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体内积液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72839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治疗体内积液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治疗体内积液的装置。



背景技术:

脑脊液压力过高、腹腔积液、膝关节积液及胸腔积液这几种常见的疾病引发的因素有很多,对人体的危害极大。

脑脊液压力过高并超出其代偿范围,可引起一系列生理紊乱和病理改变,如不及时诊治,患者往往因脑疝和中枢性循环呼吸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引起脑脊液压力过高的原因包括颅内感染、颅脑损伤、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血管疾病等。

腹腔积液指腹水超过正常值并潴留,并发症状如发热,产生蛋白尿,出现尿量减少的现象。一般来说细菌感染,肿瘤,结核性腹膜炎,消化道穿孔,肝硬化,都有可能引起腹水。

滑膜炎是临床常见病,主症是膝关节积液。膝关节由股骨内、外侧髁和胫骨内、外侧髁以及髌骨构成,为人体最大且构造最复杂,损伤机会亦较多的关节,所以损伤和感染的机会较多。膝关节滑膜炎主要是因膝关节扭伤和多种关节内损伤,而造成的一组综合症。如半月板损伤、滑膜损伤、交叉韧带或侧副韧带损伤,关节内损伤和脱位,膝关节骨关节炎继发膝关节慢性滑膜炎和关节游离体等。另一种原因是感染,其中常见的是滑膜结核,一般讲,滑膜内血管丰富,血液循环良好,对细菌抵抗力较强,但在感染结核菌的情况下,病情进展较缓慢,其症状表现时好时坏,此为膝关节慢性滑膜炎之一。

任何原因导致胸膜腔内出现过多的液体称胸腔积液,俗称胸水。我们常说胸腔积液,实际上是胸膜腔积液。正常人胸膜腔内有3ml~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润滑作用,但胸膜腔中的积液量并非固定不变。即使是正常人,每24小时亦有500ml~1000ml的液体形成与吸收。胸膜腔内液体自毛细血管的静脉端再吸收,其余的液体由淋巴系统回收至血液,滤过与吸收处于动态平衡。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缓,临床产生胸腔积液。按照胸腔积液的特点分类,可以将胸腔积液分为漏出液、渗出液(浆液性或血性)、脓胸、血胸、乳糜胸。

现有的用于脑脊液压力过高、腹腔积液、膝关节积液及胸腔积液的治疗一般会采用普通的针管进行抽液,而采用普通的针管抽液存在以下缺点:1、在进行抽液或注药时,至少需要两个人进行操作,一个人固定针头,另一个人完成抽液或注药。2、普通的针管在抽液后不能直接进行注药,注药时需要将针管拔出,将装有药物的针管插再次插入患有积液部位,然后将药物注入,但再次穿刺的位置及深度难以把握,这就增加了治疗的风险。3、普通针管抽除积液的容量有限,患者在患有大量积液的情况下,不能一次性抽除,需要多次穿刺进行抽除,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治疗的风险。4、抽液后抽出针管,针头仍然固定在体内,但抽出针管后液体极有可能渗漏出来,污染穿刺点周围铺盖的孔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治疗体内积液的装置,适用于多种体腔穿刺抽液与注药,可进行单人操作,能够避免积液渗漏,针管穿刺在患者体内后,可以将其牢靠地固定在患者身上,不易脱落,安全可靠,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另外本装置在固定后可进行反复抽液,操作方便,残留小,且注药方便,可对患处进行药物治疗。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针头组件1、固定机构2、座体3和多功能管座5;所述固定机构2可活动的套设在座体3的上端;所述多功能管座5设置在座体3的下端;所述针头组件1通过螺纹连接在座体3的顶部;所述座体3内且在位于针头组件1的底部连接有汇流接头12;所述汇流接头12与多功能管座5之间连接有第一橡胶管道9和第二橡胶管道11;所述第一橡胶管道9与第二橡胶管道11上设置有管道组合开关10;所述多功能管座5内设置有注药机构6和抽液机构7;所述第一橡胶管道9和第二橡胶管道11分别与注药机构6和抽液机构7连接贯通;所述注药机构6和抽液机构7上分别连接有第一针管组件4与第二针管组件8。

进一步的,所述多功能管座5包括支管座504,所述支管座504为圆柱体结构,其上端分别设置有定位轴505、第一接头506、第二接头508和螺纹孔507;所述注药机构6和抽液机构7分别包括第一支管501和第二支管502;所述第一支管501与第二支管502的顶部与支管座504一体设置;所述支管座504的底部设置有限位凸台509;所述第一支管501与第二支管502内均设置有活塞推杆;所述第一支管501与第二支管502的底部设置有支管端盖503;所述活塞推杆可活动的穿插在支管端盖503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针管组件4与第二针管组件8分别连接在第一支管501与第二支管502的上端;所述第一针管组件4与第二针管组件8分别包括管道13、流量调节器14和插头15;所述流量调节器14设置在管道13与第一针管组件4或第二针管组件8的连接端,所述插头15设置在管道13的末端。

进一步的,所述座体3包括圆筒301和设置在圆筒301上端的端面板302;所述端面板302的上设置有沉头螺纹孔303;所述圆筒301的管壁上设置有方形的第一槽口304和第二槽口305;所述针头组件1连接在沉头螺纹孔303内。

进一步的,所述管道组合开关10包括第一齿轮1001、圆片1002、第二齿轮1003、支柱1004、第一拨动齿轮1005、第二拨动齿轮1006和滚珠1008;所述支柱1004包括支柱主体1041和限位圆盘1042;所述限位圆盘1042的底部设置有螺纹连接段1043;所述支柱主体1041上设置有两个间距设置的卡槽1044;所述第一齿轮1001、圆片1002和第二齿轮1003设置在所述卡槽1044之间;所述圆片1002设置在第一齿轮1001和第二齿轮1003之间;所述第一齿轮1001的上端与第二齿轮1003的下端分别设置有卡簧;所述卡簧设置在卡槽1044内;所述第一齿轮1001与第二齿轮1003的外圆上设置有齿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拨动齿轮1005与第二拨动齿轮1006分别设置在第一槽口304和第二槽口305内;所述第一拨动齿轮1005与第二拨动齿轮1006的中心套设在定位轴505上;第一拨动齿轮1005和第二拨动齿轮1006分别与第一齿轮1001和第二齿轮1003相互啮合;所述圆片1002上设置有第一圆孔10021和第二圆孔10023;所述第一橡胶管道9和第二橡胶管道11分别穿插在第一圆孔10021与第二圆孔10023内;所述圆片1002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环形U槽10022;所述滚珠1008设置在环形U槽10022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齿轮1001上设置有第一腰形孔1011和第二腰形孔1012;所述第一橡胶管道9和第二橡胶管道11分别穿插在第一腰形孔1011与第二腰形孔1012;所述第二齿轮1003上设置有第三腰形孔1031和第四腰形孔1032;所述第一腰形孔1011和第二腰形孔1012;所述第一橡胶管道9和第二橡胶管道11分别穿插在第三腰形孔1031和第四腰形孔1032内。

进一步的,所述针头组件1包括一体设置的针头101和针头座102;所述针头座102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一级柱体1021、二级柱体1022和三级柱体1023;所述一级柱体1021、二级柱体1022和三级柱体1023的直径依次减小;所述二级柱体1022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一级柱体1021的下端面设置有密封槽1025;所述密封槽1025内设置有密封圈16。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机构2包括一体设置的滑动座202和吸盘203;所述滑动座202为筒状结构,可活动的套设在座体3的上端;所述吸盘203设置在滑动座202的顶部外侧;所述吸盘203上均布有三个以上的粘连带204;所述粘连带204镶嵌在吸盘203的外侧末端;所述粘连带204的上表面设置有粘连层205;所述滑动座202上设置有定位螺钉201。

进一步的,所述汇流接头12包括一体设置的汇流接头主体1201、第一管状接头1202和第二管状接头1203;所述第一管状接头1202和第二管状接头1203设置在汇流接头主体1201的下端;所述汇流接头主体1201的中部设置有插孔1204;所述第一管状接头1202和第二管状接头1203与插孔1204连接贯通;所述三级柱体1023穿插在插孔1204内;所述第一橡胶管道9和第二橡胶管道11分别与第一管状接头1202和第二管状接头1203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多功能管座内设置有注药机构和抽液机构,可以在抽液后,快捷地注入药物,方便了治疗。

2、本实用新型可进行单人操作,能够避免积液渗漏,针管穿刺在患者体内后,可以将其牢靠地固定在患者身上,不易脱落,安全可靠。

3、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多种体腔穿刺抽液与注药。

4、本实用新型在座体上套设有固定机构,针头在扎入患处后,松掉定位螺钉,上下移动滑动座,调节在最佳位置后,将粘连带粘连在患者身上,锁紧定位螺钉,实现固定,固定后牢固可靠,不易脱落,固定后还可进行反复抽液,避免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通孔。

5、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患者积液部位及深浅深度选择性地更换针头组件,可以选择针头粗细孔长短较为合适的针头组件进行穿刺,方便了治疗。

6、本实用新型在第一橡胶管道与第二橡胶管道上设置有管道组合开关,拨动管道组合开关中第一拨动齿轮和第二拨动齿轮分别可以带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旋转,第一齿轮在旋转时,可以使第一齿轮上的第二腰形孔与圆片上的第一圆孔发生错位,第一橡胶管道受到挤压而关闭;同样第二齿轮在旋转时,可以使第二齿轮上的第三腰形孔与圆片上的第二圆孔发生错位,第二橡胶管道受到挤压而关闭;通过控制第一橡胶管道与第二橡胶管道的开关,可以实现抽液和注药的控制,抽液时停止注药,注药时停止抽液;方便了治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多功能管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针管组件与第二针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机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B处的剖面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座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汇流接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针头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针头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圆片与支柱的俯视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C-C处的剖面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拨动齿轮与第一齿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拨动齿轮与第二齿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中D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针头组件;2、固定机构;3、座体;4、第一针管组件;5、多功能管座;6、注药机构;7、抽液机构;8、第二针管组件;9、第一橡胶管道;10、管道组合开关;11、第二橡胶管道;12、汇流接头;13、管道;14、流量调节器;15、插头;16、密封圈;101、针头;102、针头座;201、定位螺钉;202、滑动座;203、吸盘;204、粘连带;205、粘连层;301、圆筒;302、端面板;303、沉头螺纹孔;304、第一槽口;305、第二槽口;501、第一支管;502、第二支管;503、支管端盖;504、支管座;505、定位轴;506、第一接头;507、螺纹孔;508、第二接头;509、限位凸台;1001、第一齿轮;1002、圆片;1003、第二齿轮;1004、支柱;1005、第一拨动齿轮;1006、第二拨动齿轮;1007、微型轴承;1008、滚珠;1011、第一腰形孔;1012、第二腰形孔;1021、一级柱体;1022、二级柱体;1023、三级柱体;1024、针头孔;1025、密封槽;1031、第三腰形孔;1032、第四腰形孔;1041、支柱主体;1042、限位圆盘;1043、螺纹连接段;1044、卡槽;1201、汇流接头主体;1202、第一管状接头;1203、第二管状接头;1204、插孔;10021、第一圆孔;10022、环形U槽;10023、第二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为:它包括针头组件1、固定机构2、座体3和多功能管座5;所述固定机构2可活动的套设在座体3的上端;所述多功能管座5设置在座体3的下端;所述针头组件1通过螺纹连接在座体3的顶部;所述座体3内且在位于针头组件1的底部连接有汇流接头12;所述汇流接头12与多功能管座5之间连接有第一橡胶管道9和第二橡胶管道11;所述第一橡胶管道9与第二橡胶管道11上设置有管道组合开关10;所述多功能管座5内设置有注药机构6和抽液机构7;所述第一橡胶管道9和第二橡胶管道11分别与注药机构6和抽液机构7连接贯通;所述注药机构6和抽液机构7上分别连接有第一针管组件4与第二针管组件8。

优选的,所述多功能管座5包括支管座504,所述支管座504为圆柱体结构,其上端分别设置有定位轴505、第一接头506、第二接头508和螺纹孔507;所述注药机构6和抽液机构7分别包括第一支管501和第二支管502;所述第一支管501与第二支管502的顶部与支管座504一体设置;所述支管座504的底部设置有限位凸台509;所述第一支管501与第二支管502内均设置有活塞推杆;所述第一支管501与第二支管502的底部设置有支管端盖503;所述活塞推杆可活动的穿插在支管端盖503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针管组件4与第二针管组件8分别连接在第一支管501与第二支管502的上端;所述第一针管组件4与第二针管组件8分别包括管道13、流量调节器14和插头15;所述流量调节器14设置在管道13与第一针管组件4或第二针管组件8的连接端,所述插头15设置在管道13的末端。

优选的,所述座体3包括圆筒301和设置在圆筒301上端的端面板302;所述端面板302的上设置有沉头螺纹孔303;所述圆筒301的管壁上设置有方形的第一槽口304和第二槽口305;所述针头组件1连接在沉头螺纹孔303内。

优选的,所述管道组合开关10包括第一齿轮1001、圆片1002、第二齿轮1003、支柱1004、第一拨动齿轮1005、第二拨动齿轮1006和滚珠1008;所述支柱1004包括支柱主体1041和限位圆盘1042;所述限位圆盘1042的底部设置有螺纹连接段1043;所述支柱主体1041上设置有两个间距设置的卡槽1044;所述第一齿轮1001、圆片1002和第二齿轮1003设置在所述卡槽1044之间;所述圆片1002设置在第一齿轮1001和第二齿轮1003之间;所述第一齿轮1001的上端与第二齿轮1003的下端分别设置有卡簧;所述卡簧设置在卡槽1044内;所述第一齿轮1001与第二齿轮1003的外圆上设置有齿轮。

优选的,所述第一拨动齿轮1005与第二拨动齿轮1006分别设置在第一槽口304和第二槽口305内;所述第一拨动齿轮1005与第二拨动齿轮1006的中心套设在定位轴505上;第一拨动齿轮1005和第二拨动齿轮1006分别与第一齿轮1001和第二齿轮1003相互啮合;所述圆片1002上设置有第一圆孔10021和第二圆孔10023;所述第一橡胶管道9和第二橡胶管道11分别穿插在第一圆孔10021与第二圆孔10023内;所述圆片1002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环形U槽10022;所述滚珠1008设置在环形U槽10022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1001上设置有第一腰形孔1011和第二腰形孔1012;所述第一橡胶管道9和第二橡胶管道11分别穿插在第一腰形孔1011与第二腰形孔1012;所述第二齿轮1003上设置有第三腰形孔1031和第四腰形孔1032;所述第一腰形孔1011和第二腰形孔1012;所述第一橡胶管道9和第二橡胶管道11分别穿插在第三腰形孔1031和第四腰形孔1032内。

优选的,所述针头组件1包括一体设置的针头101和针头座102;所述针头座102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一级柱体1021、二级柱体1022和三级柱体1023;所述一级柱体1021、二级柱体1022和三级柱体1023的直径依次减小;所述二级柱体1022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一级柱体1021的下端面设置有密封槽1025;所述密封槽1025内设置有密封圈16。

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2包括一体设置的滑动座202和吸盘203;所述滑动座202为筒状结构,可活动的套设在座体3的上端;所述吸盘203设置在滑动座202的顶部外侧;所述吸盘203上均布有三个以上的粘连带204;所述粘连带204镶嵌在吸盘203的外侧末端;所述粘连带204的上表面设置有粘连层205;所述滑动座202上设置有定位螺钉201。

优选的,所述汇流接头12包括一体设置的汇流接头主体1201、第一管状接头1202和第二管状接头1203;所述第一管状接头1202和第二管状接头1203设置在汇流接头主体1201的下端;所述汇流接头主体1201的中部设置有插孔1204;所述第一管状接头1202和第二管状接头1203与插孔1204连接贯通;所述三级柱体1023穿插在插孔1204内;所述第一橡胶管道9和第二橡胶管道11分别与第一管状接头1202和第二管状接头1203连接。

本实用新型抽液过程,如图1所示,在进行大量积液治疗过程中,先将针头精准插入积液部位,进行固定后,第二针管组件上的插头接入外置密封储液带中;拨动管道组合开关中的第一拨动齿轮,第一拨动齿轮带动第一齿轮旋转,第一齿轮在旋转时,可以使第二腰形孔与圆片上的第一圆孔发生错位,第一橡胶管道受到挤压而关闭;第一橡胶管道关闭后阻断了注药机构,再将第二针管组件上的流量调节器的调节成关闭状态,拉动抽液机构中的活塞推杆,即可将患者的积液抽入到第二支管内,然后利用上述方法拨动管道组合开关中的第二拨动齿轮,将第二橡胶管道关闭,第二橡胶管道关闭后打开第二针管上的流量调节器,推动抽液机构中的活塞推杆,将积液注入到外置储液袋中。

本实用新型在抽液后,无需再次穿刺即可进行注药,注药过程,如图1所示,拨动管道组合开关中的第二拨动齿轮,第二拨动齿轮带动第二齿轮旋转,第二齿轮在旋转时,可以使第三腰形孔与圆片上的第二圆孔发生错位,第二橡胶管道受到挤压而关闭,第二橡胶管道关闭后阻断了抽液机构,再次拨动管道组合开关中的第一拨动齿轮,第一拨动齿轮带动第一齿轮旋转,第一齿轮在旋转时,可以使第二腰形孔与圆片上的第一圆孔发生错位,第一橡胶管道受到挤压而关闭;此时第一橡胶管道与第二橡胶管道同时被关闭,注药机构形成独立的空间,将第一针管组件上的流量调节器打开,第一针管组件上的插头插入药瓶,向外拉动注药机构中的活塞推杆,即可将药瓶内的药物吸入到注药机构中的第一支管内,药物进入第一支管后,将第一橡胶管道打开,将第一针管组件上的流量调节器关闭,推动注药机构中的活塞推杆即可将药物注入到患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