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脑膜瘤的中药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93313阅读:11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医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脑膜瘤的中药配方。



背景技术:

脑膜瘤(Meningiomas)很常见,是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9.2%,居第2位,仅次于胶质瘤。成年较多,发病高峰年龄在45岁,女性:男性为2:1。脑膜瘤原发于蛛网膜内皮细胞,凡属颅内富于蛛网膜颗粒与蛛网膜绒毛之处皆是脑膜瘤的好发部位。矢状窦旁,大脑凸面,大脑镰旁者多见,其次为蝶骨嵴、鞍结节、溴沟、小脑桥脑角与小脑幕等部位,生长在脑室内者很少,也有异位的脑膜瘤,偶见于颅骨板障、额窦、鼻腔头皮下或颈部,系来自异位的蛛网膜组织,并非转移,脑膜瘤有多发性,约占1%~2%,幕上脑膜瘤远多于幕下。

脑膜瘤的发生可能与一定的内环境改变和基因变异有关,并非单一因素造成。好发部位:依次为①矢状窦旁,大脑凸面约占50%;②鞍结节;③筛窦;④海绵窦;⑤桥小脑角;⑥小脑幕等。按病理学特点分为:内皮型或纤维型、血管型、砂粒型、混合型或移行性、恶性脑膜瘤、脑膜肉瘤。一般将前5种归类于良性脑膜瘤的范畴,以血管型脑膜瘤最常发生恶变,多次复发者亦应考虑恶变可能。

良性脑膜瘤生长慢,病程长,其出现早期症状平均约为2.5年长者可达6年之久,一般来讲,肿瘤平均年增长体积为3.6%,肿瘤的膨胀性生长,往往以头痛和癫痫为首发症状,依肿瘤部位不同,可以出现视力、视野、嗅觉或听觉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等。老年患者以癫痫为首发症状者多见。恶性脑膜瘤脑膜肉瘤,病情发展快,浸润性生长,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术后迅速发展,可见远处转移。

目前,脑膜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三种: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疗法。尽管手术切除是治疗脑膜瘤的首选方法。但手术切除脑肿瘤常伴有致残后遗症和一系列并发症,致使病人生活质量下降。部分病人因肿瘤发现较晚,合并全身多处转移而失去手术机会。此时,放射/化学治疗可能成为脑膜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但放疗(伽玛刀,陀螺刀,重离子加速器等)和化疗(替莫唑胺)对胃肠道、肝肾功能和造血系统也有明显的副作用。而对于体质较弱、不能耐受手术和放化疗的病人,中医药治疗可能是唯一的、最后的治疗手段。因此,若将中医药治疗联合手术、放疗或化疗,从而提高肿瘤的总体治愈率。这无疑对脑膜瘤的治疗多一种选择,给病人多一次机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脑膜瘤的中药配方,其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申请人研究发现:肾与脑密切相关,肾主骨生髓,髓在脊为脊髓,上聚脑为脑髓即脑海。肾精充则脑海足,脑海空虚,则肾精因上济脑海而虚少,导致精少髓亏。脑海是脑膜瘤所居之地,脑膜瘤的生长直接侵袭损伤脑海,耗竭脑髓,故当脑瘤生长到一定时期,必然会导致脑海空虚,肾精不足,肾脑两虚,出现头痛、头晕、头昏、健忘、少寐、胫酸膝软、耳鸣等。这些症状在脑膜瘤切除后还会存在较长的时间,甚至长期存在。肾藏精,肝藏血,精血相生,故肝肾之阴相互滋生,肝肾同源,乙癸同源。脑膜瘤患者每因肾精不足,阴液化源乏力,造成肾阴亏虚。肾阴不能滋养肝阴,肝阳炽张,化火生风,风火相煽,脑络绌急,则出现剧烈头痛、头胀、耳鸣等。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液;肾主蒸腾气化,调节尿液排泄。肺脾肾功能异常,则水液的生成、输布、蒸腾、气化、排泄作用就异常,势必水湿停留为痰为饮。另外,肝郁不舒,气滞津停为痰;瘀血生成或因气虚气滞,或因痰阻寒凝,或因跌仆外伤,或因手术损伤,痰瘀胶滞,日久不除,成毒化热,痰热瘀毒聚于局部而为脑瘤膜。因此,脑膜瘤的病位在脑,与肝肾脾胃关系密切。病机属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肾脑两虚,其次是肝阴虚及脾胃运化和升降功能失司;标实是肝火肝阳偏盛和痰热瘀毒内阻。

因此,申请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脑膜瘤的中药配方,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女贞子25~30份、巴戟天25~30份、制首乌10~15份、菟丝子15~20份、土沙参25~30份、黄芪10~15份、血叶兰15~20份、鳖甲10~15份、粗黄草10~15份、胆南星15~20份、白叶不翻10~15份、葶苈10~15份、郁金5~10份、龙葵5~10份、半枝莲5~10份。

其中,优选方案如下:

可以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女贞子25份、巴戟天25份、制首乌10份、菟丝子15份、土沙参25份、黄芪10份、血叶兰15份、鳖甲10份、粗黄草10份、胆南星15份、白叶不翻10份、葶苈10份、郁金5份、龙葵5份、半枝莲5份。

也可以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女贞子30份、巴戟天30份、制首乌15份、菟丝子20份、土沙参30份、黄芪15份、血叶兰20份、鳖甲15份、粗黄草15份、胆南星20份、白叶不翻15份、葶苈15份、郁金10份、龙葵10份、半枝莲10份。

也可以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女贞子28份、巴戟天28份、制首乌12份、菟丝子18份、土沙参28份、黄芪12份、血叶兰18份、鳖甲12份、粗黄草12份、胆南星18份、白叶不翻12份、葶苈12份、郁金8份、龙葵8份、半枝莲8份。

将上述各原料药制成本发明药物的具体制备方法是:

按照配方称取中药原料并加入到容器中,加水漫过药面浸泡10~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3~5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取滤液;然后再加水没过药面3~5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15~20分钟,然后去渣取滤液,两次滤液合并即可。

用法:成人每次服用200~300mL,每日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15天为一个疗程。

药理分析:

女贞子:甘、苦,凉。归肝、肾经。滋补肝肾,明目乌发。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

巴戟天:甘,辛,微温。归肾、肝经。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用于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

制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化浊降脂。用于血虚萎黄,眩晕耳呜,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崩漏带下,高脂血症。

菟丝子:甘,温。归肝、肾、脾经。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用于阳痿遗精,尿有余沥,遗尿尿频,腰膝酸软,目昏耳鸣,肾虚胎漏,胎动不安,脾肾虚泻;外治白癜风。

土沙参:味甘,性平。健脾益气;润肺止咳。主体虚自汗,乳汁不足,饮食少进,咳嗽,咯血。

黄芪:甘,温。归肺、脾经。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血叶兰:味甘;性凉。滋阴润肺、健脾、安神。主肺痨咯血,食欲不振,神经衰弱。

鳖甲:咸,微寒。归肝、肾经。滋阴潜阳,软坚散结,退热除蒸。用于阴虚发热,劳热骨蒸,虚风内动,经闭,癓瘕,久疟疟母。

粗黄草:甘、淡、微咸,寒。滋阴益肾,生津止渴。蜘蛛热病,伤津,口干烦渴,病后虚弱。

胆南星:苦、微辛,凉。归肺、肝、脾经。清热化痰,息风定惊。用于痰热咳嗽,咯痰黄稠,中风痰迷,癫狂惊痫。

白叶不翻:味辛、微苦;性平。清热化痰,消积杀早。主感冒、咳嗽气喘、痢疾、胃痛、消化不良、蛔虫症、外伤出血。

葶苈:辛、苦,大寒。归肺、膀胱经。泻肺平喘,行水消肿。用于痰涎壅肺,喘咳痰多,胸胁胀满,不得平卧,胸腹水肿,小便不利;肺原性心脏病水肿。

郁金:辛、苦,寒。归肝、心、肺经。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用于经闭痛经,胸腹胀痛、刺痛,热病神昏,癫痫发狂,黄疸尿赤。

龙葵:苦,寒。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用于感冒发烧,牙痛,慢性支气管炎,痢疾,泌尿系感染,乳腺炎,白带,癌症;外用治痈疖疔疮,天疱疮,蛇咬伤。

半枝莲:辛、苦,寒。归肺、肝、肾经。清热解毒,化瘀利尿。用于疔疮肿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跌扑伤痛,水肿,黄疸。

本发明的中药配方中,针对本虚,女贞子、巴戟天、制首乌、菟丝子补肾阳,滋肝补肾;土沙参、黄芪补肺脾之气;血叶兰、鳖甲、粗黄草滋阴潜阳。针对标实,胆南星、白叶不翻清热化痰;葶苈泻肺行水;郁金行气化瘀;龙葵、半枝莲解毒抗癌。

本发明采用中医手段治疗脑膜瘤,虽然中药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脑膜瘤,但中药可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提高患者的自身机能,抑制肿瘤生长速度,减轻脑水肿和肿瘤分泌物的毒性产物,从而延长患者带瘤生存时间并改善生活质量,也可使患者更好的耐受手术,并且有利于术后康复。部分患者由于身体状况极度虚弱,不适合做手术和放化疗治疗,那么中药可以单独用于治疗脑膜瘤。中药可以从整体出发,减轻患者的症状,如疼痛、麻木、偏瘫、失语、痴呆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所使用的中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药物安全可靠。诸药相和针对气机失调、肾脑不足、痰瘀内阻、日久成毒所导致的脑膜瘤标本兼治,治疗脑膜瘤具有疗效确切、见效快、治愈率高等特点。

疗效判断:

本发明对30例脑膜瘤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治疗,该30例患者均不愿进行手术或者自身体质不适宜进行手术者。其中年龄最小者43岁,最大者78岁,平均年龄54岁;男12例,女18例。大脑凸面脑膜瘤10例,蝶骨嵴脑膜瘤4例,鞍结节脑膜瘤8例,大脑镰旁脑膜瘤5例,嗅沟脑膜瘤3例。

临床症状如下所述:

大脑凸面脑膜瘤:病史一般较长,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痛,精神障碍,肢体动动障碍及视力、视野的改变,约60%患者半年后可出现颅压增高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局部癫痫,面及手抽搐,大发作不常见。矢状窦旁脑膜瘤瘤体生长缓慢,一般患者出现症状时,瘤体多已很大,癫痫是本病的首发症状,为局部或大发作,精神障碍表现为痴呆,情感淡漠或欣快,患者出现性格改变,位于枕叶的矢状窦旁脑膜瘤可出现视野障碍。

蝶骨嵴脑膜瘤:肿瘤起源为前床突,可出现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向眶内或眶上侵犯,可出现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瞳孔散大;癫痫,精神症状、嗅觉障碍等。

鞍结节脑膜瘤:80%以上患者以视力障碍为首发症状;头痛,少数患者可出现嗜睡,记忆力减退,焦虑等精神症状;有的患者可出现内分泌功能障碍,如性欲减退、阳痿、闭经等;亦有患者以嗅觉丧失,癫痫、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就诊。

大脑镰旁脑膜瘤:运动障碍表现为从足部开始,渐至下肢,继而上肢肌力障碍,最后波及头面部,如肿瘤向两侧生长,可出现双侧肢体肌力弱并伴有排尿障碍,癫痫,颅内压增高症状等。

嗅沟脑膜瘤:早期症状即有嗅觉逐渐丧失,颅内压增高可引起视力障碍,肿瘤影响额叶功能时可有兴奋、幻觉、妄想,迟钝,精神淡漠,少数患者可有癫痫。

诊断依据:1.病程长,发病慢,慢性进行性头痛,精神异常,局限性癫痫;逐步可出现定位症状。2.后期可出现明显的颅内压增高症状及各部位脑膜瘤的典型定位体征。3.头部CT:病变呈均匀高或较高密度,边界清,基底宽,增强扫描肿瘤像更明显,脑室系统受压。头部MRI:大多数脑膜瘤为低信号(T1加权)和高、等信号(T2加权),注射Gd-DTPA造影剂后信号均匀提高;肿瘤与脑组织间有一低信号环或带;伴瘤周水肿,清晰显示肿瘤与血管、静脉窦的关系。4.血管造影:除正常血管移位外,一般可见肿瘤“染色”影像,不仅能定位,而且能定性。

治疗方法:成人每次服用200~300mL,每日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15天为一个疗程。

疗效评定标准:

好转:脑膜瘤停止生长或者生长缓慢,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甚至完全好解。

无效:脑膜瘤继续生长,临床症状无改善。

结果:好转2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

典型病例:

病例1:宋某某,女,64岁,山东青岛人。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主诉:双眼视物模糊1个月。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清可语,双瞳等大直径3mm,光反应灵敏,双眼视力左0.6,右0.5,眼底视乳头水肿,左眼颞侧及右眼鼻侧视野缺损,面纹对称,伸舌居中,四肢肌力Ⅴ-,病理征未引出。颅脑MRI:右侧鞍旁占位:脑膜瘤可能性大,双侧脑室扩张积水伴室旁水肿,脑内多发点状缺血脱髓鞘。经确诊为蝶骨嵴脑膜瘤。患者拒绝接受手术治疗,遂采取中医保守治疗,给予本发明中药进行治疗,2月后复查,脑膜瘤未出现进一步生长和扩散,精神状态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治疗脑膜瘤的中药配方,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女贞子25份、巴戟天25份、制首乌10份、菟丝子15份、土沙参25份、黄芪10份、血叶兰15份、鳖甲10份、粗黄草10份、胆南星15份、白叶不翻10份、葶苈10份、郁金5份、龙葵5份、半枝莲5份。

实施例2:

一种治疗脑膜瘤的中药配方,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女贞子30份、巴戟天30份、制首乌15份、菟丝子20份、土沙参30份、黄芪15份、血叶兰20份、鳖甲15份、粗黄草15份、胆南星20份、白叶不翻15份、葶苈15份、郁金10份、龙葵10份、半枝莲10份。

实施例3:

一种治疗脑膜瘤的中药配方,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女贞子28份、巴戟天28份、制首乌12份、菟丝子18份、土沙参28份、黄芪12份、血叶兰18份、鳖甲12份、粗黄草12份、胆南星18份、白叶不翻12份、葶苈12份、郁金8份、龙葵8份、半枝莲8份。

实施例4:

实施例1~3按照以下方法制备:按照配方称取中药原料并加入到容器中,加水漫过药面浸泡10~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3~5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取滤液;然后再加水没过药面3~5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15~20分钟,然后去渣取滤液,两次滤液合并即可。

用法:成人每次服用200~300mL,每日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15天为一个疗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