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科用拔脓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86011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科用拔脓器,属于外科用医疗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脓包是指皮肤软组织化脓性感染,是由于细菌侵入人体皮肤而发生的炎症反应,局部可出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严重时细菌及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可引起毒血症或败血症,伤口感染是细菌在体内大量繁殖的结果,脓是机体组织炎症过程中形成的浓稠或稀薄的渗出物,其中包含变性、坏死的白细胞、细菌、坏死组织碎片和渗出的组织液。在治疗方面,通常采用西药进行杀菌消炎,或者采用中药药膏治疗,但往往治疗的时间较长,病人需要承受较长时间的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外科用拔脓器,该拔脓器可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短时间快速有效的治疗,大大缩短脓疮治疗的时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外科用拔脓器,包括一底部设有硅胶圈的透明罩体、一抽吸块、一连接杆,所述抽吸块通过连接杆连接于透明罩体内,还包括一电加热器,该电加热器包括一电加热端以及一位于电加热端底部的基座,所述基座侧边通过一卡圈和所述硅胶圈进行卡接并使所述电加热端位于透明罩体内;所述透明罩体底部沿周向位置以及抽吸块底部均设有吸热层;同时,所述透明罩体侧边还设有一振动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之优选,所述振动装置包括分别粘设于所述透明罩体外侧两端的第一硅胶体和第二硅胶体,所述第一硅胶体和第二硅胶体内分别嵌设有第一振动电机和第二振动电机,同时所述第一硅胶体和第二硅胶体外侧分别设有可控制第一振动电机和第二振动电机的第一控制端、第二控制端,以及可分别给第一振动电机和第二振动电机提供电源的第一电源端和第二电源端。

本实用新型采用局部加热加局部振动的结构,可使脓疮部位通过加热和振动完全化开和分解,便于采用气压差将脓包快速吸出,大大加快了脓疮治疗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结构图。

1、其中:1、透明罩体;2、抽吸块;3、连接杆;4、电加热端;5、基座;6、卡圈;7、吸热层;8、第一硅胶体;9、第二硅胶体;10、第一振动电机;11、第二振动电机;12、第一控制端;13、第二控制端;14、第一电源端;15、第二电源端;16、硅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由图1可知,一种外科用拔脓器,包括一底部设有硅胶圈16的透明罩体1、一抽吸块2、一连接杆3,抽吸块2通过连接杆3连接于透明罩体1内,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电加热器,该电加热器包括一电加热端4以及一位于电加热端4底部的基座5,基座5侧边通过一卡圈6和硅胶圈16进行卡接并使电加热端4位于透明罩体1内;在透明罩体1底部沿周向位置以及抽吸块2底部均设有吸热层7;同时,在透明罩体1的侧边还设有一振动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振动装置包括分别粘设于透明罩体1外侧两端的第一硅胶体8和第二硅胶体9,在第一硅胶体8和第二硅胶体9内分别嵌设有第一振动电机10和第二振动电机11,同时第一硅胶体8和第二硅胶体9外侧分别设有可控制第一振动电机10和第二振动电机11的第一控制端12、第二控制端13,以及可分别给第一振动电机10和第二振动电机11提供电源的第一电源端14和第二电源端15。

上述结构具体是这样使用的:将电加热端4通电后,电加热端4升温后,通过卡圈6将电加热端4卡接到透明罩体1内,逐渐加热吸热层7,随后将电加热端4和透明罩体1分离,将透明罩体1罩设在需要拔脓处,并通过第一控制端12、第二控制端13开启第一振动电机10和第二振动电机11,使得透明罩体1及硅胶圈16振动,同时吸热层7逐渐将热气散发到脓包上端,通过将脓包加热以及振动,达到将脓包化开的目的,最后通过抽吸块2将脓包吸出。

总的来说,本实用新型采用局部加热加局部振动的结构,可使脓疮部位通过加热和振动完全化开和分解,便于采用气压差将脓包快速吸出,大大加快了脓疮治疗的时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