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位准确的鼻肠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47167阅读:16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定位准确的鼻肠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定位准确的鼻肠管。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营养支持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以及对胃肠功能认识的加深,肠内营养(EN)支持治疗在国际上已被普遍使用。在选择何种营养方式的时候,只要在肠道有功能或存在部分功能的情况下应首选EN,已成为众多临床医师的共识。危重患者营养支持优先考虑EN已逐渐被广大重症医学科医师接受并应用于临床。如何建立有效的肠内营养管道,大概有以下几种方法:有经鼻盲置、内镜引导置管、X线引导置管等。但这些方法存在明显的缺陷:1.置管位置不能准确定位,需要行床旁射线检查确认位置。2.内镜置管过程中因为气体注入胃内,可能短时导致腹内压急剧升高导致病人病情加重。3.射线引导置管对病人及操作医生都存在过量放射线照射风险,可能损害病人及医务人员健康。因此,设计研发能够直接定位的鼻肠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CN 202198863 U公开了一种双腔两用鼻肠管,在鼻肠管的上游管腔内设置有鼻胃管,鼻胃管上游端和鼻肠管的上游端设置呈Y 型分支,鼻胃管末端封闭置于鼻肠管的中上游侧壁上,其侧壁开设有侧孔,鼻胃管通过侧孔与鼻肠管管外连通。该双腔两用鼻肠管在鼻肠管供给肠内营养的同时,鼻胃管又可随时对胃内进行负压吸引,减缓胃潴留症状,减轻二次插管对病人造成的痛苦,提高医疗质量,尽管这种鼻胃肠管起到一管两用的目的,但置管到位问题仍需解决。

CN 202682383 U公开了一种新型鼻肠管,包括伸入人体肠胃内的鼻肠软管体和插入所述鼻肠软管体内的导引钢丝,所述鼻肠软管体前端设有螺旋部,所述螺旋部的末端设有带磁铁的金属坠,还包括位于人体外侧的感应磁盘,所述感应磁盘内设有与所述的带磁铁的金属坠相配合的导向磁铁。该新型鼻肠管存在操作不便,定位不准确的问题。

CN 204246525 U公开了一种导丝导引型鼻肠管,包括管体,外壁上设有长度刻度,其前端设有入口和管塞,末端设有出口;管体内设有导引导丝,导引导丝从管体的入口进入,从出口穿出,且在入口端设有导丝手柄;所述导引导丝的中心设有金属支撑杆,金属支撑杆的外层包裹有塑料层,塑料层外螺旋缠绕有金属丝,且导引导丝靠出口端的3cm内未设置金属支撑杆;所述管体靠出口的侧壁上开设有4个孔洞。该导丝导引型鼻肠管在一定程度上能引导管体进入肠内,但是存在操作不便,不能准确定位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定位准确,能够实时显影的定位准确的鼻肠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定位准确的鼻肠管,包括单针双腔管,所述单针双腔管其中部为营养饲喂主腔,其外侧还设有减压副腔,单针双腔管的顶端设有连通营养饲喂主腔的鼻饲营养孔和与减压副腔连通的胃减压孔;单针双腔管的底端的侧部设有鼻饲营养侧孔;单针双腔管的侧部开设有与减压腹腔连通的胃减压侧孔,且胃减压侧孔位于鼻饲营养侧孔的上端;营养饲喂主腔内连接有发光装置,发光装置与发光电源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发光装置为穿设在营养饲喂主腔内的发光线,且可从营养饲喂主腔内移出,通过该发光线可观察光源在体内的移动情况,以快速确定其位置,同时该发光线对单针双腔管起到塑型作用,便于单针双腔管从鼻腔经口咽部、食道、胃、幽门进入肠道。

进一步,所述鼻肠管还包括体温线,体温线通过开设在单针双腔管的顶端侧部的体温线孔穿设在单针双腔管侧部,其端部与监护仪连接,可将病人的体温实时显示在监护仪上,实时监测病人的体温变化。

进一步,所述胃减压侧孔距单针双腔管的底端15~25cm,便于在进行肠内营养的过程中并行胃内减压引流。

进一步,所述单针双腔管的底端圆滑封闭,形状为流线型,使单针双腔管在移动的过程中减少对肠胃的损伤,减少对病人的痛苦。

进一步,所述单针双腔管的顶端的侧部设有与胃减压孔形状、大小相匹配的密封翻盖,使用时将密封翻盖打开,操作结束后,使用密封翻盖封闭胃减压孔。

进一步,所述鼻饲营养孔、胃减压孔和体温线孔并排设置,使胃减压侧孔和鼻饲营养侧孔的空间位置呈90°。

鼻饲营养侧孔位于胃减压侧孔的下端,可以绕单针双腔管除发光线孔侧,圆周方向任意角度开设。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穿设在营养饲喂主腔内的发光线,可观察光源在体内的移动情况,以快速确定其位置,医生不需要辅助设备即可知道单针双腔管所在位置,减少误操作;同时该发光线对单针双腔管起到塑型作用,便于单针双腔管从鼻腔经口咽部、食道、胃、幽门进入肠道;单针双腔的设计,将胃内减压与肠内营养结合在一起,避免了病人因双侧鼻腔占用而出现的不适,增加了舒适度;体温线的设置,可将病人的体温实时显示在监护仪上,实时监测病人的体温变化,便于观察病情,减少护理工作量,尤其是对于烧伤、休克低体温状态这些特殊疾病类型更为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定位准确的鼻肠管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定位准确的鼻肠管的A-A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C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定位准确的鼻肠管的B-B截面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D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定位准确的鼻肠管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6,一种定位准确的鼻肠管,包括单针双腔管1,所述单针双腔管1其中部为营养饲喂主腔,其外侧还设有减压副腔,单针双腔管1的顶端设有连通营养饲喂主腔的鼻饲营养孔2和与减压副腔连通的胃减压孔4;单针双腔管1的底端的侧部设有鼻饲营养侧孔6;单针双腔管1的侧部开设有与减压腹腔连通的胃减压侧孔5,且胃减压侧孔5位于鼻饲营养侧孔6的上端;营养饲喂主腔内连接有发光装置,发光装置与发光电源电连接,本实施例的发光电源为可控低压电源。

所述发光装置为穿设在营养饲喂主腔内的发光线8,且可从营养饲喂主腔内移出,通过该发光线8可观察光源在体内的移动情况,以快速确定其位置,同时该发光线8对单针双腔管1起到塑型作用,便于单针双腔管1从鼻腔经口咽部、食道、胃、幽门进入肠道。

所述鼻肠管还包括体温线9,体温线9通过开设在单针双腔管1的顶端侧部的体温线孔3穿设在单针双腔管1侧部,其端部与监护仪连接,可将病人的体温实时显示在监护仪上,实时监测病人的体温变化。

所述胃减压侧孔5距单针双腔管1的底端20cm,便于在进行肠内营养的过程中并行胃内减压引流。

所述单针双腔管1的底端圆滑封闭,形状为流线型,使单针双腔管1在移动的过程中减少对肠胃的损伤,减少对病人的痛苦。

所述单针双腔管1的顶端的侧部设有与胃减压孔4形状、大小相匹配的密封翻盖7,使用时将密封翻盖7打开,操作结束后,使用密封翻盖7封闭胃减压孔4。

所述鼻饲营养孔2、胃减压孔4和体温线孔3并排设置,使胃减压侧孔5和鼻饲营养侧孔6的空间位置呈9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使用时,将发光线8的端头与可控低压电源连接,使发光线8发亮,再将单针双腔管1从病人的鼻孔进入,观察病人皮肤外的发光点,可直接确定单针双腔管1的位置,当单针双腔管1到达预定位置后即可移出发光线8;将体温线9的端头与监护仪连接,用于实时监测病人的体温变化;用胶布固定好单针双腔管1位于人体外的部分,若病人需要营养,可将营养物从鼻饲营养孔2滴入,通过鼻饲营养侧孔6进入肠道;若病人胃部压力较大,打开密封翻盖7,聚集于胃肠道内的气体及液体可通过胃减压侧孔5从胃减压孔4吸出,可降低病人胃肠道内的压力和膨胀程度,减少不适感;待病人病情好转后,从监护仪上取下体温线9,从病人体内取出单针双腔管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