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急性肠胃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2277发布日期:2019-03-05 20:23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急性肠胃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急性肠胃炎是胃肠粘膜的急性炎症,现便血、呕血等,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本病常见于夏秋季,其发生多由于饮食不当,暴饮暴食;或食入生冷腐馊、秽浊不洁的食品。急性肠胃炎的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但是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中药治疗产生的毒副作用少,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显著。肠胃炎可由人体外感暑湿、寒邪之秽气,使脾胃受损,升降失司,清浊相干,而发病;或进食腐馊变质之物、恣食生冷、暴饮暴食,都可直接损伤脾胃,导致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吐泻交作,而致病;或素体脾胃虚弱,熟腐运化水谷不力,即水谷停滞、清浊不分,都可发为本病。本发明所涉及药材研究现状如下:广藿香【别名】藿香、排香草。【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的干燥地上部分。按产地不同分石牌广藿香及海南广藿香。枝叶茂盛时采割,日晒夜闷,反复至干。【性味】辛,微温。【归经】归脾、胃、肺经。【功能主治】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注意】阴虚者禁服。【摘录】《中华本草》。白芷【别名】薛、芷,芳香,苻蓠、泽芬,白茝,香白芷。【来源】本品为伞型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夏、秋间叶黄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性味】辛,温。【归经】归胃、大肠、肺经。【功能主治】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渊,牙痛,白带,疮疡肿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注意】阴虚血热者忌服。当归为之使。恶旋覆花。【摘录】《中华本草》。紫苏叶【别名】苏叶。【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叶(或带嫩枝)。夏季枝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性味】辛,温。【归经】归肺、脾经。【功能主治】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9g。【注意】病属阴虚,因发寒热或恶寒及头痛者,慎毋投之,以病宜敛宜补故也。火升作呕者亦不宜.【摘录】《中华本草》。白术【别名】于术、冬术、浙术、种术。【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性味】苦、甘,温。【归经】归脾、胃经。【功能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土白术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注意】阴虚燥渴,气滞胀闷者忌服。【摘录】《中华本草》。半夏【别名】三叶半夏、三叶老、三步跳、麻玉果、燕子尾、地文、水玉。【来源】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性味】辛,温;有毒。【归经】归脾、胃、肺经。【功能主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注意】阴虚燥咳、津伤口渴、血证及燥痰者禁服,孕妇慎服。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摘录】《中华本草》。陈皮【别名】橘皮.【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皮”。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性味】苦、辛,温。【归经】归肺、脾经。【功能主治】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摘录】《中华本草》。茯苓【别名】茯苓个、茯苓皮、茯苓块、赤茯苓、白茯苓。【来源】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皮”及“茯苓块”。【性味】甘、淡,平。【归经】归心、肺、脾、肾经。【功能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注意】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摘录】《中华本草》。厚朴【别名】川朴、紫油厚朴。【来源】本品为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4~6月剥取,根皮及枝皮直接阴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阴湿处,“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干燥。【性味】苦、辛,温。【归经】归脾、胃、肺、大肠经。【功能主治】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注意】孕妇慎用。干姜为之使。恶泽泻、寒水石、消石。【摘录】《中华本草》。甘草【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性味】甘,平。【归经】归心、肺、脾、胃经。【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10g。【注意】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同用。【摘录】《中华本草》。桔梗【别名】包袱花、铃铛花、僧帽花、白药、梗草。【来源】中药桔梗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桔梗的根。【性味】苦、辛,平,微寒。【归经】归肺经。【功能主治】宣肺、祛痰、利咽、排脓、利五脏、补气血、补五劳、养气。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小便癃闭。【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注意】中药桔梗性升散,凡气机上逆,呕吐、呛咳、眩晕、阴虚火旺咳血等,不宜单用。用量过大易致恶心呕吐。【摘录】《中华本草》。生姜【别名】姜。【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性味】辛,微温。【归经】归肺、脾、胃经。【功能主治】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注意】食姜久,积热患目。凡病痔人多食兼酒,立发甚速。痈疮人多食则生恶肉。【摘录】《中华本草》。大腹皮【别名】槟榔皮,大腹毛,茯毛,槟榔衣,大腹绒。【来源】本品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果皮。冬季至次春采收未成熟的果实,煮后干燥,纵剖两瓣,剥取果皮,习称“大腹皮”;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煮后干燥,剥取果皮,打松,晒干,习称“大腹毛”。【性味】辛,微温。【归经】归脾、胃、大肠、小肠经。【功能主治】下气宽中,行水消肿。用于湿阻气滞,脘腹胀闷,大便不爽,水肿胀满,脚气浮肿,小便不利。【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5~9g。【注意】气虚体弱者慎服。【摘录】《中华本草》。大枣【别名】【来源】本品为鼠李科枣属植物枣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其根、树皮亦入药,随时可采。【性味】甘,温。【归经】归脾、胃经。【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消炎,止血,止泻。用于气管炎,肠炎,痢疾,崩漏;外用治外伤出血。行气,活血,调经。用于月经不调,红崩,白带。【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注意】凡有湿痰、积滞,齿病、虫病者,均不相宜。心下痞,中满呕吐者忌之。多食动风,脾反受病。【摘录】《中华本草》。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急性肠胃炎的中药,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达到安全有效治愈急性肠胃炎的目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治疗急性肠胃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广藿香10份、白芷9份、紫苏叶9份、白术(炒)12份、半夏(制)9份、陈皮9份、茯苓15份、厚朴(姜制)9份、甘草10份、桔梗10份、生姜5份、大腹皮9份、大枣15份。下面结合临床实验数据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一般资料发明人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共收集门诊及住院急性肠胃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治疗组男21例,女24例,平均年龄43.1岁;对照组男19例,女26例,平均年龄50.6岁。2组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依据全国急性肠胃炎临床专业会议的诊断标准:(1)、发病较急,在不同程度上出现呕吐症状;(2)、每天腹泻的次数在5次以上,大便的性状呈黄色水样状,没有出现明显的黏液和脓血症状;(3)、少数患者出现发热、脱水、酸碱失衡以及电解质紊乱等;(4)、通过体检显示腹部出现轻压痛以及肠鸣音亢进。2、试验方法2.1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本发明按照具体实施例3制得的胶囊剂,每日3次。疗程3天。对照组口服红霉素、口服葡萄糖口服液(按说明书服用)疗程3天。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临床控制:患者经过治疗每天的排便次数在1~2次之间,通过化验指标的检测显示为正常;显效:患者经过治疗每天的排便次数减少了3次,且大便的性状成形,通过化验指标检测表明得到了显著改善;有效:患者经过治疗排便的次数有所减少,大便的性状不成形,通过化验指标检测显示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经过治疗排便的次数、大便的性状以及化验指标检测等都没有得到改善,甚至恶化。3.2治疗结果见表1。表1两组疗效比较组别n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严重不良反应例治疗组453174393.3%0对照组4524651077.8%0可见,本发明制得的药物能够安全有效治疗急性肠胃炎,具有推广价值。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称取:广藿香10克、白芷9克、紫苏叶9克、白术(炒)12克、半夏(制)9克、陈皮9克、茯苓15克、厚朴(姜制)9克、甘草10克、桔梗10克、生姜5克、大腹皮9克、大枣15克;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120克,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煎剂。用于治疗急性肠胃炎。口服,每日分早午晚三次服用。实施例2称取:广藿香10克、白芷9克、紫苏叶9克、白术(炒)12克、半夏(制)9克、陈皮9克、茯苓15克、厚朴(姜制)9克、甘草10克、桔梗10克、生姜5克、大腹皮9克、大枣15克;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渣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包装,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散剂。用于治疗急性肠胃炎。口服,每日分早午晚三次服用。实施例3称取:广藿香10克、白芷9克、紫苏叶9克、白术(炒)12克、半夏(制)9克、陈皮9克、茯苓15克、厚朴(姜制)9克、甘草10克、桔梗10克、生姜5克、大腹皮9克、大枣15克;加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小时,合并煎煮液,浓缩,干燥,装入胶囊壳,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胶囊剂。用于治疗急性肠胃炎。口服,每日分早午晚三次服用。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