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创伤止血栓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8097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创伤止血栓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创伤止血栓注射装置。



背景技术:

现国内还没有针对患者在大量内部创伤出血时止血专用的医疗用品。由于患者在大量出血时,涉及到动脉或机体组织破损。所以医生会寻找找到出血点,采取止血措施。在出血量过多时,无法及时又准确的找到出血点,这时医生会采用止血钳对患者的动脉进行远处结扎;若出血点比较小的话,会更加加大医生准确寻找到出血点的难度。不及时清理伤口周围的血液,就会耽误救治。现国内关于伤口外部的血液清理一直处于使用大量纱布进行吸附和压迫处理。

关于现国内医生止血时使用的纱布相关文件记载:近年来国内外主要应用的可吸收止血材料包括纤维蛋白胶、氧化纤维素和氧化再生纤维素、α-氰基丙烯酸酯类组织胶、可吸收性明胶海绵、微纤维胶原等。[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2000-02/2010-02关于止血材料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生物材料;止血材料;生物可吸收材料;止血效果;止血机制”的词条显示结果。]而纱布的组成是氧化纤维素,它作为纤维素衍生物的一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和无毒等特点。是纤维素经氧化处理成为纤维素酸的薄纱状或棉布状可吸收止血材料,具有棉纱的外观和质地,柔软而轻薄,易于包、敷、填塞等操作。它不依赖于人体内正常的凝血机制,而是通过物理作用迅速促使血液凝固,有效控制小血管出血。

由于可吸收止血材料属于医疗急救止血物,所以要在使用时操作方便从而节省时间,医生在使用时需撕开注射器底部的封口来组装注射器。造成时间的耽误,影响救治的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操作的内创伤止血栓注射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内创伤止血栓注射装置,包括针筒和可沿所述针筒内腔的长度方向做往复运动的活塞杆,所述针筒的前端设有受到挤压时开口扩大的十字型切口,所述活塞杆从所述针筒后端伸入所述针筒内腔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针筒的前端设置挤压时开口扩大的十字型切口,由于可吸收止血材料一般为块状结构,将可吸收止血材料置于针筒内,当需要使用时,采用活塞杆挤压可吸收止血材料,可吸收止血材料对十字型切口施于挤压力,十字型切口的开口扩大,可吸收止血材料落入伤口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及时对伤者进行救治,提高救治的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针筒包括筒体以及设在所述筒体前端的针筒头端,所述针筒头端的内腔与所述筒体的内腔连通,所述筒体与所述针筒头端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所述十字型切口设在所述针筒头端远离所述筒体的端面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针筒采用可分离设置的筒体和针筒头端,通过将针筒头端拆卸下来,将可吸收止血材料从筒体的前端填充到筒体内,然后将针筒头端与筒体进行安装,方便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填充。

进一步,所述筒体的尾端向内延伸一阻挡板,所述阻挡板上设有与所述筒体的内腔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筒体的横截面积,所述活塞杆的后端可拆卸连接有活塞推动部,所述活塞推动部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通孔的横截面积,所述活塞杆插在所述筒体内,所述活塞推动部设在所述筒体外。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阻挡板的设置能阻挡活塞杆过多地伸入到针筒头端,避免对针筒头端造成损坏。

进一步,所述活塞杆的后端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活塞推动部上设有与所述活塞杆相匹配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螺纹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在活塞杆的尾端的外壁上的外螺纹与设置在活塞推动部上的固定槽的内壁上的内螺纹将活塞杆和活塞推动部进行可拆卸连接,方便活塞杆和活塞推动部的安装和拆卸。

进一步,所述活塞杆的前端可拆卸固定有推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推囊的设置方便对可吸收止血材料挤压入伤口内,在活塞杆的前端可拆卸固定推囊,将推囊安装在活塞杆上后,将活塞杆的尾端从通孔穿过并伸出后安装活塞推动部,可以防止活塞杆从针筒内脱落。

进一步,所述推囊包括筒状的推囊本体以及设在所述推囊本体的前端的推板,所述推板上设有可供所述活塞杆穿过的穿孔,所述推囊本体的后端的内壁上均匀设有若干卡翅,所述活塞杆上设有沿所述活塞杆长度方向延伸至所述活塞杆的尾端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与所述卡翅一一对应,所述导向槽远离所述活塞杆的后端的一端设有卡槽,所述推囊本体套在所述活塞杆的前端,所述卡翅位于在所述卡槽内。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活塞杆的尾端穿过所述穿孔,使得卡翅一一对应卡在导向槽内,然后将活塞杆的尾端穿过并伸出通孔后与活塞推动部螺纹连接,然后向外拉动活塞杆,由于挡板的阻挡作用,推囊沿所述导向槽的方向向活塞杆的前端移动,直至卡翅到达卡槽的位置,然后卡翅卡在所述卡槽内,推囊安装到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十字型切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的活塞杆的机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A-A面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中的推囊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中推囊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中推囊的仰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针筒,11、筒体,12、针筒头端,13、阻挡板,14、通孔,2、活塞杆,21、活塞推动部,22、外螺纹,23、固定槽,24、内螺纹,25、导向槽,26、卡槽,3、十字型切口,4、推囊,41、推囊本体,42、推板,43、穿孔,44、卡翅。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针筒1和套入所述针筒1内可沿所述针筒1内腔的长度方向做往复运动的活塞杆2,所述针筒1的前端设有受到挤压时开口扩大的十字型切口3,针筒1为一体化的PVC材料,所述针筒1前端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得十字型切口3的开口在扩大后能恢复。在针筒1的前端设置挤压时开口扩大的十字型切口3,由于可吸收止血材料一般为块状结构,将可吸收止血材料置于针筒1内,当需要使用时,采用活塞杆2挤压可吸收止血材料,可吸收止血材料对十字型切口3施于挤压力,十字型切口3的开口扩大,可吸收止血材料落入伤口内。

实施例二

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针筒1和套入所述针筒1内可沿所述针筒1内腔的长度方向做往复运动的活塞杆2,所述针筒1的前端设有受到挤压时开口扩大的十字型切口3针筒1为一体化的PVC材料,所述针筒1前端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得十字型切口3的开口在扩大后能恢复。所述针筒1包括筒体11以及设在所述筒体11前端的针筒头端12,所述针筒头端12的内腔与所述筒体11的内腔连通,所述筒体11与所述针筒头端12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筒体11的内壁上设置螺纹,在针筒头端12的外壁上设置螺纹,或者可以在筒体11的外壁上设置螺纹,在针筒头端12的内壁上设置螺纹,两者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十字型切口3设在所述针筒头端12远离所述筒体11的端面上。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针筒1采用可分离设置的筒体11和针筒头端12,通过将针筒头端12拆卸下来,将可吸收止血材料从筒体11的前端填充到筒体11内,然后将针筒头端12与筒体11进行安装,方便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填充。

实施例三

如图2、图4所示,本实施例包括针筒1和套入所述针筒1内可沿所述针筒1内腔的长度方向做往复运动的活塞杆2,所述针筒1的前端设有受到挤压时开口扩大的十字型切口3针筒1为一体化的PVC材料,所述针筒1前端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得十字型切口3的开口在扩大后能恢复。所述针筒1包括筒体11以及设在所述筒体11前端的针筒头端12,所述针筒头端12的内腔与所述筒体11的内腔连通,所述筒体11与所述针筒头端12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所述十字型切口3设在所述针筒头端12远离所述筒体11的端面上。所述筒体11的尾端向内延伸一阻挡板13,所述阻挡板13上设有与所述筒体11的内腔连通的通孔14,所述通孔14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筒体11的横截面积,所述活塞杆2的后端可拆卸连接有活塞推动部21,所述活塞推动部21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通孔14的横截面积,所述活塞杆2插在所述筒体11内,所述活塞推动部21设在所述筒体11外。

如图5所示,所述活塞杆2的尾端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22,所述活塞推动部21上设有与所述活塞杆2相匹配的固定槽23,所述固定槽23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24,所述外螺纹22与所述内螺纹24螺纹连接。

如图7、图8、图9所示,所述活塞杆2的前端可拆卸固定有推囊4,所述推囊4包括筒状的推囊本体41以及设在所述推囊本体41的前端的推板42,所述推板42上设有可供所述活塞杆穿过的穿孔43,所述推囊本体41的后端的内壁上均匀设有若干卡翅44,所述活塞杆上设有沿所述活塞杆长度方向延伸至所述活塞杆的尾端的导向槽25,所述导向槽25与所述卡翅44一一对应,所述导向槽25远离所述活塞杆2的后端的一端设有卡槽26,所述推囊本体41套在所述活塞杆2的前端,所述卡翅44位于在所述卡槽26内。在本实施例中,卡槽26的剖面为三角形结构,对应的,所述卡翅44的竖直截面为三角形。

在本实施例中,针筒1的前端设置挤压时开口扩大的十字型切口3,由于可吸收止血材料一般为块状结构,将可吸收止血材料置于针筒1内,当需要使用时,采用活塞杆2挤压可吸收止血材料,可吸收止血材料对十字型切口3施于挤压力,十字型切口3的开口扩大,可吸收止血材料落入伤口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及时对伤者进行救治,提高救治的效率。针筒1采用可分离设置的筒体11和针筒头端12,通过将针筒头端12拆卸下来,将可吸收止血材料从筒体11的前端填充到筒体11内,然后将针筒头端12与筒体11进行安装,方便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填充。阻挡板13的设置能阻挡活塞杆2过多地伸入到针筒头端12,避免对针筒头端12造成损坏。通过设置在活塞杆2的尾端的外壁上的外螺纹22与设置在活塞推动部21上的固定槽23的内壁上的内螺纹24将活塞杆2和活塞推动部21进行可拆卸连接,方便活塞杆2和活塞推动部21的安装和拆卸。推囊4的设置方便对可吸收止血材料挤压入伤口内,在活塞杆2的前端可拆卸固定推囊4,将推囊4安装在活塞杆2上后,将活塞杆2的尾端从通孔14穿过并伸出后安装活塞推动部21,可以防止活塞杆2从针筒1内脱落。活塞杆2的尾端穿过所述穿孔43,使得卡翅44一一对应卡在导向槽25内,然后将活塞杆2的尾端穿过并伸出通孔14后与活塞推动部21螺纹连接,然后向外拉动活塞杆2,由于挡板的阻挡作用,推囊4沿所述导向槽25的方向向活塞杆2的前端移动,直至卡翅44到达卡槽26的位置,然后卡翅44卡在所述卡槽26内,推囊4安装到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