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髌下脂肪垫切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97015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一种髌下脂肪垫切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专利属于骨科手术用具领域,具体涉及髌下脂肪垫量化切除工具的结构。



背景技术: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2013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6072万人,60周岁及以上人口20243万人,占总人口的14.9%,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161万人,占总人口的9.7%。2013年开始,我国老龄化人口数量将以1000万的规模递增,未来20年还将翻一番突破4亿。根据统计数据表明,我国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有 51%患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在美国,超过900万人经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资料确诊为膝关节炎。加上创伤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大量老年患者经受膝关节疾病的困扰。膝关节疾病的早期保守治疗方法主要有生活方式的改变、理疗、减重、非甾体类抗炎药、矫形鞋、拐杖、封闭治疗等[2]。对于中晚期的老年膝关节疾病患者,膝关节置换术是重要的治疗手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目前大多数三级医院均可开展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目前国内外对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是否保留髌下脂肪垫仍然存在较大争议,且缺乏长期的临床随访资料。

髌下脂肪垫位于髌韧带后面、髁间前区和股骨髌面下部之间,有衬垫和润滑作用。髌下脂肪垫血管网外侧由膝下外侧动脉、膝上外侧动脉降支构成,内侧由膝下内侧动脉升支、膝降动脉髌上支的降支、膝降动脉关节支的髌下支构成。林宇进等研究表明髌下脂肪垫与全身其他部位脂肪组织不同,内含有丰富的血管网,此血管网不但营养自身,还向髌韧带和髌骨下极等邻近组织结构提供血液。Nemschak等的研究表明髌下脂肪垫中的丰富血管网是髌骨的重要血管来源。Ushiyama等研究表明髌下脂肪垫内富含神经及免疫细胞,具有产生炎症因子及生长因子的作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过多切除髌下脂肪垫可引起膝关节生物力学改变,导致髌骨高度降低及髌韧带短缩、膝前痛,甚至引起髌韧带缺血坏死及髌骨骨折等,究其原因与损伤髌下脂肪垫血供密切相关。因此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过程中保留髌下脂肪垫是目前国内外的主要学术主张。但是目前尚无一种工具可以量化切除髌下脂肪垫,从而完全保留密集血管区的工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量化切除髌下脂肪垫的切除器。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髌下脂肪垫切除器,包括有髌骨固定器、定位杆、髌韧带测定杆和切除刀,髌骨固定器包括卡钳和髌韧带固定杆,卡钳的后端设有扳手,卡钳上设有两个卡齿,卡齿的前端面上设置有卡块,卡块上分别安装有所述髌韧带固定杆,髌韧带固定杆之间设有一连接杆,连接杆的侧边面上设有两侧贯穿连通的滑槽,滑槽上插接有所述定位杆,定位杆在滑槽内移动,定位杆端部设有紧固旋钮,紧固旋钮处于所述连接杆的另一侧端面上,定位杆上设有两侧贯穿连通的插槽,插槽处于定位杆的侧面上,定位杆的另一端可卡接在所述髌韧带测定杆内,所述切除刀与插槽相匹配且插接在插槽内,切除刀的后侧设有挡片,切除刀插入插槽后,挡片与定位杆的侧面相互触碰;

所述髌韧带测定杆的下部侧面上设有与定位杆相互匹配的卡槽,定位杆的一端卡接在卡槽内,定位杆的端面上设有固定孔,髌韧带测定杆的外侧面上设有与固定孔相匹配的固定螺母;

所述两个髌韧带固定杆相对的内侧面上均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杆卡接在连接槽内并可上下移动,连接槽的侧边分别连接有升降槽,升降槽均设置在髌韧带固定杆的外侧表面上,髌韧带固定杆的表面上设有与连接杆相连接的活动旋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槽一侧的所述髌韧带固定杆上设有刻度线。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定位杆的中间段上设有拉升内杆,拉升内杆套接在定位杆内。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髌韧带测定杆的底部设有固定齿。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既可以切除多余的髌下脂肪垫以显露手术野,也可以有效保留髌下脂肪垫的密集血管区,减少因髌下脂肪垫的切除过多,将密集血管区一并切除,而引起的并发症,方便关节外科医师操控,利于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切除刀4插入插槽13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定位杆2移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髌下脂肪垫切除器操作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1、髌骨固定器;2、定位杆;3、髌韧带测定杆;4、切除刀;5、卡钳;6、髌韧带固定杆;7、扳手;8、卡齿;9、卡块;10、连接杆;11、滑槽;12、紧固旋钮;13、插槽;14、卡槽;15、固定孔;16、固定螺母;17、连接槽;18升降槽;19、活动旋钮;20、刻度线;21、拉升内杆;22、固定齿;23、挡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根据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髌下脂肪垫切除器,包括有髌骨固定器1、定位杆2、髌韧带测定杆3和切除刀4,髌骨固定器1包括卡钳5和髌韧带固定杆6,卡钳5的后端设有扳手7,卡钳5上设有两个卡齿8,卡齿8的前端面上设置有卡块9,卡块9上分别安装有所述髌韧带固定杆6,髌韧带固定杆6之间设有一连接杆10,连接杆10的侧边面上设有两侧贯穿连通的滑槽11,滑槽11上插接有所述定位杆2,定位杆2在滑槽11内移动,挡片23与定位杆2的侧面相互触碰,定位杆2端部设有紧固旋钮12,紧固旋钮12处于所述连接杆10的另一侧端面上,定位杆2上设有两侧贯穿连通的插槽13,插槽13位于定位杆2的侧面上,定位杆2的另一端可卡接在所述髌韧带测定杆3内,所述切除刀4与插槽13相匹配且插接在插槽13内,切除刀4的后侧设有挡片23,切除刀4插入滑槽11后,挡片23与定位杆2的侧面相互触碰,;

所述髌韧带测定杆3的下部侧面上设有与定位杆2相互匹配的卡槽14,定位杆2的一端卡接在卡槽14内,定位杆2的端面上设有固定孔15,髌韧带测定杆3的外侧面上设有与固定孔15相匹配的固定螺母16;

所述两个髌韧带固定杆6相对的内侧面上均设有连接槽17,所述连接杆10卡接在连接槽17内并可上下移动,连接槽17的侧边分别连接有升降槽18,升降槽18均设置在髌韧带固定杆6的外侧表面上,髌韧带固定杆6的表面上设有与连接杆10相连接的活动旋钮19。

所述连接槽17一侧的所述髌韧带固定杆6上设有刻度线20。

所述定位杆2的中间段上设有拉升内杆21,拉升内杆21套接在定位杆2内。

所述髌韧带测定杆3的底部设有固定齿22。

操作方法

1)拍片预设定切除高度

首选根据拍片观察髌下脂肪垫存在密集血管区的高度,髌下脂肪垫的密集血管区位于髌下脂肪垫髌骨内外侧旁开5mm,髌尖下14mm,髌韧带后面10mm。

,加以比对切除的大致范围;

2)安装切除器到预定切除高度

手术中,切开表皮翻转到一侧,让髌下脂肪垫暴露在视野下,再用卡钳5夹紧髌骨的外侧,把髌韧带测定杆3放置到髌韧带上,利用固定齿22插入固定,根据排片高度与刻度线20比对,利用活动旋钮19调节连接杆的水平高度,当髌韧带测定杆3与连接杆10相互平行时候,将定位杆2的另一端插入髌韧带测定杆3内,同时观察保证定位杆为水平放置,转动固定螺母16进行固定;

3)实际调整为准确切除高度

根据实际位置作出微调,可转动卡钳5调整角度上的偏差,还能旋开活动旋钮19,调节连接杆10的高度,松开紧固旋钮12调节定位杆2的水平位置,当髌韧带测定杆3与连接杆10相互平行,髌韧带测定杆3的定位完成,调整后保证定位杆2处在髌下脂肪垫密集血管区上端8-12mm的高度上。

4)移除髌韧带测定杆

进切除刀4的水平位置确定后,松开固定螺母16,向前拉动拉升内杆21,将髌韧带测定杆3从定位杆2上取下,移除髌韧带测定杆3;

5)切除髌下脂肪垫

把切除刀缓慢插入插槽13中,并让挡片23触碰到定位杆2的端面上,按住挡片23的后端向前推动进行切割的动作,直到切割完成,用钳子等将切割后上端的髌下脂肪垫取走。

操作效果

髌下脂肪垫内富含神经及免疫细胞,具有产生炎症因子及生长因子的作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过多切除髌下脂肪垫可引起膝关节生物力学改变,导致髌骨高度降低及髌韧带短缩、膝前痛,甚至引起髌韧带缺血坏死及髌骨骨折等,究其原因与损伤髌下脂肪垫血供密切相关。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过程中我们发现完全保留髌下脂肪垫会影响手术操作,部分患者会出现有症状的术后弹响,极少部分患者通过关节镜下摘除脂肪垫后弹响消失,对于髌下脂肪垫的切除--是否切除、切除多少、如何切除,目前国际上对这方面的研究,尚缺乏详细资料。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切除髌下脂肪垫所导致的髌腱缺血性挛缩是术后低位髌骨及髌腱短缩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切除髌下脂肪垫可导致术后髌骨高度降低,造成髌腱短缩及低位髌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尽可能保留髌下脂肪垫,而且通过术中的精确操作及正确处理能减少对髌下脂肪垫及其周围组织的损伤,可以获得更加满意的手术效果。

研究发现,全部切除髌下脂肪垫会导致膝伸展过程中胫骨外旋角度的明显减小及髌骨明显内移,髌骨点压力减小,减小程度在膝关节屈曲时大于膝关节伸展时。因此他们认为,髌下脂肪垫具有生物力学功能,可以减轻膝前痛综合征的症状.切除后可影响髌骨的生物力学和膝关节运动学。髌下脂肪垫对维持邻近结构血供有重要作用,在术前计划中应尽量保留髌下脂肪垫。

TKA术中过多切除髌下脂肪垫会导致髌韧带、髌骨缺血,术后髌骨骨折、髌韧带短缩等并发症随之明显增加。通过尸体的血管造影研究发现,髌下脂肪垫完全切除可导致髌骨下半部分的血供阻断。在膝关节置换术中切除髌下脂肪垫后 1~3 年,测量髌韧带长度与术前相比明显缩短 2~3 mm,约占 5%,认为保留髌下脂肪垫是降低TKA 术后髌骨下极骨折的重要因素之一。髌下脂肪垫解剖结构与临床关系时,现在最权威的提出在 TKA 术中需尽量保留髌下脂肪垫, 以维持邻近结构血供。过多切除髌下脂肪垫可引起膝关节生物力学改变,导致膝前痛,有时髌韧带短缩,甚至引起髌韧带缺血坏死及髌骨骨折。认为髌下脂肪垫对髌腱有直接的保护作用,同时其中的脂肪肝细胞对髌腱的修复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低位髌骨的发生有较大的影响。而低位髌骨会使髌股关节的机械活动发生明显的变化,从而导致髌股关节发生异常。主要表现为髌骨下极可与胫骨部位发生撞击,由于髌骨的下移也会使髌股关节的压力增高。研究表明保留髌下脂肪垫有利于减少创口并发症的发生。

外伤、磨损、炎症等导致髌下脂肪垫水肿、增生,于胫股关节和或髌股关节形成挤夹或撞击,可引起Hoffa病,并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可累及相关的滑膜和肌腱。当脂肪垫受到某种因素刺激造成急、慢性损伤均可产生无菌性炎症而致疼痛、水肿、出血、渗出、增生、肥大、硬化、脂肪垫与髌韧带之间的纤维组织变性、粘连、机化、失去弹性,使伸膝活动受到限制,其丰富的神经末梢受到炎症的化学刺激会引起膝痛。研究表明髌下脂肪垫纤维化与TKA术后膝关节前方疼痛有显著相关性,并且髌下脂肪垫纤维化会影响膝关节活动度。很多专家认为充分显露更有利于TKA手术的进行。研究表明切除髌下脂肪垫与保留脂肪垫相比较术后并发症并没有太大差别,只是患者出现膝前疼痛的概率稍微高一点,建议如果不影响手术医生显露切口可以保留髌下脂肪垫,反之则予切除。

目前Insall-Salviti指数是临床中评估TKA术后髌腱短缩的最常用指数,但是Insall-Salviti指数的获取需要患者作30°屈膝时拍膝关节侧位片,然而目前市场上尚缺乏专门的工具供放射技师使用,因此研发一款专门的切除工具成为精确获得Insall-Salviti指数的有力保障。

本实用新型的器械可以根据术前分析,对比定量,大致判断切除的程度,在术中还可以调整切除量,以保证保留髌下脂肪垫的密集血管区,可以确保髌下脂肪垫精确的切除显得尤为重要,避免日后并发症的发生。个体差异不同,所以无法单一以实施例作为对比,但保留后的髌韧带的恢复程度与术中没有进行用量化工作操作的明显要好,髌韧带缩短的几率要小很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