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力性颈椎病康复训练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56543发布日期:2018-11-24 11:45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静力性颈椎病康复训练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康复训练器械、机械、力学、运动训练与康复等领域,具体为一种静力性颈椎病康复训练设备和技术手段;

技术背景

目前,不同程度的颈椎病患者人数众多,且呈现出低龄化特点。现有的颈椎病治疗手段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均具有不同程度疗效,也分别有明显的局限性。目前的保守治疗优点在于没有开放性伤口,但是保守治疗的各种方法均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大多是临时缓解病症。且在保守治疗过程中,患者很痛苦,例如牵引治疗过程中患者必须忍受牵引力强拉的痛苦。同时,随着患者年龄增加,组织器官结构老化、机能自然衰减,保守治疗的患者复发的频率会上升。

目前的保守治疗中一般都采用了药物消炎镇痛、针灸、按摩、推拿、电刺激、机械外力牵引等。而消炎镇痛药物不增加颈椎本身的运动,不能改善肌肉、韧带、肌腱等组织结构,也不能加强肌肉、韧带、肌腱等组织的力量。牵引治疗目前主要通过每天或者隔天一次15-30分钟不等的单次纵向外力牵拉,不能形成有机体组织生长、稳固强健颈椎及其相关结构所需要的训练刺激、时间间隔、重复循环次数和组数。也就不能提供达到训练目的所需要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因此,颈椎及其相关的组织结构退行性病变的康复和强健的目的就达不到。治疗效果不理想在情理之中,无法根治疾病理所当然。

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相比,在临时消除颈椎及其相关结构疾病所带来的痛苦方面显得更快见效,成功的手术治疗后复发的间隔时间也更长。但是,这种效果不能长久稳定的。手术治疗本身给患者带来了新的创伤,且这种创伤就发生在患者神经和血管生长最为密集的脊柱本身和与之密切相关的结构上。手术本身带来进一步伤害的风险相对于保守治疗明显增加。术中和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患者术后可能丧失一些生理功能和活动能力。手术对患者的机体组织、生理机能、活动能力、运动能力、工作能力等均可能造成不同程度损害并使得以上能力术后受限明显,有些会永久性不可完全恢复。例如,手术治疗后,患者的颈部屈伸活动幅度、负重能力、抗压能力会明显受限。颈部的屈伸活动长期受限后会导致相关关节韧带弹性下降,柔韧性差,动作幅度减小;负重和抗压能力长期下降同样会带来颈椎本身的进一步退行性变化以及其它很多健康问题,诸如劳动能力、负重活动能力、四肢肌肉力量、躯干肌肉力量下降、以及骨组织和肌肉组织结构的退化变化等。同样,手术治疗后仍然存在疾病复发的问题,也不能达到术后长久的满意的康复效果。

所谓颈椎的退行性病变就是颈椎周围起到固定作用的,提供力量和缓冲外力冲击的肌肉或韧带等结构的生理机能衰退,力量减弱,从而不能继续对颈部起到足够有效的稳固作用,不能继续提供足够的力量,导致颈椎部分乃至四肢和内脏器官正常生理活动、生理机能受到影响,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与颈椎相关的很多疾病可以统称为“围绕颈椎的相关组织的退行性病变以及与颈部相关的神经血管受压后产生的一些列相关联的其他器官的症状”,其中包括: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椎管狭窄,与脊柱相关的一些血管神经压迫症状如水肿、炎症等,以及与脊柱相关连器官的症状如内脏器官功能失常、肢体麻木酸疼、感觉和运动调节失调或者受限等。这些退行性病变大多由于外伤、长期缺乏运动、过度运动、劳损、长期一个特定姿势工作等造成。颈椎周围的肌肉组织和韧带可以对脊柱起到固定作用,椎间盘可以起到缓冲机械压力的作用。根治这些退行性病变就需要恢复退行性病变组织的力量、加强组织活动能力和生理机能、改善相关组织的结构。经过一定持续周期长度的训练达到根本改善病变组织本身力量和强健病变组织结构的目的,从而最终根本铲除了发病因素。

现有的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各种设备和手段方法均不同程度可以缓解疾病症状,但难以起到强健颈椎的作用,也不能专门有效地针对颈椎的相关问题来预防颈椎疾病发生,从而达不到“治未病”的目的。也就是说现有的设备和方法手段均属于疾病发生后的后续治疗补救措施而不能起到预防颈椎疾病发生的目的。同时也不能达到疾病发生后持续、持久稳定康复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颈椎及其相关结构退行性病变的预防、治疗、康复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静力性颈椎病康复训练设备,具体为“静力性颈椎病康复训练仓”。康复训练患者利用设备进行自身康复训练体位变化和训练仓角度变化,脊柱尤其是颈椎段在四种体位、五个角度的静力性用力情况下得到的多方向多角度静力性支撑反作用力和受力康复训练组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静力性颈椎病康复训练仓。所述的静力性颈椎病康复训练仓结构上分为五大部分:底座支架、驱动结构、阻尼结构、训练仓结构、训练仓限位杆。所述的静力性颈椎病康复训练仓组成部件包括:1-底座支架,2-脚支撑台,3-脚固定位,4-摇把,5-训练仓限位杆,6-直线滑动轨道,7-颈部支架,8-手把位,9-颈托,10-导向套,11-阻尼调节螺钉,12-角度固定销钉控制手柄,13-计时器,14-弹簧,15-钢珠,16-螺纹孔,17-1号轴,18-轴承,19-转动盘,20-固定套,21-铰链,22-角度固定销钉,23-摇杆,24-角度定位孔,25-2号轴,26-1号平键,27-2号平键,28-固定盘,29-顶层紧固架,30-高度定位孔,31-高度固定销钉,32-连接孔,33-连接板。

所述的底座支架部分包括:椭圆形底盘和三角形支架,二者固定相连。

所述的驱动结构部分包括:4-摇把,12-角度固定销钉控制手柄,19-转动盘,20-固定套,21-铰链,22-角度固定销钉,23-摇杆,24-角度定位孔,25-2号轴,26-1号平键,27-2号平键,28-固定盘。

所述的固定盘与底座支架固定相连,转动盘与2号轴通过2号平键连接。同时,2号轴的另一端通过1号平键与训练仓连接,2号轴的两端安装一对深沟球轴承,这样训练仓与摇把同步转动。固定盘的边缘处设置了30°、40°、50°、60°、70°、90°六个角度定位孔,当训练仓转动到相应位置时,松开角度固定销钉控制手柄,角度固定销钉就会插入到相应的角度定位孔中,从而起到固定训练仓倾斜角度的目的。

所述的转动盘上装有控制销钉工作的机构,按下角度固定销钉控制手柄,角度固定销钉就会被拉出,转动摇把就可以在限定范围内转动训练仓。训练仓需要固定在某一角度时,松开角度固定销钉控制手柄,角度固定销钉靠弹簧力的压力,经过固定套被压入角度定位孔中,训练仓得以固定。

所述的阻尼结构部分包括:14-弹簧,15-钢珠,16-螺纹孔,17-1号轴,18-轴承。为了提高训练仓转动的平稳性,本发明在1号轴的中间设置了阻尼结构,钢珠和弹簧是装入螺纹孔内的,阻尼调节螺钉旋入螺纹孔后会压紧弹簧,利用弹簧力使钢珠紧紧地顶住1号轴,从而在1号轴的转动中加入阻力,通过改变阻尼调节螺钉的旋入深度可调节1号轴转动的阻力大小,在1号轴的两端安装了一对深沟球轴承。

所述的训练仓结构部分包括:2-脚支撑台,3-脚固定位,6-直线滑动轨道,7-颈部支架,8-手把位,9-颈托,10-导向套,13-计时器,29-顶层紧固架,30-高度定位孔,31-高度固定销钉,32-连接孔,33-连接板。

脚支撑台的表面有两组相互垂直的脚固定位。每个脚固定位是适合脚形状的弧形凸起,可以对脚起固定和支撑作用。相互垂直的两组脚固定位构成了训练过程中人体四个用力受力方向,即康复训练患者身体仰卧时脚后跟部支撑用力、俯卧时脚前端撑用力受力、身体左侧向下时脚左侧支撑用力受力、身体右侧向下时脚右侧支撑用力受力。

四根直线滑动轨道上有适合不同的人体高度的高度定位孔,颈部支架可以沿着直线滑动轨道滑动,从而调节脚支撑台和颈托之间距离,以便适应不同高度的康复训练患者。顶层紧固架通过四根直线滑动轨道与脚踏板固定相连。直线滑动轨道上分别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中间有连接孔,训练仓分别通过1号轴与阻尼结构相连、通过2号轴与驱动结构相连。连接板上还设有计时器,供康复训练患者训练计时用。

颈部支架通过导向套与四根直线滑动轨道相连,颈部支架中间设有颈托,用于康复训练过程中对康复训练患者颈部起到支撑并产生用力受力作用,颈部支架上还设有3组对称的手把位,供康复训练患者进出训练仓扶握使用。

所述的训练仓限位杆与底座支架三角形部分的顶部固定相连,可以限制训练仓转动的角度范围。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通过调节不同康复训练角度,人体可以获得70°、60°、50°、40°、30°五个静止用力受力康复训练角度,从而可以调节人体的用力受力的大小和方向。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脚支撑台的表面有两组相互垂直的脚固定位。每个脚固定位是适合脚形状的弧形凸起,可以对脚起固定和支撑作用。相互垂直的两组脚固定位构成了训练过程中人体训练四个用力方向,即患者身体仰卧时脚后跟部支撑用力、俯卧时脚前端撑用力、身体左侧向下时脚左侧支撑用力、身体右侧向下时脚右侧支撑用力。

本发明的主要特征在于颈部支架可以沿着直线滑动轨道滑动,从而调节脚支撑台和颈托之间距离,以便适应不同身体高度的康复训练患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定期的康复训练,使得生理机能衰退的肌肉和韧带等组织的生理机能得以恢复,力量明显增强,从而解决了与颈椎相关的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力量不足,不能充分稳定脊柱,导致有关疾病的问题。通过康复训练使得活动受限的颈椎病变结构以及周围组织恢复其生理机能和活动能力,改善其组织结构,从而抑制了退化的进一步发生。颈椎周围的肌肉和韧带等组织力量的增强以及脊柱周围的肌肉和韧带活动能力的增强均使得对颈椎的稳定作用得到增强;从而更好地保护椎间盘、椎管和颈椎周围神经血管等;更好地缓解了它们所承受的机械力冲击;同时还使得它们承受机械外力冲击的能力得以增强,从而有效地避免由于外力冲击所带来的损伤和破坏。也有效地预防了颈椎相关疾病的发生。

本发明可以较快治愈颈椎部分椎间盘膨出、颈椎间盘突出、颈肌劳损、颈部神经血管炎症及压迫、颈椎骨质增生等退行性疾病;改善颈部椎管狭窄症状;有助于强直性脊柱炎的康复,同时还可以辅助治疗胸椎、腰椎部位相关疾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转动阻尼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手摇驱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康复训练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颈部支撑架高度定位孔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的康复训练仓角度定位孔局部放大图。

说明书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底座支架,2-脚支撑台,3-脚固定位,4-摇把,5-训练仓限位杆,6-直线滑动轨道,7-颈部支架,8-手把位,9-颈托,10-导向套,11-阻尼调节螺钉,12-角度固定销钉控制手柄,13-计时器,14-弹簧,15-钢珠,16-螺纹孔,17-1号轴,18-轴承,19-转动盘,20-固定套,21-铰链,22-角度固定销钉,23-摇杆,24-角度定位孔,25-2号轴,26-1号平键,27-2号平键,28-固定盘,29-顶层紧固架,30-高度定位孔,31-高度固定销钉,32-连接孔,33-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训练开始前,测出康复训练患者的颈和脚之间距离,根据康复训练患者颈和脚之间距离,通过导向套在直线滑动轨道上的移动,调节颈部支架和脚踏板之间距离。调节好距离后,通过导向套的高度定位孔插入高度固定销钉,将导向套固定在直线滑动轨道的对应高度上,训练仓颈部支架与脚踏板之间间隔距离和康复训练患者颈脚之间高度的适应性调节完成。

训练仓颈部支架与脚踏板之间间隔距离和康复训练患者颈脚之间高度的适应性调节完成后,按下角度固定销钉控制手柄,摇动摇把,将角度固定销钉转动到需要的角度定位孔,松开角度固定销钉控制手柄,角度固定销钉被压入对应的角度定位孔中。此时,训练仓已经调整到所需要的倾斜角度,训练仓的倾斜角度调节完成。

训练仓颈部支架与脚踏板之间高度调节和训练仓倾斜角度调节完成后,患者进入训练仓,根据所需要的训练姿势将颈部顶撑在颈托上,双脚放入脚踏板上对应的脚固定位中,启动计时器,康复训练计时开始,待计时器计时结束铃声响起时,患者双手握住对应的手把位,走出训练仓,一次训练结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