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产科室外活动用输液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45578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产科室外活动用输液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液架,尤其涉及一种产科室外活动用输液架。



背景技术:

产科患者腹盆腔手术大多采用硬膜外麻醉,术后患者需离开病床外,出散步活动以防肠粘连,有时患者在输液过程中需要外出活动,但没有规范的外出用输液架,有患者用手高举输液袋外出,有患者举着床边的钢制输液架,这给患者及妇产科护理人员的护理均带来不便。

现有的产科用输液架存在不适合户外使用的缺点,因此亟需研发一种便于户外使用的产科室外活动用输液架。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了克服不适合户外使用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户外使用的产科室外活动用输液架。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产科室外活动用输液架,包括有车轮、安装板、空心杆、第一滑块、第一连接杆、圆环、高度调节机构、提醒机构、第一固定杆、挂钩、挂环、输液瓶、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固定机构、安装框、盖板、锁紧机构和刹车机构;车轮固接于安装板底部,空心杆固接于安装板顶部,圆环固接于空心杆顶部,空心杆内一侧壁开有滑槽,第一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第一连接杆固接于第一滑块一侧部,第一连接杆与圆环滑动连接,第一连接杆远离滑槽的一侧部开有多个第一凹槽,高度调节机构固接于空心杆远离滑槽的一侧部,提醒机构固接于第一连接杆一侧部,第一固定杆与提醒机构输出端固接,挂钩固接于第一固定杆底部,输液瓶通过挂环以可拆卸的方式与挂钩固接,固定机构固接于第一固定杆底部;第一夹板、第二夹板与固定机构输出端固接,且输液瓶位于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内;安装框固接于安装板顶部,盖板与安装框一顶部铰接,锁紧机构固接于盖板一侧部,刹车机构固接于安装板一侧部。

优选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有第一固定板、第一导向杆和第一弹性件;空心杆远离滑槽的一侧部开有第一通孔,第一固定板通过第一弹性件固接于空心杆一侧部;第一导向杆一端固接于第一固定板一侧部,另一端贯穿第一通孔位于第一凹槽内。

优选地,提醒机构包括有第二固定杆、第一挡板、第一滑轨、第二滑块、第二挡板和第二弹性件;第二固定杆、第一挡板、第一滑轨、第二挡板沿第一连接杆竖直方向依次固接于第一连接杆一侧部,第二滑块与第一滑轨滑动连接,第一固定杆固接于第二滑块一侧部,第一固定杆通过第二弹性件固接于第一固定杆底部。

优选地,固定机构包括有第二连接杆、第三挡板、第二滑轨、第三滑块、第一插杆、第三弹性件、第一拉线、第一拉环、第三固定杆、第三连接杆、第四挡板、第三滑轨、第四滑块、第二插杆、第四弹性件、第二拉线、第二拉环和第四固定杆;第二连接杆固接于第一夹板顶部,第三挡板、第二滑轨、第三固定杆沿第一固定杆长度方向依次固接于第一固定杆底部,第一固定杆底部开有第二凹槽,第二连接杆顶部位于第二凹槽内,第二连接杆上开有第二通孔,第三固定杆上开有第三通孔;第一插杆一端通过第三滑块与第二滑轨滑动连接,另一端贯穿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三弹性件一端固接于第三挡板一侧部,另一端固接于第三滑块;第一拉环通过第一拉线固接于第三滑块底部,第三连接杆固接于第二夹板顶部,第四挡板、第三滑轨、第四固定杆沿第一固定杆长度方向依次固接于第一固定杆底部,第一固定杆底部开有第三凹槽,第三连接杆顶部位于第三凹槽内,第三连接杆上开有第四通孔,第四固定杆上开有第五通孔;第二插杆一端通过第四滑块与第三滑轨滑动连接,另一端贯穿第四通孔、第五通孔;第四弹性件一端固接于第四挡板一侧部,另一端固接于第四滑块一侧部;第二拉环通过第二拉线固接于第四滑块底部。

优选地,锁紧机构包括有第五固定杆、第二固定板、第二导向杆和第五弹性件;第五固定杆固接于盖板底部,且位于安装框外;第五固定杆上开有第六通孔,安装框一侧部开有第四凹槽,第二固定板通过第五弹性件固接于第五固定杆一侧部。第二导向杆一端固接于第二固定板一侧部,另一端贯穿第六通孔位于第四凹槽内。

优选地,刹车机构包括有导向块、第六弹性件、第三导向杆、导向板、连接板、第四连接杆、第一连接块、第七弹性件、第二连接块、第八弹性件和摩擦板;导向块固接于安装框一侧部,导向块上开有第五凹槽;第三导向杆通过第六弹性件与导向块固接,且位于第五凹槽内;导向板固接于安装板一侧部,导向块上开有导向块,第四连接杆贯穿导向孔,连接板固接于第四连接杆顶部,摩擦板固接于第四连接杆底部,第一连接块固接于第四连接杆一侧部;第七弹性件一端固接于第一连接块,另一端固接于导向板底部;第二连接块固接于第四连接杆另一侧部;第八弹性件一端固接于第二连接块,另一端固接于导向板底部。

优选地,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内侧安装有海绵。

优选地,有7个第一凹槽。

工作原理:当使用本输液架时,首先运转固定机构,使得固定机构输出端打开,从而取下第一夹板、第二夹板,控制输液瓶通过挂环挂在挂钩上,由于输液瓶的重力作用,从而带动挂钩及第一固定杆下降,第一固定杆带动提醒机构输出端下降,再将第一夹板、第二夹板装上,运转固定机构,使得固定机构输出端关闭,固定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再运转高度调节机构,使得高度调节机构输出端打开,不再固定第一连接杆,便可控制第一连接杆上升,从而带动提醒机构及输液瓶上升,根据病人的身高将输液瓶调节到合适的位置,安装框内装有输液瓶及护理工具,便可推动输液架移动,当输液瓶中的药液越来越少时,提醒机构输出端带动第一固定杆及输液瓶缓慢上升,当输液瓶不再上升时,可知输液瓶中所剩的药液不多,可以呼叫护士进行更换输液瓶,运转刹车机构,使得刹车机构输出端与地面接触,使输液架不能移动,运转高度调节机构,使得高度调节机构输出端打开,不再固定第一连接杆,便可控制第一连接杆下降,从而带动提醒机构及输液瓶下降,回到初始位置,运转锁紧机构,使得锁紧机构输出端不再固定盖板,打开盖板,将输液瓶取出进行跟换输液瓶,输液瓶跟换完毕后,盖上盖板,使得锁紧机构输出端固定盖板,如此反复,病人在户外散步时,不仅输液架的具有移动性,还保证了输液瓶的平稳性,达到了便于户外使用的效果。

因为高度调节机构包括有第一固定板、第一导向杆和第一弹性件;空心杆远离滑槽的一侧部开有第一通孔,第一固定板通过第一弹性件固接于空心杆一侧部;第一导向杆一端固接于第一固定板一侧部,另一端贯穿第一通孔位于第一凹槽内;当输液瓶需要上升时,控制第一固定板向右移动,从而带动第一导向杆向右移动离开第一凹槽,控制第一连接杆上升,第一连接杆带动提醒机构及输液瓶上升,当输液瓶上升到合适位置后,放开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受到第一弹性件弹力作用向左移动,从而带动第一导向杆向左移动,回到初始位置,当输液瓶需要下降时,控制第一固定板向右移动,从而带动第一导向杆向右移动离开第一凹槽,控制第一连接杆下降,第一连接杆带动提醒机构及输液瓶下降,回到初始位置,放开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受到第一弹性件弹力作用向左移动,从而带动第一导向杆向左移动,回到初始位置,如此,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更换输液瓶。

因为提醒机构包括有第二固定杆、第一挡板、第一滑轨、第二滑块、第二挡板和第二弹性件;第二固定杆、第一挡板、第一滑轨、第二挡板沿第一连接杆竖直方向依次固接于第一连接杆一侧部,第二滑块与第一滑轨滑动连接,第一固定杆固接于第二滑块一侧部,第一固定杆通过第二弹性件固接于第一固定杆底部;当开始输液时,由于输液瓶中的药液越输越少,第一固定杆在第二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向上缓慢移动,从而带动第二滑块缓慢上升,当第二滑块与第一挡板接触后,第二滑块及第一固定杆停止上升,患者可根据第二滑块此时的位置,得知输液瓶中的药液所剩的不多,呼叫护士前来进行换置输液瓶,重新换好输液瓶,第一固定杆及第二滑块开始下降,第二滑块与第二挡板接触后,第一固定杆及第二滑块停止下降,如此,病人可以不需要时时注意输液瓶中的药液所剩多不多,可以防止患者不会出现输液中断的状况,保证患者输液安全。

因为固定机构包括有第二连接杆、第三挡板、第二滑轨、第三滑块、第一插杆、第三弹性件、第一拉线、第一拉环、第三固定杆、第三连接杆、第四挡板、第三滑轨、第四滑块、第二插杆、第四弹性件、第二拉线、第二拉环和第四固定杆;第二连接杆固接于第一夹板顶部,第三挡板、第二滑轨、第三固定杆沿第一固定杆长度方向依次固接于第一固定杆底部,第一固定杆底部开有第二凹槽,第二连接杆顶部位于第二凹槽内,第二连接杆上开有第二通孔,第三固定杆上开有第三通孔;第一插杆一端通过第三滑块与第二滑轨滑动连接,另一端贯穿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三弹性件一端固接于第三挡板一侧部,另一端固接于第三滑块;第一拉环通过第一拉线固接于第三滑块底部,第三连接杆固接于第二夹板顶部,第四挡板、第三滑轨、第四固定杆沿第一固定杆长度方向依次固接于第一固定杆底部,第一固定杆底部开有第三凹槽,第三连接杆顶部位于第三凹槽内,第三连接杆上开有第四通孔,第四固定杆上开有第五通孔;第二插杆一端通过第四滑块与第三滑轨滑动连接,另一端贯穿第四通孔、第五通孔;第四弹性件一端固接于第四挡板一侧部,另一端固接于第四滑块一侧部;第二拉环通过第二拉线固接于第四滑块底部;当病人需要外出活动时,拉动第一拉环向左移动,从而通过第一拉线带动第三滑块及第一插杆向左移动,将第二连接杆插入第二凹槽中,放开第一拉环,第三滑块受到第三弹性件弹力的作用向右移动,带动第一插杆向右移动,贯穿第二通孔、第三通孔,拉动第二拉环向右移动,从而通过第二拉线带动第四滑块及第二插杆向右移动,将第三连接杆插入第三凹槽中,放开第二拉环,第四滑块受到第四弹性件弹力的作用向左移动,带动第二插杆向左移动,贯穿第四通孔、第五通孔,从而将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安装于第一固定杆底部,输液瓶位于第一夹板、第二夹板之间,如此,使得输液架在移动时,输液瓶不会在输液架的带动下,进行晃动,保证了输液瓶的稳定性。

因为锁紧机构包括有第五固定杆、第二固定板、第二导向杆和第五弹性件;第五固定杆固接于盖板底部,且位于安装框外;第五固定杆上开有第六通孔,安装框一侧部开有第四凹槽,第二固定板通过第五弹性件固接于第五固定杆一侧部。第二导向杆一端固接于第二固定板一侧部,另一端贯穿第六通孔位于第四凹槽内;当需要更换输液瓶时,控制第二固定板向右移动,从而带动第二第二导向杆向右移动,离开第四凹槽,便可打开盖板,放开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受到第五弹性件弹力作用向左移动,回到最初位置,将安装框中的输液瓶及护理用具取出,进行更换输液瓶,当输液瓶更换完成后,输液瓶及护理用具放回安装框内,控制第二固定板向右移动,从而带动第二第二导向杆向右移动,位于第六通孔内,盖上盖板,放开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受到第五弹性件弹力作用向左移动,回到最初位置,锁紧盖板,如此,便于携带输液瓶,及护理用具,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任务。

因为刹车机构包括有导向块、第六弹性件、第三导向杆、导向板、连接板、第四连接杆、第一连接块、第七弹性件、第二连接块、第八弹性件和摩擦板;导向块固接于安装框一侧部,导向块上开有第五凹槽;第三导向杆通过第六弹性件与导向块固接,且位于第五凹槽内;导向板固接于安装板一侧部,导向块上开有导向块,第四连接杆贯穿导向孔,连接板固接于第四连接杆顶部,摩擦板固接于第四连接杆底部,第一连接块固接于第四连接杆一侧部;第七弹性件一端固接于第一连接块,另一端固接于导向板底部;第二连接块固接于第四连接杆另一侧部;第八弹性件一端固接于第二连接块,另一端固接于导向板底部;当需要控制输液架停止移动时,控制连接板下降,连接板挤压第三导向杆向左移动,连接板带动第四连接杆及摩擦板向下移动,当摩擦板与地面接触后;连接板离开第三导向杆,且位于第三导向杆下方;第三导向杆受到第六弹性件向右移动,回到初始位置,第一连接块受到第七弹性件弹力作用向上移动,第二连接块受到第八弹性件弹力作用向上移动,从而带动第四连接杆及连接板向上移动,连接板受到第三导向杆阻挡,不能向上移动,当需要移动输液架时,控制第三导向杆向左移动,不再阻挡连接板,第一连接块受到第七弹性件弹力作用向上移动,第二连接块受到第八弹性件弹力作用向上移动,回到初始位置,第三导向杆受到第六弹性件向右移动,回到初始位置,如此,防止在更换输液瓶时,输液架发生移动,造成危险。

(3)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高度调节机构完成调节输液瓶高度位置的工作,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更换输液瓶,通过提醒机构完成提示输液瓶中药液所剩的多少,可以防止患者不会出现输液中断的状况,保证患者输液安全,通过固定机构完成安装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的工作,保证了输液瓶的稳定性,通过锁紧机构完成锁紧盖板的工作,便于携带输液瓶,及护理用具,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任务,通过刹车机构完成固定输液架的工作,防止在更换输液瓶时,输液架发生移动,造成危险,达到了便于户外使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高度调节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醒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固定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图4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图4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锁紧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刹车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车轮,2-安装板,3-空心杆,4-滑槽,5-第一滑块,6-第一连接杆,7-第一凹槽,8-圆环,9-高度调节机构,91-第一固定板,92-第一导向杆,93-第一弹性件,94-第一通孔,10-提醒机构,101-第二固定杆,102-第一挡板,103-第一滑轨,104-第二滑块,105-第二挡板,106-第二弹性件,11-第一固定杆,12-挂钩,13-挂环,14-输液瓶,15-第一夹板,16-第二夹板,17-固定机构,171-第二连接杆,172-第三挡板,173-第二滑轨,174-第三滑块,175-第一插杆,176-第三弹性件,177-第一拉线,178-第一拉环,179-第二凹槽,1710-第二通孔,1711-第三固定杆,1712-第三通孔,1713-第三连接杆,1714-第四挡板,1715-第三滑轨,1716-第四滑块,1717-第二插杆,1718-第四弹性件,1719-第二拉线,1720-第二拉环,1721-第三凹槽,1722-第四通孔,1723-第四固定杆,1724-第五通孔,18-安装框,19-盖板,20-锁紧机构,201-第五固定杆,202-第六通孔,203-第二固定板,204-第二导向杆,205-第五弹性件,206-第四凹槽,21-刹车机构,211-导向块,212-第五凹槽,213-第六弹性件,214-第三导向杆,215-导向板,216-导向孔,217-连接板,218-第四连接杆,219-第一连接块,2110-第七弹性件,2111-第二连接块,2112-第八弹性件,2113-摩擦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产科室外活动用输液架,如图1-8所示,包括有车轮1、安装板2、空心杆3、第一滑块5、第一连接杆6、圆环8、高度调节机构9、提醒机构10、第一固定杆11、挂钩12、挂环13、输液瓶14、第一夹板15、第二夹板16、固定机构17、安装框18、盖板19、锁紧机构20和刹车机构21;车轮1固接于安装板2底部,空心杆3固接于安装板2顶部,圆环8固接于空心杆3顶部,空心杆3内一侧壁开有滑槽4,第一滑块5与滑槽4滑动连接,第一连接杆6固接于第一滑块5一侧部,第一连接杆6与圆环8滑动连接,第一连接杆6远离滑槽4的一侧部开有多个第一凹槽7,高度调节机构9固接于空心杆3远离滑槽4的一侧部,提醒机构10固接于第一连接杆6一侧部,第一固定杆11与提醒机构10输出端固接,挂钩12固接于第一固定杆11底部,输液瓶14通过挂环13以可拆卸的方式与挂钩12固接,固定机构17固接于第一固定杆11底部;第一夹板15、第二夹板16与固定机构17输出端固接,且输液瓶14位于第一夹板15、第二夹板16内;安装框18固接于安装板2顶部,盖板19与安装框18一顶部铰接,锁紧机构20固接于盖板19一侧部,刹车机构21固接于安装板2一侧部。

高度调节机构9包括有第一固定板91、第一导向杆92和第一弹性件93;空心杆3远离滑槽4的一侧部开有第一通孔94,第一固定板91通过第一弹性件93固接于空心杆3一侧部;第一导向杆92一端固接于第一固定板91一侧部,另一端贯穿第一通孔94位于第一凹槽7内。

提醒机构10包括有第二固定杆101、第一挡板102、第一滑轨103、第二滑块104、第二挡板105和第二弹性件106;第二固定杆101、第一挡板102、第一滑轨103、第二挡板105沿第一连接杆6竖直方向依次固接于第一连接杆6一侧部,第二滑块104与第一滑轨103滑动连接,第一固定杆11固接于第二滑块104一侧部,第一固定杆11通过第二弹性件106固接于第一固定杆11底部。

固定机构17包括有第二连接杆171、第三挡板172、第二滑轨173、第三滑块174、第一插杆175、第三弹性件176、第一拉线177、第一拉环178、第三固定杆1711、第三连接杆1713、第四挡板1714、第三滑轨1715、第四滑块1716、第二插杆1717、第四弹性件1718、第二拉线1719、第二拉环1720和第四固定杆1723;第二连接杆171固接于第一夹板15顶部,第三挡板172、第二滑轨173、第三固定杆1711沿第一固定杆11长度方向依次固接于第一固定杆11底部,第一固定杆11底部开有第二凹槽179,第二连接杆171顶部位于第二凹槽179内,第二连接杆171上开有第二通孔1710,第三固定杆1711上开有第三通孔1712;第一插杆175一端通过第三滑块174与第二滑轨173滑动连接,另一端贯穿第二通孔1710、第三通孔1712;第三弹性件176一端固接于第三挡板172一侧部,另一端固接于第三滑块174;第一拉环178通过第一拉线177固接于第三滑块174底部,第三连接杆1713固接于第二夹板16顶部,第四挡板1714、第三滑轨1715、第四固定杆1723沿第一固定杆11长度方向依次固接于第一固定杆11底部,第一固定杆11底部开有第三凹槽1721,第三连接杆1713顶部位于第三凹槽1721内,第三连接杆1713上开有第四通孔1722,第四固定杆1723上开有第五通孔1724;第二插杆1717一端通过第四滑块1716与第三滑轨1715滑动连接,另一端贯穿第四通孔1722、第五通孔1724;第四弹性件1718一端固接于第四挡板1714一侧部,另一端固接于第四滑块1716一侧部;第二拉环1720通过第二拉线1719固接于第四滑块1716底部。

锁紧机构20包括有第五固定杆201、第二固定板203、第二导向杆204和第五弹性件205;第五固定杆201固接于盖板19底部,且位于安装框18外;第五固定杆201上开有第六通孔202,安装框18一侧部开有第四凹槽206,第二固定板203通过第五弹性件205固接于第五固定杆201一侧部。第二导向杆204一端固接于第二固定板203一侧部,另一端贯穿第六通孔202位于第四凹槽206内。

刹车机构21包括有导向块211、第六弹性件213、第三导向杆214、导向板215、连接板217、第四连接杆218、第一连接块219、第七弹性件2110、第二连接块2111、第八弹性件2112和摩擦板2113;导向块211固接于安装框18一侧部,导向块211上开有第五凹槽212;第三导向杆214通过第六弹性件213与导向块211固接,且位于第五凹槽212内;导向板215固接于安装板2一侧部,导向块211上开有导向块211,第四连接杆218贯穿导向孔216,连接板217固接于第四连接杆218顶部,摩擦板2113固接于第四连接杆218底部,第一连接块219固接于第四连接杆218一侧部;第七弹性件2110一端固接于第一连接块219,另一端固接于导向板215底部;第二连接块2111固接于第四连接杆218另一侧部;第八弹性件2112一端固接于第二连接块2111,另一端固接于导向板215底部。

第一夹板15、第二夹板16内侧安装有海绵。

有7个第一凹槽7。

工作原理:当使用本输液架时,首先运转固定机构17,使得固定机构17输出端打开,从而取下第一夹板15、第二夹板16,控制输液瓶14通过挂环13挂在挂钩12上,由于输液瓶14的重力作用,从而带动挂钩12及第一固定杆11下降,第一固定杆11带动提醒机构10输出端下降,再将第一夹板15、第二夹板16装上,运转固定机构17,使得固定机构17输出端关闭,固定第一夹板15、第二夹板16,再运转高度调节机构9,使得高度调节机构9输出端打开,不再固定第一连接杆6,便可控制第一连接杆6上升,从而带动提醒机构10及输液瓶14上升,根据病人的身高将输液瓶14调节到合适的位置,安装框18内装有输液瓶14及护理工具,便可推动输液架移动,当输液瓶14中的药液越来越少时,提醒机构10输出端带动第一固定杆11及输液瓶14缓慢上升,当输液瓶14不再上升时,可知输液瓶14中所剩的药液不多,可以呼叫护士进行更换输液瓶14,运转刹车机构21,使得刹车机构21输出端与地面接触,使输液架不能移动,运转高度调节机构9,使得高度调节机构9输出端打开,不再固定第一连接杆6,便可控制第一连接杆6下降,从而带动提醒机构10及输液瓶14下降,回到初始位置,运转锁紧机构20,使得锁紧机构20输出端不再固定盖板19,打开盖板19,将输液瓶14取出进行跟换输液瓶14,输液瓶14跟换完毕后,盖上盖板19,使得锁紧机构20输出端固定盖板19,如此反复,病人在户外散步时,不仅输液架的具有移动性,还保证了输液瓶14的平稳性,达到了便于户外使用的效果。

因为高度调节机构9包括有第一固定板91、第一导向杆92和第一弹性件93;空心杆3远离滑槽4的一侧部开有第一通孔94,第一固定板91通过第一弹性件93固接于空心杆3一侧部;第一导向杆92一端固接于第一固定板91一侧部,另一端贯穿第一通孔94位于第一凹槽7内;当输液瓶14需要上升时,控制第一固定板91向右移动,从而带动第一导向杆92向右移动离开第一凹槽7,控制第一连接杆6上升,第一连接杆6带动提醒机构10及输液瓶14上升,当输液瓶14上升到合适位置后,放开第一固定板91,第一固定板91受到第一弹性件93弹力作用向左移动,从而带动第一导向杆92向左移动,回到初始位置,当输液瓶14需要下降时,控制第一固定板91向右移动,从而带动第一导向杆92向右移动离开第一凹槽7,控制第一连接杆6下降,第一连接杆6带动提醒机构10及输液瓶14下降,回到初始位置,放开第一固定板91,第一固定板91受到第一弹性件93弹力作用向左移动,从而带动第一导向杆92向左移动,回到初始位置,如此,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更换输液瓶14。

因为提醒机构10包括有第二固定杆101、第一挡板102、第一滑轨103、第二滑块104、第二挡板105和第二弹性件106;第二固定杆101、第一挡板102、第一滑轨103、第二挡板105沿第一连接杆6竖直方向依次固接于第一连接杆6一侧部,第二滑块104与第一滑轨103滑动连接,第一固定杆11固接于第二滑块104一侧部,第一固定杆11通过第二弹性件106固接于第一固定杆11底部;当开始输液时,由于输液瓶14中的药液越输越少,第一固定杆11在第二弹性件106的弹力作用下,向上缓慢移动,从而带动第二滑块104缓慢上升,当第二滑块104与第一挡板102接触后,第二滑块104及第一固定杆11停止上升,患者可根据第二滑块104此时的位置,得知输液瓶14中的药液所剩的不多,呼叫护士前来进行换置输液瓶14,重新换好输液瓶14,第一固定杆11及第二滑块104开始下降,第二滑块104与第二挡板105接触后,第一固定杆11及第二滑块104停止下降,如此,病人可以不需要时时注意输液瓶14中的药液所剩多不多,可以防止患者不会出现输液中断的状况,保证患者输液安全。

因为固定机构17包括有第二连接杆171、第三挡板172、第二滑轨173、第三滑块174、第一插杆175、第三弹性件176、第一拉线177、第一拉环178、第三固定杆1711、第三连接杆1713、第四挡板1714、第三滑轨1715、第四滑块1716、第二插杆1717、第四弹性件1718、第二拉线1719、第二拉环1720和第四固定杆1723;第二连接杆171固接于第一夹板15顶部,第三挡板172、第二滑轨173、第三固定杆1711沿第一固定杆11长度方向依次固接于第一固定杆11底部,第一固定杆11底部开有第二凹槽179,第二连接杆171顶部位于第二凹槽179内,第二连接杆171上开有第二通孔1710,第三固定杆1711上开有第三通孔1712;第一插杆175一端通过第三滑块174与第二滑轨173滑动连接,另一端贯穿第二通孔1710、第三通孔1712;第三弹性件176一端固接于第三挡板172一侧部,另一端固接于第三滑块174;第一拉环178通过第一拉线177固接于第三滑块174底部,第三连接杆1713固接于第二夹板16顶部,第四挡板1714、第三滑轨1715、第四固定杆1723沿第一固定杆11长度方向依次固接于第一固定杆11底部,第一固定杆11底部开有第三凹槽1721,第三连接杆1713顶部位于第三凹槽1721内,第三连接杆1713上开有第四通孔1722,第四固定杆1723上开有第五通孔1724;第二插杆1717一端通过第四滑块1716与第三滑轨1715滑动连接,另一端贯穿第四通孔1722、第五通孔1724;第四弹性件1718一端固接于第四挡板1714一侧部,另一端固接于第四滑块1716一侧部;第二拉环1720通过第二拉线1719固接于第四滑块1716底部;当病人需要外出活动时,拉动第一拉环178向左移动,从而通过第一拉线177带动第三滑块174及第一插杆175向左移动,将第二连接杆171插入第二凹槽179中,放开第一拉环178,第三滑块174受到第三弹性件176弹力的作用向右移动,带动第一插杆175向右移动,贯穿第二通孔1710、第三通孔1712,拉动第二拉环1720向右移动,从而通过第二拉线1719带动第四滑块1716及第二插杆1717向右移动,将第三连接杆1713插入第三凹槽1721中,放开第二拉环1720,第四滑块1716受到第四弹性件1718弹力的作用向左移动,带动第二插杆1717向左移动,贯穿第四通孔1722、第五通孔1724,从而将第一夹板15、第二夹板16安装于第一固定杆11底部,输液瓶14位于第一夹板15、第二夹板16之间,如此,使得输液架在移动时,输液瓶14不会在输液架的带动下,进行晃动,保证了输液瓶14的稳定性。

因为锁紧机构20包括有第五固定杆201、第二固定板203、第二导向杆204和第五弹性件205;第五固定杆201固接于盖板19底部,且位于安装框18外;第五固定杆201上开有第六通孔202,安装框18一侧部开有第四凹槽206,第二固定板203通过第五弹性件205固接于第五固定杆201一侧部。第二导向杆204一端固接于第二固定板203一侧部,另一端贯穿第六通孔202位于第四凹槽206内;当需要更换输液瓶14时,控制第二固定板203向右移动,从而带动第二第二导向杆204向右移动,离开第四凹槽206,便可打开盖板19,放开第二固定板203,第二固定板203受到第五弹性件205弹力作用向左移动,回到最初位置,将安装框18中的输液瓶14及护理用具取出,进行更换输液瓶14,当输液瓶14更换完成后,输液瓶14及护理用具放回安装框18内,控制第二固定板203向右移动,从而带动第二第二导向杆204向右移动,位于第六通孔202内,盖上盖板19,放开第二固定板203,第二固定板203受到第五弹性件205弹力作用向左移动,回到最初位置,锁紧盖板19,如此,便于携带输液瓶14,及护理用具,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任务。

因为刹车机构21包括有导向块211、第六弹性件213、第三导向杆214、导向板215、连接板217、第四连接杆218、第一连接块219、第七弹性件2110、第二连接块2111、第八弹性件2112和摩擦板2113;导向块211固接于安装框18一侧部,导向块211上开有第五凹槽212;第三导向杆214通过第六弹性件213与导向块211固接,且位于第五凹槽212内;导向板215固接于安装板2一侧部,导向块211上开有导向块211,第四连接杆218贯穿导向孔216,连接板217固接于第四连接杆218顶部,摩擦板2113固接于第四连接杆218底部,第一连接块219固接于第四连接杆218一侧部;第七弹性件2110一端固接于第一连接块219,另一端固接于导向板215底部;第二连接块2111固接于第四连接杆218另一侧部;第八弹性件2112一端固接于第二连接块2111,另一端固接于导向板215底部;当需要控制输液架停止移动时,控制连接板217下降,连接板217挤压第三导向杆214向左移动,连接板217带动第四连接杆218及摩擦板2113向下移动,当摩擦板2113与地面接触后;连接板217离开第三导向杆214,且位于第三导向杆214下方;第三导向杆214受到第六弹性件213向右移动,回到初始位置,第一连接块219受到第七弹性件2110弹力作用向上移动,第二连接块2111受到第八弹性件2112弹力作用向上移动,从而带动第四连接杆218及连接板217向上移动,连接板217受到第三导向杆214阻挡,不能向上移动,当需要移动输液架时,控制第三导向杆214向左移动,不再阻挡连接板217,第一连接块219受到第七弹性件2110弹力作用向上移动,第二连接块2111受到第八弹性件2112弹力作用向上移动,回到初始位置,第三导向杆214受到第六弹性件213向右移动,回到初始位置,如此,防止在更换输液瓶14时,输液架发生移动,造成危险。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