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多功能暖箱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7061阅读:7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生儿多功能暖箱垫。



背景技术:

新生儿刚脱离母体,不能适应外界环境温度,特别是早产儿其体温调节中枢神经尚未发育完善,棕色脂肪少,基础代谢低,其体表面积大,散热大于产热,易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应尽早将新生儿置于暖箱内保暖,并根据体重、出生时孕周,给予适中温度(指能维持正常体温及皮肤温度的温度)在此温度下,身体耗氧量最少,蒸发散热量最少,新陈代谢最低。目前,在医院新生儿科普遍使用的是传统式暖箱垫,即一块海绵垫加铺一块床单,或者垫套内置棉胎构成。而新生儿睡在这样的暖箱垫上面会有一种空旷无边界和不安全感,增加了新生儿精神紧张度,不利于新生儿健康发育,并且新生儿体位不易固定,活动时容易擦伤皮肤。有些医院会将床单四个边翻卷过来包围新生儿,但是这种方式存在以下问题,翻卷的床单部分容易坍塌,仍然起不到支撑和固定新生儿体位的作用,而且新生儿肢体活动的时候也容易打散翻卷的部分。另外,新生儿在暖箱中要求采用头高足低的体位,暖箱内床板设置成一定的斜度,新生儿容易滑向床尾,脚部会抵达暖箱的挡板造成压伤。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生儿多功能暖箱垫,包括方形的暖箱垫本体,所述暖箱垫本体的四周分别设置有上垫片、下垫片、左垫片和右垫片,所述上垫片的中部设有蝶形的凹式枕,所述凹式枕的两侧至中部的高度递减,所述左垫片和右垫片靠近暖箱垫本体处均为双层结构而形成的空腔,所述空腔的上边缘处设有开口,空腔的内部设有柔软的填充体,所述下垫片的下边缘至下垫片与暖箱垫本体连接处的高度递减。

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思路是:通过暖箱垫本体两侧设置填充体,以及两侧高、中间低的蝶形凹形枕,形成类似于“鸟巢”的环境,新生儿的体位可以得到有效的固定;下垫片设置成逐渐升高的形状,可以防止新生儿下滑。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进一步的,所述填充体为气囊、水囊或者海绵体。气囊、水囊或海绵体一方面柔软,新生儿触碰不会压伤,另一方面可保证高度,有效的为新生儿提供支撑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填充体的高度为4cm-5cm。

进一步的,所述暖箱垫本体的上表面设有绒毛层。绒毛层可以提高新生儿的舒适度,有利于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进一步的,所述凹式枕两侧边缘的高度为4cm-5cm,中部的高度为0.3cm-0.5cm。

进一步的,所述下垫片的下边缘的高度为3.5cm-4.5cm。

进一步的,所述开口设有子母扣或者魔术贴。子母扣或魔术贴可防止填充体滑落出来,而且可保证填充体在空腔中相对固定,不易移位。

进一步的,所述左垫片和右垫片上设有系带,所述下垫片的底部两侧设有系带,所述系带的末端均设有卡扣。当新生儿需要抱出暖箱时,将空腔中的填充体取出,左垫片和右垫片翻折包裹新生儿,用左垫片和右垫片的卡扣固定,再将下垫片翻折包裹,用下垫片的卡扣固定,一方面操作简单方便,另一方面暖箱垫可以给新生儿保暖,避免暖箱内外的温差影响新生儿的健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新生儿两侧设置柔软的填充体和两侧高、中间低的凹式枕,形成一个类似于鸟巢的环境,新生儿的体位得到有效的固定,新生儿有安全感,有利于其健康发育,而且凹式枕呈蝶形,新生儿的肩部可以垫在凹式枕的两侧,有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另外,下垫片设置成逐渐升高的形状,可以防止新生儿下滑;

2、本实用新型中填充体可采用气囊、水囊或海绵体,一方面这些材料柔软,新生儿触碰不会压伤,另一方面可保证高度,有效的为新生儿提供支撑作用;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容易制作,有利于本行业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序号:

暖箱垫本体1,上垫片2,下垫片3,左垫片4,右垫片5,凹式枕6,空腔7,开口8,填充体9,系带10,卡扣11,子母扣1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以下实施例以实用新型最优效果进行解释说明,但是这些实施例并非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新生儿多功能暖箱垫,包括方形的暖箱垫本体1,其上表面设有绒毛层,暖箱垫本体1的四周分别设置有上垫片2、下垫片3、左垫片4和右垫片5;上垫片2的中部设有蝶形的凹式枕6,凹式枕6的两侧至中部的高度递减,其两侧边缘的高度4cm,中部的高度为0.3cm;左垫片4和右垫片5靠近暖箱垫本体1处均为双层结构而形成的空腔7,空腔7的上边缘处设有开口8,空腔7的内部设有柔软的填充体9,本实施例中填充体9选用水囊,水囊的高度为4cm,开口8处还设有防止水囊滑落出来的子母扣12;左垫片4和右垫片5的侧边上设有系带10,系带10的末端均设有卡扣11。

下垫片3的下边缘至下垫片3与暖箱垫本体1连接处的高度递减,下垫片3的下边缘的高度为3.5cm;下垫片3的底部两侧设有系带10,系带10的末端同样设有卡扣11。

使用时,新生儿的头躺在凹式枕6的中部,肩部垫在凹式枕6两侧的末端,新生儿的身体两侧有填充体提供支撑;当新生儿需要抱出暖箱时,可先将填充体9取出,左垫片4和右垫片5翻折包裹新生儿,用左垫片4和右垫片5的卡扣11固定,再将下垫片3翻折包裹,用下垫片3的卡扣11固定。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填充体9选用海绵体,其高度为5cm,凹式枕6两侧边缘的高度为5cm,中部的高度为0.5cm,下垫片3的下边缘的高度为4.5cm,其余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的限定。对于所述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子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