉或挤压操作,从而增加回心血量和射血量,减少心肌做功,改善病人心功能,延长病人生命。

在心脏收缩期按压胸部,与心脏复苏不同,其按幅度和频率以病人能耐受为度,如心脏收缩期按压幅度2-4厘米而频率则与病人心率相同或减半,以增加 心射血量和心输血量为目的;在心舒张期主动提拉胸廓,促进血液回流到心脏和肺脏,两者均有利于促进心功能恢复,增加冠脉流量和脑供氧。

与胸部组件不同,腹部组件在收缩期提拉腹部,此操作减少心脏射血阻力,也会增加回心血量。两者均会(都能)降低心脏做功能量消耗,减少心肌耗氧量;在心脏舒张期适当按压腹部,使回心血量和主动脉内压以冠脉血量增加,有利于促进心功能恢复和冠脉侧枝循环及脑供氧。

四肢组件仅在心脏舒张期序贯挤压双下和肢臀部,促进血液回流,其时机为收缩期末0.01秒开始序贯式挤压,在舒张期末结束,即在收缩期前终止。

调控器是依据心功周期原理,结合病人心功能状况,血动力学等实际情况,综合控制三大部分操作,以电R波触发,包括频率、按压提拉幅度时限等操控。

预警系统可实时监测患者生命指标,比如:血压、脉搏、呼吸、需氧饱和度等。

实施例一:心衰治疗方面(以胸腹按压或提拉为主)

1、首次把胸腹按压和提拉以(与)心动周期原理结合起来,为获取最佳血液动力学效果,以“胸腹交替按压心肺复苏装置”(发明专利号:ZL 201410014702.5)为基础,进一步改进操作方式和流程,使之作为心力衰竭治疗器械应用于临床。

2、胸腹按压与提拉方法:

与抢救心脏骤停不同,在心力衰竭时,病人意识清楚,心室率可快可慢,因此按压和提拉舒适度也是决定心力衰竭治疗效果的重要原因,必须考虑患者耐受性,以下几点就是该设备重点考虑之一:

2.1、频率

最佳频率仍是60-100次/分左右,例如:心脏原有频率30次/分,该仪器可 按60次/分按压或提拉,也可在120次/分的固有频率时,按60次/分按压或提拉,或使其固有心率降至60次/分左右时操作,对于心律不齐或房颤的病人,可纠正其心率失常或相对稳定心律操作。

2.2、按压提拉幅度

为提高患者对仪器适应性和耐受性,按压和提拉幅度应明显与心肺复苏不同,最佳应为2-4cm左右,腹部可适当调到3-6cm左右。

2.3、时机

完全按心脏心动周期原理操作:a、胸部以心电R波触发,在收缩期按压0.20-0.30秒后,在舒张期提拉胸部至原有位置;b、腹部在胸部收缩期按压0.10秒后提拉,而在胸部提拉0.20秒后按压0.10-0.20秒,此时机安排是充分考虑到心脏血液动力学特点,以充分减少心脏做功,增加回心血量和心输血量为目的。

实施例二:治疗冠心病动脉硬化方面(主要以腹部的按压提拉以及双下肢和臀部挤压组合为主)

主要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或动脉硬化和脑供血不足的治疗,患者多为无心力衰竭者或心功能代偿阶段的治疗。

1、腹部按压或提拉

由于心功能正常,该治疗以主要在心脏收缩期的中期提拉,在舒张期中晚按压,以舒张期的早中期序贯式挤压小腿、大腿和臀部促进回心血流和增加中心动脉压以及冠脉压,增加心脏侧支循环。

1.1、频率

按压或提拉频率60-100次/分,可随患者舒适度或耐受程度调正,或上调,或下调;

1.2、幅度

可在4-6cm左右调正,主要依据疗效及患者舒适度情况而定;

1.3时机

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的腹部和躯干挤压时机也在心脏的收缩期进行,收缩期中晚期为提拉,如果主要考虑增加脑心供血,提拉幅度可减到2-4cm,或在收缩期的晚期提拉(仅0.10秒左右),舒张期的中晚期按压腹部,则最大限度增加回心血量和中心动脉压。

三、胸、腹和躯干双下肢(三部件组合治疗)

主要针对有心力衰竭的冠心病患者,因此该治疗仪可依据患者具体情况联合应用或分开使用,应用方法或作用机理同前。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得出的其他任何与本发明相同或相近似的产品,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