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燕飞式健腰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52250阅读:10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健腰床,尤其是涉及一种燕飞式健腰床,属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当前世界上腰椎病人特别多,尤其是中年以后的人更为常见。腰椎间盘脱出压迫神经,轻者给病者造成一定得痛苦,重者会丧失劳动能力,这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定的压力。从医疗讲座和一些电视节目中都可以看到很多专家建议用燕飞的动作治疗腰椎病,起到了理想的效果,而目前市场上没有看到这样的锻炼器械。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填补这项空白,满足腰椎病人的需求,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腰椎病人特别适用的锻炼器械---燕飞式健腰床,它能使病人腰部的肌肉和腰椎周围的韧带得到运动,从而使末端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使老化、钙化的肌肉、软组织和各种韧带慢慢恢复弹性,使移位的椎间盘慢慢归位,使腰椎恢复到正常的生理曲线,直至减轻或消除因椎间盘移位压迫神经的腰腿痛疼。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燕飞式健腰床,包括:床体、前升降床面、后升降床面、合页、前升降杆、后升降杆、前偏心盘、后偏心盘、前减速机、后减速机、左右输出轴电机,所述前升降床面、后升降床面通过合页固装在床体的中间部位;所述前升降杆一端与的前升降床面活动联接,另一端与前偏心盘活动联接;所述后升降杆一端与的后升降床面活动联接,另一端与后偏心盘活动联接;所述前偏心盘和后偏心盘分别装配在前减速机和后减速机的输出轴上;双向电机的输出动力通过轴联器分别联接在前减速机和后减速机的输入轴上;所述左右输出轴电机带动前偏心盘和后偏心盘转动的同时,并带动前升降杆和后升降杆及前升降床面和后升降床面一起升、降,且升、降的角度相同。

所述的前偏心盘、后偏心盘的大小和与前升降杆、后升降杆结合的位置相同。

所述的前减速机和后减速机的速比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它能使病人腰部的肌肉和腰椎周围的韧带得到运动,从而使末端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使老化、钙化的肌肉、软组织和各种韧带慢慢恢复弹性,使移位的椎间盘慢慢归位,使腰椎恢复到正常的生理曲线,直至减轻或消除因椎间盘移位压迫神经的腰腿痛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要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床体

(2)、前升降床面

(3)、后升降床面

(4)、合页

(5)、前升降杆

(6)、后升降杆

(7)、前偏心盘

(8)、后偏心盘

(9)、前减速机

(10)、后减速机

(11)、左右输出轴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如图1所示:实施例一:一种燕飞式健腰床,包括:床体1、前升降床面2、后升降床面3、合页4、前升降杆5、后升降杆6、前偏心盘7、后偏心盘8、前减速机9、后减速机10、左右输出轴电机11,所述前升降床面2、后升降床面3通过合页4固装在床体1的中间部位;所述前升降杆5一端与的前升降床面2活动联接,另一端与前偏心盘7活动联接;所述后升降杆6一端与的后升降床面3活动联接,另一端与后偏心盘8活动联接;所述前偏心盘7和后偏心盘8分别装配在前减速机9和后减速机10的输出轴上;双向电机11的输出动力通过轴联器分别联接在前减速机9和后减速机10的输入轴上;所述左右输出轴电机11带动前偏心盘7和后偏心盘8转动的同时,并带动前升降杆5和后升降杆6及前升降床面2和后升降床面3一起升、降,且升、降的角度相同。

所述的前偏心盘7、后偏心盘8的大小和与前升降杆5、后升降杆6结合的位置相同。

所述的前减速机9和后减速机10的速比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首先将腰椎病人趴在前升降床面2、后升降床面 3上,两个胳膊自然向前伸直平放,两腿自然岔开伸直平放,然后打开控制器电源开关,前升降床面2和后升降床面3做上下摆动,同时带动腰椎病人上下肢体随床面做燕飞式上下摆动。本实用新型完全是一种机械运动,不会对病人造成任何伤害。其运动速度、频率和上下摆动的角度可以根据病人的需要调整。通过持续的锻炼,它能使病人腰部的肌肉和腰椎周围的韧带得到运动,从而使末端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使老化、钙化的肌肉、软组织和各种韧带慢慢恢复弹性,使移位的椎间盘慢慢归位,使腰椎恢复到正常的生理曲线,直至减轻或消除因椎间盘移位压迫神经的腰腿痛疼。

以上说明书附图及实例,仅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实例做进一步描述,也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限制在上述附图或实例中,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附图和实例的限制和约束。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可以有各种更改、变化和拓展,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工作原理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效、替换、改进等技术措施取得的技术方案,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