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艾灸块及其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59084阅读:1064来源:国知局
一种艾灸块及其配方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医理疗辅助药物,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艾灸块及其配方,主要应用于中医理疗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艾灸是将艾绒卷成长条状,在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将艾条一端点燃进行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在中医艾灸治疗过程中,常常需要对患者身体上的不同部位进行艾灸熏烤,而针对不同部位其艾灸熏烤时间和艾绒量的需求则不同,传统的艾灸条则不能更好满足这一需求;其次,传统的艾绒条为圆柱状,在艾灸治疗过程中,需要治疗人员手持艾灸条持续长时间的对准患者身上相应的穴位,治疗人员极易产生手酸和疲劳,影响治疗人员的工作效益,而且受人为影响,不能更好的保证艾灸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的艾灸条形状单一,不能依据患者不同部位进行不同给药及使治疗人员易产生手酸和疲劳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艾灸块,该艾灸枪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需求进行定制,而且无需治疗人员持续长时间手持艾绒条,有效避免治疗人员产生手酸和疲劳,提高治疗人员的工作效益和保证艾灸治疗效果。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艾灸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本体,在所述的本体内设有多个排烟孔,所述的排烟孔一端与本体的底平面相通,另一端置于本体内;在所述的本体底平面上设有多个支脚,该支脚与本体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在所述的本体高度和宽度均为4cm~8cm。

进一步,设置于本体内的排烟孔的深度为3.5cm~7.5cm。

进一步,排烟孔直径为0.5cm~2.5cm。

进一步,所述的本体底部的支脚高度为0.5cm~1cm。

进一步,所述的本体截面为三角形、方形或梯形中的一种。

一种艾灸块的配方,其特征在于原料包括有纯度为8∶1~20∶1的艾绒、透骨草、杜红花和伸筋草,按照以下质量百分比配比而成,艾绒70%~85%,透骨草5%~10%,杜红花5%~10%,伸筋草5%~10%。

进一步,所述的原料质量百分比为:纯度20∶1的艾绒85%,透骨草5%,杜红花5%,伸筋草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本体内设置排烟孔和支脚,这样可依据患者不同的部位定制不同药量的艾绒块,在治疗过程中,配合姜片和其它药材可直接放置在患者身上进行艾灸治疗,无需治疗人员长时间的手持艾条,解放了治疗人员的双手,避免医疗人员过于疲劳,从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益;而通过排烟孔,艾灸块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可直接向下排放,在向下排放过程中,烟的热量可持续熏烤姜片和姜片下方的药材,使药材的药性发挥作用并直接渗入患者皮肤中,从而更有效的提高艾灸的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艾灸块的剖视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艾灸块的侧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发明为一种艾灸块,包括有本体1,在所述的本体1内设有多个排烟孔2,所述的排烟孔2一端与本体1的底平面相通,另一端置于本体1内;在所述的本体1底平面上设有多个支脚3,该支脚3与本体1为一体结构;传统的艾灸条为长条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是无序排放的,导致艾条的燃烧热量损失较大,而且降低了艾条的治疗效果;而通过在本体1内设置排烟孔2和支脚3,这样可依据患者不同的部位定制不同药量的艾绒块,在治疗过程中,配合姜片和其它药材可直接放置在患者身上进行艾灸治疗,无需治疗人员长时间的手持艾条,解放了治疗人员的双手,避免医疗人员过于疲劳,从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益;而通过排烟孔2,艾灸块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可直接向下排放,在向下排放过程中,烟的热量可持续熏烤姜片和姜片下方的药材,使药材的药性发挥作用并直接渗入患者皮肤中,从而更有效的提高艾灸的治疗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的本体1高度和宽度均为4cm~8cm,本体1的高度和宽度优选为4cm,具体可根据患者不同的部位或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于本体1内的排烟孔2的深度为3.5cm~7.5cm;排烟孔2的深度要比本体1的高度低0.5cm,优选为3.5cm,这样本体1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则可迅速的通过排烟孔2排出本体1外,而不会造成无序的排放,从而提高艾灸的治疗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排烟孔2直径为0.5cm~2.5cm,优选为1cm,具体可根据本体1的宽度的大小进行调整,本体1的宽度越大,排烟孔2的直径也相应的变大,反之则相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本体1底部的支脚3高度为0.5cm~1cm,优选为0.5cm,如果支脚3高度设置过高,烟会快速的排出,而不能对姜片和姜片下方的药材进行熏烤,无法起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而设置过低烟不易及时排出,且烟的温度较高,易造成患者皮肤的灼伤。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针对不同的患者病情需要,进行不同剂量的艾灸块定制,所述的本体1截面为三角形、方形或梯形中的一种;设置为三角形、方形或梯形只是考虑到便于直接放置在患者的患处和艾绒量的调整;当然,也可采用其它形状,只要便于直接放置在患者身上即可,但采用三角形、方形或梯形更利于调整艾绒的量和熏烤的时间,因此,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为优选实施方式。

以上实施例中所述艾灸块的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纯度为8∶1~20∶1的艾绒、透骨草、杜红花和伸筋草,按照以下质量百分比配比而成,艾绒70%~85%,透骨草5%~10%,杜红花5%~10%,伸筋草5%~1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原料质量百分比为:纯度20∶1的艾绒85%,透骨草5%,杜红花5%,伸筋草5%;艾绒的纯度以及各原料的质量百分比可依据不同患者的病症进行相应调整,具体的实施配比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制,本实施例中的质量百分比为最优的配比,不应视为对本配方的限制。

制备方法:先将20公斤艾叶经过反复晒杵、捶打、粉碎,筛除杂质、粉尘,而得到的软细如棉的艾绒;再将透骨草、杜红花和伸筋草分别研磨成粉,最后按质量百分比计量称取各原料进行混合配比通过模具做出带有排烟孔且截面呈三角形、方形或梯形的艾绒块。

使用方法:

实施例1

取芜活、白芷各100克,苏叶、桔梗各60克,黄芩90克,板蓝根150克,藿香60克研磨成粉铺于人体的穴区,然后上方放置一片姜块,再将艾灸块放置在姜片上,点燃艾灸块进行施灸。可以起到疏风解表、宣肺止咳、清热解毒等功效,该实施例主治风寒、风热感冒、流行性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及咳嗽等疾症。

实施例2

取党参、白术、茯苓、木香、砂仁、元胡、厚朴、丹参、蒲公英各100克、炙甘草60克研磨成粉铺于人体的穴区,(肝郁气滞者可加柴胡、香附各100克;脾胃虚寒者可加附子、干姜各50克;胃阴不足者可加石斛、乌梅各100克,血瘀胃络者可加生蒲黄、五灵脂各100克)然后上方放置一片姜块,再将艾灸块放置在姜片上,点燃艾灸块进行施灸。可以起到健脾和胃、理气通络和化瘀消肿等功效,该实施例主治慢性浅表胃炎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疾症。

实施例3

取防风、桂枝、威灵仙、豨莶草、海枫藤、川乌、草乌、寻骨风、淫羊藿、川芎、白芷、白花蛇舌草各50克,木鳖子2克研磨成粉铺于人体的穴区,然后上方放置一片姜块,再将艾灸块放置在姜片上,点燃艾灸块进行施灸。可以起到祛风散寒胜湿、舒筋活络及活血通络等功效,该实施例主治各种风湿性关节火及痛风等疾症。

实施例4

取黄芪150克、当归、补骨脂、肉桂、地龙各100克,没药、木香各50克,冰片10克,山药、丹参、白术、川芎、白芍、熟地、甘草各80克研磨成粉铺于人体的穴区,然后上方放置一片姜块,再将艾灸块放置在姜片上,点燃艾灸块进行施灸。可以起到补益气血及强身壮骨等功效,该实施例主治各种虚弱症。

实施例5

取羌活、姜黄、川乌、桂枝、威灵仙、地龙、追地风、透骨草、伸筋草、川芎、防风、海枫藤、白芷各100克,土鳖虫60克,木鳖子2克研磨成粉铺于人体的穴区,然后上方放置一片姜块,再将艾灸块放置在姜片上,点燃艾灸块进行施灸。可以起到活血通络、舒筋止痛、祛湿驱风散寒等功效,该实施例主治各种颈、肩、腰、腿痛等症状。

上述实施例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但任何基于本发明的精神所作的改进,都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