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39440阅读:5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从中医来讲早有认识,但在中医领域并没有相应的疾病病名。结合该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本病属于中医学“腰痛”、“痹痛”、“肾亏”、“腰腿痛”的范畴。《素问·刺痛论》云:“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素问·痹证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又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又曰:“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黄帝内经》中也有“硬脊痛”、“腰椎痛”、“腰股痛”的相关记载。从《黄帝内经》的经典论述到历代医家对腰痛、痹症等疾病的理论探讨,对中医腰腿痛病因病机有完整的论述,认为其病因是外伤劳损与外感风寒湿热邪气,导致营卫失调、气血经络受损,或是由于肝肾不足,外邪乘虚而入,致使气血瘀阻而发病。《素问·逆调论》曰:“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而不用。”肝肾不足,气血两虚,邪气深伏,治当搜风祛湿,以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扶正祛邪。这些文献中的描述与现代医学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基本相同。《内经》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经又云:“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补痛,皮肤不荣,故不仁。”《素问·痹证论篇》中也有“硬脊痛”、“腰椎痛”、“腰股痛”的相关记载。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1肝肾亏损中医认为本病是素体久病失治,气血不足,或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脾胃虚弱等所致的肝肾亏损,气血不足则筋骨生长不荣,最终导致该病发生。肾位于腰部,脊柱两旁,左右各一,故《素问.脉要精微论》说:由于肾藏先天之精,是生命之源,使肾为“先天性”的本质,肾藏精、生髓、主骨。因此即肾精充实,骨髓生化有源,则骨骼得到骨髓的滋养而坚固有力,如果肾精不足,骨髓空虚。因此,维持腰椎乃至整个骨骼支撑,运动强度和耐久性,主要取决于肾脏,如果肾精不足,骨髓空虚,会有膝腿软脚跟疼痛等症状!由于腰部与肾之间的密切关系,若肾疾病,经常从腰部开始的第一反应,同时腰痛症状较为明显。因此可以看出肾在脊柱的生理方面及病理方面存在着密切联系的。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对此病的论述比较全面,曰“凡腰痛病有五:一曰少阴,少阴肾也。七月阳气所伤,是以腰疼:二曰风痹,风寒著腰,是以痛;三曰肾虚,役用伤肾,是以痛;四曰暂腰,坠堕伤腰,是以痛:五曰寝卧湿地,是以痛。”《素问·逆调论》曰:“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而不用。”上面这些论述概况了腰痛的病因病机。《诸病源侯论,腰疼侯》分析认为,除外伤腰而致“腰痛”外,其他方面与肾气虚损有密切关系。明代著名医学家王肯堂对本病也有独到的认识,他认为本病“有风、有湿、有寒、有热、有闪挫、有瘀血、有滞气、有痰积、皆标也,肾虚其本也。究其成因是以肾虚为本,以感受外邪,跌扑闪挫为标。”。单纯的严重跌扑外伤,则损伤筋骨,经脉气血瘀留与腰部而发。西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的认识和理解同中医对腰背疼痛综合征方面的发病机制是一致的。《素问·至真要大论》说:“痹者,腰脊头项痛,时眩……病本于肾。”明确指出了脊柱的病变,其本在肾。肾精充盈、肝血饱满,则筋骨强劲,肾精不足、肝血亏损则筋骨失养,活动不利。人到30-50时,各项生理机能开始减退,肝肾精血日益亏损,易导致人体筋脉失养,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因此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根本原因在于肝肾亏虚、筋骨失养。2感受外邪:外邪:系由风、寒、湿邪侵袭,气血凝滞,经络受阻,从而出现腰部肌肉、筋骨发生酸痛、麻木、重着、活动不利等症状。外邪的侵袭,主要是因正气不足,内因是发生外邪侵袭的基础,痹阻于经络,导致气血凝滞,不仅受累腰部肌肉经络痹阻,更加重腰椎退变,另一方面进一步影响腰椎的稳定性,导致本病。3慢性劳损经常低头,站立持续时间长,脊椎弯曲,导致局部供血不足,筋脉痹阻,气血凝滞,循环不良,肌腱,骨、肌肉营养缺乏,容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4跌扑闪挫跌打损伤,腰部或不当或重载,损伤的肌肉,经络瘀血停留在腰背部引起疼痛。《景岳全书·腰痛》云:“跌扑伤而腰痛者,此伤在筋骨,而血脉凝滞也跌仆”。损伤作为本病的病因,造成的后果与损伤的轻重及病人的体质状况有关。外伤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应有两个前提条件:首先是肾气本虚,主要是在腰椎病理性退变前提下外经外力作用,导致腰椎整体失衡,致使腰部周围组织如肌肉、关节损伤进而发展为腰椎间盘突出或脱出。其次是腰部既往外伤史,经久失治,失于濡养,导致腰椎退变加剧,或因多次外力损伤而形成腰椎间盘突出症。此时气血瘀阻和肾虚并存,瘀血为标,而肾虚为本。5先天畸形受遗传基因的影响,腰椎形成先天畸形,畸形部位易发生病变。椎间盘自身的缺陷:椎间盘在成人之后长期缺乏血液循环,自身的修复能力差。椎间盘后外侧的纤维环薄弱,而后纵韧带在第5腰椎、第1骶骨平面时宽度显著减少,对纤维环的加强作用明显减弱。腰骶段先天性异常:腰骶段畸形可使发病率增高,这些异常造成椎间隙宽度不等,并常造成关节突出,关节受到更多的旋转劳损,使纤维环受到的压力不一,加速退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医学针对药物治疗本病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关于中、西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药理学研究也越来越广泛。有学者研究认为中药内服可以有效缓解神经根水肿、促进炎性介质的症吸收、解除软组织粘连、促进受损神经修复、提高髓核pH值和免疫、调节局部微循环等作用。西药治疗目前临床应用较广泛的主要有脱水剂、非甾体抗炎类及神经营养类药物,其主要起到缓解神经根水肿、镇痛、营养神经的作用,但是其长远疗效较差,且具有一定的副作用。随着药理学的不断发展,运用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科学依据,其作用机理越来越明确,因此,应从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结合临床观察着手,研究出更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以更好的服务于患者。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列的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所述的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中药组合物,是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的:香蕉弄蝶5-15份、蜈蚣草10-30份、石南藤25-45份、木豆10-30份、观音苋25-45份、乌蔹莓10-30份、九龙藤10-30份、磨盘根5-15份、匙羹藤10-30份、綟木25-45份、山乌龟5-15份、粗糠柴10-30份、假茶辣25-45份、漆大姑10-30份。优选地,是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的:香蕉弄蝶8-12份、蜈蚣草15-25份、石南藤30-40份、木豆15-25份、观音苋30-40份、乌蔹莓15-25份、九龙藤15-25份、磨盘根8-12份、匙羹藤15-25份、綟木30-40份、山乌龟8-12份、粗糠柴15-25份、假茶辣30-40份、漆大姑15-25份。以下是本发明中药制剂的药材来源:香蕉弄蝶,为弄蝶科动物香蕉弄蝶的幼虫或成虫。【性味】苦;寒。【归经】肝;胆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蜈蚣草,蕨类凤尾蕨科凤尾蕨属植物蜈蚣草PterisvittataL.,以全草或根状茎入药。【性味】淡,平。【功能主治】祛风活血,解毒杀虫。用于防治流行性感冒,痢疾,风湿疼痛,跌打损伤;外用治蜈蚣咬伤,疥疮。石南藤,为胡椒科胡椒属植物巴岩香Piperwallichii(Miq.)Hand.-Mazz.varhupehense(DC.)Hand.-mazz.,以茎、叶或全株入药。【性味】辛,温。【功能主治】祛风湿,强腰膝,止痛,止咳。用于风湿痹痛,扭挫伤,腰膝无力,痛经,风寒感冒,咳嗽气喘。木豆,豆科木豆属植物木豆Cajanuscajan(L.)Millsp.[C.flavusDC.],以根入药。秋冬采,洗净切段晒干。【性味】辛、涩,平。【功能主治】利湿消肿,散瘀止痛。用于黄疸型肝炎,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便血,衄血。观音苋,为菊科植物观音苋的全草。【性味】微甘辛,平。【功能主治】活血止血,解毒消肿。治痛经,血崩,咳血,创伤出血,溃疡久不收口。乌蔹莓,为葡萄科植物乌蔹莓Cayratiajaponica(Thunb.)Gagnep.,的全草。【性味】苦、酸,寒。【功能主治】解毒消肿,活血散瘀,利尿,止血。用于咽喉肿痛、目翳,咯血,血尿,痢疾;外用治痈肿,丹毒,腮腺炎,跌打损伤,毒蛇咬伤。九龙藤,为豆科植物龙须藤的茎。【性味】苦辛,平,无毒。【功能主治】祛风,去瘀,止痛。治风湿骨痛,跌打接骨。磨盘根,为锦葵科植物磨盘草的根。【性味】甘淡,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开窍,活血。匙羹藤,萝藦科匙羹藤属植物匙羹藤Gymnemasylvestre(Retz.)Schult.[G.alterniflorum(Lour.)Merr.],以根及全株入药。【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痛,痈疖肿毒,毒蛇咬伤。綟木,杜鹃花科綟木Lyoniaovalifolia(Wall.)Drudevar.elliptica(Sieb.etZucc.)Hand.-Mazz.,以根、果、叶入药。【性味】甘、酸,平。【功能主治】健脾止泻,活血,强筋。山乌龟,为防己科植物广西地不容、桂南地不容、大叶地不容、荷苞地不容、马山地不容、小花地不容和黄叶地不容等的块根。【性味】苦;寒。【归经】胃;肝经。【功能主治】散瘀止痛;清热解毒。粗糠柴,大戟科野桐属植物粗糠柴Mallotusphilippinensis(Lam.)Muell.-Arg.,以根入药。【性味】微苦、微涩,凉。【功能主治】根:清热利湿。假茶辣,为楝科植物灰毛浆果楝的根或叶。【性味】辛苦,微温。【功能主治】祛风化湿,行气止痛。漆大姑,为大戟科植物毛果算盘子的枝叶。【性味】味苦;涩;性平。【功能主治】驱风利湿,散瘀,止血,消肿。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了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活性成分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采用水提或40-80%体积百分浓度的乙醇提取制备而成。具体制备方法如下:方案一:取全部药材,混合后加水提取2-3次,每次加水量相当于药材总重量的6-12倍,每次提取时间为1-3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70-80℃时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清膏,即得活性成分。方案二:取全部药材,混合后用40-80%乙醇回流提取2-3次,每次乙醇用量为药材总量的4-10倍,提取时间为1-4小时,合并提取液,过滤,滤液浓缩至70-80℃时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清膏,即得活性成分。方案三:取全部药材,混合后加水提取2-3次,每次加水量相当于药材总重量的6-12倍,每次提取时间为1-3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70-80℃时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清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40-70%,静置12-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70-80℃时相对密度为1.10-1.25的浸膏,即得活性成分。本发明所述的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中药组合物,还可以与医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配合,制成各种口服制剂,如丸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糖浆剂、合剂等。本发明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口服制剂:稀释剂:淀粉、糖粉、乳糖、糊精、微晶纤维素、无机盐、糖醇类等。润湿剂与粘合剂:纯化水、乙醇、明胶、聚乙二醇、纤维素衍生物等。崩解剂:淀粉、羧甲基淀粉钠、纤维素衍生物、交联聚维酮等。润滑剂:硬脂酸镁、微粉硅胶、滑石粉、聚乙二醇等。助溶剂:水、乙醇、甘油、丙二醇、液状石蜡、植物油等。矫味剂:蔗糖、单糖、芳香剂等。防腐剂:苯甲酸、山梨酸、甲酯、乙酯、丙酯等。方法1:片剂取方案一至方案三所得活性成分之一,加入片剂常用辅料,按常规生产方法制备得本发明片剂。上述片剂常用辅料包括稀释剂、润湿剂、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之一或全部。方法2:胶囊剂取方案一至方案三所得活性成分之一,加入胶囊剂常用辅料,按常规生产方法制备得本发明胶囊剂。上述胶囊剂常用辅料包括稀释剂、润湿剂、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之一或全部。方法3:糖浆剂取方案一至方案三所得活性成分之一,加入糖浆剂常用辅料,按常规生产方法制备得本发明糖浆剂。上述糖浆剂常用辅料包括矫味剂、防腐剂、助溶剂之一或全部。方法4:合剂取方案一至方案三所得活性成分之一,加入合剂常用辅料,按常规生产方法制备得本发明合剂。上述合剂常用辅料包括矫味剂、防腐剂之一或全部。方法5:口服液取方案一至方案三所得活性成分之一,溶解后净化、浓缩,加入口服液常用辅料,按常规生产方法制备得本发明口服液。本申请人在广泛阅读古今文献,运用传统中医理论,结合现代诊疗经验,找到一种治疗腰间盘突出疾病的中药组合物。方中石南藤、九龙藤、假茶辣祛风湿,强腰膝,行气止痛;綟木活血强筋,为方中君药;蜈蚣草祛风活血;木豆祛湿止痛;观音苋活血止痛;乌蔹莓、磨盘根、匙羹藤活血清热、祛风止痛;漆大姑驱风利湿而为臣;香蕉弄蝶、山乌龟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粗糠柴清热利湿,而为佐。综观全方,具有祛风活血、强筋健腰,祛湿止痛之功效。可有效用于腰间盘突出的治疗。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中药组合物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提供的组合物制剂安全有效,具有祛风活血、强筋健腰,祛湿止痛之功效。可有效用于腰间盘突出的治疗。2、经临床试验证明,用本发明对腰间盘突出患者治疗后,有效率达97.75%,表明本发明能有效治疗腰间盘突出。3、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制剂,配方科学合理,工艺简单,口感好,成本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根据本发明的实质对本发明进行的简单改进都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除非另有说明,本发明中的乙醇量的百分数是体积百分数,v/v表示溶液的体积比。实施例1颗粒剂称取香蕉弄蝶5g、蜈蚣草10g、石南藤25g、木豆10g、观音苋25g、乌蔹莓10g、九龙藤10g、磨盘根5g、匙羹藤10g、綟木25g、山乌龟5g、粗糠柴10g、假茶辣25g、漆大姑10g。加水提取3次,三次加水量分别为药材总重量的12倍、8倍、6倍,三次提取时间分别为3小时、2小时、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70℃时相对密度为1.25的清膏,加入淀粉、糊精,制粒、干燥、整粒即得。实施例2片剂称取香蕉弄蝶15g、蜈蚣草30g、石南藤45g、木豆30g、观音苋45g、乌蔹莓30g、九龙藤30g、磨盘根15g、匙羹藤30g、綟木45g、山乌龟15g、粗糠柴30g、假茶辣45g、漆大姑30g。用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乙醇浓度分别为80%、60%,每次乙醇用量分别为药材总量的10倍、8倍,提取时间分别为4小时、3小时,合并提取液,过滤,滤液浓缩至80℃时相对密度为1.10的浸膏,加入辅料淀粉、乙醇、滑石粉,制得片剂。实施例3片剂称取香蕉弄蝶8g、蜈蚣草15g、石南藤30g、木豆15g、观音苋30g、乌蔹莓15g、九龙藤15g、磨盘根8g、匙羹藤15g、綟木30g、山乌龟8g、粗糠柴15g、假茶辣30g、漆大姑15g。加水提取3次,三次加水量分别相当于药材总重量的12倍、8倍、6倍,每次提取时间分别3小时、2小时、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70℃时相对密度为1.20的清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40%,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滤液浓缩至70℃时相对密度为1.10的浸膏,加入辅料淀粉、乙醇、滑石粉,制得片剂。实施例4胶囊剂称取香蕉弄蝶12g、蜈蚣草25g、石南藤40g、木豆25g、观音苋40g、乌蔹莓25g、九龙藤25g、磨盘根12g、匙羹藤25g、綟木40g、山乌龟12g、粗糠柴25g、假茶辣40g、漆大姑25g。用4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乙醇用量分别为药材总量的10倍、8倍、4倍,提取时间分别3小时、2小时、1小时,合并提取液,过滤,滤液浓缩60℃时相对密度为1.25的浸膏,在浸膏中加入辅料淀粉、乙醇、糊精、硬脂酸镁,按常规方法制成胶囊剂。实施例5颗粒剂称取香蕉弄蝶10g、蜈蚣草20g、石南藤35g、木豆20g、观音苋35g、乌蔹莓20g、九龙藤20g、磨盘根10g、匙羹藤20g、綟木35g、山乌龟10g、粗糠柴20g、假茶辣35g、漆大姑20g。加水提取2次,每次加水量分别相当于药材总重量的12倍、10倍,每次提取时间分别为3小时、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80℃下相对密度为1.05的清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70%,静置12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70℃时相对密度为1.25的浸膏,加入淀粉、糊精,制粒、干燥、整粒即得。实施例6糖浆剂称取香蕉弄蝶6g、蜈蚣草12g、石南藤28g、木豆12g、观音苋28g、乌蔹莓12g、九龙藤12g、磨盘根6g、匙羹藤12g、綟木28g、山乌龟6g、粗糠柴12g、假茶辣28g、漆大姑12g。加水提取2次,两次加水量分别为药材总重量的10倍、8倍,两次提取时间分别为2小时、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80℃时相对密度为1.10的浸膏。在浸膏中加入糖浆剂辅料蔗糖、山梨酸、水搅拌均匀,制得糖浆剂。实施例7口服液称取香蕉弄蝶9g、蜈蚣草18g、石南藤32g、木豆18g、观音苋32g、乌蔹莓18g、九龙藤18g、磨盘根9g、匙羹藤18g、綟木32g、山乌龟9g、粗糠柴18g、假茶辣32g、漆大姑18g。加水提取2次,两次加水量分别为药材总重量的10倍、8倍,两次提取时间分别为2小时、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80℃时相对密度为1.10的浸膏,在浸膏中加入辅料甘露醇、山梨酸、水搅拌均匀,分装,制得口服液。实施例8合剂称取香蕉弄蝶11g、蜈蚣草23g、石南藤38g、木豆23g、观音苋38g、乌蔹莓23g、九龙藤23g、磨盘根11g、匙羹藤23g、綟木38g、山乌龟11g、粗糠柴23g、假茶辣38g、漆大姑23g。加水提取3次,三次加水量分别相当于药材总重量的12倍、8倍、6倍,每次提取时间分别3小时、2小时、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总重量为药材总重量的3倍,灌装,加入合剂辅料蔗糖、乙酯、水、山梨酸搅拌均匀,制得合剂。实施例9粉剂称取香蕉弄蝶14g、蜈蚣草28g、石南藤42g、木豆28g、观音苋42g、乌蔹莓28g、九龙藤28g、磨盘根13g、匙羹藤28g、綟木42g、山乌龟13g、粗糠柴28g、假茶辣42g、漆大姑28g。粉碎,过筛,即得。临床试验总结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89例,男55例,女34例;年龄32~58岁,平均年龄42.5岁;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腰腿痛、坐骨神经痛等临床症状;本组患者均行MRI检查确诊,其中25例为L3-L4突出,43例为L4-L5突出,3例为L5-S1突出,3例为L3-L4、L4-L5突出,15例为L4-L5、L5-S1突出;89例患者均未发现有二便障碍,日常行走未受显著影响。2治疗方法给予本发明实施例4治疗,一日两次,每次2粒,7天为一个疗程。3疗效判定标准对患者疗效的评估参照中医骨伤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①痊愈:影像学检查显示突出间盘回纳,症状消失,直腿抬高可达80°以上;②显效:影像学检查示突出间盘大部分回纳,症状基本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③有效:症状减轻,影像学检查示突出部分有所回纳;④无效:影像学未见改变,症状无缓解。5结果表1疗效结果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疗效323520297.95临床结果显示:用本发明对腰间盘突出患者治疗后,有效率达97.75%,表明本发明能有效治疗腰间盘突出。典型病例1、卢某,女,56岁。主述:腰腿痛6年余,加重半年。病史:该患者于6年前自觉腰痛伴右腿疼痛,间歇性出现,近半年加重,经推拿、牵引、药浴和微创手术后疗效甚微。生命体征平稳,头、颈、心、肺和腹无异常,跛行,腰部侧倾畸形,竖脊肌痉挛,L4、L5棘突间压痛阳性。挺腹试验阳性,双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阴性,无肌力减退,反射正常。CT显示:L4-L5、L5-S1腰间盘突出压迫右侧神经根。诊断:L4-L5、L5-S1腰间盘突出症。给予本发明实施例1治疗2月,疼痛消失,行动自如,随访两年没有复发。2、李某某,男,50岁。主诉:反复腰痛5年,加重伴右下肢放射性痛、麻。患者腰痛反复发作,且症状逐渐加重。予以TDP照射、封闭等治疗,病情时好时坏。经腰椎CT检查示:L4-L5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L5-S1椎间盘膨出,L1-L5椎体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腰椎生理曲度变直。查体:腰部板平,腰两侧肌紧张,L4-L5、L5-S1椎间隙压痛明显,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阳性,弓弦试验阳性。经本发明实施例8治疗2个疗程,腰痛明显减轻,右下肢疼痛减轻,麻木有所缓解,继续治疗4个疗程,并配合针灸、推拿治疗,腰痛消失,活动自如,右下肢痛麻消失,巩固1个疗程。随访1年未复发。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及试验,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