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中药方及其配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46280阅读:7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治疗脑出血急性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中药方及其配制方法。



背景技术:

脑出血是急危重症,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研究表明,脑出血约占新发中风患者的10-15%,30天内的病死率为25-50%。针对该病目前无统一规范化治疗方案。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了脑出血中医诊疗指南,但部分治疗方案尚未达成共识。所以目前对脑出血的治疗仍以西医治疗为主,中医治疗为辅。

目前脑出血急性期的临床治疗以西医为主,较少配合中医药;即使在中医院,亦多是按指南提出的出血中风7类证型及相应代表方剂进行辅助治疗,对出血中风病机、相应药味及剂量没有更进一步研究。现代医家均在自己的临床经验上,从不同角度进行论治,如:张学文主张以通窍活血汤为底蕴进行化裁;颜德馨则采用星蒌承气汤、镇肝熄风汤加减引血下行、活血止血;周仲英创制凉血通瘀方;王永炎以利开灵方加减等,也未能改变中医药在出血中风急性期治疗的窘况。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对中风病机不统一,对核心病机认识不统一。

脑出血属于中医中风,内科学定义中风病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劳倦内伤等引起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为基本病机,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内经》中没有中风病名,《金匮要略》正式出现中风名称。对中风病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论述颇多,从病因学的发展来看,大体分为两个阶段。唐宋以前多以“内虚邪中”立论,治疗上一般多采用疏风祛邪、补益正气的方药。唐宋以后,特别是金元时代,许多医家以“内风”立论,可谓中风病因学说上的一大转折。其中刘河间力主“肾水不足,心火暴甚”;李东垣认为“形盛气衰,本气自病”;朱丹溪主张“湿痰化热生风”;元代王履从病因学角度将中风病分为“真中”、“类中”。明代张景岳提出“非风”之说,提出“内伤积损”是导致本病的根本原因;明代李中梓又将中风病明确分为闭、脱二证,仍为现在临床所应用。清代医家叶天士、沈金鳌、尤在泾、王清任等丰富了中风病的治法和方药,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中风病治疗法则。晚清及近代医家张伯龙、张山雷、张锡纯进一步提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至此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基本称完善。

现代对中风较有影响的有王永炎院士提出“气血逆乱犯脑”是中风基本病机,“痰瘀互结,气机出入升降失常”是中风急症的主要发病机理,痰、热、瘀血为生风之源。任继学认为中风病是由于邪气上范脑髓脉络,下侵脏腑经络,引起脑脊髓神机与脏腑经络功能失调,阴阳气血偏盛偏衰所致。在他们的影响下,全国中风病科研协作组通过大量临床资料分析,认为中风病是在气血阴阳亏虚基础上,风、火、痰、瘀等多种因素作用,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于脑发生。国家科委攻关项目85-919-02-01专题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组通过对3000余例急性中风病患者症状、证候的统计分析将中风病证候分为风证、火热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6个基本证候。最近10多年中风病机研究再无多大进展。

以上对中风病机的认识,是对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的笼统认识,而从临床实际上看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在中医病机上是明显不同的,古代医家因为不知道出血性与缺血性中风的区别,所以对中风病机的认识有不同的见解,而到了现代,仍然没有分开阐述,为临床治疗带来了困惑。

本发明人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认为中风病除了发病突然迅速有风善行而数变的特点外,意识障碍和肢体半身不遂都不是风引起,意识障碍属心主神明异常,半身不遂也不是肢体经脉不通。现代医学已经认识清楚是由于脑血管病变引起,而心主血脉,心主神。因此脑血管的病变,属于中医心主血脉的异常无疑。心主血脉发生病变后,心主神发生异常,轻微的表现为肢体神明不用,发为偏枯。严重的发为神智昏迷,神明不出,而心属火,《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因此中风的病位应该在心,而非在肝,五行系统中应该属火的异常,而非是风。火之异常,表现为太过与不及。太过则宣通过度,脑血管破裂发为脑出血;心火的太过本发明人认为是出血性中风的总病机,而非肝风。但火的异常与其他五脏密切相关,尤其与风的关系最为密切。肝风在脑出血中占很关键的作用,风能生火,风能助火,肝风动则心火旺,心火过度,则宣通太过,迫血溢管,因此在脑出血中,心火太过是直接原因,肝风内动是间接原因。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能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中药方为当世之所需。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的不足,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配方合理,配制方便,治疗脑出血急性期效果好的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中药方。

本发明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制备上述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中药方的配制方法。该方法的配制工艺简易,易于实现、能快速高效制备出疗效效果好的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中药方。

本发明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上述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中药方的应用方法。该方法易于实现和操作简单、方便,疗效效果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中药方,其由以下重量份数比的原料组成:黄连5~12份,黄芩10~15份,大黄10~15份,牛膝20~30份,水牛角25~30份,夏枯草15~30份,白芍10~30份,大黄10~15份,甘草3~7份。

一种上述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中药方的配制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预备以下重量份数比的原料:黄连5~12份,黄芩10~15份,大黄10~15份,牛膝20~30份,水牛角25~30份,夏枯草15~30份,白芍10~30份,大黄10~15份,甘草3~7份;

(2)煎泡:将上述黄连、黄芩、大黄、牛膝、水牛角、夏枯草、白芍、大黄和甘草放入陶器中,加入温水进行将所有原料淹没浸泡,浸泡时间为20~40分钟,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较佳的,所述步骤(2)中的温水的温度为35~50℃;

(3)煎煮:在未沸时用大火,沸后用小火保持微沸状态,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煎煮沸后10~15分钟后,加入一碗清水,接着再煎煮沸后30~60分钟后,然后再加入一碗清水,再煎煮至只剩一碗水量即可获得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中药方药剂。

一种上述的中药方应用于治疗脑出血急性期,每天饮用三次,每次饮用50ml,28天为一疗程,连续吃1~3个疗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中药方的配方科学、合理,根据脑出血急性期中医核心病机特点,采取辩证论治,研创出具有泻心火,平肝风功效的专用处方,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思路,以三黄泻心火为君,芍药甘草汤柔肝、夏枯草、菊花平肝为臣,水牛角清热凉血为佐,牛膝引血下行为使。全方放弃以前方剂中重镇滋腻之品,目标更明确,经临床使用10多年,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疗效满意。本发明提供的配制方法的工艺简易,易于实现、能快速高效制备出疗效显著的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中药方,利于广泛推广应用。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中药方,其由以下重量份数比的原料组成:黄连5份,黄芩12份,大黄10份,牛膝20份,水牛角28份,夏枯草30份,白芍10份,大黄15份,甘草4份。

一种上述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中药方的配制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预备以下重量份数比的原料:黄连5份,黄芩12份,大黄10份,牛膝20份,水牛角28份,夏枯草30份,白芍10份,大黄15份,甘草4份;

(2)煎泡:将上述黄连、黄芩、大黄、牛膝、水牛角、夏枯草、白芍、大黄和甘草放入陶器中,加入温水进行将所有原料淹没浸泡,浸泡时间为20~40分钟,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较佳的,所述步骤(2)中的温水的温度为35~50℃;

(3)煎煮:在未沸时用大火,沸后用小火保持微沸状态,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煎煮沸后10~15分钟后,加入一碗清水,接着再煎煮沸后30~60分钟后,然后再加入一碗清水,再煎煮至只剩一碗水量即可获得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中药方药剂。

一种上述的中药方应用于治疗脑出血急性期,每天饮用三次,每次饮用50ml,28天为一疗程,连续吃1~3个疗程。

本发明提供的配制方法的工艺简易,易于实现、能快速高效制备出疗效显著的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中药方,利于广泛推广应用。

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中药方及其配制方法,其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该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中药方由以下重量份数比的原料组成:黄连11份,黄芩10份,大黄13份,牛膝24份,水牛角30份,夏枯草22份,白芍20份,大黄10份,甘草7份。

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中药方及其配制方法,其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该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中药方由以下重量份数比的原料组成:黄连12份,黄芩15份,大黄15份,牛膝30份,水牛角25份,夏枯草15份,白芍30份,大黄13份,甘草3份。

实施例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中药方及其配制方法,其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该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中药方由以下重量份数比的原料组成:黄连8份,黄芩13份,大黄12份,牛膝21份,水牛角26份,夏枯草18份,白芍25份,大黄11份,甘草6份。

实施例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中药方及其配制方法,其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该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中药方由以下重量份数比的原料组成:黄连9份,黄芩11份,大黄14份,牛膝23份,水牛角27份,夏枯草28份,白芍19份,大黄14份,甘草5份。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不能一一列举出全部的实施方式,凡采用上述实施例之一的技术方案,或根据上述实施例所做的等同变化,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提供的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中药方的配方科学、合理,根据脑出血急性期中医核心病机特点,采取辩证论治,研创出具有泻心火,平肝风功效的专用处方,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思路,以三黄泻心火为君,芍药甘草汤柔肝、夏枯草、菊花平肝为臣,水牛角清热凉血为佐,牛膝引血下行为使。全方放弃以前方剂中重镇滋腻之品,目标更明确,经临床使用10多年,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疗效满意。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采用与其相同或相似方法及组分而得到的其它药方及其配制方法,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