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脾肾阳虚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91066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用于治疗脾肾阳虚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脾肾阳虚,中医病证名,指脾肾阳气亏虚,虚寒内生,以久泻久痢、水肿、腰腹冷痛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脾肾阳虚常见于肥胖、鼓胀等疾病,脾肾阳虚证的病因病机多由脾、肾久病耗气伤阳,或久泻久痢,或水邪久踞,导致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或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终则脾肾阳气俱伤而成;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水谷精微,须借助肾阳的温煦,肾脏精气亦有赖于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与化生;脾与肾,后天与先天是相互资生、相互影响,临床表现一:形体肥胖,颜面虚浮,神疲嗜卧,气短乏力,腹胀便溏,自汗气喘,动则更甚,畏寒肢冷,下肢浮肿,尿昼少夜频,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临床表现二:症状腹大胀满,形似蛙腹,朝宽暮急,面色苍黄,或呈晄白,脘闷纳呆,神倦怯寒,肢冷浮肿,小便短少不利,舌体胖、质紫、苔淡白,脉沉细无,本证发展可致水湿泛滥、阳气衰竭,或全身脏腑功能严重紊乱、气机停滞而死亡;也可造成水气凌心等危象;本证如阳气渐复,则可转变为单纯的脾阳虚、肾阳虚等证:也可转变为一般阳虚证,由此需要有针对的中药进行治疗,中医治疗脾肾阳虚证有着明显的治疗优势,疗效明确,临床效果好,深受群众喜爱,但是由于早年生产工艺所限,导致药材有效成分提取不充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传统药物的缺陷,提供一种疗效显著,质量容易控制,稳定性好的用于治疗脾肾阳虚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治疗脾肾阳虚的中药组合物,所述内服药物包括巴戟天15-25份、白术16-25份、金樱子15-25份、党参15-25份、甘草5-10份,怀牛膝10-20份、茯苓15-30份,熟地15—30份、当归10-15份、杜仲10-20份、桑寄生15-30份、黄芪25-40份、菟丝子15-30份;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脾肾阳虚的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药理:

巴戟天:性微温,味甘、辛。归肾经、肝经。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阳药。

白术:性温,味甘、苦。归脾经、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

金樱子:性平,味酸、甘、涩。归肾经、膀胱经、大肠经。固精、缩尿、涩肠、止泻。属收涩药下分类的固精缩尿止带药。

党参:性平,味甘。归脾经、肺经。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

怀牛膝:性平,味苦、酸。归肝经、肾经。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调经药。

茯苓:性平,味甘、淡。归心经、肺经、脾经、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水消肿药。

熟地:性微温,味甘。归肝经、肾经。补血滋阴,益精填髓。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血药。

当归:性温,味甘、辛。归肝经、心经、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血药。

黄芪:性微温,味甘。归脾经、肺经。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

杜仲:性温,味甘。归肝经、肾经。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

桑寄生:味苦、甘,性平。归肝经、肾经。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元。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菟丝子:性平,味辛、甘。归肝经、肾经、脾经。补肾益精,养肝明日。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阳药。

甘草:性平,味甘。归心经、胃经、脾经、肺经。补脾益气、止咳祛痰、缓急定痛、调和药性。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为优化药物的药物效果,进一步确定,所述巴戟天20份、白术20份、金樱子20份、党参15份、甘草6份,怀牛膝15份、茯苓20份,熟地18份、当归12份、杜仲15份、桑寄生20份、黄芪30份、菟丝子20份。

为优化药物的药物效果,进一步确定,所述巴戟天18份、白术16份、金樱子22份、党参17份、甘草7份,怀牛膝18份、茯苓15份,熟地21份、当归13份、杜仲15份、桑寄生150份、黄芪30份、菟丝子15份。

为优化药物的药物效果,进一步确定,所述巴戟天22份、白20份、金樱子25份、党参17份、甘草8份,怀牛膝20份、茯苓17份,熟地28份、当归11份、杜仲14份、桑寄生15份、黄芪25份、菟丝子15份。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及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是基于对脾肾阳虚症状机理的认识及治疗原则,制得能够直接口服的中药,攻补兼施,药物为内服药,具有温肾壮腰、调益脾胃的功效,且简、便、廉、验、安全舒适的特点,有独特的显著效果、天然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所述用于治疗脾肾阳虚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内服药物包括巴戟天15-25份、白术16-25份、金樱子15-25份、党参15-25份、甘草5-10份,怀牛膝10-20份、茯苓15-30份,熟地15—30份、当归10-15份、杜仲10-20份、桑寄生15-30份、黄芪25-40份、菟丝子15-30份;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上述全部中药原料药,包括服药的原料药,先行用清水或纯净水浸泡60分钟,浸泡用水量为0.9~1.1l;

(3)将浸泡后的中药原料药物及其浸泡的药水加入到煎药容器中,加盖共同煎熬;

(4)先用武火使煎药容器中药液沸腾,再使用文火熬制20-40分钟,煎药时需搅拌2~3次;

(5)煎煮完成后,加适量清水或纯净水没过药物,进行第二次煎煮,煎煮火候方法同上,煎煮时间10-15分钟;

(6)滤出药液,所获药液即为内服药物。

上述煎药容器为砂锅、搪瓷器皿或者不锈钢,忌用铁器。

本发明药物的使用方法:直接内服。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所述重要减肥内服药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巴戟天20份、白术20份、金樱子20份、党参15份、甘草6份,怀牛膝15份、茯苓20份,熟地18份、当归12份、杜仲15份、桑寄生20份、黄芪30份、菟丝子20份。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所述重要减肥内服药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巴戟天18份、白术16份、金樱子22份、党参17份、甘草7份,怀牛膝18份、茯苓15份,熟地21份、当归13份、杜仲15份、桑寄生150份、黄芪30份、菟丝子15份。

利用本发明药物针对各种肥胖患者的临床统计资料:

经过200例患者的临床使用,其中男患者127,女患者73例,用药年龄对象20~65岁。其中最小21岁,最大65岁;轻度脾肾阳虚症42例,中度脾肾阳虚症72例,重度脾肾阳虚症36例。

典型病例:

病例1:男,51岁,患者畏寒怕冷、精神不振、舌淡胖苔白、脉沉细,诊断为:脾肾阳虚,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3个疗程,所有症状完全消失,痊愈,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病例2:男,25岁,患者畏寒肢冷,面色黧黑,小便清长,夜尿多,舌淡苔白,脉弱,诊断为:脾肾阳虚,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2个疗程,所有症状完全消失,痊愈,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病例3:女,25岁,患者畏寒肢冷,面色恍白,小便清长,夜尿多,舌淡苔白,脉弱,诊断为:脾肾阳虚,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3个疗程,所有症状完全消失,痊愈,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病例4:女,58岁,患者畏寒怕冷、精神不振、腰酸膝软、夜尿多,舌淡苔白,诊断为:脾肾阳虚,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4个疗程,所有症状完全消失,痊愈,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病例5:女,65岁,患者2年来腰膝酸软,畏寒怕冷,精神不振,小便清长,夜尿多,舌淡苔白,脉弱,诊断为:脾肾阳虚,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4个疗程,所有症状完全消失,痊愈,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