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痰浊眩晕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60393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痰浊眩晕的中药。



背景技术:

痰浊眩晕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临床表现以头晕眼花,二者伴见为主。轻者能生活自理,照常工作;重者发作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常伴恶心呕吐,自汗昏倒。导致本病的病因较为复杂,但以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浊中阻偏多。临床表现编辑眩晕伴头重昏蒙,胸闷乏力,纳呆,或时吐痰涎,苔浊腻,脉滑。

体针肝阳眩晕急性发作可针刺太冲穴,泻法。气血虚眩晕,可选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等穴,取补法或灸之。肝阳上亢者,可选用风池、行间、侠溪等穴,取泻法。兼肝肾阴亏者,加刺肝俞、肾俞用补法。痰浊中阻者,可选内关、丰隆、解溪等穴,用泻法。各种虚证眩晕急性发作均可艾灸百会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治疗痰浊眩晕的中药,以纯天然的中草药为原料,标本兼治,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不易复发。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治疗痰浊眩晕的中药,是由中草药枇杷叶、杏仁、白兰花、海浮石、蛤蜊粉、款冬花、马兜铃、金边龙舌兰、酸枣仁、定心散、山羊角、珍珠、沙枣、琥珀、桑椹、西洋参、淡菜、白芍、蛇床子、云南茜草、白术、雪莲花、补骨脂、甘草、黑芝麻组成。

单剂药量为枇杷叶10g、杏仁15g、白兰花8g、海浮石15g、蛤蜊粉8g、款冬花6g、马兜铃15g、金边龙舌兰10g、酸枣仁15g、定心散5g、山羊角10g、珍珠8g、沙枣15g、琥珀10g、桑椹15g、西洋参5g、淡菜10g、白芍8g、蛇床子10g、云南茜草8g、白术8g、雪莲花5g、补骨脂5g、甘草8g、黑芝麻15g。

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7天为一疗程。

各中药的药理作用

枇杷叶:清肺和胃、降气化痰,主治肺热痰嗽、咳血、衄血、胃热呕哕;杏仁:祛痰止咳、平喘、润肠,主治外感咳嗽、喘满、喉痹、肠燥便秘;白兰花:止咳、化浊,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炎、妇女白带;海浮石:清肺火、化老痰、软坚、通淋,主治痰热喘嗽、老痰积块、瘿瘤、瘰疬、淋病、疝气、疮肿、目翳;蛤蜊粉:清热、利湿、化痰、软坚,主治痰饮喘咳、水气浮肿、胃痛呕逆、白浊、崩中、带下、瘿瘤、烫伤;款冬花:润肺下气、化痰止嗽,主治咳逆喘息、喉痹;马兜铃:清肺降气、化痰止咳、用于肺热喘咳、痰中带血、咯血、失音、痔瘘肿痛、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金边龙舌兰:润肺、化痰、止咳,主治虚劳咳嗽、吐血、哮喘;酸枣仁:养肝、宁心、安神、敛汗,主治虚烦不眠、惊悸怔忡、烦渴、虚汗;定心散:安心神、通经络,主治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热病抽搐、关节风痛、冠心病;山羊角:清热、镇惊、散瘀止痛、止血活血,主治小儿发热惊痫、头痛、产后腹痛、痛经;珍珠:镇心安神、养阴熄风、清热坠痰、去翳明目、解毒生肌,主治惊悸、怔忡、癫痫、惊风搐搦、烦热消渴、喉痹口疳、目生翳障、疮疡久不收口;沙枣:强壮、镇静、固精、健胃、止泻、调经、利尿,主治胃痛、腹泻、身体虚弱、肺热咳嗽;琥珀:镇惊安神、散瘀止血、利水通淋,主治惊风癫痫、惊悸失眠、血淋血尿、小便不通、妇女闭经、产后停瘀腹痛、痈疽疮毒、跌打创伤;桑椹:补肝、益肾、熄风、滋液,主治肝肾阴亏、消渴、便秘、目暗、耳鸣、瘰疬、关节不利;西洋参:益肺阴、清虚火、生津止渴,主治肺虚久嗽、失血、咽干口渴、虚热烦倦;淡菜:补肝肾、益精血、消瘿瘤,主治虚劳羸瘦、眩晕、盗汗、阳痿、腰痛、吐血、崩漏、带下、瘿瘤、疝瘕;白芍: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主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蛇床子:温肾助阳、祛风、燥湿、杀虫,主治男子阳痿、阴囊湿痒、女子带下阴痒、子宫寒冷不孕、风湿痹痛、疥癣湿疮;云南茜草:补血活血、祛风除湿、软坚破积,主治贫血、跌打损伤、风湿、慢性胃炎、脂肪瘤、月经不调;白术:补脾、益胃、燥湿、和中、安胎,主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雪莲花:除寒、壮阳、调经、止血,主治阳萎、腰膝软弱、妇女崩带、月经不调、风湿性关节炎、外伤出血;补骨脂:补肾助阳治肾虚冷泻、遗尿、滑精、小便频数、阳痿、腰膝冷痛、虚寒喘嗽:外用治白癜风;甘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黑芝麻: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用于头晕眼花、耳鸣耳聋、须发早白、病后脱发、肠燥便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以纯天然的中草药为原料,标本兼治,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不易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中草药配比:枇杷叶10g、杏仁15g、白兰花8g、海浮石15g、蛤蜊粉8g、款冬花6g、马兜铃15g、金边龙舌兰10g、酸枣仁15g、定心散5g、山羊角10g、珍珠8g、沙枣15g、琥珀10g、桑椹15g、西洋参5g、淡菜10g、白芍8g、蛇床子10g、云南茜草8g、白术8g、雪莲花5g、补骨脂5g、甘草8g、黑芝麻15g。

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7天为一疗程。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痰浊眩晕的中药,是由中草药枇杷叶、杏仁、白兰花、海浮石、蛤蜊粉、款冬花、马兜铃、金边龙舌兰、酸枣仁、定心散、山羊角、珍珠、沙枣、琥珀、桑椹、西洋参、淡菜、白芍、蛇床子、云南茜草、白术、雪莲花、补骨脂、甘草、黑芝麻组成。本发明以纯天然的中草药为原料,标本兼治,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不易复发。

技术研发人员:徐爱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徐爱国
技术研发日:2017.08.29
技术公布日:2017.12.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