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毒物咬伤及软组织肿胀的组合配方、涂抹方法和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58209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毒物咬伤及软组织肿胀的组合配方、涂抹方法和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毒物咬伤及软组织肿胀的组合配方、涂抹方法和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毒物咬伤大多是指被毒蛇咬伤。肢体肿胀是蛇毒成分对机体直接作用引起的。此时,抗毒血清的及时应用虽然可有效降低致死率,但并不能阻抗毒素对局部及邻近组织所致的损伤甚至坏死。

现有技术中的中药蛇药片,例如季德胜蛇药片,其主要成分包括重楼、干蟾皮、蜈蚣、地锦草,广泛的用于毒物咬伤及软组织肿胀,主要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其使用方法为:将该中药蛇药片口服或者和水外敷。

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外敷方法,由于药物以易挥发的水为溶剂,水分的挥发会造成药物粉末板结和脱落,一方面趋于板结的药物会影响药物向组织的渗透,影响药效;另一方面处于最外层的药物会因板结、干燥而脱落,造成药物药量的损失,此时如果向患者的涂敷部位补充药剂,不但涂敷不均匀,影响治疗效果,还会造成药物不必要的浪费;另外,药物在患者的涂敷部位板结,会造成患者的敷药部位紧绷、干燥不适,加重患者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不易板结、脱落,消肿止痛治疗效果明显且无需反复涂药的一种治疗毒物咬伤及软组织肿胀的组合配方、涂抹方法和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为:

一种治疗毒物咬伤及软组织肿胀的组合配方、涂抹方法和制备方法,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中药蛇药片6-20份、脂肪酸液体敷料4-10份和甘油2-8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毒物咬伤及软组织肿胀的组合配方的涂抹方法,对于被毒物咬伤患者,将所述组合配方涂抹在自毒物咬伤创面以上5cm到肿胀区域以外5cm;对于组织肿胀患者,将所述组合配方涂抹在肿胀区域以及超出肿胀区域5cm范围,避开皮损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毒物咬伤及软组织肿胀的组合配方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1)将中药蛇药片6-20份研磨成粉末;

(2)加入脂肪酸液体敷料4-10份和甘油2-8份,混合搅拌均匀。

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治疗效果为:

1.经严格临床实验证实,由于脂肪酸液体敷料亲脂、甘油亲水,所以脂肪酸液体敷料与甘油的加入能够促进中药蛇药片的溶解,提高中药蛇药片向皮肤组织的渗透性;脂肪酸液体敷料与甘油较水难挥发,因而药物对上药部位的皮肤保湿治疗效果好,减轻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与现有技术中,只将中药蛇药片粉末和水涂敷相比,患者涂药后,药物在上药部位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证药量,避免了药物不必要的浪费;另外,经严格临床实验证实,脂肪酸液体敷料、甘油与蛇药的解毒散结作用具有明显的协同叠加治疗效果,与只将中药蛇药片粉末和水涂敷相比,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消肿止痛治疗效果明显;最后,本发明所采用的组合配方,配方合理,见效快,遵循中医理论,治疗效果显著,无毒副作用,并且稳定性好,得到治疗医师和患者一致好评。

2.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用于治疗毒物咬伤尤其是毒蛇咬伤和组织肿胀,在治疗毒物咬伤时,将本发明组合配方涂抹在自毒物咬伤创面以上5cm到肿胀区域以外5cm时治疗效果最好;在治疗组织肿胀时,将本发明组合配方涂抹在肿胀区域以及超出肿胀区域5cm范围,避开皮损区时治疗效果最好。

3.采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备组合配方,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中药蛇药片的药性,增加中药蛇药片、脂肪酸液体敷料和甘油的协同治疗效果。

进一步,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中药蛇药片6份,脂肪酸液体敷料4份和甘油2份。经过临床实验发现,按照上述配比的组合配方的治疗效果非常好。

进一步,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中药蛇药片20份、脂肪酸液体敷料10份和甘油8份。经过临床实验发现,按照上述配比的组合配方的治疗效果非常好。

进一步,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中药蛇药片13份、脂肪酸液体敷料7份和甘油5份。经过临床实验发现,按照上述配比的组合配方的治疗效果非常好。

进一步,涂抹厚度为2-3mm,按照上述厚度涂抹组合配方12h后,将配方从患处揭下观察,与皮肤接触处的药粉仍呈糊状,并仍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进一步,所述脂肪酸液体敷料的活性成分为亚油酸,亚油酸具有改善微循环、加速表皮修复、防止皮肤干裂、保湿的功效,与中药蛇药片有协同叠加治疗效果,消肿止痛治疗效果明显;另外,本发明将亚油酸首次应用于治疗毒物咬伤及软组织肿胀领域。

说明书附图

图1为实施例1与对照组1、对照组4和对照组8的肿胀率(%)折线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与对照组1、对照组4和对照组8的皮温差(℃)折线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与对照组1、对照组4和对照组8的湿度差(%)折线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与对照组1、对照组4和对照组8的疼痛减轻程度(%)折线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2、3和4的肿胀率(%)折线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2、3和4的皮温差(℃)折线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1、2、3和4的湿度差(%)折线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1、2、3和4的疼痛减轻程度(%)折线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6、实施例7、实施例8和对照组12的肿胀率(%)折线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6、实施例7、实施例8和对照组12的皮温差(℃)折线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6、实施例7、实施例8和对照组12的湿度差(%)折线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6、实施例7、实施例8和对照组12的疼痛减轻程度(%)折线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9、实施例10与对照组12的肿胀率(%)折线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9、实施例10与对照组12的皮温差(℃)折线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9、实施例10与对照组12的湿度差(%)折线示意图;

图16为实施例9、实施例10与对照组12的疼痛减轻程度(%)折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提供的实施例是以被毒蛇咬伤为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治疗毒物咬伤及软组织肿胀的组合配方,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中药蛇药片6份,脂肪酸液体敷料4份和甘油2份。其制备具体步骤如下:

(1)将中药蛇药片6份研磨成粉末;

(2)加入脂肪酸液体敷料4份和甘油2份,混合搅拌均匀。

其中中药蛇药片的主要成分为重楼、干蟾皮、蜈蚣、地锦草的季德胜蛇药片;脂肪酸液体敷料的活性成分为亚油酸。针对组织肿胀患者,需要将制备好的组合配方涂抹在肿胀区域以及超出肿胀区域5cm范围,涂药厚度2mm-3mm,避开皮损区;而对于被毒物咬伤患者,应该将本组合配方涂抹在自毒物咬伤创面以上5cm到肿胀区域以外5cm,涂药厚度2mm-3mm。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组合配方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中药蛇药片13份、脂肪酸液体敷料4份和甘油5份。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组合配方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中药蛇药片13份、脂肪酸液体敷料7份和甘油5份。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组合配方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中药蛇药片13份、脂肪酸液体敷料7份和甘油8份。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组合配方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中药蛇药片20份、脂肪酸液体敷料10份和甘油8份。

对照组1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组合配方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中药蛇药片6份+灭菌水4.5份。

对照组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组合配方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中药蛇药片13份+灭菌水10份。

对照组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组合配方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中药蛇药片20份+灭菌水15份。

对照组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组合配方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中药蛇药片6份+脂肪酸液体敷料4份。

对照组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组合配方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中药蛇药片13份+脂肪酸液体敷料4份。

对照组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组合配方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中药蛇药片13份+脂肪酸液体敷料7份。

对照组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组合配方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中药蛇药片20份+脂肪酸液体敷料10份。

对照组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组合配方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中药蛇药片6份+甘油2份。

对照组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组合配方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中药蛇药片13份+甘油5份。

对照组10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组合配方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中药蛇药片13份+甘油8份。

对照组11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组合配方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中药蛇药片20份+甘油8份。

实验1.皮肤过敏实验

1.1实验方法

征集年龄16岁~80岁,无明确皮肤过敏史的健康志愿者30人,一组按实施例3的比例调和组合配方,一组按对照组2的比例调和组合配方,并均匀外敷于受试者前臂掌侧1*1平方厘米,观察12小时。如果受试者外敷无局部皮肤或全身不良反应,为阴性;受试者外敷出现皮疹、瘙痒、水泡、红肿或其他全身反应,为阳性。

1.2实验结果

30名志愿者在外敷局部过敏实验中,均未出现皮疹、瘙痒、水泡、红肿等局部反应。

实验2.临床预实验一

2.1实验方法

使用实施例1-5,对照组1-11(共16组)进行实验,每组选10人名患者,且每位患者均为洛铁头蛇咬伤后4小时内入院,咬伤部位为足踝以下部位,双下肢血管无畸形无血栓、肢体无不对称畸形、无手术无瘢痕无橡皮肿等疾病,按照本配方的外敷使用方法,外敷肿胀肢体。按以下方法进行测量指标:

统一在(0h)、第12小时(12h)、第24小时(24h)、第48小时(48h)、第60小时(60h)、第72小时(72h)、第84小时(84h)、第96小时(96h)记载下列数据:

(1)肿胀率:采用周径法,测量创面处即肿胀近端(创面上5cm)、肿胀最远端(肩峰为界,超出肩峰测量腋下水平线对应上臂)及两端中点处测量患侧周径,选择健侧对应点测量周径并计算周径,再分别取平均值(r患,r健)后计算平均周径差,最后计算肿胀率(100%),公式为(r患-r健)/r健x100%。

(2)患侧皮肤温度差(以下简称皮温差)、湿度差:测量选择距创面5cm处、肿胀最外缘、连线中点(外侧)和连线中点(内侧)四点测量,取均值,健侧肢体按患侧肢体对应处采集数据取均值;后按患侧皮温均值-健侧皮温均值计算皮肤温度均值差,按患侧湿度均值-健侧湿度均值计算湿度均值差;

(3)疼痛减轻程度:疼痛评分采用数字评分法0分-10分逐渐加重,其测得数据因个体耐受差异性,采用分别疼痛减少程度进行对照,疼痛评分减轻程度=(上一次测量时点疼痛评分-下一次测量时点疼痛评分)/首次测量时点疼痛评分。

2.2实验结果

每隔12h,测得的均值如下:

实施例1-5与对照组1-11的肿胀率(%)观察表

实施例1-5与对照组1-11的皮温差(℃)观察表

实施例1-5与对照组1-11的湿度差(%)观察表

实施例1-5与对照组1-11的疼痛减轻程度(%)观察表

2.3结论:

1)实施例1、对照组1、对照组4和对照组8进行对比:

如图1所示,对照组1是现有技术中治疗蛇毒咬伤及组织肿胀的调和方法,相比于对照组1,实施例1与对照组4能够非常好的消除被毒蛇咬伤部位的肿胀程度,不但起效时间比对照组1早,而且在96h达到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1;虽然对照组4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实施例1,但是由于脂肪酸液体敷料价格贵,不利于临床推广应用,后经过不断的尝试发现,将价廉易得的甘油加入本组合配方后,不但可以保证本组合配方的治疗效果,并且能够将组合配方的成本大大降低。

如图2所示,对照组1在72h内,患侧皮温均值高于健侧皮温均值,而实施例1、对照组4和对照组8的患侧皮温均值小于等于健侧皮温均值,充分证明脂肪酸液体敷料和甘油的加入能够明显减轻患者患侧部的发热程度,减轻患者痛苦。

如图3所示,治疗72h后,与对照组1相比,实施例1、对照组4和对照组8对患者的患侧保湿治疗效果均好于对照组1;实施例1对改善患侧保湿效果比对照组4和对照组8对改善患侧保湿效果均要好,充分证明了中药蛇药片、脂肪酸液体敷料和甘油三者对改善患侧保湿效果具有协同叠加效果。

如图4所示,相对于对照组1,实施例1的组合配方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相对于对照组1,对照组8中的甘油的加入,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并且实施例1相对于对照组4和对照组8明显可得出,实施例1对患者的疼痛减轻程度比对照组4和对照组8对患者的疼痛减轻程度均要好,由此可得,中药蛇药片、脂肪酸液体敷料和甘油三者对于减轻患者的疼痛上具有协同叠加效果。

综上,中药蛇药片、脂肪酸液体敷料和甘油按一定比例调和的组合配方相较于传统的治疗毒物咬伤和组织肿胀的配方相比,本组合配方起效快,消肿止痛效果非常明显,最终达到的治疗效果也明显优于传统的组合配方,并且三者具有明显的协同叠加效果,具有意料不到的技术效果,另外,本组合配方成本低廉,容易制得,非常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2)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和实施例5进行对比

如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在重量份在,中药蛇药片6-20份、脂肪酸液体敷料4-10份和甘油2-8份的范围内,本配方相较于传统的组合配方,均具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实验3临床预实验二

3.1实验方法

选取4组均为被洛铁头蛇咬伤的患者,每组患者为5人,按照实施例3的比例进行调和本组合配方,以被毒蛇咬伤后2h入院接受治疗为实施例6;以被毒蛇咬伤后4h入院接受治疗为实施例7;以被毒蛇咬伤后6h接受治疗为实施例8;对照组12在洛铁头蛇咬伤后2h入院,按对照组2的比例进行调和后外敷至48h,观察其肿胀率、皮温差、湿度差和疼痛减轻程度,数据取均值结果如下:

实施例6、7、8和对照组12的肿胀率(%)观察表

实施例6、7、8和对照组12的皮温差(℃)观察表

实施例6、7、8和对照组12的湿度差观察表

实施例6、7、8和对照组12的疼痛减轻程度(%)观察表

3.2结论

从医学角度讲,患者在被毒物咬伤后,最佳治疗时间为2h,越早治疗,毒素在体内的扩散越小,毒素对机体的损伤也就越小,但是现实存在很多客观因素导致患者无法在理想的时间内接收治疗,实施例6中患者在被毒蛇咬伤后2h接受治疗,实施例7中患者在被毒蛇咬伤后4h接受治疗,实施例8中的患者在被毒蛇咬伤后6h接受治疗,如图9、10、11和12所示,实施例7和实施例8的患者虽然没有在最佳治疗时间内进行治疗,但是接受治疗48h后,实施例7和实施例8达到的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12,这对于毒物咬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实验4具体案例

4.1实验方法

患者a,女,48岁,双上肢发育正常,对称无畸形,肢体无手术,无橡皮肿等可能影响测量结果的疾病病史,于2017年3月13日08:00左右,在野外作业时被洛铁头蛇咬伤2小时入院,查体:左手中指、无名指可见蛇咬伤痕6处,肿胀、压痛,伤口局部发黑,左手背伤口见淡红色血性液体渗出,肌力、肌张力可,左上肢活动稍受限。患者抗蛇毒血清皮试为阳性,未注射抗蛇毒血清治疗。双上肢无畸形史,基本对称,素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史,否认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实验室检查无肝肾功能不全及凝血机制异常。治疗予以甲强龙、抗感染、季德胜蛇药、奥美拉唑防止消化道溃疡等对症支持处理,该患者根据《毒蛇咬伤的临床分型及严重程度评分标准》评定为重型患者;知情,但在入院后前48小时选择传统调配方进行治疗,在第48小时同意选用按本组合配方外敷治疗。

将3月13日10:00-3月15日10:00采用现有传统外敷配方与涂抹方法,并按对照组2的比例进行调和后外敷至48h,3月15日10:00-3月18日10:00采用实施例3的比例进行调和进行外敷治疗,设为实施例9;

严格筛选患者b,50岁,双上肢发育正常,对称无畸形,肢体无手术,无橡皮肿等可能影响测量结果的疾病病史。洛铁头蛇咬伤2小时入院,左手背,咬伤程度按《毒蛇咬伤的临床分型及严重程度评分标准》评定为重型患者,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肝炎结核手术史。实验室检查无肝肾功能不全、凝血机制异常。采用抗毒血清治疗后,余治疗按常规蛇咬伤治疗。患者b知情且同意参加本次治疗和观察。入院后立即按照实施例3的比例进行调和后外敷至48h,设为实施例10,观察其肿胀率、皮温差、湿度差和疼痛减轻程度,数据结果如下:

实施例9和实施例10的肿胀率(%)观察表

实施例9和实施例10的皮温差(℃)观察表

实施例9和实施例10的湿度差(%)观察表

实施例9和实施例10的疼痛减轻程度(%)观察表

4.2结论

如图13、图14、图15和图16所示,对比患者a、患者a后48和患者96h内的治疗效果,患者a外敷传统药膏在5-8分钟即开始板结,并随肢体活动从活动部位、接触面开始逐步大面积脱落,且局部需每小时反复外敷蛇药保持局部湿润或多次清洗重新涂抹上药以达疗效,自述外敷蛇药处紧绷、干燥不适;观察外敷本配方药膏3-4小时后,自大关节部位、接触面开始少量脱落,余部位12小时内未出现板结脱落情况,自述外敷蛇药处未有紧绷、干燥不适。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治疗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