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艾灸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31489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艾灸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医疗用保健用具,具体涉及的是一种艾灸盒。



背景技术:

艾灸是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艾炷或艾条,点燃后熏熨或温灼体表腧穴的灸法,是中国的传统特色疗法。艾灸疗法是通过艾火的热力渗透肌肤,可以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温经止痛,平衡阴阳,促进血液循环,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起到防病健身的作用,可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犹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艾灸一般以艾叶为灸材,并艾条灸为主;具体要求为 :手持点燃之艾条在穴区反复上下左右移动,上下来回,以产生一种动态的剌激。这种动态剌激必须是连续的均衡的,也就是说整个施灸过程中,火力必须均衡,作用不能中断,人们在进行艾灸疗法时,对于这种传统的操作方法很难掌控。

为解决上述问题,市场上也出现了很多不同类型的辅助工具以方便艾灸者,其中常见的有艾灸盒,然而现有的艾灸盒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 :不能更加舒适地固定在手臂和腿部、不能控制艾条燃烧的火力大小、不能控制皮肤受热温度、燃烧的艾条容易灼伤肌肤以及损伤艾灸盒体,使用寿命较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艾灸盒,能够控制皮肤受热温度,火力稳定,实用寿命长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艾灸盒,包括底盒,底盒呈筒形,底盒内设有灸盒,灸盒下端为网状结构,灸盒上设有上盖,上盖可拆卸的套设在灸盒上端,上盖设有数个排烟口,数个排烟口规则阵列在上盖上,上盖上设有大小形状均与上盖适配的密封盖,密封盖上设有大小形状均与上盖上的排烟口适配的开口;其结构要点是,底盒内壁上设有径向延伸的延伸端,延伸端的末端设有轴向向上的限位部,延伸端分层对称设置于底盒内壁的两侧,灸盒外壁上设有突出部,突出部的厚度小于每层延伸端之间的距离,灸盒为氧化铝陶瓷制成;所述的灸盒上端的外壁上设有圆周环绕的滑道,滑道的长度小于灸盒周长的1/4,滑道上设有豁口,豁口的大小等于滑道的宽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上盖上设有大小与灸盒上的滑道适配的卡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延伸端上的限位部位于延伸端顺时针方向的末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底盒采用竹子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上盖与密封盖同轴连接,密封盖能够在上盖上自由中心旋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上盖上的排烟口由数个弧形通槽呈扇形阵列形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够根据皮肤的舒适程度调整皮肤受热温度,而且火力稳定,使用寿命较长,不会因为使用时间,久燃烧艾条受热而导致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灸盒与底盒连接状态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与灸盒连接状态截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盒,2-灸盒,3-上盖,4-密封盖,5-延伸端,6-限位部,7-突出部,8-滑道,9-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解释说明,但不仅限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艾灸盒,包括底盒1,底盒1呈筒形,底盒1内设有灸盒2,灸盒2下端为网状结构,灸盒2上设有上盖3,上盖3可拆卸的套设在灸盒2上端,上盖3设有数个排烟口,数个排烟口规则阵列在上盖3上,上盖3上设有大小形状均与上盖3适配的密封盖4,密封盖4上设有大小形状均与上盖3上的排烟口适配的开口;所述的底盒1内壁上设有径向延伸的延伸端5,延伸端5的末端设有轴向向上的限位部6,延伸端5分层对称设置于底盒1内壁的两侧,所述的灸盒2外壁上设有突出部7,突出部7的厚度小于每层延伸端5之间的距离,灸盒2为氧化铝陶瓷制成;所述的灸盒2上端的外壁上设有圆周环绕的滑道8,滑道8的长度小于灸盒2周长的1/4,滑道8上设有豁口,豁口的大小等于滑道8的宽度。

所述的上盖3上设有大小与灸盒2上的滑道8适配的卡扣9。

所述的延伸端5上的限位部6位于延伸端5顺时针方向的末端。

所述的底盒1采用竹子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够提高使用寿命。

所述的上盖3与密封盖4同轴连接,密封盖4能够在上盖3上自由中心旋转;能够随时控制排烟与观察。

所述的上盖3上的排烟口由数个弧形通槽呈扇形阵列形成;不仅形状美观,还能够防止杂物掉落在内。

在使用过程中,当感觉皮肤因为受热过热而疼痛时,可以轻微逆时针旋转上盖3,当上盖3上的卡扣9达到上盖3上的滑道8的末端后,带动灸盒2逆时针旋转,当灸盒2上的突出部7离开底盒1内壁上的延伸端5时,对上盖3使用向上的力,从而带动灸盒2向上提起,然后将上盖3进行顺时针旋转,当上盖3上的卡扣9达到滑道8的另一末端后,带动灸盒2进行顺时针旋转,从而将灸盒2距皮肤的距离加大,减少皮肤受热温度,从而避免了皮肤的烧伤,达到了根据皮肤受热程度调节受热温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的优选实施例,凡是与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