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嫁接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25476阅读:6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嫁接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嫁接管。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诸多机器伤、车祸伤等病人来院就诊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明确紧急快速恢复肢体血供是肢体重建中最重要的问题。对于肢体离断伤的救治过程中,由于大多数均合并有血管损伤,对于没有救治条件的基层医院,由于没有显微相关器械及技术,这类病人的转院途中发生离断肢体持续缺血,软组织及肌肉发生无氧酵解,乳酸堆积,甚至于缺血性肌挛缩、肌肉坏死、急性肾功能衰竭等诸多并发症,往往导致后期救治中对于可能挽回的肢体,救治进一步延迟的后果,最终导致截肢。重建伤肢血液循环的最佳黄金时间为6~8h。所以,如何能够快速并且有效的恢复离断肢体的血供是需解决的难题。目前,在现场紧急救治过程中选择使用临时血液导流管来桥接离断肢体的损伤血管是较好的方法,选择的材料大多数是医用硅胶管、输液管、橡胶导尿管等。通过实验发现其缺点为:物理性能方面抗压、拉伸能力较差,容易发生管壁塌陷,导流管成角闭塞;血液相容性以及抗凝性能较差,通血时间较短等。这些不利因素限制了其在进行快速救治四肢复杂血管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国内外对血液导管的研究,一般都是从血液相容性较好的材料选择如:聚氨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乙烯醇、聚四氟乙烯、聚酯等等,但这些材料的血液相容性都达不到要求,本身材料抗凝性较差,导管容易发生栓塞。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嫁接管,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现场紧急救治过程中选择使用临时血液导流管来桥接离断肢体的损伤血管,物理性能方面抗压、拉伸能力较差,容易发生管壁塌陷,导流管成角闭塞,血液相容性以及抗凝性能较差,通血时间较短等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嫁接管,其中,包括:

中空的聚乙烯管;

设置在所述聚乙烯管内的、用于对聚乙烯管进行支撑的金属支架;

所述聚乙烯管的内壁、及金属支架的外表面涂覆有肝素层;

所述金属支架为螺旋式支架或可轴向伸缩的伸缩支架。

所述嫁接管,其中,所述聚乙烯管的内径为0.25-0.35mm,所述聚乙烯管的外径为0.375-0.425mm。

所述嫁接管,其中,所述伸缩支架包括多个依次串联的伸缩单元;每一伸缩单元均包括菱形支撑体,及设置在菱形支撑体顶端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及设置在菱形支撑体底端的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菱形支撑体中的第一子支撑杆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菱形支撑体中的第二子支撑杆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三支撑杆与所述菱形支撑体中的第三子支撑杆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四支撑杆与所述菱形支撑体中的第四子支撑杆处于同一直线上。

所述嫁接管,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之间的夹角为120-130°。

所述嫁接管,其中,所述第三支撑杆与第四支撑杆之间的夹角为120-130°。

所述嫁接管,其中,所述聚乙烯管的内壁上涂覆的肝素层的厚度为0.13-0.14mm。

所述嫁接管,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底端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所述聚乙烯管的内径。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嫁接管,包括:中空的聚乙烯管;设置在所述聚乙烯管内的、用于对聚乙烯管进行支撑的金属支架;所述聚乙烯管的内壁、及金属支架的外表面涂覆有肝素层;所述金属支架为螺旋式支架或可轴向伸缩的伸缩支架。本实用新型的嫁接管,在中空的聚乙烯管内设置金属支架进行塑性,防止聚乙烯管塌陷、粘合,并且对聚乙烯管的内壁和金属支架外表面涂覆设置肝素层,提高其在嫁接使用过程中的血液相容性、抗凝血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嫁接管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嫁接管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嫁接管第一具体实施例中A部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嫁接管第二具体实施例中金属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嫁接管。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见图1,图2和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嫁接管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嫁接管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嫁接管第二具体实施例中金属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所述嫁接管包括:

中空的聚乙烯管100;

设置在所述聚乙烯管100内的、用于对聚乙烯管100进行支撑的金属支架200;

所述聚乙烯管100的内壁、及金属支架200的外表面涂覆有肝素层300;

所述金属支架200为螺旋式支架或可轴向伸缩的伸缩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嫁接管由聚乙烯管100(即PE管)及管内设置的不锈钢材质的金属支架200组成,其优良物理特性适用于血液导管。金属支架200增加了聚乙烯管100的塑形,防止聚乙烯管100塌陷、粘合。

由于对聚乙烯管100的内壁进行导管内壁涂覆设置肝素层,且对金属支架200的外壁涂覆设置肝素层,嫁接管的血液相容性、抗凝血能力均较好,在短时间内(8小时内)可以有效释放肝素,在不损伤血管的前提条件下,能防止嫁接管与血管接触部位或者导管内发生凝血,使得血管力学特性较好,抗压能力强。在现场急救的环节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暂时重建(嫁接)离断肢体的血供,减少肢体缺血时间,尽可能最大限度的保存肢体,为送到有条件再植的上级医院提供保障,最大可能的减少伤残率。

具体的,所述聚乙烯管100的内径为0.25-0.35mm,所述聚乙烯管100的外径为0.375-0.425mm。最佳的,所述聚乙烯管100的内径为0.3mm,所述聚乙烯管100的外径为0.4mm。

优选的,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伸缩支架包括多个依次串联的伸缩单元210;每一伸缩单元均包括菱形支撑体211,及设置在菱形支撑体顶端的第一支撑杆212和第二支撑杆213,及设置在菱形支撑体底端的第三支撑杆214和第四支撑杆215;所述第一支撑杆212与所述菱形支撑体211中的第一子支撑杆211a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支撑杆213与所述菱形支撑体211中的第二子支撑杆211b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三支撑杆214与所述菱形支撑体211中的第三子支撑杆211c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四支撑杆215与所述菱形支撑体211中的第四子支撑杆211d处于同一直线上。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212的顶端和第二支撑杆213的顶端,及第三支撑杆214的底端和第四支撑杆215的底端,均与聚乙烯管100内壁上涂覆设置的肝素层接触。这样,通过多个串接起来的伸缩单元210,形成了一个可对聚乙烯管100进行支撑和塑性的金属支架20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具体实施例,所述金属支架200为可轴向伸缩的伸缩支架,也即对聚乙烯管100的外壁施加沿径向的力时,金属支架200在轴向上的长度会变长。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杆212与第二支撑杆213之间的夹角为120-130°;所述第三支撑杆214与第四支撑杆215之间的夹角为120-130°。

具体的,所述聚乙烯管100的内壁上涂覆的肝素层300的厚度为0.13-0.14mm。这样,在短时间内(8小时内)可以有效释放肝素,在不损伤血管的前提条件下,能防止嫁接管与血管接触部位或者导管内发生凝血。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杆212的顶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214底端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所述聚乙烯管100的内径。这样,更有利于将伸缩支架直接插入聚乙烯管100内,方便快速安装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具体实施例,如图4所示,所述金属支架200为螺旋式支架。当使用时,将螺旋式支架旋入聚乙烯管100内即可,实现快速安装和对聚乙烯管100的支撑和塑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嫁接管,包括:中空的聚乙烯管;设置在所述聚乙烯管内的、用于对聚乙烯管进行支撑的金属支架;所述聚乙烯管的内壁、及金属支架的外表面涂覆有肝素层;所述金属支架为螺旋式支架或可轴向伸缩的伸缩支架。本实用新型的嫁接管,在中空的聚乙烯管内设置金属支架进行塑性,防止聚乙烯管塌陷、粘合,并且对聚乙烯管的内壁和金属支架外表面涂覆设置肝素层,提高其在嫁接使用过程中的血液相容性、抗凝血能力。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本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