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治疗安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58711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牙科治疗安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牙科治疗安全装置。



背景技术:

在口腔科牙病治疗中,对患牙行根管治疗术由来已久。根管治疗能消除牙髓炎、根尖周炎、牙髓外露等症,从而保住患牙,使之能继续进行咀嚼。在人们对天然牙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根管治疗获得较大发展。

在根管治疗过程中,必须使用根管锉及根管扩大针来清理、扩大根管,而根管锉与根管扩大针体积较小,极为光滑,医生在狭小的口腔内操作时,尤其在后磨牙治疗过程中,容易掉落口内。由于根管锉或与根管扩大针的工作端是金属尖锐物,甚至有倒刺,一旦进入食道,后果非常严重。

为避免此类事故,一般的方法是:将一根丝线穿过根管锉或根管扩大针手柄上的小孔,然后将线的两头一起缠在小拇指上,以防工具掉落。但是在实际治疗中,由于穿线麻烦,很少有医生采用上述方法。

因此,亟需一种用于牙科治疗的安全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牙科治疗安全装置,可方便地与治疗工具连接,防止治疗工具滑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牙科治疗安全装置,包括连接部与固定部;其中,连接部一端连接牙科治疗工具,另一端连接固定部;固定部固定连接于使用者。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设置有固定端与活动端;其中,固定端设置卡槽;活动端穿过牙科治疗工具端部的孔眼,嵌入所述卡槽进行固定。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为环状,其套于使用者指部。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连接于连接部与固定部之间的第一转接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转接部为金属线,更优选为镍钛合金丝。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于连接部与第一转接部之间、使连接部与第一转接部可相对转动的第二转接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转接部设置有可相对转动的前孔与后孔;其中,前孔连接于连接部,后孔连接于第一转接部。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为O型橡胶圈。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为别针型连接器。

优选地,所述第一转接部的长度在5cm到30cm之间,所述固定部的直径在0.5cm到3cm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将治疗工具连接在连接部,并依次通过第二转接部、第一转接部、固定部将治疗工具连接在使用者指部,避免治疗工具滑落在患者口内。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牙科治疗安全装置安装方便、易于取下,不对治疗过程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牙科治疗安全装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出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列出的许多细节仅仅是为了使读者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即便没有这些特定的细节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这些方面。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考虑到,在根管治疗中,由于根管锉与根管扩大针体积较小,极为光滑,医生在狭小的口腔内操作时容易掉落口内引发事故。而通常采用的在工具上穿线并缠在手指的方法,由于穿线麻烦导致实用性较差。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想到采用锁定便捷的连接部、绳状的第一转接部、可随意转动的第二转接部、戴在使用者指部的固定部来连接治疗工具,防止其滑落。同时此设计不对治疗过程产生影响,实用性较强。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牙科治疗安全装置,参见图1。牙科治疗安全装置具体包括连接部21与固定部22。

具体言之,连接部21一端连接牙科治疗工具10,另一端连接固定部22。牙科治疗工具10可以是根管锉、根管扩大针等根管治疗工具,也可以是牙科的其它治疗工具。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上述连接部21设置有固定端211与活动端212。其中,固定端211上设置卡槽2113。活动端212穿过牙科治疗工具10端部的孔眼,嵌入卡槽2113进行固定。较佳地,连接部21可为钢材质别针型连接器。别针型连接器在生活中较为常见,易于加工、连接牢固,且固定迅速、取下容易。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连接部21也可采用能实现类似功能的其它紧固结构,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固定部22固定连接于使用者。上述使用者是指施作治疗的医生。实际应用中,固定部22为环状,可套在使用者指部实现固定。较佳地,固定部为O型橡胶圈,其直径在0.5cm到3cm之间,即大于等于0.5cm,并小于等于3cm,可根据具体使用环境确定。一般地,可将其直径设置为1.5cm。上述固定部也可采用其它具有类似功能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通过上述设置,医生可将橡胶圈迅速戴在手指上,节约手术时间,同时减少患处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降低伤口感染风险。

具体应用中,在连接部21与固定部22之间设置第一转接部23。上述第一转接部23可为金属线。较佳地,第一转接部23为具有抗腐蚀性能、抗毒性能及良好的减震特性的镍钛合金丝。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转接部23也可以是钢丝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第一转接部23的长度在5cm与30cm之间,需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一般地,可设置为15cm。作为牙科治疗工具,第一转接部23可耐134°高温。治疗过程中,若医生误将根管锉或根管扩大针掉入咽部,可通过第一转接部23迅速将其从咽部拉出,避免根管锉或根管扩大针进入消化道内,大大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在连接部21与第一转接部23之间设置第二转接部24,使连接部21与第一转接部23可相对转动。具体地,第二转接部24设置有前孔241、后孔242。前孔241连接于连接部21,后孔242连接于第一转接部23,前孔241与后孔242可自由转动。上述设置可使治疗工具360°无死角转动,方便医生在狭小的口腔环境下进行手术。

图2示出了上述连接部21的具体结构,从中可以看出连接部21的固定端211、活动端212及卡槽2113相互配合实现锁定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牙科治疗安全装置具体按照以下步骤使用:治疗前,将连接部活动端穿过治疗工具端部的孔眼并锁定在连接部固定端,将固定部套在小指,即可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治疗工具若掉入患者咽部,可迅速将其拉出。治疗完成后,将连接部活动端松开并从治疗工具孔眼中取出,分离治疗工具与牙科治疗安全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牙科治疗安全装置也可用于有类似需求的其它医疗环境或其它工程技术领域,并不限于牙科治疗。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将治疗工具连接在连接部,并依次通过第二转接部、第一转接部、固定部将治疗工具连接在使用者指部,可有效避免治疗工具滑落在患者口内,使医生在治疗过程中不必提心吊胆,更为高效放心地进行治疗。同时,牙科治疗安全装置安装方便、易于取下,不会对治疗过程造成影响,实用性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