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颈椎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567802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药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颈椎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颈椎病(csa)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质增生、颈推间盘突出、颈生理曲度改变以及颈椎间关节、韧带等组织的退行性病变,从而刺激和压迫颈神经、脊髓、椎动脉和颈部交感神经等出现的一种综合症侯群,临床常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混合型六类,是临床上中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大逐年提高,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伏案工作和娱乐活动的增加以及汽车、手机、电脑等现代化产品的普遍使用,使颈椎长期负重成为常态,颈椎病发病率逐渐增多,并且呈现低龄化的趋势。颈椎病主要表现为头、颈、肩臂或胸部疼痛、麻木,甚至出现肢体功能失常,导致瘫痪,严重影响患者正常工作、生活以及健康,成为了当今社会必须要积极面对和解决的一个公共健康问题。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颈椎的急、慢性损伤造成颈椎及椎间盘的退行性病变以及颈部肌肉、韧带、后关节囊的变性、缺血、水肿、无菌性炎症的产生而致,由于颈椎退变,生理曲度改变,颈部的肌肉和韧带所维持的颈椎生物力学平衡被破坏,颈神经、血管受到压迫及刺激,故临床上常出现错综复杂的症侯群。西医治疗方法有:①口服药物治疗,主要有非甾体类抗炎药、肌肉松弛剂及镇静剂等药物,此方法只能缓解疼痛症状,功能康复是无法逆转的,骨质修复更是无从谈起,而且口服药对肝、肾、胃肠损伤极大,不宜久服;②颈椎牵引法,此方法可以使颈椎曲线不正的现象逐渐改变,但其疗效有限,仅适于轻症患者;③物理疗法,此方法作用微弱,不能从根本上治疗,且易对皮肤产生烫伤,甚至导致癌变;④手术治疗,此方法手术风险大、费用高、痛苦大、并发症多,一般病人难以接受。因此,迫切需要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宜于长期服用的治疗颈椎病的药物。中医治疗颈椎病有着丰富的经验,可以使周围组织缺血、水肿、炎性改变得到缓解,从而改善症状,达到临床治愈目的。

祖国医学认为颈椎病属于“头晕”、“头昏”,“落枕”,“痹症”等范畴,其主要病机为气血亏虚,肝肾不足,复感风寒湿邪,致经络奎滞,气血不通,不通则痛,经脉失养,不荣则痛,治疗以舒筋通络,祛风除湿,行气活血,滑利关节,强筋健骨,补益肝肾为主。中医药在治疗疾病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立足辨证论治,具有疗效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的特点,对目前在西医治疗上不理想的腰椎病,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本发明特别针对腰脊痛、关节伤痛、骨伤等方面,研究出一种具有宣痹通络、祛风除湿、活血化瘀、解痉止痛、强筋健骨等功能的用于颈椎病变的中药组合物,目前,尚未见相关报道。

(1)红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fnaxginsengc.a.mey.的栽培品经蒸制后的干燥根和根茎。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甘、微苦,温。归脾、肺、心、肾经。【功能与主治】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气不摄血,崩漏下血。

(2)生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甘,微温。归肺、脾经。【功能与主治】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3)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lobata(willd.)ohwi的干燥根。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甘、辛,凉。归脾、胃、肺经。【功能与主治】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眩晕头痛,中风偏瘫,胸痹心痛,酒毒伤中。

(4)羌活,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宪活notopterygiumincisumtingexh,t.chang或宽叶羌活notopterygiumfranchetiih.deboiss.的干燥根茎和根。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膀胱、肾经。【功能与主治】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项强,风湿痹痛,肩背酸痛。

(5)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sinensis(oliv.)diels的干燥根。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昧与归经】甘、辛,温。归肝、心、脾经。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功能与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肠燥便秘。

(6)白芍,为毛莨科植物芍药paeonialactiflorapall。的干燥根。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功能与主治】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7)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lacsiflorapall.或川赤芍paeoniaveischiilynch的干燥根。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苦,微寒。归肝经。【功能与主治】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热人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8)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弯ligussicumchuanxionghors.的干燥根茎。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功能与主治】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胸痹心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腹痛,头痛,风湿痹痛。

(9)桃仁,为蔷薇科植物桃prunuspersica(l.)batsch或山桃prunusdavidiana(carr.)franch.的干燥成熟种子。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功能与主治】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用于经闭痛经,癥瘕痞块,肺痈肠痈,跌扑损伤,肠燥便秘,咳嗽气喘。

(10)蔓荆子,本品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vitextrifolial.var.simplicifoliacham.或蔓荆vitextrifolial.的干燥成熟果实。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功能与主治】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齿龈肿痛,目赤多泪,目暗不明,头晕目眩。

(11)鸡屎藤,为茜草科植物鸡矢藤paederiascandens(lour.)merr.的干燥地上部分。收载于中国药典1977年版:【性味】甘、涩,平。【功能与主治】除湿,消食,止痛,解毒。用于消化不良,胆绞痛,脘腹疼痛;外治湿疹,疮疡肿痛。

(12)鸡血藤,为豆科植物密花豆spasholobussuberecsusdunn的干燥藤茎。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苦、甘,温。归肝、肾经。【功能与主治】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风湿痹痛,麻木瘫痰,血虚萎黄。

(13)海风藤,为胡椒科植物风藤piperkadsura(choisy)ohwi的干燥根茎。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辛、苦,微温。归肝经。【功能与主治】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

(14)青风藤,为防己科植物青藤sinomeniumacutum(thunb.)rehd.etwils.和毛青藤sinomeniumacutum(thunb.)rehd.etwils.var.cinereumrehd.etwils.的干燥藤茎。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苦、辛,平。归肝、脾经【【功能与主治】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用于风湿痹痛,关节肿胀,麻痹瘙痒。

(15)忍冬藤,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japonicathunb.的干燥茎枝。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甘,寒。归肺、胃经。【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疏凤通络。用于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疮疡,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

(16)威灵仙,为毛莨科植物威灵仙clemasischinensisosbeck棉团铁线莲clemasishexapesalapall.或东北铁线莲clemasismanshuricarupr.的干燥根和根茎。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辛、咸,温。归膀胱经。【功能与主治】祛风湿,通经络。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

(17)透骨草,为毛莨科植物黄花铁线莲clemasisinsricasabunge的干燥全草。收载于《广西中药材标准(1997年版第二册)》【性味】辛、苦,温。【功能与主治】散风祛湿,解毒止痛。用于筋骨拘挛,风湿关节痛,疮疡,风湿肿毒。

(18)伸筋草,为石松科植物石松lycopodiumjaponicumthunb.的干燥全草。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昧与归经】微苦、辛,温。归肝、脾、肾经。【功能与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用于关节酸痛,屈伸不利。

(19)丝瓜络,本品为葫芦科植物丝瓜luffacylindrica(l.)roem,的干燥成熟果实的维管束。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昧与归经】甘,平。归肺、胃、肝经。【功能与主治】祛风,通络,活血,下乳。用于痹痛拘挛,胸胁胀痛,乳汁不通,乳痈肿痛。

(20)夜交藤,又名首乌藤,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multiflorumthunb.的干燥藤茎。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甘,平。归心、肝经。【功能与主治】养血安神,祛风通络。用于失眠多梦,血虚身痛,风湿痹痛,皮肤瘙痒。

(21)白芥子(炒),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albal.的干燥成熟种子的炮制品。《中华本草》记载:【药性】味辛,性温。归肺、胃经。【功能与主治】化痰逐饮;散结消肿。主咳喘痰多,胸满胁痛,肢体麻木,关节肿痛,湿痰流注,阴疽肿毒。

(22)天竺黄,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bambusasexsilismcclure或华思劳竹schizossachyumchinenserendle等杆内的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甘,寒。归心、肝经。【功能与主治】清热豁痰,凉心定惊。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小儿痰热惊痫、抽搐、夜啼。

(23)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ulmoidesoliv.的干燥树皮。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甘,温。归肝、肾经。【功能与主治】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筋骨无力,头晕目眩,妊娠漏血,胎动不安。

(24)续断,为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dipsacusasperwall.exhenry的干燥根。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苦、辛,微温。归肝、肾经。【功能与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软,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筋伤骨折,崩漏,胎漏。酒续断多用于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筋伤骨折。盐续断多用于腰膝酸软。

(25)川牛膝,为觅科植物川牛膝cyathulaofficinaliskuan的干燥根。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甘、微苦,平。归肝、肾经。【功能与主治】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用于经闭癓瘕,胞衣不下,跌扑损伤,风湿痹痛,足痿筋挛,尿血血淋。

(26)苍耳子,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sibiricumpatr.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辛、苦,温;有毒。归肺经。【功能与主治】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用于风寒头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风疹瘙痒,湿痹拘挛。

(27)藁本,为伞形科植物藁本ligusticumsinenseoliv.或辽藁本ligusticumjeholensenakaietkitag.的干燥根茎和根。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膀胱经。【功能与主治】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巅顶疼痛,风湿痹痛。

(28)广巴戟,为两广地区产的巴戟天。巴戟天,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officinalishow的干燥根。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径】甘、辛,微温。归肾、肝经。【功能与主治】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用于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

(29)石斛,为兰科植物金钗石斛、dendrobiumnobilelindl.鼓槌石斛dendrobiumchrysotoxumlindl.或流苏石斛dendrobiumfimbriatumhook.的栽培品及其同属植物近似种的新鲜或干燥茎。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甘,微寒。归胃、肾经。【功能与主治】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热病津伤,口干烦渴,胃阴不足,食少干呕,病后虚热不退,阴虚火旺,骨蒸劳热,目暗不明,筋骨痿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颈椎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从中药中选择合适的原料,科学配制备成一种用于颈椎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具有宣痹通络、祛风除湿、活血化瘀、解痉止痛、强筋健骨之功,对颈椎病变疗效好,无明显毒副作用。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颈椎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红参40-60份、生黄芪45-65份、葛根25-45份、羌活10-20份、当归15-25份、白芍20-30份、赤芍10-20份、川芎15-25份、桃仁25-35份、蔓荆子10-20份、鸡屎藤15-25份、鸡血藤10-20份、海风藤10-20份、青风藤10-20份、忍冬藤10-20份、威灵仙10-30份、透骨草10-30份、伸筋草15-25份、丝瓜络10-15份、夜交藤15-25份、白芥子(炒)20-30份、天竺黄10-20份、杜仲10-30份、续断20-40份、川牛膝20-30份、苍耳子15-20份、藁本10-20份、广巴戟20-40份、石斛10-20份。

以上所述的用于颈椎病变的中药组合物,最佳优选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红参50份、生黄芪50份、葛根30份、羌活15份、当归20份、白芍25份、赤芍15份、川芎20份、桃仁30份、蔓荆子15份、鸡屎藤20份、鸡血藤15份、海风藤15份、青风藤15份、忍冬藤15份、威灵仙20份、透骨草20份、伸筋草20份、丝瓜络12份、夜交藤20份、白芥子(炒)25份、天竺黄15份、杜仲20份、续断30份、川牛膝25份、苍耳子18份、藁本15份、广巴戟30份、石斛15份。

以上所述的用于颈椎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可制备成药学上可接受的任意口服制剂或外用制剂,口服制剂最佳优选胶囊剂,外用制剂最佳优选酊剂。

一种以上所述的用于颈椎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成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分别取红参、生黄芪、葛根、羌活、当归、白芍、赤芍、川芎、桃仁、蔓荆子、鸡屎藤、鸡血藤、海风藤、青风藤、忍冬藤、威灵仙、透骨草、伸筋草、丝瓜络、夜交藤、白芥子(炒)、天竺黄、杜仲、续断、川牛膝、苍耳子、藁本、广巴戟、石斛,净选,干燥;

s2:按以下重量份称取:红参40-60份、生黄芪45-65份、葛根25-45份、羌活10-20份、当归15-25份、白芍20-30份、赤芍10-20份、川芎15-25份、桃仁25-35份、蔓荆子10-20份、鸡屎藤15-25份、鸡血藤10-20份、海风藤10-20份、青风藤10-20份、忍冬藤10-20份、威灵仙10-30份、透骨草10-30份、伸筋草15-25份、丝瓜络10-15份、夜交藤15-25份、白芥子(炒)20-30份、天竺黄10-20份、杜仲10-30份、续断20-40份、川牛膝20-30份、苍耳子15-20份、藁本10-20份、广巴戟20-40份、石斛10-20份;

s3:将称量好的生黄芪、红参粉碎成100-120目细粉,备用;

s4:取称量好的其余药味,加5-12倍量水煎煮1-3次,每次0.5-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

s5:将上述滤液浓缩成稠膏,干燥、粉碎,得干膏细粉;

s6:取干膏细粉加入步骤s3项下的药材细粉以及填充剂、润滑剂,混匀,装入胶囊,即得。

以上所述的用于颈椎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成胶囊剂的制备方法,步骤s5项下所述填充剂为淀粉、微晶纤维素、乳糖和糊精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合,所述润滑剂为硬脂酸镁、滑石粉和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合。

一种以上所述的用于颈椎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成酊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r1:分别取红参、生黄芪、葛根、羌活、当归、白芍、赤芍、川芎、桃仁、蔓荆子、鸡屎藤、鸡血藤、海风藤、青风藤、忍冬藤、威灵仙、透骨草、伸筋草、丝瓜络、夜交藤、白芥子(炒)、天竺黄、杜仲、续断、川牛膝、苍耳子、藁本、广巴戟、石斛,净选,干燥;

r2:按以下重量份称取:红参40-60份、生黄芪45-65份、葛根25-45份、羌活10-20份、当归15-25份、白芍20-30份、赤芍10-20份、川芎15-25份、桃仁25-35份、蔓荆子10-20份、鸡屎藤15-25份、鸡血藤10-20份、海风藤10-20份、青风藤10-20份、忍冬藤10-20份、威灵仙10-30份、透骨草10-30份、伸筋草15-25份、丝瓜络10-15份、夜交藤15-25份、白芥子(炒)20-30份、天竺黄10-20份、杜仲10-30份、续断20-40份、川牛膝20-30份、苍耳子15-20份、藁本10-20份、广巴戟20-40份、石斛10-20份;

r3.将称量好的中药材粉碎,过筛,得药材粗粉;

r4.取步骤r3的药材粗粉,装渗漉筒,用80%乙醇浸渍48小时后,缓缓渗漉,收取渗漉液,搅匀,即得。

进一步的,以上所述的用于颈椎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成酊剂的方法,所述步骤r3项下的过筛所用筛网为30-50目;所述步骤r4项下的速渗漉度为1~3ml/min。

以上所述的用于颈椎病变的中药组合物的应用,在制备用于治疗颈椎病变的药物方面的用途。

中医认为颈椎病属痹症范畴,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外受风寒湿邪困扰,经络瘀滞,则骨质生成骨赘(即骨刺),压迫局部神经血管,引起一系列颈椎病的症状。治疗当以舒筋通络,祛风除湿,行气活血,滑利关节,强筋健骨,补益肝肾为原则。方中选用红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生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羌活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白芍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鸡屎藤除湿,消食,止痛,解毒;鸡血藤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海风藤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青风藤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忍冬藤清热解毒,疏风通络;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透骨草散风祛湿,解毒止痛;伸筋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丝瓜络祛风,通络,活血,下乳;夜交藤养血安神,祛风通络;白芥子(炒)化痰逐饮;散结消肿;天竺黄清热豁痰,凉心定惊;杜仲补肝肾,强筋骨;续断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川牛膝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苍耳子散风寒,祛风湿;藁本祛风,散寒,除湿,止痛;广巴戟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上述组合物合用共奏宣痹通络、祛风除湿、活血化瘀、解痉止痛、强筋健骨之功,对颈椎的骨刺或风湿性疼痛引起的脑供血不足、睡眠差、肢体麻木不温、畏风冷等颈椎病变症状疗效好,无明显毒副作用。弥补及克服了西医治疗治疗上的各种不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但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应用范围:一、用于颈椎病变的中药组合物胶囊剂的制备

实施例1

一种用于颈椎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成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分别取红参、生黄芪、葛根、羌活、当归、白芍、赤芍、川芎、桃仁、蔓荆子、鸡屎藤、鸡血藤、海风藤、青风藤、忍冬藤、威灵仙、透骨草、伸筋草、丝瓜络、夜交藤、白芥子(炒)、天竺黄、杜仲、续断、川牛膝、苍耳子、藁本、广巴戟、石斛,净选,干燥;

s2:按以下重量份称取:红参4.0kg、生黄芪4.5kg、葛根2.5kg、羌活1.0kg、当归1.5kg、白芍2.0kg、赤芍1.0kg、川芎1.5kg、桃仁2.5kg、蔓荆子1.0kg、鸡屎藤1.5kg、鸡血藤1.0kg、海风藤1.0kg、青风藤1.0kg、忍冬藤1.0kg、威灵仙1.0kg、透骨草1.0kg、伸筋草1.5kg、丝瓜络1.0kg、夜交藤1.5kg、白芥子(炒)2.0kg份、天竺黄1.0kg、杜仲1.0kg、续断2.0kg、川牛膝2.0kg、苍耳子1.5kg、藁本1.0kg、广巴戟2.0kg、石斛1.0kg;

s3:将称量好的生黄芪、红参粉碎成120目细粉,备用;

s4:取称量好的其余药味,加12倍量水煎煮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

s5:将上述滤液浓缩成稠膏,干燥、粉碎,得干膏细粉;

s6:取干膏细粉加入步骤s3项下的药材细粉以及微晶纤维素、硬脂酸镁、滑石粉,混匀,装入胶囊,即得。

实施例2

一种用于颈椎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成胶囊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分别取红参、生黄芪、葛根、羌活、当归、白芍、赤芍、川芎、桃仁、蔓荆子、鸡屎藤、鸡血藤、海风藤、青风藤、忍冬藤、威灵仙、透骨草、伸筋草、丝瓜络、夜交藤、白芥子(炒)、天竺黄、杜仲、续断、川牛膝、苍耳子、藁本、广巴戟、石斛,净选,干燥;

s2:按以下重量份称取:红参6.0kg、生黄芪6.5kg、葛根4.5kg、羌活2.0kg、当归2.5kg、白芍3.0kg、赤芍2.0kg、川芎2.5kg、桃仁3.5kg、蔓荆子2.0kg、鸡屎藤2.5kg、鸡血藤2.0kg、海风藤2.0kg、青风藤2.0kg、忍冬藤2.0kg、威灵仙3.0kg、透骨草3.0kg、伸筋草2.5kg、丝瓜络1.5kg、夜交藤2.5kg、白芥子(炒)3.0kg、天竺黄2.0kg、杜仲3.0kg、续断4.0kg、川牛膝3.0kg、苍耳子2.0kg、藁本2.0kg、广巴戟4.0kg、石斛2.0kg;

s3:将称量好的生黄芪、红参粉碎成100目细粉,备用;

s4:取称量好的其余药味,加水煎煮3次,第1次加12倍量水煎煮1.5小时,第2次加9倍量水煎煮1小时,第3次加5倍量水煎煮0.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

s5:将上述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稠膏,干燥、粉碎,得干膏细粉;

s6:取干膏细粉加入步骤s3项下的药材细粉以及淀粉、乳糖、滑石粉、二氧化硅,混匀,装入胶囊,即得。

实施例3

一种用于颈椎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成胶囊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分别取红参、生黄芪、葛根、羌活、当归、白芍、赤芍、川芎、桃仁、蔓荆子、鸡屎藤、鸡血藤、海风藤、青风藤、忍冬藤、威灵仙、透骨草、伸筋草、丝瓜络、夜交藤、白芥子(炒)、天竺黄、杜仲、续断、川牛膝、苍耳子、藁本、广巴戟、石斛,净选,干燥;

s2:按以下重量份称取:红参5.0kg、生黄芪5.0kg、葛根3.0kg、羌活1.5kg、当归2.0kg、白芍2.5kg、赤芍1.5kg、川芎2.0kg、桃仁3.0kg、蔓荆子1.5kg、鸡屎藤2.0kg、鸡血藤1.5kg、海风藤1.5kg、青风藤1.5kg、忍冬藤1.5kg、威灵仙2.0kg、透骨草2.0kg、伸筋草2.0kg、丝瓜络1.2kg、夜交藤2.0kg、白芥子(炒)2.5kg、天竺黄1.5kg、杜仲2.0kg、续断3.0kg、川牛膝2.5kg、苍耳子1.8kg、藁本1.5kg、广巴戟3.0kg、石斛1.5kg;

s3:将称量好的生黄芪、红参粉碎成110目细粉,备用;

s4:取称量好的其余药味,加水煎煮2次,第1次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第2次加8倍量水煎煮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

s5:将上述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稠膏,干燥、粉碎,得干膏细粉;

s6:取干膏细粉加入步骤s3项下的药材细粉以及微晶纤维素、糊精、二氧化硅,混匀,装入胶囊,即得。

二、用于颈椎病变的中药组合物酊剂的制备

实施例4

一种用于颈椎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成酊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r1:分别取红参、生黄芪、葛根、羌活、当归、白芍、赤芍、川芎、桃仁、蔓荆子、鸡屎藤、鸡血藤、海风藤、青风藤、忍冬藤、威灵仙、透骨草、伸筋草、丝瓜络、夜交藤、白芥子(炒)、天竺黄、杜仲、续断、川牛膝、苍耳子、藁本、广巴戟、石斛,净选,干燥;

r2:按以下重量份称取:红参500g、生黄芪500g、葛根300g、羌活150g、当归200g、白芍250g、赤芍150g、川芎200g、桃仁300g、蔓荆子150g、鸡屎藤200g、鸡血藤150g、海风藤150g、青风藤150g、忍冬藤150g、威灵仙200g、透骨草200g、伸筋草200g、丝瓜络120g、夜交藤200g、白芥子(炒)250g、天竺黄150g、杜仲200g、续断300g、川牛膝250g、苍耳子180g、藁本150g、广巴戟300g、石斛150g;

r3.将称量好的中药材粉碎,过筛40目筛,得药材粗粉;

r4.取步骤r3的药材粗粉,装渗漉筒,用80%乙醇浸渍48小时后,以2ml/min的速度缓缓渗漉,收取渗漉液,搅匀,即得。

实施例5

一种用于颈椎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成酊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r1:分别取红参、生黄芪、葛根、羌活、当归、白芍、赤芍、川芎、桃仁、蔓荆子、鸡屎藤、鸡血藤、海风藤、青风藤、忍冬藤、威灵仙、透骨草、伸筋草、丝瓜络、夜交藤、白芥子(炒)、天竺黄、杜仲、续断、川牛膝、苍耳子、藁本、广巴戟、石斛,净选,干燥;

r2:按以下重量份称取:红参600g、生黄芪650g、葛根450g、羌活200g、当归250g、白芍300g、赤芍200g、川芎250g、桃仁350g、蔓荆子200g、鸡屎藤250g、鸡血藤200g、海风藤200g、青风藤200g、忍冬藤200g、威灵仙300g、透骨草300g、伸筋草250g、丝瓜络150g、夜交藤250g、白芥子(炒)300g、天竺黄200g、杜仲300g、续断400g、川牛膝300g、苍耳子200g、藁本200g、广巴戟400g、石斛200g;

r3.将称量好的中药材粉碎,过30目筛,得药材粗粉;

r4.取步骤r3的药材粗粉,装渗漉筒,用80%乙醇浸渍48小时后,以3ml/min的速度缓缓渗漉,收取渗漉液,搅匀,即得。

实施例6

一种用于颈椎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成酊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r1:分别取红参、生黄芪、葛根、羌活、当归、白芍、赤芍、川芎、桃仁、蔓荆子、鸡屎藤、鸡血藤、海风藤、青风藤、忍冬藤、威灵仙、透骨草、伸筋草、丝瓜络、夜交藤、白芥子(炒)、天竺黄、杜仲、续断、川牛膝、苍耳子、藁本、广巴戟、石斛,净选,干燥;

r2:按以下重量份称取:红参400g、生黄芪450g、葛根250g、羌活100g、当归150g、白芍200g、赤芍100g、川芎150g、桃仁250g、蔓荆子100g、鸡屎藤150g、鸡血藤100g、海风藤100g、青风藤100g、忍冬藤100g、威灵仙100g、透骨草100g、伸筋草150g、丝瓜络100g、夜交藤150g、白芥子(炒)200g、天竺黄100g、杜仲100g、续断200g、川牛膝200g、苍耳子150g、藁本100g、广巴戟200g、石斛100g;

r3.将称量好的中药材粉碎,过50目筛,得药材粗粉;

r4.取步骤r3的药材粗粉,装渗漉筒,用80%乙醇浸渍48小时后,以1ml/min的速度缓缓渗漉,收取渗漉液,搅匀,即得。

三、应用试验

1.病例选择

选择经x线摄片或做ct检查,临床以不同程度颈项背酸痛,肢麻,颈部活动受限,伴有眩晕、头痛为主要症状确诊为颈推病变的患者208例,男113例,女95例,年龄21~70岁,平均48岁,病程7天-1年,其中生理曲度变直27例,颈椎间盘突出17例,椎间隙狭窄42例,颈椎增生91例,钩锥关节增生31例。

2.治疗方案

将符合上述病例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4组给药。

(1)实施例组1(胶囊组):给予上述制备好的实施例3样品,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连续服用8周。

(2)对照组1:给予市售颈康胶囊,口服,一次3粒,一日2次,连续服用8周。

(3)实施例组2(酊剂组):给予上述制备好的实施例4样品,擦于患处,并稍加按摩,一日3次,连续使用8周。

(4)对照组2:给予市售颈痛灵酊剂,擦于患处,并稍加按摩,一日3次,连续使用8周。

3.疗效标准

(1)痊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功能恢复正常,半年不复发;

(2)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功能恢复正常,劳累后有轻微症状,但不影响生活和工作;

(3)有效:症状及体征部分消失,功能改善,劳累或气候变化易复发;

(4)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变。

4.治疗结果

在试验过程中,两个实施例组和对照组2中无一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2中有3例患者出现皮肤发红、瘙痒等不良反应。结果详见表1。

表1应用效果表

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用于颈椎病变的中药组合物,使用安全、有效,具有宣痹通络、祛风除湿、活血化瘀、解痉止痛、强筋健骨等功效,可有效治疗颈椎病变,对颈椎的骨刺或风湿性疼痛引起的脑供血不足、睡眠差、肢体麻木不温、畏风冷等颈椎病变症状疗效好,口服总有效率在96%以上,外服总有效率在90%以上,且无毒副作用。以下为几个典型例。

典型例1:钟××,男,48岁,因长期伏案工作患颈椎病3年,症见颈部僵硬痛疼,严重时伴右上肢尺侧及手食指、中指指头麻木,偶有头晕、头痛,恶心,诊断为颈推病(混合型)。曾尝试过内服中药、西药,外加牵引,电针、红外线、推拿等方法治疗,结果有很大好转,但反复发作,不能根治。服用本发明实施例2样品4周,颈部僵硬痛疼等症状明显好转,再服用4周,症状及体征消失,功能恢复正常,停药半年未见复发。

典型例2:朱××,男,66岁,因长期劳累患颈椎病,表现为颈肩部持续性隐痛及针刺样麻感,疼痛沿神经根支配区放射至上臂、前臂和手指,颈部僵硬、活动受限,病程2年,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服用本发明实施例3样品8周,症状及体征消失,功能恢复正常,停药1年未见复发。

典型例3:吴××,女,38岁,因长期使用电脑工作导致颈肩痛10个月,症见颈部僵硬伴右上肢外侧痛疼,活动受限,右拇、食指发麻,偶有头晕、头疼,诊断为颈推病(混合型),曾尝试过针灸、推拿治疗,未能完全康复,使用本发明实施例4样品,连用5周后疼痛感消失,活动恢复正常,再用3周,症状及体征消失,功能恢复正常,停药半年未见复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