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胆道运动障碍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药物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89941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治疗胆道运动障碍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药物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胆道运动功能障碍综合征(biliarytractdyskinesissyndrome)又称为oddi括约肌功能不全、oddi括约肌闭锁不全、oddi括约肌松弛症、vater壶腹闭锁不全。本征一般分为功能性、病理性和机械性三种,但以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等为多见。

目前认为可能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oddi括约肌发育不良,导致功能发育不良。本病诊断常较困难,若怀疑本病时,可做胆道造影。钡剂造影,b型超声及ct检查等以排除胆道器质性疾病。

本病患者多为高年女性,以右季肋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常伴有恶心、腹胀、食欲不佳、厌油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若有并发症可有发冷、发热、黄疸等表现;应注意与溃疡病,肝曲综合征等相鉴别。

胆道运动功能障碍综合征治疗方法主要针对病因治疗,对症处理及合并症的治疗,若为功能性,可采用抗痉挛药物,也可应用中药治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胆道运动障碍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药物及制备方法;本发明药物选择具有补肝益肾、清热利胆、利尿通淋等功效的中药材,配以解痉、利胆的西药成分,二者配伍使用,中西成分均能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对于治疗胆道运动障碍综合征及其并发症具有显著疗效,药物服用方便,无副作用,可安全推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

一种用于治疗胆道运动障碍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药物,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包括中药成分、西药成分和相关药用辅料,所述中药成分包括枸杞子、刺五加、山莴苣、瓜蒌子、白皮柯、豨莶果、珊瑚藻、白术、蜀葵、游草、六曲、睡菜、梅根、罗星草和铃茵陈;所述西药成分包括羌甲香豆素、熊去氧胆酸、香菇多糖和甲溴贝那替秦。

所述中药成分的原料组成的重量份数为枸杞子44-63份、刺五加36-52份、山莴苣33-50份、瓜蒌子33-48份、白皮柯28-42份、豨莶果28-40份、珊瑚藻28-40份、白术26-38份、蜀葵25-36份、游草25-36份、六曲22-33份、睡菜22-34份、梅根20-32份、罗星草18-30份和铃茵陈18-30份;所述西药成分的原料组成的重量份数为羌甲香豆素2.0-4.0份、熊去氧胆酸2.5-5份、香菇多糖0.2-0.5份和甲溴贝那替秦0.1-0.2份。

所述中药成分的原料组成的重量份数为枸杞子50-58份、刺五加40-48份、山莴苣37-46份、瓜蒌子37-44份、白皮柯32-38份、豨莶果31-37份、珊瑚藻31-37份、白术30-34份、蜀葵28-32份、游草28-32份、六曲25-29份、睡菜25-31份、梅根23-29份、罗星草21-28份和铃茵陈21-28份;所述西药成分的原料组成的重量份数为羌甲香豆素2.5-3.5份、熊去氧胆酸3.0-4.5份、香菇多糖0.3-0.4份和甲溴贝那替秦0.12-0.18份。

所述中药成分的原料组成的重量份数为枸杞子54份、刺五加44份、山莴苣42份、瓜蒌子40份、白皮柯35份、豨莶果34份、珊瑚藻34份、白术32份、蜀葵30份、游草30份、六曲27份、睡菜28份、梅根26份、罗星草24份和铃茵陈24份;所述西药成分的原料组成的重量份数为羌甲香豆素3.0份、熊去氧胆酸3.7份、香菇多糖0.35份和甲溴贝那替秦0.15份。

一种用于治疗胆道运动障碍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枸杞子、刺五加、梅根去杂质洗净,晾干,后将其撒入黄酒,待黄酒完全吸收后,烘干,研末,过200目筛得细粉,备用;

(2)山莴苣、白皮柯、豨莶果、珊瑚藻、蜀葵、游草、睡菜、罗星草和铃茵陈去杂质,洗净,用粉碎机进行粉碎处理,过200目筛得细粉;

(3)取瓜蒌子除去杂质及干瘪的种子,洗净,晒干,研末,过200目筛得细粉,备用;

(4)取白术拣净杂质,用水浸泡1-2小时,泡后捞出,润透,切片,晒干,研末,过200目筛得细粉,备用;

(5)取六曲,砸成小块,放锅内炒至焦黄色,晾凉,研末,过200目目筛得细粉,备用;

(6)取步骤(1)-(5)的所有细粉混合,入6-8倍量蒸馏水加热煎煮2-3小时后,提取为药液一;继续在药渣内加入3-5倍量蒸馏水加热煎煮1-2小时后,提取为药液二;合并药液一和药液二,加热煮沸使之浓缩至40%-50%的浓液,放凉后,搅拌均匀后得浓液备用;

(7)取羌甲香豆素、熊去氧胆酸、香菇多糖和甲溴贝那替秦进行研末后,置于配药罐内,加入步骤(6)所得的浓液以及相关药用辅料并用搅拌器搅拌均匀至粘稠状稠膏;

(8)将步骤(7)所得的粘稠状稠膏分别用药勺分装于片剂模内,压模成形后,置于微波烘干机内以6-12℃温度低温烘干,即得所述的用于治疗胆道运动障碍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药物。

所述相关药用辅料包括填充剂、崩解剂、润湿剂和粘合剂。

所述填充剂为淀粉和糊精。

所述崩解剂为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

所述润湿剂和粘合剂为蒸馏水和胶浆。

本发明药物选用的中药药材药性:

枸杞子:味甘,性平;入肝、肾经。滋肾润肺,补肝明目。治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遗精。《药性论》载:“能补益精诸不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

刺五加:味辛、微苦,性温;归脾、肾、心经。益气健脾,补肾安神。用于脾肾阳虚,体虚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痛,失眠多梦。

山莴苣:味苦,性寒。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用于阑尾炎,扁桃体炎,子宫颈炎,产后瘀血作痛,崩漏,痔疮下血;外用治疮疖肿毒。

瓜蒌子:味甘,性寒;归肺、胃、大肠经。润肺化痰,滑肠通便。用于燥咳痰黏,肠燥便秘。

白皮柯:味微苦、涩,性温;消食,杀虫。主食积腹胀,虫积腹痛。

豨莶果:味苦,性温;归大肠经。驱蛔。主蛔虫病。

珊瑚藻:驱蛔。主蛔虫病。生活于中潮带岩礁上或石沼内,沿海略有分布。

白术:味苦、甘,性温;入脾、胃经。补脾益胃,燥湿和中,安胎。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药性论》载:“主大风顽痹,多年气痢,心腹胀痛,破消宿食,开胃,去痰诞,除寒热,止下泄,主面光悦,驻颜去皯,治水肿胀满,止呕逆,腹内冷痛,吐泻不住,及胃气虚冷痢。”

蜀葵:味甘,性凉。根,清热解毒,排脓利尿。用于肠炎,痢疾,尿道感染,小便赤痛,子宫颈炎,白带;子,利尿通淋。用于尿路结石,小便不利,水肿;花,通利大小便,解毒散结。用于大小便不利,梅核气,并解河豚毒;花、叶,外用治痈肿疮疡,烧烫伤。

游草:性平,味涩,无毒。解表散寒,通经络,利小便。治感冒,头痛身疼,疟疾,痹痛麻木,白带。《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载:“散寒解表,利水除湿。治四肢麻木。”

六曲:味甘、辛,性温。消食,健胃。用于消化不良,食积腹胀,腹泻。

睡菜:味甘、微苦,性寒;归心、脾经。健脾消食,养心安神,清热利尿。主胃炎,消化不良,心悸失眠,湿热黄疸,胆囊炎,水肿,小便不利或赤热涩痛。《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载:“健脾消食,养心安神。治胃炎,胃痛,消化不良,心悸失眠,心神不安。”睡菜叶、根煎剂可作苦味健胃剂,并有泻下作用,大量

可致吐。

梅根:味微苦,性微寒;归肝、胆经。祛风除湿,清热解毒。主风痹,休息痢,胆囊炎,瘰疬。《崔氏纂要方》载:“初生小儿取根同桃、李根煮汤浴之,无疮热之患。”

罗星草:味苦,性寒。清热消肿,散瘀止痛,接骨。主治急性胆囊炎,急性肠炎,急性扁桃体炎;外用治跌打,骨折,关节肿痛。

铃茵陈:味苦,性凉。清热利湿,活血祛瘀。治黄疸,小便不利,水肿腹胀,跌损瘀痛,血痢,血淋,白带过多,月经不调,症瘕积聚,产后停瘀腹痛。《上海常用中草药》载:“清热利尿。治小便短赤,黄疸,肝炎。”

本发明药物选用的西药药物性状:

羌甲香豆素: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在甲醇、乙醇或丙醇中略溶,在水中不溶,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易溶。利胆、对胆道括约肌有舒张作用,并有较强的解痉、镇痛作用。用于胆囊炎、胆道感染、胆石症、胆囊术后综合征。

熊去氧胆:白色粉末,无臭味苦。在乙醇中易溶,在氯仿中不溶;在冰醋酸中易溶,在氢氧化钠试液中溶解。用于不宜手术治疗的胆固醇型结石。

香菇多糖:白色多孔性固体,遇湿吸收水分,对温度和光稳定,不溶于水。用于急慢性白血病、胃癌、肺癌、乳腺癌等肿瘤的辅助治疗,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减轻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的副作用。

甲溴贝那替秦:白色鳞片状结晶,味苦。易溶于水和乙醇。有解痉及抗胃酸分泌的作用,能减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症状。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药物选择具有补肝益肾、清热利胆、利尿通淋等功效的中药材,配以解痉、利胆的西药成分,二者配伍使用,中西成分均能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对于治疗胆道运动障碍综合征及其并发症具有显著疗效,药物服用方便,无副作用,可安全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所述中药成分的原料组成的重量数为枸杞子58g、刺五加48g、山莴苣46g、瓜蒌子44g、白皮柯38g、豨莶果37g、珊瑚藻37g、白术34g、蜀葵32g、游草32g、六曲29g、睡菜31g、梅根29g、罗星草28g和铃茵陈28g;所述西药成分的原料组成的重量数为羌甲香豆素2.5-3.5g、熊去氧胆酸4.5g、香菇多糖0.4g和甲溴贝那替秦0.18g。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枸杞子、刺五加、梅根去杂质洗净,晾干,后将其撒入黄酒,待黄酒完全吸收后,烘干,研末,过200目筛得细粉,备用;

(2)山莴苣、白皮柯、豨莶果、珊瑚藻、蜀葵、游草、睡菜、罗星草和铃茵陈去杂质,洗净,用粉碎机进行粉碎处理,过200目筛得细粉;

(3)取瓜蒌子除去杂质及干瘪的种子,洗净,晒干,研末,过200目筛得细粉,备用;

(4)取白术拣净杂质,用水浸泡1-2小时,泡后捞出,润透,切片,晒干,研末,过200目筛得细粉,备用;

(5)取六曲,砸成小块,放锅内炒至焦黄色,晾凉,研末,过200目目筛得细粉,备用;

(6)取步骤(1)-(5)的所有细粉混合,加入6-8倍量蒸馏水加热煎煮2-3小时后,提取为药液一;继续在药渣内加入3-5倍量蒸馏水加热煎煮1-2小时后,提取为药液二;合并药液一和药液二,加热煮沸使之浓缩至40%-50%的浓液,放凉后,搅拌均匀后得浓液备用;

(7)取羌甲香豆素、熊去氧胆酸、香菇多糖和甲溴贝那替秦进行研末后,置于配药罐内,加入步骤(6)所得的浓液以及相关药用辅料并用搅拌器搅拌均匀至粘稠状稠膏;

(8)将步骤(7)所得的粘稠状稠膏分别用药勺分装于片剂模内,压模成形

后,置于微波烘干机内以6-12℃温度低温烘干,即得所述的用于治疗胆道运动障碍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药物。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2次,早晚各1次,每次1片(0.8g/片),饭后温开水送服;7天为1个疗程,3~4个疗程即可痊愈,病情严重者遵医嘱酌增用量;儿童及特殊人群用药1/2或遵医嘱减量。

实施例2

所述中药成分的原料组成的重量数为枸杞子54g、刺五加44g、山莴苣42g、瓜蒌子40g、白皮柯35g、豨莶果34g、珊瑚藻34g、白术32g、蜀葵30g、游草30g、六曲27g、睡菜28g、梅根26g、罗星草24g和铃茵陈24g;所述西药成分的原料组成的重量数为羌甲香豆素3g、熊去氧胆酸3.7g、香菇多糖0.35g和甲溴贝那替秦0.15g。

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所述中药成分的原料组成的重量数为枸杞子50g、刺五加40g、山莴苣37g、瓜蒌子37g、白皮柯32g、豨莶果31g、珊瑚藻31g、白术30g、蜀葵28g、游草28g、六曲25g、睡菜25g、梅根23g、罗星草21g和铃茵陈21g;所述西药成分的原料组成的重量数为羌甲香豆素2.5g、熊去氧胆酸3.0g、香菇多糖0.3g和甲溴贝那替秦0.12g。

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一、药理学实验:

1、实验对象选择及准备:

清洁健康的雄性balb/c小鼠120只,体重20-25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装入两只笼子,在温度22℃、湿度55%的饲养环境下进行饲养;实验前禁食12小时,不禁水。

2、药物选择:

①每1片(0.8g/片)本发明药物的片剂,研末,于10ml温开水内,搅拌至

溶解完全;

②取与步骤①等量生理盐水。

3、给药安排:

①实验组60只小鼠正常饲养,饲养过程中,取步骤2中其本发明药物的水溶液按灌胃容积为5ml/kg的给药量进行给药,每日2次,连续给药18天。

②对照组60只小鼠正常饲养,饲养过程中,取步骤2中生理盐水按灌胃容积为5ml/kg的给药量进行给药,每日2次,连续给药18天。

4、实验要求:

在给药过程中及停药后,分别对小鼠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外部体征、内脏器官进行肉眼观察以及组织学检查。

5、观察结果:

实验组小鼠给药后,生长较为活跃,食量、饮水量增加,排尿量、排尿次数均增多;脏器肉眼未见异样变化,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小鼠各脏器均无明显改变。

对照组小鼠生长正常,机体无任何不良反应。

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对小鼠的行为、大小便、体重、肝肾功能等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对小鼠的脏器重量、血象、血糖、血脂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脏器肉眼没有发现异样变化,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小鼠各脏器也均无明显改变;说明本发明药物能够使小鼠的肝肾功能增强,具有利尿通淋等作用,但小鼠长期用药后,对其脏器并无危害,停药后脏器也未见异样反应,应用安全。

二、医学实验:

1、病例选择:

作为治疗胆道运动障碍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药物,选择确诊的胆道运动障碍综合征患者300例临床观察,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8.6岁,平均病程49天,将病人按其年龄、性别、病程等平均分配成治疗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三组,每组患者100例。

2、药物选择:

治疗组使用本发明药物,口服,每日2次,早晚各1次,每次1片(0.8g/片),饭后温开水送服;7天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3~4个疗程,病情严重者遵医嘱酌增用量;儿童用药及特殊人群用药1/2或遵医嘱减量。

对照组1服用加诺(托尼萘酸片),按其说明书服用。

对照组2服用胆舒软胶囊,按其说明书服用。

3、疗效判断:

治愈:由胆道运动障碍综合征引起恶心,腹胀,食欲不佳,厌油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及其并发症全部消失,身体恢复正常,愈后随访无复发。

有效:上述症状有所缓解,各部肿块有所减小,身体有所好转。

无效:通过治疗后上述症状无减轻、加重或存在愈后复发。

4、治疗结果:

以上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

典型病例举例:

1、于某,男,22岁,学生。患者右肋部疼痛,伴有恶心、腹胀、食欲不佳、厌油呕吐等症状,去医院进行检查为胆道运动障碍综合征,并伴有胆结石并发症。医生对其给予本发明药物进行治疗,患者服用3个疗程后,症状全部消失,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2、钱某,男,30岁,工人。患者患有胆道运动障碍综合征,伴有高热。胆囊炎症,在医院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对应用药物出现显著排异反应,后来我院进行治疗,服用本发明药物进2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用2个疗程后,症状全部消失,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3、尚某,女,36岁,教师。患者以肝胃不适入院检查,初期诊断为肝曲综合征,对症进行治疗,病情加重,后来我院进行就诊,钡剂造影及b超检查为胆道运动障碍综合征,直接服用本发明药物4个疗程后,患者痊愈,1年后随访无复发。

4、林某,男,44岁,业务员。患者突然出现上腹疼痛症状,伴发冷、高烧症状,后发黄疸,入院就诊后,使用本发明药物进行治疗,服用1个疗程后,症状减轻,患者有所恢复,继续服用3个疗程后,患者恢复正常,相关病理学检查及医学检查后,确诊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5、柳某,男,50岁,公务员。患者胆道括约肌松弛,常出现腹部阵发性绞痛,多次治疗均无疗效,后经友人介绍,来我院进行治疗,医生给予本发明药物进行治疗,服用1个疗程后,患者出现明显好转,继续服用3个疗程后,痊愈,一年后随访无复发。

6、徐某,女,58岁,个体经营者。患者食欲减退、嗳气、上腹胀满感、上腹部不适,后上腹部或右上腹部压痛,murphy征呈阳性,初步诊断为胆管炎症,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复查后,显示为胆道运动障碍综合征,并伴有胆囊炎、胆石症等并发症,给予本发明药物治疗,服用2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服用2个疗程后,症状全部消失,痊愈,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