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使用机械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2445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使用机械床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疗使用机械床。



背景技术:

孕妇在生产后一般均需要住院观察几天,这不但是对产妇身体产后护理,也是对新生婴儿的观察,因为此时的产妇和新生婴儿的身体多是非常虚弱,免疫力非常的低,医院的环境适合产妇体能的恢复和新生婴儿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因此医院的妇产科中多配备专用的婴儿床,提供给新生婴儿使用,以便产妇及亲属对新生婴儿的照顾。但是婴儿床是单独的,与产妇的病床分开设置,不但占地面积大,而且不方便产妇照顾婴儿;同时,产妇在住院期间会长期卧床,但卧床时间长了会腰酸背痛,因此需要经常起身靠在床上进行半躺着休息,但有时陪伴的家属不在的时候,躺在床上的病人因为身体虚弱则不能自己坐起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病人可自己调节病床的高度,并且能照看婴儿的医疗使用机械床。

本发明中的医疗使用机械床,包括床体和支撑腿,支撑腿连接在床体的底面,所述床体包括第一床体和第二床体,第一床体和第二床体铰接相连,第二床体下方的支撑腿上转动连接有丝杆,丝杆两侧的螺纹旋向相反,丝杆的一侧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丝杆的另一侧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第一螺母上铰接有第一支撑杆,第二螺母上铰接有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二床体的靠近第二螺母一侧,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二床体的靠近第一螺母一侧;丝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外齿轮,外齿轮上啮合有若干行星齿轮,行星齿轮上啮合有内齿轮,内齿轮固定连接有转轴,外齿轮靠近第一螺母一侧的丝杆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棘轮,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棘轮,第二棘轮和第一棘轮的棘齿相同,第一棘轮上啮合有棘爪,棘爪转动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转动连接在第二床体上;第一床体的一侧连接有第一护栏,第一床体的另一侧连接有第二护栏,第一护栏和第二护栏上设置有婴儿床。

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床体作为病人平躺的支撑体,支撑腿用于支撑床体,使床体远离地面,其中第一床体和第二床体铰接,铰接使得第二床体能够被举升和落下,当第二床体被举升倾斜时,用于病人背靠在第二床体上,丝杆用于转动时带动与丝杆螺纹连接的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沿着丝杆直线运动,丝杆两侧的螺纹旋向相反,当丝杆转动时,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能够相向运动或者背向运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用于对第二床体进行支撑,当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相向运动时,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与丝杆的夹角变大,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与第二床体铰接一端的高度逐渐变大,逐渐对第二床体进行举升;第一棘轮用于转动时带动丝杆的转动,棘爪用于对棘轮进行单向间歇的运动,第二棘轮也用于转动时带动丝杆的转动,内齿轮、外齿轮和行星齿轮用于对第二棘轮的旋转方向进行转向,使得第二棘轮的旋转方向与丝杆的旋转方向相反,伸缩杆用于移动棘爪,通过调节伸缩杆的长度,使棘爪可以与第一棘轮或者第二棘轮啮合;第一护栏和第二护栏用于对床体上的病人进行防护,避免翻身时从床体上掉落下来,也用于对婴儿床的支撑,婴儿床用于放置婴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此发明在病人家属不在的时候,病人可以自己通过扳动手柄来调节第二床体的高度,不需要他人的辅助,病人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2、婴儿床位于床体的上方,床上的孕妇可以随时看到婴儿,且婴儿床架空在床体上方,也不会影响孕妇在医疗床上的活动空间。

进一步,所述第一护栏铰接在第一床体的一侧,所述第二护栏铰接在第一床体的另一侧。第一护栏和第二护栏铰接在第一床体上,当不需要放置婴儿床在第一护栏和第二护栏上时,可以将第一护栏和第二护栏放下掉在第一床体的两侧,可以节省空间。

进一步,所述婴儿床的底部设置有两条凹槽,所述凹槽与第一护栏和第二护栏配合设置。凹槽与第一护栏和第二护栏配合设置指当婴儿床放置在第一护栏和第二护栏上时,凹槽刚好卡接在第一护栏和第二护栏上,当需要将婴儿床安装在第一护栏和第二护栏上时,直接将婴儿床底部的凹槽对准第一护栏和第二护栏,将第一护栏和第二护栏卡在凹槽内,方便快捷,并且婴儿床还能在第一护栏和第二护栏上滑动,通过滑动可以调节婴儿床离第一床体的距离。

进一步,所述第二床体上固定连接有输液杆,所述输液杆的上部设置有挂钩。挂钩用于挂输液瓶,输液杆用于将挂钩设置在一定的高度,当病人需要输液时,可以直接将输液瓶倒挂在挂钩上,不需要另外再使用输液架,使用时更加方便。

进一步,所述棘爪远离棘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柄。手柄用于使用者握持,通过扳动手柄,利用棘爪使得棘轮单向的间歇运动。

进一步,所述支撑腿之间固定连接有隔板。隔板既可以加强支撑腿的稳定性,还可以放置一些生活用品等。

进一步,所述支撑腿的底部设置有滚轮。滚轮的设置可以在需要对本医疗床进行移动时,方便本医疗床的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医疗使用机械床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侧视图。

图3为图1中行星齿轮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第一床体1、第二床体2、支撑腿3、滚轮4、隔板5、丝杆6、第一螺母7、第二螺母8、第一支撑杆9、第二支撑杆10、外齿轮11、行星齿轮12、内齿轮13、转轴14、第一棘轮15、棘爪16、第二棘轮17、手柄18、伸缩杆19、输液杆20、挂钩21、第一护栏22、婴儿床23。

实施例基本参考图1~图3所示:医疗使用机械床,包括床体和支撑腿3,支撑腿3通过螺栓连接在床体的底面,支撑腿3的底部安装有滚轮4,支撑腿3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有隔板5,床体包括第一床体1和第二床体2,第一床体1和第二床体2铰接相连,第二床体2下方的支撑腿3上转动连接有丝杆6,丝杆6的两侧的螺纹旋向相反,丝杆6的左侧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7,丝杆6的右侧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8,第一螺母7上铰接有第一支撑杆9,第二螺母8上铰接有第二支撑杆10,第一支撑杆9的上端铰接在第二床体2的右侧的底部,第二支撑杆10的上端铰接在第二床体2的左侧的底部;丝杆6的左端部螺纹连接有外齿轮11,外齿轮11上啮合有三个行星齿轮12,行星齿轮12上啮合有内齿轮13,内齿轮13焊接有转轴14,外齿轮11的左侧的丝杆6上螺纹连接有第一棘轮15,转轴14上通过平键连接有第二棘轮17,第二棘轮17和第一棘轮15的棘齿相同,第一棘轮15上啮合有棘爪16,棘爪16的上端焊接有手柄18,棘爪16转动连接有伸缩杆19,伸缩杆19转动连接在第二床体2上;第二床体2上螺纹连接有输液杆20,输液杆20的上部焊接有挂钩21,第一床体1的一侧铰接有第一护栏22,第一床体1的另一侧铰接有第二护栏,第一护栏22和第二护栏上设置有婴儿床23,婴儿床23的底部设置有两条凹槽,婴儿床23的凹槽可以卡接在第一护栏22和第二护栏上。

若需要将婴儿放置在婴儿床23上时,扳动第一护栏22和第二护栏向上折叠,使得第一护栏22和第二护栏与第一床体1垂直,将婴儿床23底部的凹槽对准第一护栏22和第二护栏,婴儿床23放置稳固之后,将婴儿放在婴儿床23上,婴儿床23可以在第一护栏22和第二护栏上滑动。

当病人躺在床上想坐起来的时候,病人可以直接握住手柄18,此时棘爪16与第一棘轮15啮合,病人握住手柄18后,只需搬动手柄18,在扳动手柄18时,棘爪16带动第一棘轮15单向的转动,第一棘轮15的转动就能带动丝杆6的转动,因为丝杆6两侧的螺纹旋向相反并且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7和第二螺母8,因此当丝杆6转动时,第一螺母7和第二螺母8就能够相向朝丝杆6的中心运动,第一螺母7和第二螺母8的相向运动,则第一支撑杆9和第二支撑杆10与丝杆6的夹角变大,第一支撑杆9和第二支撑杆10与第二床体2铰接一端的高度逐渐变大,逐渐对第二床体2进行举升,将上身躺在第二床体2上的病人举升起来成为坐立状态,病人还可以通过扳动手柄18的次数来调节第二床体2的举升高度。

当病人需要平躺下去时,病人可以使用手向外推动手柄18,伸缩杆19伸长,进而将棘爪16向外推动与第二棘轮17啮合,同样,病人手握手柄18,通过扳动手柄18,手柄18带动棘爪16的转动,此时因为第二棘轮17固定在转轴14上,转轴14固定在内齿轮13上,当棘爪16带动第二棘轮17旋转时,第二棘轮17带动内齿轮13旋转,内齿轮13的旋转就能带动行星齿轮12向着相同的方向旋转,因为行星齿轮12啮合有外齿轮11,则外齿轮11就向着相反的方向旋转,即外齿轮11的转动方向与第二棘轮17的旋转方向相反,因为外齿轮11螺纹连接在丝杆6上,所以丝杆6的旋转方向就会与第二棘轮17的旋转方向相反,当丝杆6旋转时,则第一螺母7和第二螺母8向着相反的方向旋转运动,当第一螺母7和第二螺母8远离丝杆6的中心运动时,则第一支撑杆9和第二支撑杆10与丝杆6的夹角变小,第一支撑杆9和第二支撑杆10与第二床体2铰接一端的高度逐渐变低,逐渐对第二床体2进行下降,直到成为平躺的状态。

在需要对本医疗床进行移动时,可以通过滚轮4的滚动移动本医疗床,方便快捷;病人或者家属平时使用的生活用品可以放置在隔板5上;当病人需要输液时,可以直接将输液瓶倒挂在挂钩21上,不需要另外再使用输液杆20,使用时更加方便。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发明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