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痹症的外用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65101阅读:6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药物,特别涉及一种治疗痹症的外用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风湿痹症是指人体机表、经络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的病证,主要表现为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痹症是中医学名词,它主要包括现代医学所指的颈椎病、肩周炎在内的多种肌肉和关节的疼痛病症。这些病属于常见病、多发病,迁延难愈,遇诱因易于复发,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与生活。虽然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肩周炎、痛风、热骨风、风寒湿热全身疼痛、手脚麻木等症的药物有很多,并且也有不少相关新药问世,这些治疗药物中既有中药,又有西药,但这些药物普遍存在着功能单一、疗效不太理想的问题,特别是西药,主要是应用抗生素,疗效低,抗风湿止疼药的副作用较多,尤其极易引起消化道症状,因此,现有的治疗药物的使用效果还是不够理想,还是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同时部分药物价格偏贵,病人不堪重负。因此研究开发一种安全有效治疗痹症的中药非常有临床实用价值。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治疗痹症的外用中药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目前治疗痹症药物功能单一、疗效不太理想,特别是西药疗效低,副作用较多的缺陷。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痹症的外用中药,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土羌活20~40份、莪术5~15份、红刺藤5~15份、樟脑5~15份、冰片5~15份、肉桂5~15份、丁香5~15份、生川乌10~30份、生草乌10~30份、荜拔5~15份、白芷20~40份、铁棒锤20~40份、麝香0.005~0.02份、九龙盘10~20份、马蹄金10~30份、小箭草10~30份、红花2~8份、紫金血藤5~15份、自然铜10~30份。其中,上述原料药材按重量配比为优选:土羌活30份、莪术10份、红刺藤10份、樟脑10份、冰片10份、肉桂10份、丁香10份、生川乌20份、生草乌20份、荜拔10份、白芷30份、铁棒锤30份、麝香0.01份、九龙盘15份、马蹄金20份、小箭草20份、红花5份、紫金血藤10份、自然铜20份。本发明还提供该治疗痹症的外用中药的制备方法,具体技术方案是:将土羌活、莪术、红刺藤、樟脑、冰片、肉桂、丁香、生川乌、生草乌、荜拔、白芷、铁棒锤、麝香、九龙盘、马蹄金、小箭草、红花、紫金血藤均磨成细粉,自然铜制成细屑状,混合均匀,然后加入水调制成糊状而制作成外敷剂式的剂型。上述各组分的中药药理和作用如下:土羌活:别名山羌活、路边姜,多年生草本,高1~2米,茎直立,叶无柄,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穗状花序椭圆形,粗厚,苞片绿色,卵形或倒卵形,其内有花2~3朵,花期秋季,生于热带山区沟谷和低平地,根茎部分含挥发油0.1~0.124%,油中含16%醛类、桉树脑,味辛,性温,无毒,除风散寒,解表发汗,用于治风湿筋骨疼痛及跌打损伤。莪术:别名文术、蒁药、莪荗、青姜、羌七、广术、黑心姜、山姜黄、绿姜,莪术为姜科、姜黄属多年生宿根草本,分布于印度、马来西亚和中国各地,能治行气止痛、积散结、破血祛瘀作用。红刺藤:别名小和尚头、细叶红根,蔷薇科红刺藤,以根入药,分布于四川,行气,活血,调经,主治闭经,痔疮,跌打损伤,风湿疼痛等症。樟脑:别名韶脑、潮脑、脑子、油脑、树脑,樟科植物樟的枝、干、叶及根部,经提炼制得的颗粒状结晶,樟脑具有通关窍、利滞气、辟秽浊、杀虫止痒、消肿止痛的功效,主治疥癣瘙痒、跌打伤痛、牙痛等症状。冰片:别名片脑、桔片、艾片、龙脑香、梅花冰片、羯布罗香、梅花脑、冰片脑、梅冰等,是由菊科艾纳香茎叶或樟科植物龙脑樟枝叶经水蒸汽蒸馏并重结晶而得,亦有用松节油经一系列化学方法工艺而得,其可用于闭证神昏、用于目赤肿痛,喉痹口疮、用于疮疡肿痛,溃后不敛等。肉桂:别名玉桂、牡桂、玉树、大桂、辣桂、平安树、中国桂皮,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能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症瘕,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丁香:别名洋丁香,是我国传统进口“南药”之一,始载于《药性论》,现代研究表明,丁香含挥发油,油中主要含丁香油酸、乙酰丁香油酸及丁香烯、甲基正戊酮、甲基正庚酮、香荚兰醛等成分,具抑菌及驱虫作用,用作芳香,镇痉驱风剂,治疗胃病,腹痛、呕吐、神经痛、牙痛等疾病。生川乌:别名鹅儿花、铁花,生于山地草坡或灌丛中,栽培于平地肥沃的砂质土壤,主要栽培于四川,能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一般炮制后内服。生草乌: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野生种)或北乌头的块根,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消肿止痛之功效,但该品含含乌头碱用之不当,极易引起中毒,此外,阴虚火旺、各种热证患者及孕妇禁服。荜拔:别名荜拨、荜拨梨、阿梨诃他、椹圣、蛤蒌、鼠尾,胡椒科,其果穗为镇痛健胃要药,味辛性热,可用于胃寒引起的腹痛、呕吐、腹泻、冠心病心绞痛、神经性头痛及牙痛等,其性热,味辛,归脾、胃经。白芷: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2.5米,根圆柱形,茎基部径2-5厘米,基生叶一回羽状分裂,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果实长圆形至卵圆形,以根入药,有祛病除湿、排脓生肌、活血止痛等功能,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鼻炎、牙痛,赤白带下、痛疖肿毒等症,亦可作香。铁棒锤:别名铁牛七、雪上一枝蒿、八百棒、一枝箭,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块根倒圆锥形,药源为毛茛科植物铁棒锤和伏毛铁棒锤的块根,分布于中国西藏、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青海、甘肃南部、陕西南部及河南西部,能活血祛瘀,驱风除湿,止痛消肿,治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牙痛,食积腹痛,妇女痛经,痈肿,冻疮。麝香:别名寸香、元寸、当门子、臭子、香脐子,为鹿科动物林麝、马麝或原麝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主产四川、西藏、云南、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辛,温,入心、脾、肝经,开窍,活血,散结,止痛。九龙盘:是百合科蜘蛛抱蛋属的植物,分布在台湾以及中国的湖北、四川、广东、福建、贵州、湖南、浙江、广西、江西等地,生长于海拔600米至1,7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山坡林下以及沟旁,根状茎供药用,有祛风解毒、散瘀止痛功能。马蹄金:别名九连环、小金钱草、荷苞草、肉馄饨草、金锁匙、铜钱草、小马蹄金、黄疸草,是旋花科、马蹄金属植物,味苦、辛,性微寒,主人肺经和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活血的功效,是一味资源丰富的苗族民间药材。小箭草:为景天科植物珠芽景天的全草,分布于江苏、湖北、福建、台湾、广东、云南、四川等地,具有散寒,理气,止痛,截疟之功效,常用于食积腹胀,风湿瘫痪,疟疾。红花:别名刺红花、草红、杜红花、金红花,菊科,红花属植物主产河南、湖南、四川、新疆、西藏等地,活血通经,散瘀止痛,有助于治经闭、痛经、恶露不行、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刺痛、跌打损伤、疮疡肿痛疗效,有活血化瘀,散湿去肿的功效。紫金血藤:别名血藤、黄皮血藤、气藤、香血藤,为木兰子科植物翼梗五味子的藤茎和根,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具有祛风除湿,行气止痛,活血止血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心胃气痛,痨伤吐血,闭经,月经不调,跌打损伤,金疮肿毒。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方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症,临床表现为腰膝疼痛,头身困重,肢体关节活动不利,疼痛难忍,舌质红,苔腻,脉沉滑,风湿相搏,郁于太阳经输,故见头身困重,腰膝疼痛,肢体关节活动不利等。该中药组合物在药物选用上虽然为常用药物,但通过对病症准确的分析,将常规药物进行合理配伍,斟酌用量,其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本发明中药配制简单,成本低,药源广,使用方便,绿色环保,疗效快,治愈率高,无任何毒副作用,且不易复发。本发明的临床效果实验数据如下:一、实验组11、使用方法:将配制好的药剂均匀涂在净布上,然后外敷患处。2、疗效标准:(1)痊愈:自觉症状完全消失,患部活动自如,麻木区消失,半年内不复发。(2)显效:自觉症状基本消失,患部功能活动度基本正常,自觉麻木区接近正常。(3)好转:自觉症状减轻,患部功能活动。(4)无效:自觉症状未见改善。3、针对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400例病例经5年分析观察进行临床效果分析,见表1。表1实验组1临床效果分析数据患者分类病例总数痊愈显效好转无效40岁以下10064258340-50岁100572712450-60岁100503117260岁以上1004429207由表1示出的400病例临床效果分析数据可看出:40岁以下的患者,有效率达97%,痊愈率达64%;40~50岁患者,有效率达96%,痊愈率达57%;50~60岁患者,有效率达98%,痊愈率达50%;60岁以上患者,有效率达93%,痊愈率达44%;综上,患者平均有效率达96%,痊愈率达53.8%。二、实验组2随机选择50名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且病情较轻的病人进行分析,其中25名为实验组,另25名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均对其患处使用本发明提供的外敷药剂,每日1次,每次红外线灯照射半小时,连续7日;而对照组患者仅服用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每日3次,每日1片,服7日。停止用药15日后,对50名患者进行临床效果分析,见表2。表2实验组2临床效果分析数据患者分类病例总数痊愈显效好转无效实验组25121021对照组2502320结论:实验组的患者通过7日外敷本发明药剂,停药15日后进行回访,痊愈率达48%,显效率达44%,好转率达8%,无效率为4%,有效率达96%。而对照组的患者通过7日内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停药15日后进行回访,痊愈率达0%,显效率达8%,好转率达12%,无效率为80%,有效率仅为20%。实验组中,除无效患者外,其余有效患者均自述停药后15日,患部未出现复发迹象,而对照组患者自述内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期间,患部症状有明显减轻,但停止服药后,患部症状复发。通过以下具体病例进一步分析:病例一:林某,男,56岁,得风寒数月未好,两腕关节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甚则难忍,经查,舌红、苔黄、脉濡数,由于常年搬运重物,过劳所致。治疗:将实施例1配比量制备的本药剂均匀涂在净布上,然后外敷患处,以红外线灯照射,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三天后,双腕关节处的红肿、热痛已明显消退,两周后,症状完全消失,半年后随访无复发。病例二:何某,女,62岁,患风湿性关节炎10年有余,由于曾长期从事劳作以及环境因素导致住所湿气过重,常年手足肿胀疼痛,其中足为甚,屈伸不便,就诊时病情加重,足关节强硬、变形,行动不便、全身乏力。治疗:将实施例2配比量制备的本药剂均匀涂在净布上,然后外敷患处,以红外线灯照射,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一周后足关节处的肿胀疼痛感已明显消退,可自由活动;继续外敷本药剂二个月个后,症状完全消失,半年随访无复发。病例三:张某,男,34岁,因劳累后引起右趾关节肿胀疼痛,口服扶他林等药,虽疼痛减轻,但病情仍没好转,查其右趾关节变形、僵硬、肿胀、疼痛明显,治疗:将实施例3配比量制备的本药剂均匀涂在净布上,然后外敷患处,以红外线灯照射,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5天临床症状明显减缓,关节肿胀明显减轻;连续一个月使用本药剂,症状完全消失,半年随访无复发。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治疗痹症的外用中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土羌活20份、莪术5份、红刺藤5份、樟脑5份、冰片5份、肉桂5份、丁香5份、生川乌10份、生草乌10份、荜拔5份、白芷20份、铁棒锤20份、麝香0.005份、九龙盘10份、马蹄金10份、小箭草10份、红花2份、紫金血藤5份、自然铜10份。制备:将上述18味药材分别磨成细粉,自然铜制成细屑状,混合均匀,然后加入水调制成糊状而制作成外敷剂式的剂型,即得。实施例2治疗痹症的外用中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土羌活40份、莪术15份、红刺藤15份、樟脑15份、冰片15份、肉桂15份、丁香15份、生川乌30份、生草乌30份、荜拔15份、白芷40份、铁棒锤40份、麝香0.02份、九龙盘20份、马蹄金30份、小箭草30份、红花8份、紫金血藤15份、自然铜30份。制备:将上述18味药材分别磨成细粉,自然铜制成细屑状,混合均匀,然后加入水调制成糊状而制作成外敷剂式的剂型,即得。实施例3治疗痹症的外用中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土羌活30份、莪术10份、红刺藤10份、樟脑10份、冰片10份、肉桂10份、丁香10份、生川乌20份、生草乌20份、荜拔10份、白芷30份、铁棒锤30份、麝香0.01份、九龙盘15份、马蹄金20份、小箭草20份、红花5份、紫金血藤10份、自然铜20份。制备:将上述18味药材分别磨成细粉,自然铜制成细屑状,混合均匀,然后加入水调制成糊状而制作成外敷剂式的剂型,即得。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