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体式牙科治疗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17464阅读:97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体式、具有补偿连动结构、可多角度调节的牙科治疗椅。



背景技术:

牙科治疗椅用于医疗机构及医院在治疗病人牙科时的主要工具,这种装置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医生的工作效率,当前牙科治疗椅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操作者的操作空间比较小,操作非常不方便,工作效率很难提高,其次,由于现在普遍采用的将箱体固定在地面上,妨碍了操作,使得产品的使用范围受到限制,最重要的缺陷是不能够多角度的调节,如果可以多角度的调节整个椅子的不同部位,就可以更方便医生对病人位置的调整,不需要医生自己调整位置去操作,这样就能更精准的为病人服务,这些方面的缺陷一直都有待进一步研究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连体式、具有补偿连动结构、可多角度调节的连体式牙科治疗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体式牙科治疗椅,包括底壳、前壳、固定壳、护壳、坐垫、扶手、上平行壳、下平行壳、靠背、头枕、箱体、中柱、灯臂、冷光灯、前转臂、工具盘、观片灯、痰盂和副控,底壳与前壳放置在地面上,底壳与前壳分别与上平行壳相连,固定壳安装在上平行壳与护壳的连接处,下平行壳与上平行壳相连接,下平行壳支撑固定壳的受力,固定壳安装在上平行壳与下平行壳的连接处并可以转动,坐垫安装在护壳上,左右两个扶手安装在护壳上,扶手可以在护壳上摆动旋转,靠背与头枕相连,中柱连接在箱体上,箱体用于放置净水箱及回收水箱,灯臂与中柱相连,冷光灯与灯臂相连,前转臂与中柱相连,前转臂可以带动工具盘及观片灯在中柱上旋转,工具盘与前转臂连接,观片灯安装在工具盘上,痰盂安装在箱体上,副控用于放置工具,副控安装在箱体侧边,所述前壳和底壳安装在椅架的前、后面,在上平行壳和下平行壳之间安装有上平衡杆装置和下平衡杆装置,上平行壳安装在上平衡杆装置上,下平行壳安装在下平衡杆装置上,固定壳与椅架固定连接,护壳安装在椅架上,坐垫与扶手 (6)安装在椅架上,头枕安装在靠背上,靠背通过一块弯板与椅架固定连接,箱体与椅架通过一连接头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与固定壳相连接,箱体可以与固定壳一起在上平行壳末端旋转调整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痰盂在箱体上可以旋转,痰盂上设置有放水装置和水盆,痰盂下端开有一通孔与箱体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副控通过不锈钢管结构与箱体连接在一起,副控可以在不锈钢管上旋转调整位置,方便操作者放置工具。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醋一种连体式牙科治疗椅,该整台式治疗椅将箱体、痰盂和副控均设计成可以活动的结构,扶手可以成180°旋转,方便了患者上下床,坐垫的高度及角度均可以通过调节固定壳调整,用于安装工具盘的前转臂可以绕中柱旋转,方便了操作者操作,冷光灯的角度可以调整,同时,为了更加方便医生的操作,传统的副控式放置在地面上的,通过将副控设计成与箱体相连可以有效减少占地面积,使得整个装置更加灵活,该牙科治疗椅采用连体式有补偿连动的结构设计,操作者在使用时可多角度调节,更有效准确地为患者治疗,具有扩大操作者的操作空间、方便操作、不防碍操作、提高工作效率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连体式牙科治疗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壳;2、前壳;3、固定壳;4、护壳;5、坐垫;6、扶手;7、上平行壳;8、下平行壳;9、靠背;10、头枕;11、箱体;12、中柱;13、灯臂;14、冷光灯;15、前转臂;16、工具盘;17、观片灯;18、痰盂;19、副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以便于更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技术思想。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连体式牙科治疗椅,包括底壳1、前壳2、固定壳3、护壳4、坐垫5、扶手6、上平行壳7、下平行壳8、靠背9、头枕10、箱体11、中柱12、灯臂13、冷光灯14、前转臂15、工具盘16、观片灯17、痰盂 18和副控19,底壳1与前壳2放置在地面上,底壳1与前壳2分别与上平行壳 7相连,固定壳3安装在上平行壳7与护壳4的连接处,下平行壳8与上平行壳 7相连接,下平行壳8支撑固定壳3的受力,固定壳3安装在上平行壳7与下平行壳8的连接处并可以转动,坐垫5安装在护壳4上,左右两个扶手6安装在护壳4上,扶手6可以在护壳4上摆动旋转,靠背9与头枕10相连,中柱12 连接在箱体11上,箱体11用于放置净水箱及回收水箱,灯臂13与中柱12相连,冷光灯14与灯臂13相连,前转臂15与中柱12相连,前转臂15可以带动工具盘16及观片灯17在中柱12上旋转,工具盘16与前转臂15连接,观片灯 17安装在工具盘16上,痰盂18安装在箱体11上,副控19用于放置工具,副控19安装在箱体11侧边。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前壳2和底壳1安装在椅架的前、后面,在上平行壳7和下平行壳8之间安装有上平衡杆装置和下平衡杆装置,上平行壳7安装在上平衡杆装置上,下平行壳8安装在下平衡杆装置上,固定壳3与椅架固定连接,护壳4安装在椅架上,坐垫5与扶手6安装在椅架上,头枕10安装在靠背9上,靠背9通过一块弯板与椅架固定连接,箱体11与椅架通过一连接头连接固定,所述箱体11与固定壳3相连接,箱体11可以与固定壳3一起在上平行壳7末端旋转调整位置。所述痰盂18在箱体11上可以旋转,痰盂18 上设置有放水装置和水盆,痰盂18下端开有一通孔与箱体11相通。

所述副控19通过不锈钢管结构与箱体11连接在一起,副控19可以在不锈钢管上旋转调整位置,方便操作者放置工具。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该整台式治疗椅将箱体11、痰盂18和副控19 均设计成可以活动的结构,扶手6可以成180°旋转,方便了患者上下床,坐垫 5的高度及角度均可以通过调节固定壳3调整,用于安装工具盘16的前转臂15 可以绕中柱12旋转,方便了操作者操作,冷光灯14的角度可以调整,同时,为了更加方便医生的操作,传统的副控式放置是放置在地面上的,通过将副控 19设计成与箱体11相连可以有效减少占地面积,使得整个装置更加灵活,该科治疗椅采用连体式有补偿连动的结构设计,操作者在使用时可多角度调节,更有效准确地为患者治疗,具有扩大操作者的操作空间、方便操作、不防碍操作、提高工作效率的特点。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