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铲片式病人转移吊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23777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组合铲片式病人转移吊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护理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铲片式病人转移吊架。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食用的食物过于油腻等一系列现象,容易导致疾病的产生,比例:心脑血管疾病等形成的瘫痪,对于那些大小便失禁的病人,需要更换床单或对病人进行护理时,由于护理人员一般只是一个人,需要抬起病人时,无论将病人从车架上转移到病床上,或者从病床上转移到车架上都很麻烦,需要两三个男士同时配合抬放病人,非常麻烦,费力费时,搬移过程中导致病人不舒服。如果不及时发现的话,容易在病人下身造成不透气等引发更多的症状,给病人带来更大的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目前现有转移护理车无法实现单人护理操作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仅需一个护理人员即可对病人进行转移的护理车。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组合铲片式病人转移吊架,包括定铲板和动铲板,所述定铲板和动铲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定摆杆和动摆杆,所述定摆杆和动摆杆还分别向上延伸有定拉杆和动拉杆,相应定拉杆和动拉杆通过销轴铰接在一起,分别在定拉杆和动拉杆的上端设置有线孔;钢丝绳从动拉杆的线孔穿入并固定,从对应的定拉杆线孔穿出后搭接在所述定滑轮上,然后与设置在床架底端的驱动机构传动连接。

在所述定摆杆或动摆杆上设置有定位板,定位板上设置有一系列并列的卡槽,并在所述定摆杆或动摆杆上的对应位置通过销轴铰接有摆动卡头,摆动卡头的末端能够在其自重作用下落入定位不的卡槽内。

在所述定摆杆或动摆杆上设置有定位板,定位板上设置有定位孔,并在所述定摆杆或动摆杆上的对应位置安装有弹性销,弹性销的销体能够匹配插入定位孔内。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为了防止对病人转移起吊过程中因车架重心偏移问题,特别设置了可以调节控制的延伸支撑脚,能够提高车体的支撑稳定性,只需脚蹬控制,操作非常方便,对车体稳定效果非常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中,5为钢丝绳,81为定铲板,82为动铲板,83为定摆杆,84为定拉杆,85为动摆杆,86为动拉杆,87为销轴,88为定位板,89为定位孔,10为弹性销,为线孔,11为线孔,12为销轴,13为摆动卡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组合铲片式病人转移吊架,由图可以看出转移吊架包括定铲板81和动铲板82,两者能相对摆动。具体地,在定铲板81和动铲板8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定摆杆83和动摆杆85,所述定摆杆83和动摆杆85还分别向上延伸有定拉杆84和动拉杆86,相应定拉杆84和动拉杆86通过销轴铰接在一起,分别在定拉杆84和动拉杆86的上端设置有线孔。钢丝绳5从动拉杆86的线孔穿入并固定,从对应的定拉杆84线孔穿出后搭接在所述定滑轮上,然后与设置在床架底端的驱动机构传动连接。由于钢丝绳5同时穿过定铲板81和动铲板82上端的线孔,当钢丝绳5用力提升使,钢丝绳5的拉力能够迫使两线孔向内收缩,从而保持定铲板81和动铲板82向中心压紧,防止病人从定铲板81和动铲板82中间滑脱。

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性,还可以在定摆杆或动摆杆上设置有定位板,定位板上设置有一系列并列的卡槽,并在所述定摆杆或动摆杆上的对应位置通过销轴12铰接有摆动卡头13,摆动卡头13的末端能够在其自重作用下落入定位不的卡槽内。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与病人转移车体结合使用。车体包括床架和支架以及万向轮等部件。万向轮设置有手动刹车机构。

在车体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立柱,前后两端的立柱对称。立柱可以是单杆立柱,或者为套装的复合杆立柱,包括立柱外套管和立柱内套管,并在立柱外套管和立柱内套管之间设置锁紧销。每个立柱的上端都安装有定滑轮。定滑轮上缠绕钢丝绳5。在车架下端设置有牵拉钢丝绳5的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可以为电机驱动或者为手轮驱动,采用电机驱动时(例如电葫芦),在支架底部设置有蓄电池,以及在床架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电机正反转的操作键盘。

实施例2:在实施例1基础上,还可以在所述定摆杆83或动摆杆85上设置有定位板88,参见图2,定位板88上设置有定位孔89,并在所述定摆杆83或动摆杆85上的对应位置安装有弹性销,弹性销的销体能够匹配插入定位孔89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铲片式病人转移吊架,包括定铲板和动铲板,所述定铲板和动铲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定摆杆和动摆杆,所述定摆杆和动摆杆还分别向上延伸有定拉杆和动拉杆,相应定拉杆和动拉杆通过销轴铰接在一起,分别在定拉杆和动拉杆的上端设置有线孔;钢丝绳从动拉杆的线孔穿入并固定,从对应的定拉杆线孔穿出后搭接在所述定滑轮上,然后与设置在床架底端的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本发明为了防止对病人转移起吊过程中因车架重心偏移问题,特别设置了可以调节控制的延伸支撑脚,能够提高车体的支撑稳定性,只需脚蹬控制,操作非常方便,对车体稳定效果非常好。

技术研发人员:李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勤睿恒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6.30
技术公布日:2017.10.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