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络通治疗仪用治疗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74101阅读:5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经络通治疗仪用治疗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经络通治疗仪用治疗头。



背景技术:

经络通治疗仪将电疗中的脉冲波经过调制后,就像无数电针进行模拟针灸及按摩治疗,形成与人体相吻合的生物电场,使其沿着经络向其所属的脏腑器官传导,也可以沿着感觉神经传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相应器官的植物神经发生改变,能迅速起到消炎止痛、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的功能。

现有的经络通治疗仪的治疗头一般都是采用敷贴的方式把治疗头放置在需要治疗的关节、穴位处。但是这种治疗头需要使用者手扶治疗头才能够固定治疗头,另外在一些关节交接处,敷贴式的治疗头不能够使治疗贴完全贴附在关节处,从而降低了经络通治疗仪的疗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络通治疗仪用治疗头,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经络通治疗仪的治疗头使用麻烦和不能够完全使治疗头贴附在关节处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经络通治疗仪用治疗头,包括前壳体、脉冲贴片、软接桥段、后壳体、导线管、弹簧、横杆、接线口、压板和导线,所述前壳体前端安装有紧固螺母,且紧固螺母下部装设有紧固承接孔洞,所述脉冲贴片镶嵌在前壳体内表面,且前壳体中间安装有软接桥段,所述前壳体两端镶嵌有透气孔,所述后壳体内部中间安装有导线管和横杆,且横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导线管后末端为接线口,且接线口上下端安装有压板。

优选的,所述软接桥段使用的材质为网状透气材料。

优选的,所述后壳体为弹性结构。

优选的,所述弹簧为“Ω”形状,且其两端延长至后壳体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导线一端插入接线口中,且其另一端连接经络通治疗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经络通治疗仪用治疗头采用夹取的方式把治疗贴固定在需要治疗的关节或穴位处,能够充分使治疗贴完全与关节或穴位贴合,提高了经络通治疗仪的疗效。软接桥段使用的材质为网状透气材料,便于紧固螺母固定前壳体,弹簧为“Ω”形状,且其两端延长至后壳体的内壁上,保证弹簧能够作用于前壳体和后壳体,便于治疗头的打开和闭合,前壳体两端还安装有透气孔,在治疗过程中,增加空气的通透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壳体,2、紧固螺母,3、紧固承接孔洞,4、脉冲贴片,5、软接桥段,6、透气孔,7、后壳体,8、导线管,9、弹簧,10、横杆,11、接线口,12、压板,13、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经络通治疗仪用治疗头,包括前壳体1、脉冲贴片4、软接桥段5、后壳体7、导线管8、弹簧9、横杆10、接线口11、压板12和导线13,前壳体1前端安装有紧固螺母2,且紧固螺母2下部装设有紧固承接孔洞3,脉冲贴片4镶嵌在前壳体1内表面,且前壳体1中间安装有软接桥段5,软接桥段5使用的材质为网状透气材料,便于紧固螺母2固定前壳体1,前壳体1两端镶嵌有透气孔6,在治疗过程中,增加空气的通透性,后壳体7内部中间安装有导线管8和横杆10,且横杆10上套设有弹簧9,后壳体7为弹性结构,弹簧9为“Ω”形状,且其两端延长至后壳体7的内壁上,保证弹簧9能够作用于前壳体1和后壳体7,便于治疗头的打开和闭合,导线管8后末端为接线口11,且接线口11上下端安装有压板12,导线13一端插入接线口11中,且其另一端连接经络通治疗仪。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经络通治疗仪用治疗头时,先通过导线13把治疗头与经络通治疗仪相连接,然后给经络通治疗仪接通电源,待用,这时拿取治疗头,下压后部的压板12,使弹簧9发生形变,并通过横杆10作为支点使前壳体1张开,随后把前壳体1夹在需要治疗的部位,再松开压板12,前壳体1在弹簧9的作用力下相互闭合,使脉冲贴片4固定在需要治疗的部位;随后再通过经络通治疗仪上的控制面板开启经络通治疗仪使之工作,通过控制面板调节脉冲贴片4的频率;在一些关节交接处,需要针对交接部位的关节进行治疗,而前壳体1仅仅依靠弹簧9的作用力,往往不能够牢固的固定在关节的交界处,这时,需要通过紧固螺母2来固定前壳体1,通过旋转紧固螺母2使之伸入紧固承接孔洞3中,在旋转紧固螺母2时,软接桥段5会发生微形变,从而更加牢固的把前壳体1固定在关节交接处,以此更有效的对关节进行脉冲治疗。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