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防烫伤可分离自加热测温药灸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81716阅读:576来源:国知局
一次性防烫伤可分离自加热测温药灸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治疗、保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次性防烫伤可分离自加热测温药灸贴。



背景技术:

经络学说广泛用于指导临床各科的治疗,以达到疏通经气,条理气血,平衡阴阳的目的,尤其以针灸、推拿、药物治疗、更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针灸循经取穴及药物归经理论等通过经络的传导、转输而发挥其治疗作用,由于经络纵贯人体内外上下,某些经络的循行有左右交叉,如果采用循经取穴的方法,就能提高疗效。

药物治疗也要以经络为渠道,经过经络的传导转输,才能使药到病所,发挥其治疗作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某些药物对某一脏腑经络有特殊作用,确定了“药物归经”理论。

当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治疗方式有:针刺麻醉、耳针、电针、穴位埋线、穴位结扎等等治疗方式,都是在经络学说的指导下进行的。

现有的普通膏药通常使用多达70%的膏药基质,有效的药物浓度很低,治疗效果不佳。现有的膏药容易污染衣物,给使用带来不便。现有的膏药通常为圆形,治疗部位单一,贴附在关节等活动部位时,极易发生脱落。现有的膏药如果采用发热形式的,一般发热贴和药物帖制成一体,容易导致局部温度过高,造成烫伤,发热失效以后,只能全部替换,造成浪费,且使用时间短,不适合日常使用。

现有的发热药贴揭下后,不透气,散热差,水气聚集,不能及时散热透气,引起皮肤抵抗力下降,不利于同一个部位再次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次性防烫伤可分离自加热测温药灸贴,以克服上述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次性防烫伤可分离自加热测温药灸贴,包括密封层、发热体、透气层、发热体不干胶粘接层、贴敷层、贴敷层不干胶层、防渗固定圈、药物层和渗透膜,所述贴敷层一侧设有贴敷层不干胶层,贴敷层不干胶层上设有防渗固定圈,防渗固定圈内填充有药物层,药物层与贴敷层之间有微循环间隙,药物层贴近皮肤的一侧设有渗透膜;所述贴敷层另一侧设有发热体。

所述贴敷层材质为无纺布、水刺布或真丝。

所述发热体的形状与防渗固定圈内药物层的形状大小相对应,发热体封装在由密封层和透气层组成的袋状结构内,透气层上贴有发热体不干胶粘接层。

所述发热体上方设有保温层。

所述发热体上方设有温度应变层,温度应变层由温度感应材料制成,不同温度下呈现不同颜色。

所述贴敷层上设有应变固定圈,发热体镶嵌在应变固定圈内,应变固定圈的径向截面为梯形,应变固定圈由温度感应材料制成,不同温度下呈现不同颜色。

所述防渗固定圈上沿着径向开设多个散热孔,散热孔连通微循环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相比普通膏药使用多达70%的膏药基质,药囊容量大,使得药物有效浓度大幅提高到90%以上,本实用新型改变了市面上产品中药药量不足,有效浓度低的现状。

2、安全系数高,本实用新型改善了市面上现有的自发热药灸贴容易发生低温烫伤的现状。

3、本实用新型的药物释放稳定,通过对药灸贴的温度控制,使得温度峰值平稳,达到药物稳定、均衡释放的功效。

4、本实用新型的防渗固定圈,不仅防止药物渗漏,还能有效隔热,更开设有散热孔,形成微循环环境,将水气和热量及时排出,防止烫伤。

5、本实用新型的顶层的温度应变层和应变圈双重监控,可以及时监控药灸贴温度,防止温度过高引起烫伤。

6、设有垫圈,有效固定药物在有效穴位上,保证药物不渗漏,不移位,并且能够保证足够的药层厚度和药量。

7、垫圈形状可以根据人体部位和穴位特点进行变换,例如圆形、长方形、 L形的、葫芦形的、半圆形的、“凹”字形等。

8、发热贴根据垫圈形状设置,并且可以防止烫伤发生,即撕即热,

9、发热贴和药灸贴通过不干胶可分离使用。

10、使用范围广,可作为治疗盆腔炎、颈腰椎病、风湿性关节炎、乳腺增生、乳房肿胀、催奶、回乳,缓解疲劳、痔疮、失眠、减肥、美容保健、痛经等。

11、可在家自行使用达到保健治疗作用,使用时间长、药效持续久,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12、成本低、制作工艺简单、利于推广,可以扩展到更多的药物品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温度应变层、2为保温层、3为密封层、4为发热体、5为透气层、 6为发热体不干胶粘接层、7为应变固定圈、8为贴敷层、9为贴敷层不干胶层、 10为防渗固定圈、11为散热孔、12为药物层、13为渗透膜、14为皮肤、15为微循环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7,一次性防烫伤可分离自加热测温药灸贴,包括密封层3、发热体4、透气层5、发热体不干胶粘接层6、贴敷层8、贴敷层不干胶层9、防渗固定圈10、药物层12和渗透膜13,所述贴敷层8一侧设有贴敷层不干胶层9,贴敷层不干胶层9上设有防渗固定圈10,防渗固定圈10内填充有药物层12,药物层12与贴敷层8之间有微循环间隙15,药物层12贴近皮肤14的一侧设有渗透膜13;所述贴敷层8另一侧设有发热体4。

密封层3用于密封发热体4,使用时,揭下发热体不干胶粘接层6,使得空气进入透气层5,与发热体4进行反应,并将发热体粘贴在贴敷层8、上,揭下贴敷层不干胶层9,将其粘贴在皮肤上,防渗固定圈10用于固定药物层12,渗透膜13 使得药物层12内药物不会散结。

所述贴敷层8材质为无纺布、水刺布或真丝。

所述发热体4的形状与防渗固定圈10内药物层12的形状大小相对应,发热体 4封装在由密封层3和透气层5组成的袋状结构内,透气层5上贴有发热体不干胶粘接层6。

所述发热体4上方设有保温层2。保温层2用于保温防止发热体的热量快速流失,保证温度峰值稳定。

所述发热体4上方设有温度应变层1,温度应变层1由温度感应材料制成,不同温度下呈现不同颜色。

所述贴敷层8上设有应变固定圈7,发热体4镶嵌在应变固定圈7内,应变固定圈7的径向截面为梯形,应变固定圈7由温度感应材料制成,不同温度下呈现不同颜色。

所述防渗固定圈10上沿着径向开设多个散热孔11,散热孔11连通微循环间隙 15,防止水气聚集,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防渗固定圈10可以泡沫海绵制成,也可以由玉米淀粉等生物降解材料制成。

发热体4工作温度40-60摄氏度,优选45摄氏度。发热体4可为由铁粉,水、活性炭、蛭石、吸水性树脂和盐的混合物。

本实用新型的防烫伤可分离自加热药灸贴可以置入不同的药材,达到不同的治疗保健功效:

实施例一:如图2,疲劳恢复,使用多个圆形的药灸贴,贴在相应穴位,药材:生黄芪、石菖蒲、红景天等磨粉制成膏状,放在垫圈内。

实施例二:如图3,治疗关节炎,使用L形的药灸贴,贴在相应穴位和关节处,药材:桂枝、干姜、花椒等磨粉制成膏状,放在垫圈内。

实施例三:如图4,治疗关节炎,使用葫芦形的药灸贴,贴在相应穴位和关节处,药材:桂枝、干姜、花椒等磨粉混合制成膏状,放在垫圈内。

实施例四:如图5,治疗关节炎,使用八字形的药灸贴,贴在相应穴位和关节处,药材:桂枝、干姜、花椒等磨粉混合制成膏状,放在垫圈内。

实施例五:如图6,减肥,使用长方形的药灸贴,贴在相应穴位,药材:吴茱萸、姜黄、厚朴等磨粉混合制成膏状,放在垫圈内。

实施例六;如图7,预防乳腺炎,使用半圆形的药灸贴,贴在胸部,使用相应药材制成膏状,放在垫圈内。

不同形状和规格的药灸贴可以配合使用,针对不同病症,可灵活调整配方。发热贴发热失效后,可以随时更换。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