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脑血管康复训练仪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64214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脑血管康复训练仪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心脑血管康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心脑血管康复训练仪器。



背景技术:

脑血管病又称脑血管意外,脑中风或脑卒中,是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包括颅内和颅外动脉、静脉及静脉窦的疾病,但以动脉疾病为多见。高血压、动脉硬化为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故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生脑血管病以后大部分患者都会或多或少的丧失劳动能力,因此病后康复训练也是重中之重,病后康复训练的项目有很多种,其中腿部康复训练就是其中一项,但是目前的康复训练仪器由于体积较大,无法在家中使用,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脑血管康复训练仪器,具备体积较小能够在家中使用并且非常方便的优点,解决了目前的康复训练仪器由于体积较大,无法在家中使用,非常不方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心脑血管康复训练仪器,包括躺板,所述躺板的正表面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所述躺板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一,所述躺板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右侧活动连接有升降板一,所述升降板一底部的右侧设置有支撑板二,所述支撑板二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容置盒,所述支撑板二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连接块一,所述连接块一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升降杆一,所述升降板一底部的右侧开设有凹槽一,所述升降杆一的顶部穿过支撑板二并延伸至凹槽一的内部,所述转轴的右侧且位于升降板一的后方活动连接有升降板二,所述升降板二底部的右侧开设有凹槽二,所述支撑板二的内部且位于连接块一的后方活动连接有连接块二,所述连接块一与连接块二的左侧均延伸至容置盒的内部并通过支架活动安装有滚轮,所述容置盒内壁的前方和后方均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滚轮与滑轨滑动连接,所述连接块二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升降杆二,所述升降杆二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升降杆二的顶部穿过支撑板二并延伸至凹槽二的内部,所述容置盒内壁的左侧且位于连接块一与连接块二之间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右侧活动连接有旋转柱,所述旋转柱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与连接块一和连接块二配合使用的齿轮,所述支撑板二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支撑板二并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远离电机一端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左侧远离转动杆的一端延伸至滑槽的内部,所述控制器与电机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块一与连接块二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部与容置盒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躺板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枕垫,所述枕垫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海绵垫。

优选的,所述躺板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左侧的顶部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有挂钩。

优选的,所述齿轮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齿牙,所述升降杆一的背表面设置有与第一齿牙相适配的第二齿牙,所述升降杆二的正表面设置有与第一齿牙相适配的第二齿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电机、转动杆、滑块、滑槽和固定板,达到了电机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转动通过滑块配合滑槽促使固定板上下移动,再通过固定板、升降杆二、齿轮和升降杆一的配合,达到了固定板上下移动的同时促使升降杆二上下运动,升降杆二上下运动的同时带动齿轮旋转,齿轮旋转带动升降杆一作出与升降杆二相反的运动,最后通过升降杆一、升降杆二、升降板一和升降板二,达到了升降杆一带动升降板一上下运动与升降杆二带动升降板二上下运动的效果,体积较小,能够在家中做康复训练,使用方便。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枕垫和海绵垫,能够增加病人的头部舒适感,通过设置连接杆和挂钩,达到了方便病人将携带物品放置的效果,通过设置弹簧,达到了避免连接块一和连接块二下降速度过快容易造成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板二左视局部剖面图。

图中:1躺板、2控制器、3支撑板一、4转轴、5升降板一、6支撑板二、7容置盒、8连接块一、9升降杆一、10凹槽一、11升降板二、12凹槽二、13连接块二、14滚轮、15滑轨、16升降杆二、17固定板、18滑槽、19轴承、20旋转柱、21齿轮、22电机、23转动杆、24滑块、25弹簧、26枕垫、27海绵垫、28连接杆、29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一种心脑血管康复训练仪器,包括躺板1,躺板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枕垫26,枕垫2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海绵垫27,通过设置枕垫26和海绵垫27,能够增加病人的头部舒适感,躺板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8,连接杆28左侧的顶部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有挂钩29,通过设置连接杆28和挂钩29,达到了方便病人将携带物品放置的效果,躺板1的正表面固定安装有控制器2,躺板1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一3,躺板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转轴4,转轴4的右侧活动连接有升降板一5,升降板一5底部的右侧设置有支撑板二6,支撑板二6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容置盒7,支撑板二6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连接块一8,连接块一8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升降杆一9,升降板一5底部的右侧开设有凹槽一10,升降杆一9的顶部穿过支撑板二6并延伸至凹槽一10的内部,转轴4的右侧且位于升降板一5的后方活动连接有升降板二11,升降板二11底部的右侧开设有凹槽二12,支撑板二6的内部且位于连接块一8的后方活动连接有连接块二13,连接块一8与连接块二13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弹簧25,弹簧25的底部与容置盒7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弹簧25,达到了避免连接块一8和连接块二13下降速度过快容易造成损坏的问题,连接块一8与连接块二13的左侧均延伸至容置盒7的内部并通过支架活动安装有滚轮14,容置盒7内壁的前方和后方均固定连接有滑轨15,滚轮14与滑轨15滑动连接,通过设置滚轮14和滑轨15,达到了限制连接块一8和连接块二13上下运动轨迹的效果,连接块二1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升降杆二16,升降杆二1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7,固定板17的表面开设有滑槽18,升降杆二16的顶部穿过支撑板二6并延伸至凹槽二12的内部,容置盒7内壁的左侧且位于连接块一8与连接块二13之间固定连接有轴承19,轴承19的右侧活动连接有旋转柱20,旋转柱20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与连接块一8和连接块二13配合使用的齿轮21,齿轮21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齿牙,升降杆一9的背表面设置有与第一齿牙相适配的第二齿牙,升降杆二16的正表面设置有与第一齿牙相适配的第二齿牙,支撑板二6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电机22,电机22可以带动转动杆23转动,电机22的输出端贯穿支撑板二6并固定连接有转动杆23,转动杆23远离电机22一端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滑块24,滑块24的左侧远离转动杆23的一端延伸至滑槽18的内部,控制器2与电机22电性连接,通过设置电机22、转动杆23、滑块24、滑槽18和固定板17,达到了电机22带动转动杆23转动,转动杆23转动通过滑块24配合滑槽18促使固定板17上下移动,再通过固定板17、升降杆二16、齿轮21和升降杆一9的配合,达到了固定板17上下移动的同时促使升降杆二16上下运动,升降杆二16上下运动的同时带动齿轮21旋转,齿轮21旋转带动升降杆一9作出与升降杆二16相反的运动,最后通过升降杆一9、升降杆二16、升降板一5和升降板二11,达到了升降杆一9带动升降板一5上下运动与升降杆二16带动升降板二11上下运动的效果。

使用时,病人躺在床上之后将双腿分别放在升降板一5和升降板二11上面,通过控制器2启动电机22,电机22带动转动杆23转动,转动杆23转动通过滑块24配合滑槽18促使固定板17上下移动,固定板17上下移动的同时促使升降杆二16上下运动,升降杆二16上下运动的同时带动齿轮21旋转,齿轮21旋转带动升降杆一9作出与升降杆二16相反的运动,升降杆一9带动升降板一5上下运动与升降杆二16带动升降板二11上下运动可以分别将病人的双腿不断举起的效果,当康复训练结束后,通过控制器2关闭电机22即可。

综上所述:该心脑血管康复训练仪器,通过升降板一5、支撑板二6、容置盒7、连接块一8、升降杆一9、升降板二11、连接块二13和升降杆二16的配合,解决了目前的康复训练仪器由于体积较大,无法在家中使用,非常不方便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