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99700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剂。



背景技术:

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icarthritis)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通常所说的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临床以关节和肌肉游走性酸楚、红肿、疼痛为特征。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寒冷、潮湿等因素可诱发本病。下肢大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最常受累。虽然近几十年来风湿热的发病率已显著下降,但非典型风湿热及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并非少见。风湿在医学上是指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不明原因的慢性疼痛。

现有的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方法主要有:第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虽然对病情有一定控制作用,但是现有的药物起效较慢,副作用较多;第二,外科疗法,包括不同的矫形手术、人工关节的置换、滑膜切除等,手术不能治愈疾病只能改善关节功能和生活的能力,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而且矫正手术时身体会经受一定的痛处。第三,骨髓移植,其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确实有显著的疗效,但是价格昂贵,不易于临床推广和应用。第四,其他治疗,包括物理、康复、职业训练、心理等治疗,其是本类疾病综合治疗的不可少的部分,但是这些治疗只能暂时性的缓解疼痛,不能彻底治愈。

因此,寻求一种价格低廉、疗效确切、无副作用、治愈率高,且不易复发的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剂很有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疗效确切、价格低廉、无副作用、治愈率高,且不易复发的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剂,所述中药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毛根杜仲18-20份、山茱萸5-7份、断节参3-5份、鹿茸3-5份、肉桂9-11份、当归7-9份、川芎5-8份、白云花根10-12份、井口边草3-4份、鸭公藤6-7份、榛蘑2-4份、白柳1-3份、穿地龙6-8份、白桂1-3份和蚌壳草8-10份。

进一步的,所述中药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毛根杜仲20份、山茱萸5份、断节参3份、鹿茸3份、肉桂9份、当归7份、川芎5份、白云花根10份、井口边草3份、鸭公藤6份、榛蘑2份、白柳1份、穿地龙6份、白桂1份和蚌壳草8份。

进一步的,所述中药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毛根杜仲18份、山茱萸7份、断节参5份、鹿茸5份、肉桂11份、当归9份、川芎8份、白云花根12份、井口边草4份、鸭公藤7份、榛蘑4份、白柳3份、穿地龙8份、白桂3份和蚌壳草10份。

进一步的,所述中药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毛根杜仲19份、山茱萸6份、断节参4份、鹿茸4份、肉桂10份、当归8份、川芎6.5份、白云花根11份、井口边草3.5份、鸭公藤6.5份、榛蘑3份、白柳2份、穿地龙7份、白桂2份和蚌壳草9份。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毛根杜仲18-20份、山茱萸5-7份、断节参3-5份、鹿茸3-5份、肉桂9-11份、当归7-9份、川芎5-8份、白云花根10-12份、井口边草3-4份、鸭公藤6-7份、榛蘑2-4份、白柳1-3份、穿地龙6-8份、白桂1-3份和蚌壳草8-10份去杂,清洗干净,然后置于通风处将风干,备用;

2)取毛根杜仲18-20份、断节参3-5份、当归7-9份、川芎5-8份、白云花根10-12份、井口边草3-4份、鸭公藤6-7份、白柳1-3份、穿地龙6-8份、白桂1-3份和蚌壳草8-10份用刀切成1-2cm的小段,然后将其装入绢布袋内,并绑紧袋口,防止药材外露,制得中药包,备用;

3)取鹿茸3-5份和肉桂9-11份通过碎料机绞碎,制得中药混合碎料,备用;

4)将步骤2)得到的中药包和步骤3)得到的中药混合碎料放入砂锅内,然后加入800-1000ml水,用大火将水烧至沸腾,后用文火慢炖至砂锅里液体剩余500-600ml,再加入山茱萸5-7份和榛蘑2-4份,继续慢炖1-2h,关火并过滤,得到第一过滤液,备用;

5)在步骤4)过滤后得到的药渣内加入500-600ml的水,文火继续慢炖40-50min,然后关火并过滤,得到第二过滤液,备用;

6)将步骤4)得到的第一过滤液和步骤5)得到的第二过滤液合并,得到中药汁,待中药汁冷却后,袋装封存,150ml/袋,然后放入冷藏室内,即可。

服用方法为:每次一袋,一日3次,餐前一小时口服。10天为1个疗程。

本发明中药剂中的各原料药的功效如下:

毛根杜仲:味甘,性温;归肝、肾二经。具有补肝肾、强腰膝、活血止痛,主肾虚腰痛;腰膝酸软;跌打损伤之功效。

山茱萸:味酸,性温;归肝、肾二经。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之功效。

断节参:味甘,性温;归肝、肾二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主治肾虚腰痛,足膝无力,跌打损任之功效。

鹿茸:味甘,性温;归肝、肾二经。具有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之功效。

肉桂:味甘,性温;归肾经、脾经、心经、肝经。具有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之功效。

当归:味甘,性温;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之功效,可治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

白云花根:味辛,性温;具有祛风除湿,活络止痛,止咳平喘之功效。

井口边草:味甘,性凉;归肝经、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利尿之功效,可治痢疾,肠炎,小便淋痛,痈疮疖肿,骨折。

鸭公藤:味甘,性凉;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活络,活血止痛的功效。

榛蘑:味甘,性温;具有祛风活络,强筋壮骨之功效,用于治疗腰腿疼痛,佝偻病,癫痫。

白柳: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主治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腺腮炎;黄疸性肝炎;盆腔炎;风湿性关节炎。

穿地龙:味苦,性平;具有舒筋活络,祛风除湿之功效,用于风湿麻木,跌打损伤,积食饱胀,消化不良。

白桂:味辛,性平;归肺、肝经。具有祛风除湿的功效。主治感冒,月经不调,寒性胃痛,腹胀,风湿性关节炎,半身不遂,骨折,湿疹疥疮。

蚌壳草:味甘,性凉;具有退热除湿,消疳,止咳之功效,主治高热不退,感冒,风湿关节炎,痛经,小儿疳积,腹泻,消化不良。

中医认为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主要有:1、脏腑阴阳不平衡,按中医的观点,病因还有肝脾肾发生内伤,肾为先天之本。人体的阴阳之气如果不平衡,出现偏盛偏衰,受到邪气侵入,所以发生风湿病的热与寒的症状表现。2、外感六淫之邪,六淫之邪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之气太过的六气侵入身体引起发病称为邪气,风湿性关节炎是受到风、寒、湿邪气侵入人身而发生的。3、营气卫血失调,中医讲营气卫血,营气脉中、卫行脉外,阴阳相贯,气调血畅。营养四肢百骸脏腑经络。营卫和调,卫气在外保护人的体表,防御邪气侵入身体,营卫不和,邪气乘虚而入,故营卫失调是风湿性关节炎的重要病因之一。4、痰浊瘀血内生,是人体在病邪作用下的病理产物,也可作用于人体。风湿性关节炎大多呈慢性,疾病已久,则病邪由表入里,由轻而重,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脏腑功能失调的结果就产生痰浊与瘀血,这些就是此病缠绵难愈的原因。

固本病应以补肝养肾为本,以祛风除湿、通经活络和活血化瘀为标,本发明中药剂中,毛根杜仲、山茱萸、断节参、鹿茸和肉桂互伍宜补益肝肾、强筋骨、腰膝、益精血;当归和川芎互伍可活血化瘀、行气;井口边草、鸭公藤、榛蘑、穿地龙、白云花根、白柳、白桂和蚌壳草互伍宜清热利湿、舒筋活络、祛风除湿。

诸药配伍精良,标本兼顾,共奏补肝养肾、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活血化瘀之功效,通过补肝养肾为本,从根本上调整脏腑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辅以祛风除湿、通经活络和活血化瘀达到从根本上祛除风湿性关节炎的目的。

本发明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通过将毛根杜仲、山茱萸、断节参、鹿茸、肉桂、当归、川芎、白云花根、井口边草、鸭公藤、榛蘑、白柳、穿地龙、白桂和蚌壳草按照本发明的煎制中药的方法取其药汁,袋装封存,150ml/袋,然后放入冷藏室内,每次一袋,一日3次,餐前一小时口服,10天为1个疗程,该中药剂中诸药配伍精良,标本兼顾,具有补肝养肾、祛风除湿、通经活络之功效,与现有的治疗方法相比具有疗效确切、价格低廉、无副作用、治愈率高且不易复发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毛根杜仲20份、山茱萸5份、断节参3份、鹿茸3份、肉桂9份、当归7份、川芎5份、白云花根10份、井口边草3份、鸭公藤6份、榛蘑2份、白柳1份、穿地龙6份、白桂1份和蚌壳草8份。

一种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毛根杜仲20份、山茱萸5份、断节参3份、鹿茸3份、肉桂9份、当归7份、川芎5份、白云花根10份、井口边草3份、鸭公藤6份、榛蘑2份、白柳1份、穿地龙6份、白桂1份和蚌壳草8份去杂,清洗干净,然后置于通风处将风干,备用;

2)取毛根杜仲20份、断节参3份、当归7份、川芎5份、白云花根10份、井口边草3份、鸭公藤6份、白柳1份、穿地龙6份、白桂1份和蚌壳草8份用刀切成2cm的小段,然后将其装入绢布袋内,并绑紧袋口,防止药材外露,制得中药包,备用;

3)取鹿茸3份和肉桂9份通过碎料机绞碎,制得中药混合碎料,备用;

4)将步骤2)得到的中药包和步骤3)得到的中药混合碎料放入砂锅内,然后加入1000ml水,用大火将水烧至沸腾,后用文火慢炖至砂锅里液体剩余600ml,再加入山茱萸5份和榛蘑2份,继续慢炖2h,关火并过滤,得到第一过滤液,备用;

5)在步骤4)过滤后得到的药渣内加入500ml水,用文火继续慢炖50min,然后关火并过滤,得到第二过滤液,备用;

6)将步骤4)得到的第一过滤液和步骤5)得到的第二过滤液合并,得到中药汁,待中药汁冷却后,袋装封存,150ml/袋,然后放入冷藏室内,即可。

服用方法为:每次一袋,一日3次,餐前一小时口服。10天为1个疗程。

实施例2

一种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毛根杜仲18份、山茱萸7份、断节参5份、鹿茸5份、肉桂11份、当归9份、川芎8份、白云花根12份、井口边草4份、鸭公藤7份、榛蘑4份、白柳3份、穿地龙8份、白桂3份和蚌壳草10份。

一种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毛根杜仲18份、山茱萸7份、断节参5份、鹿茸5份、肉桂11份、当归9份、川芎8份、白云花根12份、井口边草4份、鸭公藤7份、榛蘑4份、白柳3份、穿地龙8份、白桂3份和蚌壳草10份去杂,清洗干净,然后置于通风处将风干,备用;

2)取毛根杜仲18份、断节参5份、当归9份、川芎8份、白云花根12份、井口边草4份、鸭公藤7份、白柳3份、穿地龙8份、白桂3份和蚌壳草10份用刀切成1cm的小段,然后将其装入绢布袋内,并绑紧袋口,防止药材外露,制得中药包,备用;

3)取鹿茸5份和肉桂11份通过碎料机绞碎,制得中药混合碎料,备用;

4)将步骤2)得到的中药包和步骤3)得到的中药混合碎料放入砂锅内,然后加入900ml水,用大火将水烧至沸腾,后用文火慢炖至砂锅里液体剩余500ml,再加入山茱萸7份和榛蘑4份,继续慢炖1.5h,关火并过滤,得到第一过滤液,备用;

5)在步骤4)过滤后得到的药渣内加入500ml水,用文火继续慢炖50min,然后关火并过滤,得到第二过滤液,备用;

6)将步骤4)得到的第一过滤液和步骤5)得到的第二过滤液合并,得到中药汁,待中药汁冷却后,袋装封存,150ml/袋,然后放入冷藏室内,即可。

服用方法为:每次一袋,一日3次,餐前一小时口服。10天为1个疗程。

实施例3

一种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毛根杜仲19份、山茱萸6份、断节参4份、鹿茸4份、肉桂10份、当归8份、川芎6.5份、白云花根11份、井口边草3.5份、鸭公藤6.5份、榛蘑3份、白柳2份、穿地龙7份、白桂2份和蚌壳草9份。

一种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毛根杜仲19份、山茱萸6份、断节参4份、鹿茸4份、肉桂10份、当归8份、川芎6.5份、白云花根11份、井口边草3.5份、鸭公藤6.5份、榛蘑3份、白柳2份、穿地龙7份、白桂2份和蚌壳草9份去杂,清洗干净,然后置于通风处将风干,备用;

2)取毛根杜仲19份、断节参4份、当归8份、川芎6.5份、白云花根11份、井口边草3.5份、鸭公藤6.5份、白柳2份、穿地龙7份、白桂2份和蚌壳草9份用刀切成2cm的小段,然后将其装入绢布袋内,并绑紧袋口,防止药材外露,制得中药包,备用;

3)取鹿茸4份和肉桂10份通过碎料机绞碎,制得中药混合碎料,备用;

4)将步骤2)得到的中药包和步骤3)得到的中药混合碎料放入砂锅内,然后加入800ml水,用大火将水烧至沸腾,后用文火慢炖至砂锅里液体剩余500ml,再加入山茱萸6份和榛蘑3份,继续慢炖2h,关火并过滤,得到第一过滤液,备用;

5)在步骤4)过滤后得到的药渣内加入500ml水,用文火继续慢炖45min,然后关火并过滤,得到第二过滤液,备用;

6)将步骤4)得到的第一过滤液和步骤5)得到的第二过滤液合并,得到中药汁,待中药汁冷却后,袋装封存,150ml/袋,然后放入冷藏室内,即可。

服用方法为:每次一袋,一日3次,餐前一小时口服。10天为1个疗程。

实验例

该中药剂进行了动物安全性试验及大量的临床试验,对该中药剂的使用提供了科学而客观的依据,其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如下:

一、动物安全性试验:

安全性试验:挑选30只昆明种:健康的小白鼠,且雌雄各15只,体重均25-30g,挑选家兔30只,雌雄各15只,体重均2-2.2kg,使用注射器分别给30只小白鼠和30只家兔口中灌入10ml本发明的中药汁,并连续观察2小时,2小时后,30小白鼠和30只家兔并未出现死亡、呕吐、乏力或精神不振的现象,由此证明,本发明中的中药剂并未对活体产生不良的反应,为本发明的临床试验提供了保障。

二、临床试验

实验对象:选择90例患者进行临床试验,诊断标准:1、关节疼痛;2、晨僵,患者晨起或休息较长时间后,关节呈胶粘样僵硬感,活动后方能缓解或消失;3、关节肿胀和压痛;4、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膝不能完全伸直、手的掌指关节有尺侧偏斜,关节半脱位等;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一和对照组二,治疗组30例,男士15例,女士15例,年龄42-46岁,平均年龄44岁,平均患有风湿性关节炎时长为1年左右;对照组一30例,男士14例,女士16例,42-46岁,平均年龄43.5岁,平均患有风湿性关节炎时长为1年左右;对照组二30例,男士16例,女士14例,42-46岁,平均年龄44.1岁,平均患有风湿性关节炎时长为1年左右;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患病时间、发病症状等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治疗组服用本发明中药剂:实施例2煎制的中药汁,每次1袋,一日3次,餐前一小时口服,10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一应用标准疗程的西医疗法:选用阿司匹林、消炎痛、雷公藤多甙片混合服用,外用沃卡恩骨痛贴。对照组二应用常规的中药组合物:独活10g,寄生10g,牛膝10g,杜仲15g,白芷10g,草乌10g,三七粉3g,当归15g,何首乌15g,熟地20g,赤白芍各15g,甘草6g,每日1剂,分2次口服,并以药渣复煎熏洗患膝,2周1疗程。均治疗1个月后判定疗效。

疗效标准:

显效:关节疼痛,晨僵,关节肿胀和压痛,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症状消失;

有效:关节疼痛,晨僵,关节肿胀和压痛,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症状减少;

无效:关节疼痛,晨僵,关节肿胀和压痛,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症状不变。

表1为三组实验组治疗后的对照数据:

表1

表2为三组实验组治疗后的复发对照数据:

表2

结合上表,对比三组不同的实验对象在同样的试验时间中所得数据,结果表明,在表1的数据对比中,治疗组使用本申请的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剂以28人痊愈,高达93%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一所使用的西药和对照组二所使用的其他中药组合物,在表2的数据对比中,本申请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剂以1人复发,低至3%的复发率优于对照组一使用的西药和对照组二所使用的其他中药组合物,因此,本申请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剂相对于使用西药和其他中药组合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下面通过具体病例对本发明的中药剂的疗效进一步进行验证:

具体典型案例1:李先生,45岁,半年前出现双膝关节红肿热痛,活动不利的现象。查体:双膝肿胀,压痛(+),触之发热,浮髌试验(+),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血沉增快,轻度贫血,尿中有少量蛋白、红细胞和白细胞。抗“o”700,血沉增快,x光片示骨质疏松,舌质淡红,苔黄燥,脉弦数。医生建议其混合服用阿司匹林、消炎痛和酮洛芬肠溶胶囊,外用沃卡恩骨痛贴。一个月后李先生的双膝关节红肿热痛症状减轻,但是活动仍然不利,且查体并无明显好转,询问中医后,李先生开始服用本发明的中药剂,以10天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李先生的双膝关节红肿热痛症状消失,活动较为流利。李先生又服用了3个疗程进行巩固,然后去医院查体一切正常,至今没有复发。

具体典型案例2:张女士,42岁,1年前相继出现双侧腕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不利的现象。查体:双侧腕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肿胀,压痛(+),触之发热,浮髌试验(+),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血沉增快,x光片无异常,医生建议其服用消炎痛、双氯芬酸钠肠溶片,一段时间后,张女士的情况有所好转,双侧腕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肿胀疼痛感明显减少,活动也较为流利,张女士停止用药,半个月后张女士双侧腕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不利的症状复发,询问中医后,张女士开始服用本发明的中药剂,以10天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张某的双侧腕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不利的现象全部消失,后到医院查体,一切正常。半年后随访未复发。

本发明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通过将毛根杜仲、山茱萸、断节参、鹿茸、肉桂、当归、川芎、白云花根、井口边草、鸭公藤、榛蘑、白柳、穿地龙、白桂和蚌壳草按照本发明的煎制中药的方法取其药汁,袋装封存,150ml/袋,然后放入冷藏室内,每次一袋,一日3次,餐前一小时口服,10天为1个疗程;该中药剂中诸药配伍精良,标本兼顾,具有补肝养肾、祛风除湿、通经活络之功效,与现有的治疗方法相比具有疗效确切、价格低廉、无副作用、治愈率高且不易复发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当然,以上只是本发明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