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输液束脚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59905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儿童输液束脚床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儿童输液束脚床。



背景技术:

由于儿童年龄小,身体的抵抗能力差,因此常会得病,儿童患病后需要及时到医疗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输液,但是,由于儿童害怕打针,所以会极力反抗,其表现就是脚蹬手抓,一方面,家长或医务人员需要抓住儿童的手,另一方面,家长或医务人员还要按压控制住儿童的腿,这势必要耗用过多的人力资源,费时也费力,而且,稍不注意儿童的腿便会松脱,给输液带来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不足,提供一种能够节省人力、有利于输液、使用效果好的儿童输液束脚床。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儿童输液束脚床,包括床腿(8),床腿(8)上端固定连接有床板(1),其特征在于,床板(1)后部左右对称分别开设有开口向上的主凹槽(9),主凹槽(9)的上端口分别铰接有翻盖(5),两个翻盖(5)左右对称设置,翻盖(5)的顶面与床板(1)的上表面相齐平,每个翻盖(5)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一对左右对应设置的系带(12),翻盖(5)内翻时、系带(12)位于主凹槽(9)内,翻盖(5)的顶面边缘相对旋转或铰接相连有固定杆(2),主凹槽(9)外侧的床板(1)上固定连接有与固定杆(2)相对应的内翻卡条(3),翻盖(5)内翻时、固定杆(2)卡接在内翻卡条(3)内,床板(1)上表面向下凹陷开设有外翻凹槽(7),外翻凹槽(7)内固定连接有与固定杆(2)相对应的外翻卡条(6),翻盖(5)外翻时、固定杆(2)卡接在外翻卡条(6)内。

根据所述的儿童输液束脚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盖(5)底面固定连接有海棉垫(10),所述系带(12)位于海棉垫(10)左右两侧,翻盖(5)内翻时、海棉垫(10)位于所述主凹槽(9)内。

根据所述的儿童输液束脚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棉垫(10)为“u”型,海棉垫(10)中部形成放置槽(11)。

根据所述的儿童输液束脚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棉垫(10)的厚度大于所述主凹槽(9)的上下深度。

根据所述的儿童输液束脚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1)的上表面左右对称向下凹陷形成两个内翻凹槽(13),内翻凹槽(13)分别与各自所在侧的所述主凹槽(9)相通,所述翻盖(5)边缘向外延伸固定连接有连接板(4),所述固定杆(2)连接在连接板(4)上,翻盖(5)内翻时、连接板(4)位于内翻凹槽(13)内。

根据所述的儿童输液束脚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盖(5)为左右走向的长条形;固定杆(2)为扁平状。

根据所述的儿童输液束脚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盖(5)与所述床板(1)的连接点位于左右翻盖(5)的内侧。

根据所述的儿童输液束脚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2)位于所述翻盖(5)与所述床板(1)连接点的相对一侧。

根据所述的儿童输液束脚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翻卡条(3)和/或外翻卡条(6)为“l”型,内翻卡条(3)与所述床板(1)形成的空间开口向后,外翻卡条(6)与床板(1)形成的空间也是开口向后,所述固定杆(2)与内翻卡条(3)或外翻卡条(6)连接时,固定杆(2)位于床板(1)与内翻卡条(3)或外翻卡条(6)形成的空间内。

根据所述的儿童输液束脚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翻卡条(3)和/或外翻卡条(6)为“u”型,所述固定杆(2)与内翻卡条(3)或外翻卡条(6)连接时,固定杆(2)位于床板(1)与内翻卡条(3)或外翻卡条(6)形成的空间内。

本发明在床板的后部通过翻盖连接了系带,翻盖可以内外翻转,当盖板向内翻转时,系带位于盖板上方,在儿童输液前,可以提前将儿童的脚踝处固定,能够解放出多余的人力,家长或医务人员只需要控制儿童的手部即可,省时省力,可保证儿童顺利输液,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去掉翻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去掉翻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翻盖上翻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的翻盖上翻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的c-c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的d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2的e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3的f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6的g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7的h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床板;2、固定杆;3、内翻卡条;4、连接板;5、翻盖;6、外翻卡条;7、外翻凹槽;8、床腿;9、主凹槽;10、海棉垫;11、放置槽;12、系带;13、内翻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至图13所示,一种儿童输液束脚床,包括床腿(8),床腿(8)上端固定连接有床板(1),床板(1)后部左右对称分别开设有开口向上的主凹槽(9),主凹槽(9)的上端口分别铰接有翻盖(5),两个翻盖(5)左右对称设置,翻盖(5)的顶面与床板(1)的上表面相齐平,每个翻盖(5)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一对左右对应设置的系带(12),翻盖(5)内翻时、系带(12)位于主凹槽(9)内,翻盖(5)的顶面边缘相对旋转或铰接相连有固定杆(2),主凹槽(9)外侧的床板(1)上固定连接有与固定杆(2)相对应的内翻卡条(3),翻盖(5)内翻时、固定杆(2)卡接在内翻卡条(3)内,床板(1)上表面向下凹陷开设有外翻凹槽(7),外翻凹槽(7)内固定连接有与固定杆(2)相对应的外翻卡条(6),翻盖(5)外翻时、固定杆(2)卡接在外翻卡条(6)内。

所述翻盖(5)底面固定连接有海棉垫(10),所述系带(12)位于海棉垫(10)左右两侧,翻盖(5)内翻时、海棉垫(10)位于所述主凹槽(9)内。所述海棉垫(10)为“u”型,海棉垫(10)中部形成放置槽(11)。海棉垫(10)的厚度大于所述主凹槽(9)的上下深度。

所述床板(1)的上表面左右对称向下凹陷形成两个内翻凹槽(13),内翻凹槽(13)分别与各自所在侧的所述主凹槽(9)相通,所述翻盖(5)边缘向外延伸固定连接有连接板(4),所述固定杆(2)连接在连接板(4)上,翻盖(5)内翻时、连接板(4)位于内翻凹槽(13)内。

所述翻盖(5)为左右走向的长条形;固定杆(2)为扁平状。所述翻盖(5)与所述床板(1)的连接点位于左右翻盖(5)的内侧。所述固定杆(2)位于所述翻盖(5)与所述床板(1)连接点的相对一侧。

所述内翻卡条(3)和/或外翻卡条(6)为“l”型,内翻卡条(3)与所述床板(1)形成的空间开口向后,外翻卡条(6)与床板(1)形成的空间也是开口向后,所述固定杆(2)与内翻卡条(3)或外翻卡条(6)连接时,固定杆(2)位于床板(1)与内翻卡条(3)或外翻卡条(6)形成的空间内。

所述内翻卡条(3)和/或外翻卡条(6)为“u”型,所述固定杆(2)与内翻卡条(3)或外翻卡条(6)连接时,固定杆(2)位于床板(1)与内翻卡条(3)或外翻卡条(6)形成的空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