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嗜酸性筋膜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60391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嗜酸性筋膜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嗜酸性筋膜炎是指一种累及肢体皮肤深筋膜而有硬皮病样表现的结缔组织疾病,又称伴高γ球蛋白血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弥漫性筋膜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弥漫性筋膜炎、舒尔曼综合征等。嗜酸性筋膜炎常发于秋冬季节。发病前可有肌肉负重病史、过度劳累史或外伤史等诱因。皮损突然发作,为弥漫性水肿,继而硬化与下部组织紧贴。患处凹凸不平,呈橘皮样外观。多发于四肢,也可累及躯干,面部及指(趾)很少受累。关节活动常受限制,甚至关节挛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治疗嗜酸性筋膜炎的中药,以纯天然的中草药为原料,标本兼治,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不易复发。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治疗嗜酸性筋膜炎的中药,是由中草药猪笼草、百两金、苣荬菜、荷莲豆菜、大飞扬、核桃楸皮、山大黄、野芝麻、苦瓜、毛冬瓜、天名精、落葵、鬼灯笼、岩扫把、糯米藤、犀角、芭蕉根、自消容组成。

单剂药量为猪笼草8g、百两金12g、苣荬菜10g、荷莲豆菜10g、大飞扬15g、核桃楸皮10g、山大黄10g、野芝麻10g、苦瓜15g、毛冬瓜15g、天名精12g、落葵10g、鬼灯笼10g、岩扫把12g、糯米藤15g、犀角8g、芭蕉根15g、自消容10g。

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7天为一疗程。

各中药的药理作用

猪笼草:清肺润燥、行水、解毒,主治肺燥咳嗽、百日咳、黄疸、胃痛、痢疾、水肿、痈肿、虫咬伤;百两金:清热、祛痰、利湿,主治咽喉肿痛、肺病咳嗽、咯痰不畅、湿热黄疸、肾炎水肿、痢疾、白浊、风湿骨痛、牙痛、睾丸肿痛;苣荬菜:清热解毒、补虚止咳,主治菌痢、喉炎、虚弱咳嗽、内痔脱出、白带;荷莲豆菜:清热解毒,主治疮疖痈肿、黄疸、疟疾、风湿脚气;大飞扬:清热润肺、敛阴安神、除湿、杀虫,主治百日咳、心悸失眠、盗汗遗精、瘰窃、湿疹、疥癣;核桃楸皮:清热、解毒、止痢、明目,主治泄泻、痢疾、白带、目赤;山大黄:污热、通便、破积、行瘀,主治热结便秘、湿热黄疸、痈肿疔毒、跌打瘀痛、口疮糜烂、汤火伤;野芝麻:治肺热咳血、血淋、白带、月经不调、小儿虚热、跌打损伤、肿毒;苦瓜:清暑涤热、明目、解毒,主治热病烦渴引饮、中暑、痢疾、赤眼疼痛、痈肿丹毒、恶疮;毛冬瓜:清热利湿、活血消肿、解毒,主治肺热失音、淋浊、带下、颜面丹毒、淋巴结炎、皮炎、痈疮肿毒;天名精:祛痰、清热、破血、止血、解毒、杀虫,主治乳蛾、喉痹、疟疾、急性肝炎、急慢惊风、虫积、血瘕、衄血、血淋、疔肿疮毒、皮肤痒疹;落葵:清热、滑肠.凉血、解毒,主治大便秘结、小便短涩、痢疾、便血、斑疹、汀疮;鬼灯笼:清热解毒,主治温热病、骨蒸劳热、咳嗽、小儿急惊风、外用治跌打;岩扫把:祛风清热解毒,主治小儿惊风抽搐、鹅口疮、丹毒游风;糯米藤:清热解毒、健脾、止血,主治疗疮、痈肿、瘰疬、痢疾、妇女白带、小儿疳积、吐血、外伤出血;犀角:清热、凉血、定惊、解毒,主治伤寒温疫热入血分、惊狂、烦躁、谵妄、斑疹、发黄、吐血、衄血、下血、痈疽肿毒;芭蕉根:清热、止渴、利尿、解毒,主治天行热病、烦闷、消渴、黄疸、水肿、脚气、血淋、血崩、痈肿、疔疮、丹毒;自消容:治咳嗽吐血、肿胀、牙痛、小儿头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以纯天然的中草药为原料,标本兼治,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不易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中草药配比:猪笼草8g、百两金12g、苣荬菜10g、荷莲豆菜10g、大飞扬15g、核桃楸皮10g、山大黄10g、野芝麻10g、苦瓜15g、毛冬瓜15g、天名精12g、落葵10g、鬼灯笼10g、岩扫把12g、糯米藤15g、犀角8g、芭蕉根15g、自消容10g。

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7天为一疗程。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嗜酸性筋膜炎的中药,是由中草药猪笼草、百两金、苣荬菜、荷莲豆菜、大飞扬、核桃楸皮、山大黄、野芝麻、苦瓜、毛冬瓜、天名精、落葵、鬼灯笼、岩扫把、糯米藤、犀角、芭蕉根、自消容组成。本发明以纯天然的中草药为原料,标本兼治,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不易复发。

技术研发人员:徐爱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徐爱国
技术研发日:2017.08.29
技术公布日:2017.12.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