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心悸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65052阅读:490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配方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治疗心悸的中药。



背景技术: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一般多呈发作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目前对于心悸的治疗,更多的是采用西药,这些西药只能对该病的急性发作起一定的控制作用,而且其副作用大,只治标不治本,达不到治疗的目的,且用抗生素类西药对我们产生很大的副作用,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很不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见效快、疗效好、无毒副作用的治疗心悸的中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心悸的中药,包括下述以重量份计的组分:

太子参15g-30g、麦门冬10g-20g、五味子5g-8g、淮小麦25g-35g、甘草3g-6g、大枣5-7枚、丹参10g-20g、百合15g-20g。

优选地,上述中药由下述以重量份计的组分组成:太子参20g、麦门冬15g、五味子5g、淮小麦25g、甘草5g、大枣5枚、丹参15g、百合15g。

优选地,上述中药由下述以重量份计的组分组成:太子参25g、麦门冬20g、五味子8g、淮小麦30g、甘草6g、大枣7枚、丹参20g、百合20g。

作为本法发明的另一个目的,上述一种治疗心悸的中药的煎煮方法为:取太子参15g-30g、麦门冬10g-20g、五味子5g-8g、淮小麦25g-35g、甘草3g-6g、大枣5-7枚、丹参10g-20g、百合15g-20g。每日1剂,分两次煎煮,药物洗干净,然后加3倍药重的水,先大火急煎至药液沸腾3-5分钟,再文火煎约25-30分钟,倒出液体,后加入2倍药重的水,继续文火煎20-25分钟,然后将液体倒出,并将两次液体合并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对治疗心悸难宁、胸闷烦热、口干津少、少寐多梦有很好的疗效;二、本发明的原料易搜集,服用方便、无毒副作用,制法简单易操作,且无复发现象,对心悸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了解本发明,但并不因此限制本发明。

一种治疗心悸的中药,由下述以重量份计的组分组成:

太子参15g-30g、麦门冬10g-20g、五味子5g-8g、淮小麦25g-35g、甘草3g-6g、大枣5-7枚、丹参10g-20g、百合15g-20g。

本发明选取的原料中药材中,其药性和功效分别是:

太子参:性味:味甘、微苦,性平。功效:补益脾肺,益气生津。既能益气,又可养阴生津,且药力平和,为一味清补之品,适用于脾肺亏虚、气阴不足、气津不足诸症。

麦门冬:性味:味甘、微苦,性寒。功效:滋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主治肺燥干咳;肺痈;阴虚劳嗽;津伤口渴;消渴;心烦失眠;咽喉疼痛;肠燥便秘;血热吐衄。

五味子:性味:味酸;性温。功效: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淮小麦:性味:味甘,性平;功效:养心安神。用于神志不宁,失眠等症。本品善于养心以宁神志,对于神志失常以及夜寐不安等心神不宁之症,常常配合炙甘草、大枣等药同用,有养心安神作用。

甘草:性味:味甘,性平。功效: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

大枣:性味:味、甘,温。功效:具有补虚益气、养血安神、健脾和胃等功效,能增强肌力、消除疲劳、扩张血管、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营养的作用。有补充钙质,防治遗精,防腹泻等作用。有较强的抑癌、抗过敏作用。

丹参:性味:苦,微温。功效: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

百合:性味:甘;微苦;微寒。功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主治:阴虚久嗽;痰中带血;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或情志不遂所致的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痈肿;湿疮。用于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本实施例的中药的煎煮方法为:取太子参15g-30g、麦门冬10g-20g、五味子5g-8g、淮小麦25g-35g、甘草3g-6g、大枣5-7枚、丹参10g-20g、百合15g-20g。每日1剂,分两次煎煮,药物洗干净,然后加3倍药重的水,先大火急煎至药液沸腾3-5分钟,再文火煎约25-30分钟,倒出液体,后加入2倍药重的水,继续文火煎20-25分钟,然后将液体倒出,并将两次液体合并即可。

实施例1:

一种治疗心悸的中药,由下述以重量份计的组分组成:太子参20g、麦门冬15g、五味子5g、淮小麦25g、甘草5g、大枣5枚、丹参15g、百合15g。

实施例2:

一种治疗心悸的中药,由下述以重量份计的组分组成:上述中药由下述以重量份计的组分组成:太子参25g、麦门冬20g、五味子8g、淮小麦30g、甘草6g、大枣7枚、丹参20g、百合20g。

上述两个实施例中的两种药物,每日1剂,分2次煎服,早晚各1次,15天为一疗程,其中:各味药的份量有所不同,可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选择,通常病情比较严重者各味药的量也需加大。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中药的疗效,现对患有心悸的患者做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的临床观察,并随访至今:

临床确诊为心悸的病患者63例,男性29例,女性34例,年龄特征为25岁以上。随服用本发明的中药,每日2次,15天为一疗程,在治疗1到2个疗程后,心悸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治疗3个疗程后,治愈率达94.6%。

典型病例:

病例1:郭某,女,27岁,患有心悸2个多月,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不寐多梦而易惊醒。该患者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中药2个疗程后,症状有所好转,又经2个疗程的治疗后痊愈。

病例2:刘某某,男,41岁,患心悸7个多月,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劳心则症状加重,伴耳鸣腰酸,头晕目眩,急躁易怒,该患者服用本发明实施例2的中药,一日2次,3个疗程以后,患者症状减轻,继续3个疗程的治疗之后,该患者痊愈,随访至今,无复发。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治疗心悸的中药,包括下述以重量份计的组分:太子参15g‑30g、麦门冬10g‑20g、五味子5g‑8g、淮小麦25g‑35g、甘草3g‑6g、大枣5‑7枚、丹参10g‑20g、百合15g‑20g。本发明的中药见效快、疗效好、无毒副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魏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孝感市奇思妙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4.04
技术公布日:2017.08.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