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鼻通散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058740发布日期:2018-11-24 11:57阅读:6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治疗鼻炎的药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鼻通散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鼻息肉是一种常见的鼻部疾病,如栗者不怎么影响呼吸,若如豆如杏核者便会严重影响呼吸气流的流畅,出现鼻塞、头痛、头昏、健忘、嗅觉减退等现象。目前没有太好的治疗方法,因此被五官科医生称之为顽症。

临床上治疗时多采用内窥镜下射频等离子治疗或采用摘除手术治疗,但病人经手术后大部分鼻息肉又再次增生,患者难以承受再次手术的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鼻通散,该鼻通散疗效高,能够避免手术的痛苦。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鼻通散,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苍耳子15~20份,鱼腥草10~12份,白芷10~12份,金银花10~12份,黄芪10~12份,川芎10~12份,鹅不食草15~20份,苍术10~12份,细辛1~1.5份,石菖蒲草10~12份,冰片5~7份,龙脑5~7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能用于风寒头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风痪瘙痒,湿痹拘挛;鱼腥草可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牙痛,带下,疮疡肿痛;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金银花和黄芪向配合辅佐清解内热;川芎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鹅不食草发散风寒,通鼻窍,止晐,用于风寒头痛,咳嗽痰多,鼻塞不通,鼻渊流涕;苍术燥湿徤脾,祛风散寒;细辛祛风散寒,行水开窍;石菖蒲草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开胃,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患者由于鼻炎引起的健忘失眠,耳鸣耳聋的问题;冰片和龙脑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组分中的苍耳子,鱼腥草,白芷,川芎,鹅不食草在作用于鼻腔内时能够将息肉融化消失,使得浓性鼻涕从鼻粘膜上脱离,达到通塞的效果,而且配合着金银花、白芷、黄芪、苍术使用起到的治疗效果更加优良,同时白芷还能够减轻苍耳子的毒性;加入的冰片和龙脑能够在治疗的过程中给鼻腔带来清凉的感觉,减少由于鼻腔内的异物造成的不舒适感,同时也能加快浓性鼻涕的脱离,同时由于药效经鼻腔送入则会通过中枢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自身调节作用,促使机体某些抗体的形成,提高机体免疫力。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苍耳子15份,鱼腥草10份,白芷10份,金银花10份,黄芪10份,川芎10份,鹅不食草15份,苍术10份,细辛1.2份,石菖蒲草11份,冰片6份,龙脑6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配方中的组分选择在该范围内时能够使得治疗的效果更加优良。

本发明的又一发明目的一种鼻通散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的制备步骤,

步骤1:按照重量份称取组分备用;

步骤2:将苍耳子、鱼腥草、川芎、鹅不食草、细辛、石菖蒲草利用粉碎机粉碎,过100目筛,粉末备用;

步骤3:将白芷、黄芪、苍术利用粉碎机粉碎,过100目筛,粉末备用;

步骤4:将金银花、冰片、龙脑利用粉碎机粉碎,过120目筛,粉末收集备用;

步骤5:将步骤2、步骤3和步骤4中的粉末混合均匀。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步骤2中的组分一起研磨能够使得组分间混合均匀,而且能够使得在研磨的过程中组分间相互配合交联,增强药效;步骤3中与步骤2分开能够避免白芷与苍耳子配合造成的毒性增强的现象;步骤5中间不好走2、3和4中研磨后的组分混合,制备过程简单。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2中的苍耳子在粉碎前于70~85℃下炒制水分含量小于10%,碾去刺,筛净。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3中的白芷在粉碎前于50~55℃下炒至水分含量小于12%。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步骤2和步骤3中的炒制能够少苍耳子的毒性,同时较为干燥的药材更加容易磨成细粉,同时对白芷的炒制同样能减小白芷的毒性,而且能够使得白芷的行为降低,减少使用时造成使用者的不舒适感。

综上所述,本发明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采用上述的药物在治疗鼻息肉方向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而且使用后药效好,不易复发,同时采用中药的方式也能减少手术开刀的痛苦;

2、制备的过程中对苍耳子和白芷的炒制一方面减少了毒性,另一方面减小了异味,使用副作用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鼻通散的制备方法

步骤1:按照重量份称取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苍耳子15份,鱼腥草10份,白芷10份,金银花10份,黄芪10份,川芎10份,鹅不食草15份,苍术10份,细辛1份,石菖蒲草10份,冰片5份,龙脑5份;

步骤2:将苍耳子、鱼腥草、川芎、鹅不食草、细辛、石菖蒲草利用粉碎机粉碎,过100目筛,粉末备用,其中苍耳子在粉碎前于70~85℃下炒制水分含量小于10%,碾去刺,筛净;

步骤3:将白芷、黄芪、苍术利用粉碎机粉碎,过100目筛,粉末备用,其中白芷在粉碎前于50~55℃下炒至水分含量小于12%;

步骤4:将金银花、冰片、龙脑利用粉碎机粉碎,过120目筛,粉末收集备用;

步骤5:将步骤2、步骤3和步骤4中的粉末混合均匀。

实施例2

一种鼻通散的制备方法

步骤1:按照重量份称取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苍耳子16份,鱼腥草11份,白芷11份,金银花11份,黄芪11份,川芎11份,鹅不食草16份,苍术11份,细辛1.1份,石菖蒲草11份,冰片6份,龙脑6份;

步骤2:将苍耳子、鱼腥草、川芎、鹅不食草、细辛、石菖蒲草利用粉碎机粉碎,过100目筛,粉末备用,其中苍耳子在粉碎前于70~85℃下炒制水分含量小于10%,碾去刺,筛净;

步骤3:将白芷、黄芪、苍术利用粉碎机粉碎,过100目筛,粉末备用,其中白芷在粉碎前于50~55℃下炒至水分含量小于12%;

步骤4:将金银花、冰片、龙脑利用粉碎机粉碎,过120目筛,粉末收集备用;

步骤5:将步骤2、步骤3和步骤4中的粉末混合均匀。

实施例3

一种鼻通散的制备方法

步骤1:按照重量份称取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苍耳子17份,鱼腥草12份,白芷12份,金银花12份,黄芪12份,川芎12份,鹅不食草17份,苍术12份,细辛1.3份,石菖蒲草12份,冰片6份,龙脑6份;

步骤2:将苍耳子、鱼腥草、川芎、鹅不食草、细辛、石菖蒲草利用粉碎机粉碎,过100目筛,粉末备用,其中苍耳子在粉碎前于70~85℃下炒制水分含量小于10%,碾去刺,筛净;

步骤3:将白芷、黄芪、苍术利用粉碎机粉碎,过100目筛,粉末备用,其中白芷在粉碎前于50~55℃下炒至水分含量小于12%;

步骤4:将金银花、冰片、龙脑利用粉碎机粉碎,过120目筛,粉末收集备用;

步骤5:将步骤2、步骤3和步骤4中的粉末混合均匀。

实施例4

一种鼻通散的制备方法

步骤1:按照重量份称取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苍耳子18份,鱼腥草11份,白芷11份,金银花11份,黄芪11份,川芎11份,鹅不食草18份,苍术11份,细辛1.4份,石菖蒲草11份,冰片7份,龙脑7份;

步骤2:将苍耳子、鱼腥草、川芎、鹅不食草、细辛、石菖蒲草利用粉碎机粉碎,过100目筛,粉末备用,其中苍耳子在粉碎前于70~85℃下炒制水分含量小于10%,碾去刺,筛净;

步骤3:将白芷、黄芪、苍术利用粉碎机粉碎,过100目筛,粉末备用,其中白芷在粉碎前于50~55℃下炒至水分含量小于12%;

步骤4:将金银花、冰片、龙脑利用粉碎机粉碎,过120目筛,粉末收集备用;

步骤5:将步骤2、步骤3和步骤4中的粉末混合均匀。

实施例5

一种鼻通散的制备方法

步骤1:按照重量份称取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苍耳子19份,鱼腥草12份,白芷12份,金银花12份,黄芪12份,川芎12份,鹅不食草19份,苍术12份,细辛1.5份,石菖蒲草12份,冰片6份,龙脑6份;

步骤2:将苍耳子、鱼腥草、川芎、鹅不食草、细辛、石菖蒲草利用粉碎机粉碎,过100目筛,粉末备用,其中苍耳子在粉碎前于70~85℃下炒制水分含量小于10%,碾去刺,筛净;

步骤3:将白芷、黄芪、苍术利用粉碎机粉碎,过100目筛,粉末备用,其中白芷在粉碎前于50~55℃下炒至水分含量小于12%;

步骤4:将金银花、冰片、龙脑利用粉碎机粉碎,过120目筛,粉末收集备用;

步骤5:将步骤2、步骤3和步骤4中的粉末混合均匀。

实施例6

一种鼻通散的制备方法

步骤1:按照重量份称取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苍耳子20份,鱼腥草12份,白芷12份,金银花12份,黄芪12份,川芎12份,鹅不食草20份,苍术12份,细辛1.5份,石菖蒲草12份,冰片7份,龙脑7份;

步骤2:将苍耳子、鱼腥草、川芎、鹅不食草、细辛、石菖蒲草利用粉碎机粉碎,过100目筛,粉末备用,其中苍耳子在粉碎前于70~85℃下炒制水分含量小于10%,碾去刺,筛净;

步骤3:将白芷、黄芪、苍术利用粉碎机粉碎,过100目筛,粉末备用,其中白芷在粉碎前于50~55℃下炒至水分含量小于12%;

步骤4:将金银花、冰片、龙脑利用粉碎机粉碎,过120目筛,粉末收集备用;

步骤5:将步骤2、步骤3和步骤4中的粉末混合均匀。

使用方法:将粉末状药物喷入鼻腔内,用医用棉塞住鼻腔,十分钟内拿出医用棉,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的现象,该过程中能够将浓性鼻涕排出鼻腔。

临床实例

实例1、林某,女,34岁,2015年6月10日就诊,患双侧鼻息肉,12年前在医院做鼻息肉摘除手术,近年来完全堵塞不通,流脓性鼻涕,头痛,经7天治疗后鼻息肉消失痊愈,至今未见复发。

实例2、温谋,女,18岁,2013年3月22日就诊,鼻塞、鼻干、流清涕、常伴有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经3天治疗痊愈,痊愈一段时间记忆力好转,至今未见复发。

实例3、郑某,男,47岁,2016年5月20日就诊,鼻塞、鼻痒、喷嚏、流泪、流清涕、反复发作13年余,曾到多家医院治疗,中西药也用过不少,时轻时重,反反复复,都未能彻底治愈,经5天治疗痊愈,至今未见复发。

实例4、胡某,男,28岁,2010年7月8日前来就诊,患者父亲诉述,三年前经医院诊为鼻窦炎兼过敏性鼻炎,鼻塞、鼻痒、流水样清涕,记忆力减退,在多家医院治疗仍不见好转,无奈在医生的建议下作了手术,相对稳定好转,二年后病症复发,采用本发明药物治疗5天后,病情逐渐好转,守方续用3天,鼻窦炎,过敏性鼻炎诸症全部消失,至今未见复发。

由上述临床实例可以得出,实施例1~6中的鼻通散在普通的鼻炎及有鼻炎恶化成鼻息肉的症状的使用上均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随机选择多年来应用鼻通散治疗的患者100例,

其中选择年龄段在10~20岁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各10名;

年龄段在21~30岁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各10名;

年龄段31~40岁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各10名;

年龄段41~50岁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各10名;

年龄段51~60岁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各10名。

统计结果得出治疗有效率达到100%,治愈率达95%。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