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用于痰湿质人群预防流感的中药香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02105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领域,涉及一种预防流感的香囊,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痰湿质预防流感的中药香囊。



背景技术:

流感虽不危及生命,却困扰了很多人,目前治疗方案,能缓解局部症状,无法达到预防的目的。而且常用的治疗药物通常会导致嗜睡、精神不振等副作用,影响生活、工作、学习,部分药物甚至会引起更大的不良反应,尤其对老年、幼儿、脾胃肝肾功能失调人群,会造成很大的健康风险,而且以上的治疗费用均较高。

不同体质的人群身体状态不同,所要采用的预防药物组合也应当不同,而目前市场用于预防流感的中药香囊是将所有人群混为一谈,不符合中医辩证施治理论。

郑元林课题组研究重心在于慢性病的病理机制研究及疾病的中医药早期预防,近年来发表sci论文总影响因子超过120,单篇论文sci影响因子为9.457,本系列发明是课题组研究成果,核心研究人员李梦秋,在南京中医药大学攻读硕士期间,主要从事南中医中药香囊的营销管理及市场调研工作,南中医中药香囊销售过程中,发现中药香囊防流感效果对于不同人群有差异。根本原因在于,易患感冒人群,有迥异的外在表现,有的怕冷、有的怕热、有的情绪低落,外在巨大差别的症状和感觉一定有不同的易感原因,因些不同体质的人群应使用不同的配方。

按照中医辩证分型,本发明针对不同体质采用不同的药物组合,更为有效地预防流感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预防流感的中药香囊,本发明按“上工治未病”思路,根据中医辩证论治理论进行天然药物组方筛选,本发明参照中国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体质分类方案,针对不同体质采用不同的天然药物配方预防流感的发生。本发明组合物对痰湿质人群的畏寒怕冷,机能减退有很好的温中化湿,化气化痰,增加体质,抗流感的作用。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一种预防用于痰湿质人群预防流感的中药香囊,该中药香囊装有以下原料药物:苍术、厚朴、藿香、干姜、石菖蒲。

所述的原料按照重量计算为苍术1-20份、厚朴1-20份、藿香1-20份、干姜1-20份、石菖蒲1-20份。

所述的中药香囊还包括辅助原料,包括草果、陈皮、蒿本、白芷、白豆蔻、苏合香、砂仁、艾叶、佩兰、五加皮、吴茱萸。

所述的原料按照重量计算,苍术、厚朴、藿香、干姜、石菖蒲的比例为1-2:1-2:1-2:1-2:1-2。

所述的原料按照重量计算为苍术3-20份、厚朴3-20份、藿香3-20份、干姜3-20份、石菖蒲3-20份、草果3-20份、陈皮3-20份、蒿本3-20份、白芷3-20份、白豆蔻3-20份、苏合香3-20份、砂仁3-20份、艾叶3-20份、佩兰3-20份、五加皮3-20份、吴茱萸3-20份。

本发明中药香囊具有芳香化浊,温中散寒,化痰通脉的功效,且制备方法简单,原料易得,成本低,利于工业化生产,是预防流感药物组合的根本创新。

本发明药物组合,重用苍术、厚朴、藿香、吴茱萸、石菖蒲、草果、陈皮、蒿本等具有温补元气,补脾肺、生津安神的药用,配合白芷、白豆蔻、苏合香、砂仁、干姜、艾叶、佩兰、五加皮等,药性更温热,功效更强,更利于痰湿体质人群温中化湿,行气化痰,恢复正常体质,增加机体抗病能力,从而有效预防流感的发生。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该中药香囊可由装有以下重量份数计的原料药物制成:苍术、厚朴、藿香、干姜、石菖蒲按照1:1:1:1:1比例混合,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粉碎,过100目筛,得中药细粉,再将中药细分装入到透气的药囊中,既得。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在于蒲公英、丹皮、赤芍、板蓝根和冰片按照1:2:1:1:2比例混合。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不同在于蒲公英、丹皮、赤芍、板蓝根和冰片按照2:2:2:1:2比例混合。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不同在于蒲公英、丹皮、赤芍、板蓝根和冰片按照2:2:2:1:2比例混合。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不同在于蒲公英、丹皮、赤芍、板蓝根和冰片按照1:2:2:2:2比例混合。

实施例6

与实施例1不同在于蒲公英、丹皮、赤芍、板蓝根和冰片按照1:2:2:1:2比例混合。

实施例7

与实施例1不同在于蒲公英、丹皮、赤芍、板蓝根和冰片按照20:15:10:9:8比例混合。

实施例8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该中药香囊可由装有以下重量份数计的原料药物制成:苍术10份、厚朴10份、藿香10份、吴茱萸10份、石菖蒲10份、草果10份、陈皮10份、蒿本10份、白芷5份、白豆蔻5份、苏合香5份、砂仁5份、干姜5份、艾叶5份、佩兰5份、五加皮5份,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粉碎,过100目筛,得中药细粉,再将中药细分装入到透气的药囊中,既得。

实施例9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该中药香囊可由装有以下重量份数计的原料药物制成:苍术10份、厚朴10份、藿香10份、吴茱萸10份、石菖蒲10份、草果10份、陈皮10份、蒿本10份、白芷10份、白豆蔻10份、苏合香10份、砂仁10份、干姜10份、艾叶10份、佩兰10份、五加皮10份,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粉碎,过100目筛,得中药细粉,再将中药细分装入到透气的药囊中,既得。

实施例10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该中药香囊可由装有以下重量份数计的原料药物制成:苍术5份、厚朴5份、藿香5份、吴茱萸5份、石菖蒲5份、草果5份、陈皮5份、蒿本5份、白芷10份、白豆蔻10份、苏合香10份、砂仁10份、干姜10份、艾叶10份、佩兰10份、五加皮10份,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粉碎,过100目筛,得中药细粉,再将中药细分装入到透气的药囊中,既得。

实施例11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该中药香囊可由装有以下重量份数计的原料药物制成:苍术20份、厚朴20份、藿香20份、吴茱萸20份、石菖蒲20份、草果20份、陈皮20份、蒿本20份、白芷10份、白豆蔻10份、苏合香10份、砂仁10份、干姜10份、艾叶10份、佩兰10份、五加皮10份,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粉碎,过100目筛,得中药细粉,再将中药细分装入到透气的药囊中,既得。

实施例12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该中药香囊可由装有以下重量份数计的原料药物制成:苍术3-20份、厚朴3-20份、藿香3-20份、吴茱萸3-20份、石菖蒲3-20份、草果3-20份、陈皮3-20份、蒿本3-20份、白芷3-20份、白豆蔻3-20份、苏合香3-20份、砂仁3-20份、干姜3-20份、艾叶3-20份、佩兰3-20份、五加皮3-20份,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粉碎,过100目筛,得中药细粉,再将中药细分装入到透气的药囊中,既得。

本发明组方中:

白芷:辛,温。入肺、脾、胃经。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

苍术: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的作用。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蹙,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眼目昏涩。

厚朴:苦,辛,性温。入脾经;胃经;大肠经。具有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的作用。用于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湿阻中焦,脘痞吐泻;痰壅气逆;胸满喘咳。

藿香:辛,微温。归脾、胃、肺经。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白豆蔻: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具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的功效。主湿阻气滞;脾胃不和;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胃寒呕吐;食积不消。具有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的作用。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草果:味辛,性温,无毒。入脾经、胃经。具有燥湿除寒,祛痰截疟,健脾开胃,利水消肿。用于疟疾,痰饮痞满,脘腹冷痛,反胃,呕吐,泻痢,食积。

苏合香:辛,温。归心、脾经。具和有芳香化湿、解暑辟浊、和中止呕的

砂仁:归经性味:味辛,性温。归经:归脾经、胃经、肾经。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的功效。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功效。主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

艾叶:辛、苦,温。归肝经、脾经、肾经。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的功效。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

佩兰:味辛,性平。归脾、胃、肺经。有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的作用。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恶,口中甜腻,口臭,多涎,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

石菖蒲:辛,温。归胃经、心经。具有开窍,豁痰,理气,活血,散风,去湿。主治癫痫,痰厥,热病神昏,健忘,气闭耳聋,心胸烦闷,胃痛,腹痛,风寒湿痹,痈疽肿毒,跌打损伤。

五加皮:味辛、苦,性温。入肝、肾经。有祛风湿,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利水消肿的作用。用于风湿痹病,筋骨痿软,小儿行迟,体虚乏力,水肿,脚气。

陈皮: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作用。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蒿本:辛,温。归膀胱经。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巅顶疼痛,风湿痹痛。

吴茱萸:味辛、苦,性热。归肝、脾、胃、肾经。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

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