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容置空间的调节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535396发布日期:2019-04-29 13:55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容置空间的调节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容置空间的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在腹腔检查、腹腔手术及其他微创或外科手术中,穿刺器是必不可少的手术器械。穿刺器可以在人体的腹壁中建立进入通道,以便供吻合器或其他手术器械(如内窥镜、剪刀、导丝、导管、滤器、支架等)进入腹腔内,并提供气体进出的通道,以控制手术所需的气腹,以便进行检查或手术操作。

在微创腹腔镜医疗手术中,如在人体体内发现病灶需要手术或切除,则手术过程中需对人体腹腔内进行气腹。建立气腹是腹腔镜手术的重要操作过程,在气腹充足的情况下,不仅撑开了腹腔与脏器之间的距离,也撑开了脏器与脏器之间的距离,为术者提供相对宽阔的视野和易于操作的手术环境。在完成气腹后,医生一般先在患者腹部划开一个小切口,再将穿刺器的穿刺端对准划开的小切口左右往复转动的同时向下移动穿刺器,使穿刺芯组件引导穿刺套管穿过患者腹部皮层;接着拔出穿刺芯组件,吻合器或其他手术器械即可通过穿刺套管进出患者腹腔进行手术操作。现有的穿刺芯组件只起到穿刺的作用,在引导所述穿刺套管自人体腹部的切口进入患者体内后,即被丢弃。

将病灶去除后,取出穿刺套管组件,手术结束。穿刺的伤口一般并不缝合,仅靠患者自动愈合;因微创手术的穿刺孔小而深,尤其是肥胖患者的腹壁较厚,缝合的视野小,只在术后将患者表面的皮肤缝合,难以将腹壁内侧的腹膜缝合。这样患者在术后容易产生穿刺孔疝等严重的并发症,需要进一步治疗。现有具有缝合功能的穿刺器,缝合空间的大小为固定值,无法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调节容置空间的大小,不能进行有效缝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穿刺器的使用方法,根据本发明的使用方法既能穿刺,又能实现穿刺孔的缝合,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容置空间的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向内按压调节按键,同时向下滑动所述调节按键,所述调节按键带动第二部件向下运动,从而在所述第二部件与第一部件之间形成容置空间;

s2:释放所述调节按键,固定所述容置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包括:

s11:向内按压所述调节按键,使第一锁止元件与第二锁止元件解锁;

s12:保持向内按压的同时向下滑动所述调节按键,使所述第一锁止元件相对于所述第二锁止元件向下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包括:

s21:释放所述调节按键;

s22:调整所述调节按键的位置,使第一锁止元件相对于第二锁止元件锁止;使所述容置空间的高度固定。

优选地,所述容置空间的调节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3:向内按压调节按键,保持按压的同时向下或向上滑动所述调节按键,在容置空间调节完成后,进一步增加所述第二部件的行程;

s4:释放所述调节按键。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包括:

s31:向内按压所述调节按键,使第一锁止元件与第二锁止元件解锁;

s32:保持向内按压的同时向下或向上滑动所述调节按键,使所述第一锁止元件相对于所述第二锁止元件向下运动。

优选地,所述调节单元包括第一锁止构件和可相对于所述第一锁止构件滑动的第二锁止构件,所述第一锁止构件与所述第二锁止构件相互配合以控制所述容置空间的高度;所述第一锁止构件包括调节按键和与所述调节按键相连接的调节杆。

优选地,所述调节杆包括锁止部与调节部,所述锁止部与所述调节部一体成型,所述锁止部的宽度大于所述调节部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第二锁止构件包括若干个交替设置的矩形齿和矩形槽;所述调节部可沿所述第二锁止构件滑动,所述锁止部可被限制在所述矩形槽内。

根据本发明的容置空间的调节方法,不需要扩大穿刺孔,也不需要增加额外的手术器械,既能实现穿刺的作用以建立通道,供吻合器或其他外科手术器械进入患者体内;又能在狭小的穿刺孔内实现穿刺孔的缝合,且能根据目标组织的个体差异,调节容置空间的高度,快速、精确调整所需容置空间的高度,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穿刺器的使用步骤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穿刺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穿刺芯组件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穿刺芯组件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内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内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穿刺芯组件的缝针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穿刺芯组件的缝合线固定块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锁止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锁止构件与第二锁止构件配合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穿刺芯组件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穿刺芯组件形成缝合空间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穿刺芯组件的缝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第一锁止构件与第二锁止构件配合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目标组织被缝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穿刺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穿刺器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向内按压调节按键,同时向下滑动所述调节按键,所述调节按键带动第二部件向下运动,从而在所述第二部件与第一部件之间形成容置空间;

s2:释放所述调节按键,固定所述容置空间。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穿刺芯组件200包括穿刺组件、缝合组件和调节单元。穿刺组件包括穿刺端1和穿刺杆2。穿刺芯组件200从内至外,依次为调节单元、缝合组件和穿刺杆2。缝合组件位于穿刺杆2内,是指两者的位置关系,并非缝合组件所有的组成部分均位于穿刺杆2内。。

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设定靠近临床医生的一端为“近端”或“上方”,而远离临床医生的一端即靠近患者身体的一端为“远端”或“下方”。基于附图2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将靠近把手6的一端视为“近端”或“上方”,将靠近穿刺端1的一端视为“远端”或“下方”;将穿刺芯组件200的轴向方向称为“高度”方向,将穿刺芯组件200的径向方向称为“宽度”方向;将朝向把手6中心轴线的方向视为“内侧”、将远离把手6中心轴线的方向视为“外侧”,如图2所示,穿刺芯组件200包括芯杆组件、设置在所述芯杆组件远端的穿刺端1、和设置在所述芯杆组件近端的把手6。在初始状态下,穿刺芯组件200插入在套管组件300中。

图3至图4描绘了芯杆组件的组成和装配关系。所述芯杆组件包括穿刺杆2、第一内杆3和第二内杆组件4。第二内杆组件4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内杆3内,第一内杆3位于穿刺杆2内;且穿刺杆2的中心轴线和第一内杆3的中心轴线重合。穿刺杆2的主体部分为空心圆管,所述空心圆管形成供第一内杆3运动的通道,第一内杆3可在穿刺杆2内上下运动,且当第一内杆3向下运动时,其可以从所述通道的远端伸出穿刺杆2。穿刺杆2的远端对称设有u形槽22,u形槽22的下端延伸至穿刺杆2的下端,u形槽22的长度等于或略大于缝合针7的长度。穿刺杆2的近端与把手6固定连接。第一内杆3的中心轴线、把手6的中心轴线与穿刺杆2的中心轴线均重合。

参考图5,第一内杆3的近端设有缝合按键31,用于控制第一内杆3的运动。第一内杆3的内部形成腔32,第二内杆本体40位于第一内杆3的腔32内,且第二内杆本体40可在腔32内上下运动。第一内杆3的远端对称设有与缝合针7相互配合的第一安装部33,将第一内杆3伸入穿刺杆2的远端后,调整第一内杆3使其与缝合针7相互配合的第一安装部33对准穿刺杆2的u形槽22,以便于将缝合针7从u形槽22处与第一内杆3远端的第一安装部33过盈配合或过渡配合,缝合针7与第一内杆3固定连接后,被收纳于u形槽22内。第三弹簧47的远端与穿刺杆2的远端23抵接,其近端与第一内杆3的远端抵接。如图4所示,第二内杆组件4包括第二内杆本体40和连接杆45,第二内杆本体40的远端与连接杆45的近端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连接杆45的远端与穿刺端1的近端固定连接。连接杆45上还设有外凸的台阶部46,台阶部46的直径大于连接杆45除台阶部46以外的直径,穿刺杆2远端的内周壁设有限位块23,连接杆45能从限位块23的内腔上下运动,当连接杆45运动至台阶部46与限位块23抵接时,因限位块23的内径小于台阶部46的直径,限位块23阻止台阶部46继续向下运动。位于穿刺端1与台阶部46之间的连接杆45为圆柱体或长方体,当其为圆柱体时,其直径小于穿刺杆2的直径,横截面积小于穿刺杆2的横截面积、以在穿刺端1与穿刺杆2之间形成空间。当其为长方体时,其宽度和长度均小于穿刺杆2的直径;在满足所需强度的前提下,位于穿刺端1与台阶部46之间的连接杆45的横截面积越小越好,这样,穿刺端1的近端与穿刺杆2的远端之间形成的空间较大,进一步地,连接杆45的中心轴线与穿刺杆2的中心轴线重合。穿刺端1可相对于穿刺杆2的远端运动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患者皮下组织的厚度。优选地,连接杆45远端与穿刺端1固定连接。穿刺端1大体呈圆锥形,大体呈圆锥形是指穿刺端1呈圆锥形或类似圆锥形,即穿刺端1的母线可以呈直线,也可以呈外凸曲线或者呈内凹的曲线。穿刺杆2为空心圆管,其从近端到远端的直径均相同,穿刺端1的最大直径大致等于穿刺杆2的直径。

如图4或图6所示,第二内杆本体40的近端设有调节杆通道41,调节杆通道41的一端与挡板48配合,调节杆通道41内部设有供第一锁止构件5运行的通孔,所述通孔从调节杆通道41的一端延伸至挡板48的一侧。第二内杆4的近端设有凸台42,凸台42位于调节杆通道41之下;第二弹簧43的一端与凸台42抵接,另一端与把手6的底部抵接。第二内杆本体40还包括限位柱44,用于和穿刺杆2的限位槽21配合,限位柱44的直径略小于限位槽21的宽度,这样限位柱44只能在限位槽21内上下运动、而无法周向转动,以保证第二内杆组件4仅在穿刺杆2内上下运动;通过限位槽21的槽长限定了限位柱44上下运动的行程,进而限定了第二内杆组件4在穿刺杆2内运动的行程。

所述缝合组件位于所述穿刺杆2内,且所述缝合组件的至少一部分可在所述穿刺杆2内移动;所述缝合组件包括缝合针7和缝合线固定块8,缝合针7和缝合线固定块8可脱离地相连接,连接后的缝合针7和缝合线固定块8通过移动将缝合线9的一端穿过所述容置空间内的组织。

如图7所示,缝合针7包括第二安装部71和针尖72。缝合针7通过第二安装部71与第一内杆3的第一安装部33过盈配合或过渡配合实现固定连接,两个缝合针7之间的距离等于或略小于穿刺杆2的直径。参考图8,缝合线固定块8包括上下贯通设置的缝合针通道82,用于与缝合针7连接,针尖72穿过针尖缝合针通道82并从针尖缝合针通道82露出,针尖72与缝合针通道82的连接方式为间隙配合;缝合线固定块8的侧壁上设有绕线槽81,缝合线9的线尾91缠绕在绕线槽81上并在绕线槽81处形成线结,缝合线9的两个线尾91各与一个缝合线固定块8配合,缝合线9的近端92沿穿刺杆2的外壁挂在第二内杆4的限位柱44上;如有多余的缝合线9可以将其拉紧后在此处形成活结,以防止缝合线9散落在穿刺杆2与内杆5之间,再次参考图4或图6,穿刺端1上设置有容置槽11,用于与缝合线固定块8配合;缝合线固定块8与容置槽11的配合方式为过盈配合;容置槽11为与缝合线固定块8仿形适配的安装槽,这样,当缝合线固定块8进入容置槽11后,缝合线固定块8的外表面与容置槽11完全贴合,连接更牢固。进一步地,容置槽11靠近穿刺端1外周处的尺寸最小,这样避免了当缝合线固定块8安装进容置槽11后,从容置槽11内径向脱落的风险。

缝合线9的线尾91缠绕在绕线槽81上并在线槽81处形成线结,缝合线9的两个线尾91各与一个缝合线固定块8配合后,将缝合线固定块8安装在缝合针7的针尖72上,并使针尖72从缝合线固定块8露出,缝合针7与缝合线固定块8设置于u形槽22内,u形槽22的长度等于或略大于缝合针7的长度;且缝合针7与缝合线固定块8的外表面不超出穿刺杆2的外表面,这样缝合针7在缝合时距离穿刺孔较远,两个缝合针7之间的距离等于或略小于穿刺杆2的直径,以保证在不扩大穿刺孔的前提下,提供最大的缝合范围。

参考图9至图10,图9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把手6的结构示意图。把手6的侧面为环形壁,其内部包括缝合按键通道62,以提供缝合按键31的运动通道;其环形壁上贯通设有缺口,所述缺口沿把手6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形成与第一锁止构件5相互配合的第二锁止构件61。图10为图9中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第二锁止构件61包括若干个矩形齿612,每个矩形齿612的高度为h2,同一侧相邻两个矩形齿612之间的距离为h2,同一侧相邻两个矩形齿612之间形成矩形槽611,也就是说矩形槽611的高度也为h2。矩形齿612与相对侧的矩形齿612′、矩形槽611与相对侧的矩形槽611′共同形成第二锁止构件61,供第一锁止构件5通行或锁止。

所述调节单元包括第一锁止构件5和第二锁止构件6,第一锁止构件5可相对于第二锁止构件6移动;所述调节单元进一步包括连接杆45,连接杆45的一端与穿刺端1连接,并且连接杆45的横截面积小于穿刺端1的横截面积,连接杆45可以在穿刺杆2内运动并且其至少一部分伸出穿刺杆2,以与穿刺端1、穿刺杆2共同形成所述容置空间。所述调节单元还包括第二内杆本体40,第二内杆本体40与连接杆45的另一端相连接或一体成型。

图1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一锁止构件5的结构示意图。第一锁止构件5包括调节按键56和调节杆53,两者大致相互垂直。调节杆53的一端周向均匀分布若干个叶片54,叶片54沿调节杆53的外壁轴向延伸形成,叶片54的端部设有凸起541;优选地,第一锁止构件5一体成型。第一弹簧55套在调节杆通道41的外壁上,其一端与第一锁止构件5的调节按键56抵接,另一端与挡板48抵接。第一锁止构件5的调节杆53从调节杆通道41的一端伸入通孔直至其叶片54的凸起541从挡板48伸出;叶片54从挡板48伸出后得到释放而展开,凸起541卡住挡板48的另一面,以防止第一锁止构件5从第二内杆组件4脱离,实现第一锁止构件5可相对于第二内杆组件4运动。调节杆53进一步包括沿其径向延伸的锁止部51和调节部52;优选地,锁止部51和调节部52的高度相等记为h1,h1小于h2。锁止部51的宽度为w1,相对侧的、同一高度的两个矩形槽611之间的距离为d1,调节部52的宽度w2等于或者小于相对侧的、同一高度的两个矩形齿612之间的距离d2,且d1>d2。锁止部51的宽度w1等于d1,或者锁止部51的宽度w1小于d1,且大于d2,即d1>w1>d2。

手术时,在完成气腹后,医生先在患者腹部划开一个小切口,再将本发明穿刺器1000的穿刺端1对准划开的小切口左右往复转动的同时向下移动穿刺器1000,直至套管组件300穿过患者腹部皮层;接着拔出穿刺芯组件200,吻合器或其他手术器械即可通过穿刺套管组件300进出患者腹腔进行手术操作。初始状态时,第一锁止构件5位于第二锁止构件61的近端,进一步地,锁止部51位于第二锁止构件61同一高度的、相对的两个矩形槽611内;穿刺端1的近端与穿刺杆2的远端抵接,这样穿刺端1与穿刺杆2之间无间隙,穿刺时不会夹到患者的组织。人体的皮肤由外向内依次为表皮层、真皮层、皮下组织,只要将患者穿刺孔处的皮下组织缝合,即可有效防止穿刺孔疝的发生。因患者的皮下组织已缝合,穿刺孔便不会张开,易于表皮层及真皮层自动愈合。

腹腔内的手术结束后,将本发明实施例的穿刺芯组件200从套管组件300插入患者体内。参考图13,初始状态时,锁止部51位于第二锁止构件61同一高度的、相对的两个矩形槽611内,受上下矩形齿612的限制,锁止部51无法上下移动,第一锁止构件5与第二锁止构件61相对静止。握住把手6左右往复转动的同时向下移动,使穿刺杆2的远端从套管组件300的远端伸出。穿刺端1到达合适位置后,因第二弹簧55一端与锁止部51抵靠、且另一端与挡板48抵靠,向内按压调节按键56时,调节按键56、调节杆53沿调节杆通道41向挡板48方向运动,第二弹簧55受力被压缩,使锁止部51从相对侧的、同一高度的两个矩形槽611内脱离后,调节部52滑入第二锁止构件61内,因调节部52的宽度小于第二锁止构件61的最小间距d2,调节部52可以在第二锁止构件61近端及远端之间往复运动。如图12所示,当需要调节缝合空间的高度时,向内按压调节按键56后向下滑动调节按键56即可增加缝合空间的高度,向内按压调节按键56后向上滑动调节按键56即可减小缝合空间的高度。如图14所示,当达到所需缝合空间时,松开调节按键56,第二弹簧55得到释放,其弹性恢复力驱使锁止部51向外运动,调节部52脱离第二锁止构件61,上、下微调调节按键56的位置后,锁止部51运动至相对侧的、同一高度的两个矩形槽611内,从而带动第一锁止构件5向外运动;此时,叶片54的端部凸起541卡住挡板48,以防止第一锁止构件5从第二内杆4脱离;第一锁止构件5相对锁止,从而将所需的缝合空间高度固定,因连接杆45的横截面积小于穿刺杆2的横截面积,连接杆45、穿刺端1的近端及穿刺杆2的远端之间形成空间。握住把手6将穿刺芯组件200向上移动,直至穿刺端1近端的夹持面与患者的皮下组织底层接触。由于人体组织的弹性,患者穿刺孔处的组织会充满所述缝合空间,即患者穿刺孔处的组织包裹住连接杆45,填满穿刺端1的近端与穿刺杆2的远端之间的空间。当达到最大缝合高度时,第一锁止构件5滑动至第二锁止构件61的远端,同时连接杆45运动至台阶部46与限位块23抵接,因限位块23的内径小于台阶部46的直径,限位块23阻止台阶部46继续向下运动。

接着,如图4、图15所示,向下按缝合按键31,缝合按键31依次推动第一内杆3、缝合针7及缝合线固定块8向下运动,两根缝合针7各自的针尖72分别引导缝合线固定块8、进而带动缝合线9的两端线尾91向下运动。

图17示意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目标组织被缝合的过程。只要将患者穿刺孔处的最下层的皮下组织f层缝合,即可有效防止穿刺孔疝的发生;优选地,在患者穿刺孔的表皮层e或真皮层打结,这样,线结位于穿刺孔内,不从患者的皮肤露出,以防止术后碰到线结,因患者的皮下组织已缝合,穿刺孔便不会张开,易于表皮层或真皮层自动愈合。作为优选,缝合线9为人体可吸收的缝合线。解开缝合线9的近端92在限位柱44处形成的活结,缝合线9的近端92呈自由状态。两根缝合针7各自的针尖72分别引导缝合线固定块8、进而带动缝合线9的两端线尾91分别从皮下组织f的a、b两点逐渐接触并刺透穿刺端1与穿刺杆2形成的空间内的患者组织,并引导缝合线固定块8安装到穿刺端1上的容置槽11内,缝合线9的两端线尾91分别从d、c两点穿透皮下组织f。因缝合线9的线尾91预先在绕线槽81处形成线结,缝合线固定块8将缝合线9的线尾91引入患者的皮下组织下方。

第二锁止构件61的外表面设有标识,如图16所示,第二锁止构件61到n点的垂直高度为皮下组织f的厚度的最大值,第二锁止构件61到m点的垂直高度为皮下组织f的厚度的平均值。小于n点所示标识的行程,即调节按键56从初始位置运动至n点的行程用于调节所述容置空间的高度。大于n点所示标识的行程,即调节按键56从n点运动至第二锁止构件61远端的行程用于增加缝合线9的行进距离,便于将缝合线拉出;对于小于皮下组织f的厚度的最大值的目标组织,m点至n点的行程也用于增加缝合线9的行进距离,进一步便于将缝合线拉出。具体地,当缝合线9的两端线尾91分别从d、c两点穿透皮下组织f后,再次向内按压调节按键56后向下滑动调节按键56,因缝合线固定块8已经被插入穿刺端1的容置槽11内,且线尾91缠绕在缝合线固定块8的绕线槽81上并在绕线槽81处形成线结,进而通过调节单元将缝合线9的线尾91继续向腹腔内运动一段行程;然后,松开调节按键56,第二弹簧55得到释放,其弹性恢复力驱使锁止部51向外运动,调节部52脱离第二锁止构件61,上、下微调调节按键56的位置后,锁止部51运动至相对侧的、同一高度的两个矩形槽611内,第一锁止构件5相对锁止,从而将线尾91继续向腹腔内运动一段行程,所述行程的距离大于皮下组织f的厚度,可补偿皮下组织f甚至包括真皮层和表皮层的厚度,继续运动的行程使得线尾91在被转向而向上运动时能够从皮下组织f被拉出甚至从腹腔壁内被拉出,同时使缝合线9的远端逐渐进入患者体内。当缝合线固定块8已固定在穿刺端1上的容置槽11内时(即表明缝合针7已完全刺透患者的皮下组织),松开缝合按键31,因第三弹簧47的远端与穿刺杆2的远端抵接,其近端与第一内杆3的远端抵接,第三弹簧47得到释放而伸长,第三弹簧47的弹性张力推动第一内杆3向上运动,第一内杆3带动缝合针7向上运动,由于穿刺端1近端的夹持面位于患者的皮下组织下方,患者的组织阻止穿刺端1近端的夹持面向上移动,进而阻止穿刺端1向上移动;因缝合线固定块8与穿刺端1的容置槽11的配合方式为过盈配合,配合后缝合线固定块8难以与容置槽11分开,而缝合针7与缝合线固定块8间隙配合;所以松开缝合按键31后,第一内杆3带动缝合针7逐渐与缝合线固定块8分离,缝合针7收回至穿刺杆2的近端的u形槽22内,缝合线固定块8位于穿刺端1的容置槽11内。

握住把手6将穿刺芯组件200向上移动,穿刺杆2、连接杆45、穿刺端1脱离患者的体内,缝合线固定块8与穿刺端1的容置槽11固定连接,穿刺端1与缝合线固定块8一起脱离患者的体内,因缝合线9的线尾91与缝合线固定块8连接,缝合线9的线尾91位于患者皮下组织的下方,在穿刺端1离开患者体内的过程中,缝合线9的两个线尾91从穿刺孔处向上移动,带动缝合线9的近端92逐渐进入患者体内与皮下组织f接触,从而便于通过穿刺端1将线尾91拉出腹腔。穿刺端1脱离患者的体内后,拉紧缝合线9的两个线尾91并打结后,去除多余的缝合线9,即完成穿刺孔的缝合。因只要将患者穿刺孔处的皮下组织缝合,即可有效防止穿刺孔疝的发生;优选地,在患者的表皮层或真皮层打结,这样,线结位于穿刺孔内,不漏出患者的皮肤,以防止术后碰到线结,因患者的皮下组织已缝合,穿刺孔便不会张开,易于表皮层或真皮层自动愈合。作为优选,缝合线9为人体可吸收的缝合线。

基于如上所述的穿刺芯组件200,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穿刺器1000,参考图18,穿刺器1000还包括套管组件300,穿刺时,穿刺芯组件200插入穿刺套管组件300中,并引导套管组件300进入患者腹腔中,以供其他外科手术器械进入患者体内进行手术操作,在切割缝合手术结束后,本发明的穿刺器1000还可以将穿刺孔缝合。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容置空间的调节方法,不需要扩大穿刺孔,也不需要增加额外的手术器械,既能实现穿刺的作用以建立通道,供吻合器或其他外科手术器械进入患者体内;又能在狭小的穿刺孔内实现穿刺孔的缝合,且能根据目标组织的个体差异,调节容置空间的高度,快速、精确调整所需容置空间的高度,操作方便。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