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晒液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40080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防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晒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太阳光对人体皮肤的伤害主要来自于紫外线a(即uva)与紫外线b(即uvb)。uva作用于皮肤深层,作用缓慢,但能引起一次性黑化,uvb作用于皮肤表层,激发皮肤角质细胞,使血管舒张、增加血流量,会使皮肤发红直至变成棕色。uva和uvb会使皮肤产生晒伤、脱皮、晒黑等晒后现象,进而使皮肤提前衰老,对皮肤造成一些不可挽回的伤害,如果长期受uva和uvb的影响,还有可能导致皮肤癌。

目前抵抗紫外线的防晒措施主要包括物理防晒和化学防晒,物理防晒是指用能反射阳光的物质(tio2、zno)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将紫外线反射出去,从而达到防晒效果,而化学防晒是指防晒品中的化学物质如邻苯二甲酸盐将伤害肌肤的紫外线分解吸收掉。但此类产品均存在防晒组分易被汗水、雨水、海水等溶解脱落的问题,市场上已出现多种具备防水功能的化妆品,其一般是通过添加相应的添加剂实现,这造成防水产品的价格昂贵,且添加剂也对皮肤存在一定的刺激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防晒液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工艺简单,制备的防晒液具有优异的防水功能,具有持久的防晒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晒液,其包括如下组分:第一防晒组合物、第二防晒组合物、异三十碳烷、丙三醇、肉豆蔻酸异丙酯、乙醇、香精、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和水;

其中,所述第一防晒组合物包括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水杨酸乙基己酯、胡莫柳酯、span-80、十八碳酸、棕榈醇、聚甘油二硬脂酸酯、卵磷脂、硬脂醇、丁二醇;

其中,所述第二防晒组合物包括苯基苯并咪唑磺酸、苯基二苯并咪唑四磺酸二钠、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p-甲氧基肉桂酸异戊酯、苯基苯丙咪唑磺酸、双-乙基己基苯酚甲氨基苯嗪、4-甲基亚苄亚基樟脑、peg-25对氨基苯甲酸、异戊醇三甲氧基肉桂酸酯三硅氧烷、乙基己基三嗪酮、戊烷基二甲对胺基苯甲酸、二乙基氨基羟基苯甲酰苯甲酸己酯、亚甲基双-苯并三唑基四甲基丁基酚、阿魏酸以及对甲氧基肉桂酸异戊酯。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措施还包括:

优选地,所述防晒液中还包括植物提取物,所述植物提取物选自黄芩提取物、海藻提取物、银耳提取物和银杏提取物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植物提取物在防晒液总量中的重量分数为1%~3%。

优选地,所述防晒液的组分具有如下的重量份数:

优选地,所述第一防晒组合物中各组分的重量份数如下:

优选地,所述第二防晒组合物中各组分的重量份数如下: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上述防晒液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将水加热至70~80℃,在搅拌下加入第一防晒组合物,得透明溶液;

步骤b、将步骤a中制备的透明溶液加热至75~85℃,加入第二防晒组合物,保持恒温搅拌,并在惰性气氛的保护下连续搅拌2小时,得非透明溶液;

步骤c、将步骤b中制得的非透明溶液进行超声处理,直至溶液透明化,将透明化的溶液制备成纳米微胶囊化溶液,冷却至室温;

步骤d、在温和搅拌下,在步骤c中制得的纳米微胶囊化溶液中依次加入异三十碳烷、丙三醇、肉豆蔻酸异丙酯、乙醇、香精、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和对羟基苯甲酸丙酯,搅拌混匀,获得均一的防晒液。

优选地,所述纳米微胶囊化溶液的制备采用常规技术手段制备,将上述乳化液搅拌混合后,进行乳化均质处理;制备过程中使用的壁材为麦芽糊精、壳聚糖、聚丙烯酸酯、卡拉胶中的至少一种,囊芯为所述的第一防晒组合物和第二防晒组合物。

优选地,所述步骤b中的惰性气氛为氩气或氮气。

优选地,所述步骤c中的超声时间为10min~30min。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主要利用微胶襄化技术将防晒液中的防晒成分与外界有效隔离,从而解决了防晒液涂抹后易被汗水、雨水、海水等溶解脱落的问题,且采用微胶囊化处理后的化学防晒成分仅停留于皮肤的表面,对皮肤刺激小,安全有效;其制备工艺简单,制得的防晒液具有持久有效的防晒能力,且价格适中,易于在大众中推广,同时添加具有防晒修复功能的植物提取物,其直接与皮肤接触,能够快速有效缓解地晒后皮肤出现的发红发烫问题,最大程度地实现皮肤的护理和修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首先将水16克加热至75℃,在搅拌下依次加入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1克、水杨酸乙基己酯1克、胡莫柳酯2克、span-803克、十八碳酸1克、棕榈醇2克、聚甘油二硬脂酸酯2克、卵磷脂1克、硬脂醇2克、丁二醇1克。继续搅拌至全部溶解,得透明溶液。将温度升高到80℃,然后再依次加入如下成分:苯基苯并咪唑磺酸1克、苯基二苯并咪唑四磺酸二钠2克、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1克、p-甲氧基肉桂酸异戊酯2克、苯基苯丙咪唑磺酸1克、双-乙基己基苯酚甲氨基苯嗪1.5克、4-甲基亚苄亚基樟脑1克、peg-25对氨基苯甲酸2克、异戊醇三甲氧基肉桂酸酯三硅氧烷1克、乙基己基三嗪酮2克、戊烷基二甲对胺基苯甲酸1克、二乙基氨基羟基苯甲酰苯甲酸己酯2克、亚甲基双-苯并三唑基四甲基丁基酚2克、阿魏酸2克以及对甲氧基肉桂酸异戊酯1克。保持恒温搅拌,在氮气保护下连续搅拌2小时。然后以超声处理15min,待逐渐透明化,采用常规技术手段全部转化为纳米微胶囊溶液后冷却至室温。

在温和搅拌下依次加入异三十碳烷9克、丙三醇7克、肉豆蔻酸异丙酯10克、乙醇16克、香精0.5克、对羟基苯甲酸甲酯1克和对羟基苯甲酸丙酯1克。

待全部混匀,取得均一溶液后停止搅拌。

实施例2

首先将水25克加热至78℃,在搅拌下依次加入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2克、水杨酸乙基己酯2克、胡莫柳酯5克、span-804克、十八碳酸3克、棕榈醇7克、聚甘油二硬脂酸酯4克、卵磷脂5克、硬脂醇7克、丁二醇5克。继续搅拌至全部溶解,得透明溶液。将温度升高到83℃,然后再依次加入如下成分:苯基苯并咪唑磺酸4克、苯基二苯并咪唑四磺酸二钠5克、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4克、p-甲氧基肉桂酸异戊酯3.5克、苯基苯丙咪唑磺酸2.5克、双-乙基己基苯酚甲氨基苯嗪2.5克、4-甲基亚苄亚基樟脑2克、peg-25对氨基苯甲酸5克、异戊醇三甲氧基肉桂酸酯三硅氧烷2克、乙基己基三嗪酮4克、戊烷基二甲对胺基苯甲酸3克、二乙基氨基羟基苯甲酰苯甲酸己酯3克、亚甲基双-苯并三唑基四甲基丁基酚2克、阿魏酸5克以及对甲氧基肉桂酸异戊酯1克。保持恒温搅拌,在氮气保护下连续搅拌2小时。然后以超声处理20min,待逐渐透明化,采用常规技术手段全部转化为纳米微胶囊溶液后冷却至室温。

在温和搅拌下依次加入异三十碳烷18克、丙三醇14克、肉豆蔻酸异丙酯12克、乙醇22克、香精1克、对羟基苯甲酸甲酯1.2克和对羟基苯甲酸丙酯1.2克;然后加入黄芩提取物1g、海藻提取物1.5g、银耳提取物1.5g和银杏提取物1.5g。

待全部混匀,取得均一溶液后停止搅拌。

实施例3

首先将水10克加热至70℃,在搅拌下依次加入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1克、水杨酸乙基己酯1克、胡莫柳酯1克、span-801克、十八碳酸1克、棕榈醇2克、聚甘油二硬脂酸酯1克、卵磷脂1克、硬脂醇2克、丁二醇1克。继续搅拌至全部溶解,得透明溶液。将温度升高到75℃,然后再依次加入如下成分:苯基苯并咪唑磺酸1克、苯基二苯并咪唑四磺酸二钠1克、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1克、p-甲氧基肉桂酸异戊酯1克、苯基苯丙咪唑磺酸1克、双-乙基己基苯酚甲氨基苯嗪1克、4-甲基亚苄亚基樟脑1克、peg-25对氨基苯甲酸1克、异戊醇三甲氧基肉桂酸酯三硅氧烷1克、乙基己基三嗪酮1克、戊烷基二甲对胺基苯甲酸1克、二乙基氨基羟基苯甲酰苯甲酸己酯1克、亚甲基双-苯并三唑基四甲基丁基酚1克、阿魏酸1克以及对甲氧基肉桂酸异戊酯1克。保持恒温搅拌,在氩气保护下连续搅拌2小时。然后以超声处理10min,待逐渐透明化,采用常规技术手段全部转化为纳米微胶囊溶液后冷却至室温。

在温和搅拌下依次加入异三十碳烷8克、丙三醇2克、肉豆蔻酸异丙酯6克、乙醇10克、香精0.1克、对羟基苯甲酸甲酯0.5克和对羟基苯甲酸丙酯0.5克;然后加入黄芩提取物0.6g、银杏提取物0.5g、海藻提取物1g。

待全部混匀,取得均一溶液后停止搅拌。

实施例4

首先将水30克加热至80℃,在搅拌下依次加入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5克、水杨酸乙基己酯5克、胡莫柳酯10克、span-808克、十八碳酸7克、棕榈醇12克、聚甘油二硬脂酸酯8克、卵磷脂10克、硬脂醇12克、丁二醇10克。继续搅拌至全部溶解,得透明溶液。将温度升高到85℃,然后再依次加入如下成分:苯基苯并咪唑磺酸8克、苯基二苯并咪唑四磺酸二钠10克、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8克、p-甲氧基肉桂酸异戊酯7克、苯基苯丙咪唑磺酸5克、双-乙基己基苯酚甲氨基苯嗪5克、4-甲基亚苄亚基樟脑5克、peg-25对氨基苯甲酸10克、异戊醇三甲氧基肉桂酸酯三硅氧烷5克、乙基己基三嗪酮8克、戊烷基二甲对胺基苯甲酸6克、二乙基氨基羟基苯甲酰苯甲酸己酯6克、亚甲基双-苯并三唑基四甲基丁基酚3克、阿魏酸10克以及对甲氧基肉桂酸异戊酯8克。保持恒温搅拌,在氮气保护下连续搅拌2小时。然后以超声处理30mim,待逐渐透明化,采用常规技术手段全部转化为纳米微胶囊溶液后冷却至室温。

在温和搅拌下依次加入异三十碳烷35克、丙三醇20克、肉豆蔻酸异丙酯15克、乙醇30克、香精2克、对羟基苯甲酸甲酯1.5克和对羟基苯甲酸丙酯1.5克;然后在上述溶液中,加入黄芩提取物1.2g、银杏提取物2g。

待全部混匀,取得均一溶液后停止搅拌。

对实施例1~实施例4的纳米微胶囊的包埋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实施例1~实施例4的微胶囊包埋率均在95%以上,具有良好的包埋效果。

实施例5

对实施例1~2所制备的防晒液的性能进行初步评估。

此实施例采用以下3种防晒液作为对比例:

对比例1:在制备过程中,防晒组分不进行纳米微胶囊化处理,也不添加植物提取物,其他组分及其他制备步骤均与实施例2相同。

对比例2:在制备过程中,对防晒组分不进行纳米微胶囊化处理,添加植物提取物,其组分及其他制备步骤均与实施例2相同。

对比例3:在制备过程中,对防晒组分进行纳米微胶囊化处理,但不添加植物提取物,其余组分及其他制备步骤均与实施例2相同。

对实施例1~2和对比例1~3制备的防晒液进行涂抹舒适度、防晒系数及防水性能检测。

涂抹舒适度检测:选取20~40岁的人员100人,平均分成5组,每人取0.2克产品涂抹于手背,进行直观感受的描述。

防晒系数检测:采用spf测量仪进行检测。

防水性能检测:选取20~40岁的人员100人,平均分成5组,每人取适量产品涂抹于手背上,然后在手部喷洒清水,用化妆棉轻轻擦干,观察手部涂抹效果和化妆棉晕染情况,测试人员根据结果进行打分,最终取平均值。

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以及实施例1~2的涂抹舒适度、防晒系数及防水性能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实施例2中采用微胶囊化处理后的防晒液,其涂抹均匀,舒适度较好,防水性能较好,且防晒系数较高,性能较为优异。

实施例6

对实施例1~2所制备的防晒液的性能与现有技术进行对比。

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cn104000740a公开了一种包覆防晒剂的固体脂质防晒粒及其制备方法,将中国专利cn104000740a中的实施例1作为本发明的对照组。

实验一:对实施例1~2以及对照组的紫外线吸收能力进行表征,采用紫外-可见光谱仪进行检测产品对280-400nm的紫外线透过能力。

检测结果如下:本发明实施例1~2的紫外线吸收透光率为6~8%,对照组的紫外线吸收透光率为8~14%,由此可知本发明所述的防晒液的紫外线吸收能力优于对照组。

实验二:采用人造皮肤对实施例1~2以及对照组的防水性能进行检测,取0.2克产品涂抹于人造皮肤上,浸入水中20min,然后采用紫外-可见光谱仪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如下:本发明实施例1~2的紫外线吸收透光率为10~15%,对照组的紫外线吸收透光率为25~40%,对比可得,本发明实施例1~2所述的防晒液的紫外吸收透光率只上升了4~7%,而对照组的紫外线吸收透光率上升了17~26%,由上可知,本发明所述的防晒液的防水性能优于对照组。

本发明通过微胶囊技术将防晒成分包埋起来,很好地解决了防晒液涂抹后易被汗水、雨水、海水等溶解脱落的问题,并添加具有防晒及晒后修复功能的植物提取物,使制得的防晒液在使用过程中能同时发挥防晒和晒后修复的双重功效,在晒后的短时间内就能对晒后的皮肤进行修复。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发明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发明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